天津市南开区2006年九年级质量调查语文试卷(二)_第1页
天津市南开区2006年九年级质量调查语文试卷(二)_第2页
天津市南开区2006年九年级质量调查语文试卷(二)_第3页
天津市南开区2006年九年级质量调查语文试卷(二)_第4页
天津市南开区2006年九年级质量调查语文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南开区 2006 年九年级质量调查语文试卷(二) 第卷(基础题 共 1 大题 共 25 分) 一 .(本大题共 11 小题, 1 8 小题每题 2 分, 9 11 小题每题 3 分,共 25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枢纽 sh 对称 chng 干涸 h B. 破绽 zhn 恐吓 h 分歧 q C. 提防 t 归宿 s 迁徙 x D. 脑髓 su 造诣 y 校对 xio 2.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锤炼 吝啬 穿流不息 B. 翱翔 敖游 害人听闻 C. 渊搏 提纲 兴灾乐祸 D. 胆怯 狭隘 融会贯通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 今年三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C.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大会。 D.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 我和小李单枪匹马参加了市中学生运动会,夺得跳高冠军。 C. 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D.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好,就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收录诗歌 305 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6. 下面句子在表情达意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急得左边转到右边,前面转到后面,别说人,连眼睛都挤不进去。 B. 如果说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的话,那么个人只不过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C. 天边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从仙境飘来的银色羽毛。 D.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7.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 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 凡是有志气的青年,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8. 下面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臧克家有的人) “骑”“俯”两个字非常传神的表明了两种相反的态度和感情。“俯”字使人联想到鲁迅自嘲诗中“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颂扬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B.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夜晚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江河星星变奏曲) 描绘了这样的一种情境:夏日的夜晚,安谧自由,萤火虫在花间飞动,好像是水中的星星的倒影跟着它一起在飞。 C.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巍峨气势,收到了起句振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意思是:苏轼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朝廷什么时候把冯唐派来抵御西夏的军队。 阅读海燕片段,回 答 9 11 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 �;�;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9. 对选段中一些词语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苍茫”的意思是“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它修饰“大海”,表示出大海的磅礴气势。 B. “卷集”中的“卷”突出了狂风的巨大 力量,产生了很强的动态效果。 C. “高傲”一词含有贬义,突出了海燕藐视一切,看不起一切的个性特点。 D. “碰”字写海燕在海上勇敢低飞,擦浪而过;“冲”字写它迅猛高飞,这两个动词具体展示了海燕飞翔的雄姿。 10. 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描写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海面上的景象,作为勇敢的海燕出现的背景。 B.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这个比喻句从形、色上描写海燕,表现它矫健、勇敢的雄姿。 C. “它叫喊着”这是正面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后写乌云对海燕叫喊声的感觉,这是侧面烘托海燕叫喊 声的威力。 D. 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海燕叫喊声的威力。 11. 对“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暴风雨象征革命的风暴,海燕相信革命风暴的来临,表现出它的高度预见性。 B. 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能给久旱的大地带来润泽。 C. 将海燕的形象拟人化,表现了海燕乐观、无畏的精神。 D. 对暴风雨的渴望,实际是期盼着人民革命的风暴的来临。 第卷(综合题 共 3 大题 共 45 分) 二 .(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将诗词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0 分) 12. 楚塞三湘接, _。 _, _。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_,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13. 当年万里觅封侯, _。关河梦断何处, _。_, _,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 14. 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任选一题) ( 1)辛弃疾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梦里仿佛回到了号角声声 的军营。 _ ( 2)李白高楼送友,逸兴飞扬,神思激越,欲上青天。 _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片段,回答 15 20 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 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托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州,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谏议:人名 贾人:商人。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分) ( 1)挟天子而令诸侯() ( 2)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 A. 戒仆养之终老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B. 是移祸于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C. 名微而众寡 泉香而酒冽 D. 而其主不能守 其喜洋洋者矣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句: _ ( 2)是移祸于人也! 译句: _ 18. 甲文中依据诸葛亮的分析对曹操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 分) 曹操: _原因:_ 19. “劣马”之“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 答: _ 20. 读了乙文,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 2 分) 答: _ 三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沙漠玫瑰的开放一文,回答 21 24 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节选) 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 。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我们一起到 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 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21. 作者开头说要“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 2 分) 答: _ 22. 联系语境,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6 分) ( 1)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那一个时刻。 答: _ ( 2)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答:_ ( 3)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答:_ 23. 本文叙述了一个关于“沙漠玫瑰”的故事,描述了这种地衣植物由枯萎而逐渐丰润、舒展的过程。文章从日常小事中引起沉思,深入开掘,既有情思,又富哲理。谈谈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4 分) 答: _ 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 作者擅长简洁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他的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几乎惊天动地。 C. 突出的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引出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D. 给一种不起眼的地衣起上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四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 分) 25. 按照所给句式,仿写两个句子。 握手和拥抱容易,感受对 方的内心世界很难;享受生活容易,活得真正有价值很难; _, _; _,_。 26. 下面是发掘杭州雷锋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 35 个字。 上午 9 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 9 时 45 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 750 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 93 厘米长、宽 13 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 枚唐开元通宝铜钱。 10 时 5 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 10 时 30 分盖板绘图完毕。11 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 11 时 11 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 11 时 18 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答: _ 第 III 卷(作文题 共 1 大题 共 50 分) 五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住在姐家的时候,常常要去买菜。 一次,我去买菜,菜市场中有个中年男子, 笑得让人觉得不买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他给我选了几个茄子,“四块。”他说。我非常舒坦地交给他一张百元大钞。“找不开啦!小姐。”可是我当时确实没有零钱。“这样吧,你先拿去,我明天早上要回乡下,两三天回不来,等我回来再还给我吧!怕不方便吧?”他豁达一笑:“没事没事,只要你记得,一星期也可以。”于是我坦然地把那几个茄子拎回了家。 三天后,我在众多的摊贩中找到了他。他一见我就笑了:“买点什么吗?”并不提钱的事。我选了几条黄瓜,连那天的 4 元算在一起,给了他 7 元。他照样笑了:“小姐好讲信用啊!”我说:“是你先信任我的 。”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信任是做人的根本;诚信连结你、我、他;相互信任编织出和谐的社会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注意: 1.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文章的立意必须与材料的启示有关。 2. 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3. 文中不出现你所在学校的地名,人名。 南开区 2006 年九年级质量调查语文试卷(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 1. B 2. D 3. B 4. C 5. D 6. B 7. C 8. D 9. C 10. D 11. B 二 .( 10 分)每空 1 分,错字不给分。 12. 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 13. 匹马戍梁州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14. 任选一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每句 1 分。写错不给分。 (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 2 分)( 1)挟持、控制( 2)同“值” 16. C ( 2 分) 17.( 4 分)每句 2 分。( 1)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食物,用壶装满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 2)这是把灾祸转移给别人呀!( 这是嫁祸于人呀!亦可)“是”译不准减 1分。 18.( 2 分),每空各 1 分。此诚不可与争锋。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19. 性情暴烈,难于驾驭;踢伤、咬伤了好多人 20.不能为贪图一点私利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或: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三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21. 用沙漠玫瑰开放的鲜活故事,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或:告诉人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历史,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2. ( 1)邻居只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