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0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0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0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0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练习(含解析).docx_第4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0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练习(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果蝇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B.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C.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A果蝇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缺水缺肥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2.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C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若是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21号染色体有三条,B项错误;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复制,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在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项正确;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一定都加倍,D项错误。3.(2018江西南昌联考)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a、B和b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答案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4.(2018山东模拟五)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丁细胞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D.一个丙细胞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答案D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乙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丙细胞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丁细胞中的“十字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C错误;一个丙细胞,因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而导致其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联会出现异常,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HAa、hBb或HhAB、ab),D正确。5.(2018湖北武昌调考)蝇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某些基因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1、3、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含有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答案C6.(2018江西南昌期末)为获得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B.“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使秋水仙素对有些细胞不起作用C.“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D.“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答案A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故不存在含19条染色体细胞,A错误。7.(2018福建莆田期中)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A.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答案D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和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因此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分裂之后产生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小黑麦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称为单倍体植株,C错误;由于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无同源染色体,不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故表现为高度不育,D正确。8.(2018陕西西安质检)如图为利用玉米(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B.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C.过程为单倍体育种D.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答案D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据植株D只有3种基因型可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发生T与B、b的自由组合,A错误;植株B是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都是纯合子,因此概率为1,B错误;过程获得的是单倍体幼苗,而单倍体育种过程还包括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B的过程,C错误;将幼苗培育成植株C的过程中只存在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的改变,即染色体变异,D正确。9.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品种AABB、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将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生物体上B.与过程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的优势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图中A_bb的类型经过过程,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1D.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答案D过程在完成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除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外还需DNA连接酶,D错误。二、非选择题10.科学家发现一类“杀配子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W”和“A”分别代表小麦染色体和优先传递的外源染色体)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理由是这种变异。(2)由图中可育配子与正常小麦(未导入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正常。但是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但是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变异。(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能或不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与可育配子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其处于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答案(1)可遗传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增加(1A)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结构(或缺失、易位)(3)能有丝分裂中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1.(2018河北定州期末)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如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答案B根据图示所呈现的信息可知,在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2和亲代细胞相比,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在有丝分裂后期含r的姐妹染色体未分开,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故B错误。12.(2018福建龙海月考)现有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人工诱变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则B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B.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基因型为AAaaBBbb的个体与基因型AaBb的个体相比具有茎秆粗壮,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等特点C.通过杂交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变异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杂交育种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若通过杂交育种获得AAbb,则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宁夏育才期末)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A/a、B/b),已知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现有两种纯色的中红花植株杂交,产生F1全为中红花,F1自交得到F2,其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4641,回答下列问题:(1)两种纯色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若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2)红色个体的基因型有种,F2深红色个体与基因基因型为个体杂交获得的红色个体比例最大。(3)某兴趣小组利用深红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培育纯合的中红品种,设计了两套方案:若利用杂交育种需要在第代开始筛选,该代中中红色纯合个体占,将筛选出的中红色个体再进行以提高中红色纯合体的比例。若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案,请简述过程:。答案(1)AAbb和aaBB中红色淡红色白花色=121(2)2AAbb或aaBB(3)21/8连续自交第一步:取F1个体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第二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第三步:开中红色花的个体即为纯合个体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F1自交所得F2的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4641,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且F2总的组合数为16,所以F1为双杂合子(AaBb),表现型为中红,由此可推知两种纯色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若F1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中红淡红白花=121。(2)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红色个体含有3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有AABb和AaBB共2种;F2深红色个体含有4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该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中红色个体杂交获得的后代全是红色个体,即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