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x_第1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x_第2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x_第3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x_第4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专题过关检测人民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2年2月,一向奉行“自由贸易”原则的英国宣布实行“紧急关税法”,1932年7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材料实质反映了英国()A.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B.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C.加强英联邦的凝聚力D.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答案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后,1932年2月,一向奉行“自由贸易”原则的英国宣布实行“紧急关税法”,该做法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是为了维护护本国利益,故A项正确;该做法不利于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D两项错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后,1932年7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同时也加强了英联邦的凝聚力,但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C项错误。2.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关税大战”不能反映西方国家共渡难关,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西方国家通过“提高关税”,设置关税壁垒来转嫁危机,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扩大内需的措施,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也没有涉及“限制出口”的措施,故D项不正确。3.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答案A材料中“倡导轮流工作”“邻居互助计划”表明胡佛政府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故A项正确。4.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罗斯福新政中广泛开展的公共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故A项符合题意。工程振兴局进行的是公共工程建设,采取的并非金融手段,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通过制定法律来复兴经济,C项错误;工程振兴局是公共工程建设的管理机构,不是市场管理机构,D项错误。5.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创造未来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答案C根据材料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社会保险法,C项正确。6.罗斯福在签署国家工业复兴法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厂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答案C由材料罗斯福出台国家工业复兴法意在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同时兼顾工人利益,缓和劳资矛盾可知,该法令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项正确。7.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A.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B.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C.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D.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答案C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故A项错误。石油危机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故B项错误。D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本题选C项。8.“迅速恢复的国家机器比以往承担着更多任务,尤其是经济控制的职能。农民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反对私有者,战争期间的经济崩溃造成了城市和军队供给困难。还有一些党的干部不切实际地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动人前景。”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A根据材料“经济控制”“战争期间”“不切实际地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可知,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期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战争(19181920年)结束后,于1921年推行,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期间,并不存在战争,故D项错误。9.1922年,苏俄在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的同时,也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俄()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B.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C.土地国有政策的动摇D.小农土地所有的确立答案B苏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在1917年土地法令出台后,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申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表明苏俄进一步进行农村改革,故B项正确;据材料“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可知C项错误;苏俄的土地制度是国家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10.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这表明列宁决定()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18年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急需恢复,于是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故C项错误;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8年,故D项错误。11.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A.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答案BA项所述材料未涉及,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苏联的农业生产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改变了农业生产受到双重领导和干预的局面,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削弱社会主义基础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所述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12.苏联某学者在197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说:“被调查的1064名大企业经理中,有80%认为,各级机关仍然像以前一样,侵犯企业权利;90%认为,企业权力太小,如面临一整排军官们指挥的士兵,当其中一个军官下达前进的命令时,另一个军官却高喊卧倒”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B.斯大林强调加快工业化建设速度C.赫鲁晓夫推行鲁莽冒失的改革措施D.勃列日涅夫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D“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于19181921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在“一五”计划时期(20世纪30年代)强调加快工业化建设速度,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为19531964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但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因而出现了材料中情况,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6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才废弃了以重商主义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材料三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8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8分)答案(1)差异: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影响:重商主义有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但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却无助于缓解经济危机。(2)特点: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之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原因:摆脱经济困难;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或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3)背景:经济“滞胀”日益严重,美国再度面临经济困境,罗斯福新政式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新问题。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控制商品的生产;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里根新政: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减税及改革不利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14.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迫打断材料二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苏联“五年计划”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