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 现代文阅读(三)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现代文阅读(三)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能力要求:考试说明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方面。(一)理解高考对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有两个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学作品是用文学语言写成的,其词汇充满着丰富的修辞因素和审美趣味,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语境意义,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学形象、概括主题、鉴赏玩味,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考通过对这些文学词语语境意义理解的考查,可以直接透视考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如2001年全国高考第21题(2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章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就是理解词语语境意义的典型例题。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学形象是通过文学语言塑造出来的,描写的传神性、深刻的含蓄性、丰富的审美性,是文学作品语言的突出特点。正确理解这些文学语言,对于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实现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基本渠道。高考通过对于文学语言理解能力的考查,可以直接检验考生的文学素质。如2001年全国高考第23题(2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就是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典型例题。(二)分析综合高考关于文学作品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文学作品靠文学语言传达文学信息,高考就是要把这些文学信息进行抽取、加工和整合,设置一定的干扰因素,让考生通过阅读作品,辨别其文学信息的是非真伪,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如2001全国高考第24题(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就是这一考点的典型例题。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学作品的材料是按照一定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高考通过对作品的结构和思路进行分析,考查考生对作品结构脉络的把握能力。如1998年全国高考第21题(2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就是这一考点的典型例题。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任何作品都有其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文学作品也不例外,高考通过考查对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归纳与概括,可以直接考查考生整体阅读的抽象能力。如1998年全国高考第24题的B 项(B.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就是本考点的典型例题。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产物,作品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实际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通过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可以有效地评估出考生的情感体验及其概括能力。如2001年全国高考第24题的A项(A. 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就是本考点的典型例题。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趣味,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后往往使人产生深远的想象,甚至产生一定的推断性遐思。高考通过考查这种推断和想象能力,可以考察考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层分析与综合素质。如2001年春季高考第23题(23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就是本考点的典型例题。(三)鉴赏评价考试说明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文学作品是运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形象的把握,对于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考历来十分重视鉴赏文学形象能力的考查。如2001年春季高考第22题(22.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就是本考点的典型例题。塑造文学形象的工具是语言,不同风格的语言其表达效果迥异,如1998年全国高考第23题(2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就是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典型例题。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考生的文学品位。如2000年全国高考第22题(22,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就是本考点的典型例题。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是考查考生语文灵性和个性的窗口。其试题可以是文字表述性的,也可以是多选性的。如1998年高考第24题中的CD两项,就是本考点多选性试题的典型例题;2000年全国高考第21题(21这篇散文,(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就是本考点文字表述性试题的典型试题。考点分析: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国高考试题中,1991年所考的世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所考的青菜、1998年所考的报秋、2000年所考的长城、2001年春季所考的黄土、2001年所考的门以及2002年春季所考的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2002年话说知音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试题。高考例题:(200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话说知音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困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洌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答案:因为愈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准确地感应他的心声,领悟他的情思。 20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答案:(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2)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21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答案:(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蕊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22怎样理解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案: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题型分析:从近年的高考题型看,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有五个特点:1、作品内容有着较强的进步性,它或者通过一定的物象,揭示一种哲理,或者通过一定的形象,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或者以一种象征,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启迪。一般地说,与时代精神相悖,不能激人上进的作品不能进入试题。2. 淡化时代背景,如1998年所考的报秋、2000年所考的长城和2001年所考的门,这些作品的背景在阅读中的作用都是较小的;至于背景性强的作品,文后一定附有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注释提示,如2000年春季的兽人鬼;3. 作品具有较强的审美趣味,缺乏审美品味,艺术手法平淡的作品不进入试题。4选文字数一般在1000个左右。5. 体裁以散文为主。小说与戏剧的阅读在本考点中占有重要的席位,虽然前几年没有考及,但不说明以后就不考查,因此,仍需要认真准备。试题设计的基本特点是:1. 每个阅读语段命四个小题,在这四个小题中,对作品词句的理解拟题一个,对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拟题一个,对艺术形式的鉴赏拟题一个,对整篇作品的分析评价拟题一个,前三个小题为文字表述题,后一个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还可以分为几个子题。2. 文字表述题的题型一般以简答题为主,选择题一般为多选题。3. 试题难度适中,一般难度系数设计为57。4. 分值一般为18分。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散文阅读仍占主要地位,但不一定散文一种文体控制天下,短篇哲理小说、戏剧文学作品选段等,都有进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可能;试题设计角度、难度系数及分值一般保持相对稳定;文学成分、考生显示创造思维的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误答原因:平时阅读浅尝辄止,缺乏鉴赏意识。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是以像感人,其审美角度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可是有的考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时,只注意欣赏娱乐的一面,不去深入发掘其它方面的文学因素,以致在阅读鉴赏中,找不准审美角度,体味不透作者的匠心所在,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真谛。重题轻读,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有的考生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1000多字的文学作品,仅用三五分钟草草读上一遍,还没从整体上领会全文的内容和形式,就急于动手做题。给果走了弯路,误时费力,造成误答。不能准确及时地捕捉文中的重要信息。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作品中的一切手法,都是围绕塑造艺术形象这一中心任务服务的,如果不能从整体上着眼理解全文,就不能正确地搜寻文学信息,也就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文学形象,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错题也就在所难免。不能借助原文中的语词进行表述。有的考生在阅读中只会引用原文作为答案,一旦原文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就不会间接地引用有关语词进行连缀作答,以致把答案做错。 词汇贫乏,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有的考生在阅读中也大体了解作答内容,就是一时没有恰当的语词表达这个意思,以致造成误答。备考方法一、文学作品是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其主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中,应首先从宏观上分清文体,根据文体特点来理清所读之文的物象特征。一般他说,以写人为主的文学作品,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二、做题时,先读题干,正确领会该题的命题意图,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顺藤摸瓜,大致确定作答范围。最后缩小范围,或直接引用原文作为答案,或通过仔细搜寻并连缀关键词句,做出正确的答案,或用自己的话,简明准确的做出答案。三、文学作品的语言含蓄,要注意透过文字的表层意思,洞察作者在文中所赋予的特殊含义,不可望文生义,肤浅从事。同时,还应注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等。一般他说,一切艺术技巧的使用,都是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文学主题服务的,要善于理清艺术技巧在塑造形象中的内在联系,不可先入为主,凭想当然办事,以致把题答偏答错。四、规范书写,切忌潦草。【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银 杏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笼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象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隐遁。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1在文中,银杏象征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象征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格。这优秀品格主要是:(不超过5个字)2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格具体表现在:(不超过60个字)3下列各组句子,填入第五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是东方的圣者,你是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B. 你是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C.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D.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是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4“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答: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不超过25字)5“真的啦,陪都(指重庆)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不超过35字)二.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小气候,大气象 朽木国庆有假,假而有游,游则生趣,趣后生感。感且生者,莫过于小气候也。应该不仅是国庆才有此感,应该不独是一人一事一时才有此感。相信出过门有过郊游野游经验的人都会感慨系之。登泰岱,陟匡庐,过三峡,临天池,直至小到赴京郊的不甚有名的灵山,沪郊的朱家角,甚至小地方从来便名不见经传养在深闺的小景点,我们都会由衷地从心底叫出:这地方真好!( )(甲)往日的压力与烦恼,都市的喧嚣与污染,身体的乃至心灵的污垢,都被洗濯净尽。就连在这些风景旅游区的醉酒,也诗意,也新鲜,也沾着一股酽酽的活泼泼的水鲜气,山野气,自然之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信然。“小气候”的感喟由此应运而生。在井冈山,在张家界,我都有过这样的“邂逅”山雨。不说那绿翳一般的林木,沁凉逼人的爽意给人带来的炎夏中的快感,鸟鸣溪喧给人带来的盎然生趣,单说那山雨,就格外让人体会到这山这土的别样深意。风推动着云,云缠绕着山,山外的世界丽天朗日,不,是赤日炎炎,酷热难当,一进入山区,随时就可能有一阵山雨欢快地温情地 (乙)在你的车窗之上!这就是小气候!由此间的独特的山、树、水、气等互相作用而致的小气候。这样的小气候里,有树的生长,溪的奔流,山雨的来访,有这里的游人的欢畅! 在林县红旗渠,在宁夏沙坡头,“小气候”一词又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荒山秃岭之上开河挖渠,凿石搬山之功直追愚公呵!茫茫沙海中垦植苗木,终至成林,艰苦卓绝很难想象呵!新中国的劳动人民,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就是在这些地方完成了感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完成了令这个星球上不同肤色人等虔心叹服的人间奇迹!在这样的“小气候”中徜徉,自然之灵气与人之灵气会一齐扑面而来,这样的“小气候”,会使人心濡润,而生情,而动情,而忘情!有时候,会禁不住游览之中兀自坐地感慨。小气候,小环境,冠之以“小”其实不小呵。一是“风景这边独好”,有其不可取代之作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种小气候,不仅“一方水士养一方人”,还会声名远播,引得”有凤来仪”。二是小气候不一定作用小。相对于不少大地方,这小气候正因“气候”好,其作用、效率都不在“大地方”之下。其三,“小气候”也是可以刻意经营的,比如红旗渠,比如沙坡头,又比如焦裕禄治下的兰考县,孔繁森工作过的阿里!其四,“小气候”连缀成片,会铺排开一个大气象,大环境的!换言之,大气象、大气候、大环境是由一个一个小气候构成的!由物及人,倍添感慨。谁说不是呢?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小气候”有自然生之者,亦有人力为之者;人力为之之“小气候”,有自然形态的,如都江堰,也有人体形态的,如苏东坡、白乐天治下的杭城西湖之苏白二堤及其境内之“乐土”!是的,古来如此:同一蓝天下,有其乐融融的地方,亦有苦不堪言之去处。“小气候”之气候迥异,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今日亦然。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如今已是林木翳然了,人民安乐了。昔日不毛之地,成就了一个优美的“小气候”,而有的自然条件不知赛过昔日兰考多少倍的地方,却民贱官贪不绝如缕,人民怨声载道。何故耶?是很值得我们深长思之,深自悟之的。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的大环境,人心所向也。然大气象不会自平空得。珍惜好的小环境,保护好的小环境,创造好的小气候,创造越来越多的小气候以便使之连缀成片,蔚成风气。这,便是好的大环境,大气象之依归。此游之思,得之自然,合之自然乎?但愿如此。有读者有同感乎?有管事的、能领导着创造的管事者有同感乎?惟愿如此。1. 下面是从第二段(甲)处抽出的句子,次序已经打乱,重新排序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阳光好,动物好,植物好 连空气都格外地好 山好,水好 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好 这地方真好A、 B、C、 D、2、填入第四自然段(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洒落 B、砸落 C、滴落 D、抛洒3、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1)用“不说,单说”这样的说法的用意是什么?(1) (2)从写法上看,有什么作用?4、第四自然段所说的“小气候”是指(不超过25字)5、第五自然段所说的“小气候”是指(不超过40字)6、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30字)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时候听老师说:“读书是最合算的事,不用本钱,便有收益。”这个比喻至今记忆犹新,但在数十年读书生涯中,也渐渐感到老师这话未必尽然。读书其实是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与书中的内容建立联系,从而加以理解、吸取的过程。这种情况倒有点像“将本求利”,而并非“不用本钱”。(1)比如最近偶然检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看到其中一条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注)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这种感受当然深刻;但仔细想想,一个读者要得到这样的感受,他自己也还是要一些“本钱”的。例如他必能看出“西风”二字不能换成“东风”、“南风”或“北风”。因为“东风”、“南风”给人以阳和之感,不能与“残照”相配;“北风”则嫌其凄厉,不如“西风”的萧飒更利于全景统一。这种感受来自生活体验、文化素养乃至较为细致的语感,这些便是读者的“本钱”。再如“汉家陵阙”四字,假如换成“秦家陵阙”或“隋家陵阙”,原词的“气象”就不免减色;而对“气象”的感受,还可能要更多的“本钱”,即对秦、汉,隋三朝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色有较多的印象积累,能形成某种“完形感”,才会觉出此处只有用“汉家陵阙”最好。此外,读者还须读过一些登临怀古之作,并有意无意地在心里与李白此词相比,才能理解王国维何以把这二句视为登临的绝唱。(2) 读者的“本钱”从何处积累呢?看来主要是从生活中和书本上得来。蒙童入学,未曾读过书,但他已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所以才能学懂浅近的课本。读书、做学问都必然有一个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两手空空而想在学术上成为“暴发户”,恐怕是不可能的。因为学问的增长自有其规律,必须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文化积累去吸取新知,乃至创新立说。所以人们在看书学习中必须致力于消化与吸收,使新知新说和自己原有的修养融合在一起,使之真正化为己有;甚至打上学术个性的印记。(3) 读书的“本钱”固然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娱乐行业消费者行为洞察:细分市场趋势分析与策略布局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房管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纳豆激酶市场需求量格局与销售渠道分析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假肢制作装配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技术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对策报告
- 2025年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跨境支付跨境支付技术跨境支付技术法规解读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中式烹调师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计量检定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无损探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食品检验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原书》
- 航天禁(限)用工艺目录(2021版)-发文稿(公开)
- 医院行政办公室主任职责
- 文言合集(1):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教师版+学生版)
-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 外研版高中英语词汇表(全套)
- 共同风险投资协议书
- DB32-T 4752-2024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 排除妨碍民事起诉状
- 深度营养(传统饮食)
- 耳石症中医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