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规范特训.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规范特训.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规范特训.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规范特训.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 12017山东济宁一模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东厂的设立从本质上反映出()A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D宦官权力的扩大答案B解析作为皇帝耳目和爪牙的特务机关,东厂不是常规的中央机构,故A项错误;东厂是国家特务情报机关,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故B项正确;东厂的设立不是常规监察体系的完善,故C项错误;宦官权力依附于皇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22017湖北华中名校模拟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答案D解析明太祖时内阁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限制内府和六部、集权于皇帝只会增加皇帝的行政负担,故B项错误;内府和六部本无矛盾,明太祖的制度设计让其相互牵制,才滋生了矛盾,并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从限制内府,到利用内府牵制六部可知,明太祖意在加强对六部的监察,故D项正确。32017浙江金华十校模拟下图为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著作是()第一章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第二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第一节三公三孤第二节内阁第三节中书舍人第四节尚宝司第五节六科第六节翰林院第七节詹事府A唐代政治史略稿 B元朝政治制度述略C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D雍正时期的中央官制答案C解析唐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题干中并未提到三省,故A项错误;元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中书省,而题干中并未提到中书省,故B项错误;明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内阁,题干中提到内阁,故C项正确;清代雍正时期开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为军机处,题干中并未提到军机处,故D项错误。42018山西太原联考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答案D解析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52017广东七校联考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答案C解析材料不能证明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A项错误;B、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获知,排除;廷寄上谕直接把皇帝和地方联系起来,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62017四川达州模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历史现象是()西汉武帝建立中朝制度唐宋设政事堂明朝设内阁、厂卫制度清朝设军机处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与之相背离”予以分析。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制度,重大事务事先在中朝做出决策,加强了皇权,与题意相符,故正确;唐宋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地方,体现宰相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无实权,皇权大大加强,与题意相符,故正确。故选C项。72017贵州适应性考试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B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答案A解析研究显示军机处成立年份有不同的观点,且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可见军机处的成立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一步步走向顶峰,过程并不艰难,B项错误;历史研究可以得出定论,C项错误;军机处设置是为了用兵西北,内容保密,并非机构保密,D项错误。82017吉林一模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他要求在京满汉大臣、各省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职衔低微的官吏密奏权。密折制度运作特点与以下哪一机构最相近()A军机处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密折制度的特点是效率高、保密性强,这与军机处特点相似,故A项正确。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故B项错误;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故C项错误;枢密院负责军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2018贵阳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答案(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目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繁复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析第(1)问,措施:根据“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