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八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理解名二子说引物托喻的写作特点。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起伏的情感,深入探究“闲人”的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课文,疏通文义。1.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年间,其文得举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章多为政论和军事论著。如衡论上皇帝书等文,以古鉴今,明确提出治国兴邦的政治革新主张;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为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同时提出改革兵制,信用将才等主张。所作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之作。2.古人命名时非常重视其含义。苏洵这篇名二子说写于他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绝意于功名,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文章对二子的名字加以解说,并用比喻象征手法,针对二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二子进行告诫、勉励,表达了父母爱护关心子女的一片深情。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派学生读。在教师的帮助下疏通文义,巩固重点字词的含义。三、讲读课文,体会情感。1.文章从何处起笔?文章先从轮、辐、盖、轸说起,说这些是车子的主要构成部件,其作用十分明显,而车轼似乎不起什么作用。虽然如此,去掉车轼就不成其为“完车”,可见车轼还是有作用的。2.苏洵写车轼,借助车轼对苏轼提出怎样的希望?苏洵针对苏轼的性格特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个性刚直不阿,才气过人,锋芒毕露,所以苏洵告诫他要注意“外饰”,注意收敛约束自己,隐蔽自己,要像车轼那样不显眼而又不可或缺。3.从这一段文字中能看出苏洵对苏轼什么样的情感?能看出苏洵对苏轼的担忧和关爱,苏洵了解苏轼的性格,为苏轼的锋芒毕露深深感到忧虑。4.第二段文字写车辙有什么特点?苏洵认为天下所有的车辆都必须循辙而行,但是论车之功时车辙是排不上的,而当车发生灾祸时,祸患也不会殃及到车辙。车辙是“善处乎祸福之间也”。5.从车辙能够看出苏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苏洵的这番话里不难看出苏辙温良敦厚,谨慎持重,能够避免祸患。6.从这一段文字中能看出苏洵对苏辙什么样的情感?能看出苏洵对苏辙的性格十分清楚,对苏辙的为人处世很是认可,表现出对儿子的拳拳之爱。7.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是引物托喻,作者找到物与人的相似之处,以物喻人,以物的特性来写人的性格,使道理更加明确清楚,令人信服。8.这篇文章的风格是什么?这篇文章情辞恳切,言简意深,婉转曲折,含意深刻,与苏洵一贯纵横驰骋、气势豪雄的风格截然不同,可见大家应该是文章的多面手。9.阅读苏轼的洗儿诗,体会苏轼对自己儿子的情感和希望。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提示:答案不唯一。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在这首诗中对自己的人生的反思。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仔细思考或者咨询父母,写一写自己名字的含义以及蕴涵着父母怎样的期待和希望。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学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课文,疏通文义。1.作者。(对于苏轼,学生应该比较熟悉,所以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常识来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2.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他的朋友张怀民也被贬到黄州,寓居于承天寺,作品就写于这一时期。文章似乎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3.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注意字词的发音与句中的停顿。(1)正音。藻荇(zo x靚g)寝(qn)遂(su欤癜兀i)(2)停顿。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学生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语句顺畅,停顿正确。(4)点出重点词的解释,请学生翻译全文。三、再次精读,讨论分析。1.用默读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试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1)寻伴夜游;(2)庭院月色;(3)月下感叹。2.想想苏轼为何夜游。(提示: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官职,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表明他并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而是心胸宽阔,不汲汲于名利。)(1)作者被贬,心情郁闷不平,想出去走走。(2)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一同赏月。3.作者为何寻张怀民?“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作者去寻张怀民是不假思索的,表明他与怀民的感情很好。“怀民亦未寝”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人有相同的处境,相同的志趣。4.文中描写庭院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什么特点?(提示: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空明。)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5.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欣悦的、欣赏的语气。(教师可以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来读这句话,引导其他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这种美景。)6.作者仅仅用18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提示: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盖竹柏影也”能体会到作者恍然大悟的心情,原来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文章先虚写,再实写,虚实相生,正侧结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7.文中“闲人”究竟是什么意思?有着空闲时间、清闲生活、闲情逸致的人。作者以闲人自居,也以闲人自傲,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最后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8.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提示:乐观、积极向上;从容面对苦难;豁达乐观;不汲汲于名利,坦荡豁达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这空明的是月光更是人的心境,这空明的月色洒满庭院,更是从闲人的心中氤氲而来。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9.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屏幕显示余秋雨的这句话。)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员工工作合同范本
- 鞋面批发采购合同范本
- 稻谷买卖合同范本
- 代加工碎石合同范本
- 社区应急知识培训课件宣传
- 关于深圳租赁合同范本
- 长期承包果园合同范本
- 乡镇别墅租房合同范本
- 文具货物订单合同范本
- 老婆买墓地合同范本
- 新松工业机器人安装手册
- 智研咨询发布:牧草行业市场分析(附行业分类、商业模式、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 2024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测试竞赛题库及答案
- 动物园饲料采购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全兴项目-FICO-FI020辅助核算项余额查询报表开发功能说明书-V1.0-20230602
- 停车场安全培训
- 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笔试题
- 洗车店开业活动方案
- 宜家收纳方案
- 旅客列车客运乘务全套教学课件
- 2024智能巡检机器人一体化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