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言.doc_第1页
徽州方言.doc_第2页
徽州方言.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明间去采风徽州方言徽州方言 是一种与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有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方言区。各方言区内的方言又互有差异。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但徽州方言毕竟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徽派建筑徽派建筑 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徽剧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现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阳腔与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该剧种。在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昆剧的一定影响。其主要腔调为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本世纪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剧戏班约20个。目前,黄山市京徽剧团里仍保留部分徽剧剧目。徽菜徽菜 安徽菜肴的主要代表,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歙县,发扬光大于绩溪“徽帮厨师”。徽菜的扬名与徽商的兴盛相生相伴。明清时期,凡徽商涉足之地,均设有徽菜馆。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茹、香茹、黑木耳,白木耳、黄花菜等过去全是野外生,野外采。徽州野生动物有274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野鸡、石鸡、田鸡、狸子、熊等丰富多样,都是味道极为鲜美的珍品。 徽菜的风格与其它菜系不同,它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选料严谨,务求新鲜活嫩,决不滥竽充数。制作讲究油、重色(酱油)之特点,擅长烧、炖、蒸,浓淡适宜。徽菜的技术特征在于:一是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二是常用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三是炖、蒸时,蛋白质水分解出富含鲜味的氨基酸,脂肪分解出的有机酸同加进的料酒生成香脂,因而特别清香可口。 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句:“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多了。徽派篆刻徽派篆刻创始人为明代徽州府婺源县人何震。明初,印坛庸俗怪异,杜撰擅改篆字形义,趋向屈曲乖谬。何震与之针锋相对,认为作篆治印的关键在于用笔运刀,“笔有尖齐圆健,刀宜竖利平锋”,提出篆刻“章法要整齐,更要活泼”。他执刀有力,运力迅速,刀随意动,意指刀达,刀中有笔,实现了刀法与书法的一致,内容与风格的统一。在何震的影响下,徽派篆刻名家迭起,高手辈出。明代全国篆刻家190余人,歙、休两县就有35名,其中享有盛名者有歙县人汪关和休宁人朱简。清初,歙县程邃、巴慰祖、胡长庚、汪肇隆师承何震又有创新,专学秦汉,变化多姿,用力简涩,自成一体,人称“歙中四子”。到了晚清,黟县黄士陵崛起,人称“黟山派”。近人黄宾虹治印师承巴慰祖,对徽派篆刻有所发扬。新安绘画新安绘画源远流长。“新安画派”的奠基者是明代休宁人丁瓒、丁云鹏父子及歙人李流芳等。明末休宁画家程嘉遂、李永昌等崇尚倪瓒,枯笔皴擦,简而深厚,开始形成“新安画派”之风格。但真正形成“新安画派”并在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则是以明末清初“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的出现为标志。这些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拨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法名弘仁,别号渐江、梅花古衲)。自明万历至清乾隆间,“新安画派”画家有70余人。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徽派版画徽派版画 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徽派版画的刻工,往往也是画家,深谙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筹。明代,歙县虬村黄姓刻工人才辈出,独傲艺林。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明末,流寓南京的休宁人胡正言,创“饾版”、“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徽州“四雕”徽州“四雕” 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徽州“四雕”源于宋,明清时达到极盛,主要用于民居、祠堂、牌坊等类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屏联、笔筒等工艺品的制作。徽州“四雕”在风格上一般可分两个阶段。明代的雕制朴拙古雅,多平雕和浅浮雕,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于平面的装饰美。入清以后,雕镂渐呈细腻,多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层次繁复,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精美感。 徽州砖雕,用青砖雕刻而成,主要用作徽派民居建筑物门楼、门罩、窗楣等,是徽派传统雕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本世纪80年代,砖雕作为一种实用装饰艺术重新恢复了生机。 徽州石雕,取料的来源主要是青黑色的黟县青和褐色的茶园石,题材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文样和书法。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门罩、院墙漏窗和各种石牌坊,如歙县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黟县西递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坊、休宁县汪由敦墓地诸处的石雕,堪称徽州石雕艺术珍品。 徽州木雕,宅第木雕取材以柏、梓、椿、楠、榧、银杏、杉树为主,家具木雕以红木、乌木和楠木为贵。木雕题材以江南民间吉祥图案、宗教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花鸟虫鱼等为多。如今,在原徽州辖县内木雕精品仍随处可见。徽州竹雕,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处皖南山区,竹资源极为丰富,竹雕艺术并不亚于他艺。徽州竹雕精品多见于明中叶至清初这一时期,常见的有香筒、笔筒、臂搁、扇骨等,其中的竹雕笔筒,便为明代徽州文人雅士倍极推崇的文房用具之一,其他如竹根所制钮章、人物、手杖等精雅绝俗之品,亦曾有之。今人用竹根雕制的人头像,喜怒哀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深得游人喜爱。 新安理学中国思想史上起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因徽州的前称为新安郡,故这一学派以“新安”定名。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徽州从其学者甚众,理学家代不乏人。南宋理宗推崇程朱理学,元代以降,历代王朝倡兴理学,“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新安之士为然”,以至“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理学家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新安医学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它肇自北宋,盛于明清。自北宋至清末,新安医家有540余人,其中225人撰、辑医学著作460余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