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7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7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7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17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表”的文体常识。(2)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文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良苦用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诸葛亮谆谆教诲背后的赤诚之心。教学重点疏通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教学难点了解诸葛亮广开言路、亲贤远佞、赏罚分明的进步主张。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课前准备预习了解上节课内容教 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诸葛亮对蜀汉的赤诚忠心,请同学们试着把文章的1、2两节背出来,注意把握作者此刻的情感。(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阅读3、4节,讨论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1)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2)此两段作者分别从那两方面作了安排?(3) 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点拨 】(1)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2)作者分别从内政和军政上作了安排。为下文说亲贤张本。(3) 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 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2研读第5节,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显示】(1)这段的内容是什么?(2) 先汉兴旺后汉衰败原因分别是什么?(3) 找出表明作者希望刘禅亲贤的语句?(4) 诸葛亮在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5) 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6) 提出这三条建议表明作者什么政治愿望? 【提示】(1)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提出了三条建议。 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5) 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6)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3。研读第6节,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显示】(1)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2)表达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什么?【提示】(1)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研读 第7节,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显示】(1)作者回忆对人生哪三件有重大影响的事? “大事”具体指什么?(2) 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出师的目的是什么?【点拨 】(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2)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3)“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目的: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5研读第8、9节,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显示】(1)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3)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点拨 】(1)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并表达了自己临行前的心情。(2)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3)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书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延伸阅读】蜀相杜甫丞相调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革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阅读建议】 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坎坷,饱经离乱,崇敬诸葛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他晚年避居成都,前去拜褐武侯词(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故称武侯词),首句一个“寻”字道出了诗人迫切拜谒的心情。“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以产锦闻名,曾设专官管理,故称此名)句点明武侯词的地点与非凡气象。走到洞前,只见映阶碧草,听到黄鹤好音,而一个“自”与“空”写出了词堂的荒凉、寂寞,一代名相竟被人冷落了。睹物思人,诗人不禁蔚然泪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出统一天下的计谋,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帮助刘祥继承大业并渡过(济)难关,真不愧为“两朝开济”的老忠臣。他六出祁山伐魏,没有成功,病死军中,永远使天下英雄每念及此,泪满衣襟。“英雄”既指千古仁人志士,又指诗人自己。诗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正寄希望于当世的名臣良相。作业布置1.选出于“故五月渡沪”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D)A桓侯故使人问之B而两狼之并趋如故C既克,公问其故D彼竭我盈,故克之2选出加点的“以”字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D 受命以来3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是指代是什么?答: _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板书设计思路以“出师”为核心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教学后记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范例。设计中,注意处理学法指导与教材的关系,力图突破传统的唯教材论、唯知识论,重在学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学法尝试中获得。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