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课前巩固篇 一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 生态破坏 1 原因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 的利用 2 形式 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 森林枯竭 草原退化 掠夺性 2 土壤侵蚀加剧 1 原因 土壤在 的基础上 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2 后果 侵蚀区 流失 干旱时易加剧旱情 时易形成山洪 沟谷侵蚀发展 诱发山崩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堆积区 增加 灾害 自然侵蚀 耕作层 暴雨 洪涝 提示 自然原因 1 高原地形坡度大 2 黄土是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 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3 位于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区内 降水集中于夏季 多暴雨 人为原因 1 植被的破坏 在营造宫殿 樵采 毁林开荒等诸多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中 以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 2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农民不是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来开垦 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 而是采取轮荒的办法 当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 肥力耗尽之后 人们便弃荒 选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 3 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 破坏了植被 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降低 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3 土地荒漠化 1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开垦 2 从世界范围看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3 危害 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 减产 以及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乱砍滥伐 草地 过度放牧 农牧业 提示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大风 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和地面上的沙尘 荒漠化的土地与空气层的摩擦力减少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速 而失去植被裸露的土地 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 近年发生的沙尘暴中 沙质草地和旱作耕地是主要沙源 因此 荒漠化扩大了沙尘源 增加了沙尘暴天气的发生 同时沙尘暴频发也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表现 1 气候变化 1 原因 随着全球 等燃料消耗的不断增长 大气中人为排放的 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 温室气体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 表现 全球表面 上升 全球 上升 二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煤炭 石油 二氧化碳 平均气温 海平面 3 影响 普遍影响 近些年各国出现近几百年历史上最热的天气 加剧海平面上升 现象发生 加剧洪涝 台风 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影响人体健康 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不同地区降雨量发生变化 洪水灾害增多 东南沿海 增加 春季和初夏 加剧 对农业影响大 海平面上升 加剧风暴潮和台风的频率和强度 厄尔尼诺 台风 暴雨 干旱 2 臭氧层耗竭 1 臭氧层作用 吸收 的功能 保护人类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2 破坏的元凶 人类大量排入 3 危害 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 损坏人的 使皮肤癌 白内障患者增多 的发病率增加 太阳紫外线 氟利昂 免疫力 传染病 3 生物多样性减少 1 生物多样性作用 为人类提供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机会构成人类的 系统 2 减少的原因 人类对 的大规模破坏和 的过度利用等 3 危害 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 生命支持 森林 草地 生物物种 提示 主要依据事件本身所影响的范围 若只是影响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区就属于区域性的污染事件 若不只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 而是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是全球 就属于全球性污染事件 提示 生物资源虽然数量众多 在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 但一个物种灭绝后 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 目前的生物物种就如同飘浮在海洋上的冰山 正在慢慢消融 如果人类不注意保护 总有化尽的那一天 1 建设大城市 1 产生的自然灾害 地面裂缝 2 灾害产生的原因 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 3 影响 地面标高 地区潮水上岸 地面积水 桥墩 码头下沉 开裂 错位及部分建筑物被破坏 三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地面沉降 地下水 降低 河口 沿海 地下管道 提示 过量开采地下水 使地下水位下降 对地面支持力减小 城市建筑物密集 单位面积上压力大 会导致地面沉降 2 竖井或斜井采掘地下矿产资源 1 灾害 地表沉降 塌陷 地裂缝 2 灾害产生原因 矿区下形成 3 山区工程建设 1 灾害 崩塌 滑坡 2 灾害产生原因 挖高填低 4 大型水库建设 诱发地震 灾害产生原因 由于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 环境发生改变 采空区 水文地质 提示 一种说法是由于岩石上部重量增加导致地应力变化所致 另一种认为由于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到了润滑作用 课本24页城陵矶水文站洪峰流量变化与洪水水位增长表由表中从1954年至1998年的洪峰流量与相应水位可看出 洪峰流量有降低趋势 而相应水位稍有抬高 尤其1998年与1954年相比 洪峰流量大为缩小 但相应水位却提高了 这说明由于泥沙淤积和洞庭湖湖围垦 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降低 图1 24环境恶化 大象被迫在垃圾中觅食阅读该图时要先思考大象为什么要在垃圾中觅食 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等 然后结合生活常识思考大象在垃圾中觅食会造成哪些危害 中毒 染病 塑料垃圾等堵塞消化道等 结果会怎样 生病甚至死亡 导致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由此联想到人类活动对其他生物生存空间的影响同样会导致它们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 能力拓展篇 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 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2 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 2 生态破坏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度和成灾强度 3 土壤侵蚀 1 土壤侵蚀的原因分析造成土壤侵蚀的原因应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 具体如下图所示 2 土壤侵蚀的后果 在侵蚀区 在沉积区 4 土地荒漠化 1 造成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原因 2 荒漠化的危害 5 图解湖泊的调洪蓄洪能力湖泊既是河流的水源地 又是河流的蓄水池 对河川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可谓 旱时它能吐 涝时它能蓄 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A图表示河流进入枯水期 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 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使河流水位不至于过低 B图表示河流进入丰水期 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 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使河流水位不至于过高 从而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6 温室气体 7 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 1 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具有非常强的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 使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能够存在 2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 北两极都出现臭氧层变薄的现象 以南极上空最为明显 人类大量排入大气中的氟利昂等 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 3 臭氧层耗竭的危害 根据所给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三下表是甲图中A B线上某乡的有关材料 1 根据材料一 从B至A反映出 和 地域分异规律 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 2 根据材料二 当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 森林的覆盖率较低 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 毫米之间 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 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当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之后 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 3 根据材料三 从干湿区上划分 该乡属于 区 耕作制度是 4 根据上述材料 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协调 解析 第 1 题 图中A城市为银川 B城市为广州 从广州至银川反映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变化 其中既包含纬向的南北差异 又包含经向的东西差异 从B至A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有 广东 湖南 湖北 重庆 陕西 甘肃 宁夏 其中广东属东部沿海地区 湖南 湖北为中部地区 其余为西部地区 第 2 题 由图可知 当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 森林覆盖率及降雨侵蚀力都较低 当年降水量在300 450毫米之间时 森林覆盖率仍较低 而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 当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之后 森林覆盖率急剧增加 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强 第 3 题 根据表中数据 该地年降水量为350毫米 在200 400毫米之间 应为我国半干旱区 再根据该地 10 的积温为2997 低于3200 应为我国中温带地区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第 4 题 根据表中数据 本区年降水量为350毫米 为半干旱区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降水季节不均 气候灾害影响较大 本区植被覆盖率1900年较高 2005年显著降低 说明该区垦殖过度 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严重 人均耕地由1970年的0 57公顷转变成2005年的0 23公顷 说明人口增长快 人均耕地减少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为4185元 土地产值仅为5610元 说明该区耕作不合理 土地收益低 土地生产力低 耕作方式由1955 1980年间的 歇地 小麦 豆科类 马铃薯或杂粮 歇地 转变为1981 2005年间的 小麦 小麦 小麦 马铃薯 马铃薯 均以种植业为主 说明该区农业结构单一 农业生产水平低 协调措施依存在问题制订即可 答案 1 纬 经 向经 纬 向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 较低 或弱 或不强 300 450增强 3 半干旱一年一熟 4 存在的问题 降水量少 或半干旱区 降水季节不均 或年际变化大 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垦殖过度 土地贫瘠 土壤侵蚀强度大 或水土流失严重 耕作不合理 土地收益低 土地生产力低 土地利用不合理 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 人口增长快 人均耕地减少 农业结构单一 农业生产水平低 协调措施 改善生态环境 退耕还 林 草 治理水土流失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提高土地生产力 调整农业结构 政府支持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放牧 适当 移民 缓解环境压力 读我国天山北麓古绿洲 旧绿洲和新绿洲分布示意图 公元1 17世纪期间开发的绿洲称为古绿洲 公元17 20世纪中叶期间开辟的绿洲称为旧绿洲 建国以后开辟的绿洲称为新绿洲 回答下列问题 1 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的稀缺性资源是 该自然资源匮乏的原因是 2 公元1世纪至今 天山北麓绿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其形态呈现出由 状到 状再到 状演变的特点 其空间拓展表现为东西方向沿 连接成片 往北向 延伸 3 近年该地区位于河流下游的绿洲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请将以下选项的字母填入空白框内 完成 河流下游的绿洲生态系统环境退化成因示意图 a 土地盐碱化b 上中游绿洲扩张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 绿洲萎缩 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d 植被衰退e 农业扩张 耕地面积剧增 灌溉用水量超出环境承载力f 土壤肥力下降g 上游来水减少 解析 第 1 题 天山地处亚欧大陆内部 因远离海洋而降水稀少 大部分形成干旱的气候 所以该地区发展制约因素首要的就是水资源严重不足 第 2 题 从图中三个不同时期绿洲面积上能看出 随着时代发展绿洲面积逐渐扩大 并由点状发展成块状 最后连成片状 空间上沿天山北麓东西延伸 并不断向天山北侧沙漠区发展 第 3 题 认真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即可正确填图 答案 1 水资源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地形闭塞 降水少 2 不断扩大点 星 分散的 斑块 连续的 片 带 天山北麓沙漠 3 如下图 读图 分析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含义 1 2 3 4 5 解析 1 森林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 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 吸收CO2的能力削弱 大气中CO2大量增加 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全球气温升高 导致地球上冰川大量融化 海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 全球气温升高 蒸发量增大 地球上荒漠地带更干旱 草原地带因蒸发量增大会出现荒漠 草原地带的动植物资源减少或绝迹 2 工业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 排放出大量的氯氟烃 这些化学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 可以上升到平流层 破坏那里的臭氧 使臭氧丧失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性能 臭氧层被破坏 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多 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还导致世界气候变暖 3 燃烧煤和石油 排放大量有毒的SO2 形成酸雨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 鱼类死亡 土壤酸化 影响农作物 危及人类健康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 滥垦草原 毁林开荒 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导致森林资源 草原资源 土地资源短缺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的作用 滥垦草原 毁林开荒 会导致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5 城市人口不断膨胀 会产生垃圾 污水 噪声 汽车废气 交通拥塞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因为城市空间缺乏足够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7《储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 Unit 9 Reusing things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牛津沪教版(三起)
- 蔬菜储藏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第11课 公益小导演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下册-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
- 任务二 运用函数计算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桂科版八年级上册-桂科版
- 7.2《重力 力的示意图》(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药物制剂专项考核试题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初中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99-01 心理咨询师 劳社厅发20057号
- 委托垫资解押及房产买卖过户和二手房抵押贷款协议书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八版)》 课件 第三章 焊接
- T-ZHHX 004-2024 粉苞酸脚杆盆花生产技术规范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家庭营养配餐》课件
- 二零二五版森林抚育项目苗木种植及管护合同2篇
- 药物作用机理创新-洞察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口腔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电力金具选型手册输电线路金具选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