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自主研习+高考命题视角+考场失分防范+高考阅卷点评)专题18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合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自主研习+高考命题视角+考场失分防范+高考阅卷点评)专题18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合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自主研习+高考命题视角+考场失分防范+高考阅卷点评)专题18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合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自主研习+高考命题视角+考场失分防范+高考阅卷点评)专题18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合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自主研习+高考命题视角+考场失分防范+高考阅卷点评)专题18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环境保护 体系 自主建 真题 自主练 2013 大纲全国卷 7 9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1 3题 1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 重金属盐b 氮 磷营养物c 固体废弃物d 泄漏的石油 2 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 水温偏高 风力偏大b 水温偏低 风力偏大c 水温偏高 风力偏小d 水温偏低 风力偏小3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 赤道附近b 大洋中部c 中 低纬近海d 高纬近海 解析第1题 富含n p的工农业污水 生活污水排到近海 使水体富营养化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 引发赤潮 第2题 产生的自然原因 气温高 静水 静风 海域相对封闭 人为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 农药 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 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第3题 中低纬的近海往往具备赤潮形成的各种条件 答案1 b2 c3 c 2013 海南卷 13 14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 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 明清时有 七十二连湖 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 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4 5题 4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b 气候变暖c 排水造田d 黄河来水量减少5 疏浚 恢复湖泊湿地 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 解析第4题 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 所以本题选择c项 第5题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被称为 地球之肾 湿地是水源地 是蓄水池 能够提供水源 湿地能够降解污染 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 湿地增大 可以降解污染 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 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 所以本题选择b项 答案4 c5 b 考点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资源开发利用出现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t44 2013 福建卷t40c 2013 海南卷t26 2012 山东卷t34 2012 海南卷t26 2012 课标全国卷t44 2012 浙江卷t36 2012 重庆卷t36 1 重要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1 2013 海南卷 26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 沙化面积扩大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解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 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往往产生生态破坏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产生环境污染 根据图示 该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上升 而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在加大 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依赖地下水的开发 地下水大量开发 导致地下水下降 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该问题可以从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开源 跨流域调水 增加水资源供给 节流 节约用水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展节水型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原因 经济增长严重依赖 地下 水资源 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措施 节约用水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展节水型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跨流域调水 增加水资源供给 2 2012 重庆文综36 1 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 为此 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 据报道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设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 图中阴影所示区域 出租给外国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 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作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的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 水源短缺 生态脆弱 如果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 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水资源更加短缺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土壤盐渍化 土地荒漠化 水资源短缺加剧 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3 安徽卷t35 2013 重庆卷t9 11 2013 海南卷t26 2013 江苏卷t30d 2013 山东卷t34 2012 江苏卷t30d 2012 山东卷t34 2012 浙江卷t1 2011 新课标全国卷t4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3 2013 安徽文综 35 1 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 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 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 大量施用化肥 农药影响果品品质 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 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水土流失严重 过去种粮必然破坏植被 加剧水土流失 使得肥力下降 土地退化 同时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 造成水资源短缺 使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4 2012 陕西西工大附中训练 读 我国某区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试概括图示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及特点 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 2 指出图示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并说明a b c d四处的差异 解析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特征 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上 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支离破碎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四处中b处的水土流失最严重 因为b d两处植被少 且b处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所以水土流失最大 最有效的是c处 因为a c两处的植被覆盖率较好 但c的坡度小 所以水土流失最小 答案 1 高原为主 地表支离破碎 沟壑纵横 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作用 2 区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四处该问题的表现为b处最强 原因是此处植被覆盖率低 土质疏松 坡度较大 降水强度大 多暴雨 其次是d处和a处 c处最小 考点三环境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 2013 北京卷t5 2013 浙江卷t37 1 2012 上海卷t26 29 2012 江苏卷t18 5 2012 上海卷 阅读关于pm2 5的资料 回答问题 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 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 20 又称 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 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 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 5监测浓度 1 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 所列采样点的pm2 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 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 一般而言 大气中的pm2 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 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 如何影响 3 大气中的pm2 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 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 为降低大气pm2 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解析 1 根据表中采样点环境状况 可知监测点pm2 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 企业和居民燃煤 2 此题注意关键词 气象因素 的理解 大气中的pm2 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 还会受到风速 气温 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3 大气中的pm2 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 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云雾 降水 气温 污染大气等方面 注意抓住关键词 大气环境 不能回答其它方面的影响 4 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 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回答 难度不大 答案 1 机动车尾气排放 企业和居民燃煤 2 大气中pm2 5浓度还与风速 气温 降水等因素有关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 风速较大时 可以降低pm2 5浓度 反之 pm2 5容易积聚 气温 近地面气温较高时 大气对流作用加剧 可以降低pm2 5浓度 反之 大气出现逆温层时 pm2 5不易扩散 降水 降水有利于降低pm2 5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3 利于水汽凝结 形成云雾和降水 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 影响气温 污染大气 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 4 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 严格立法与执法 提高大气质量标准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 液化技术 推广利用新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植被覆盖率 任答四点即可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t44 2013 重庆卷t6 8 2012 福建卷t40c 2011 江苏卷t30d 垃圾污染 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环境问题 6 2012 福建卷 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 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成因 2 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两幅饼状图的比较 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第 1 题 据图中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南北方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差异 再根据括号内的注记 从气候条件上说明二者差异的原因 第 2 题 城市生活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 除了占用城市空间以外 还通过下渗等环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腐烂或燃烧污染空气 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 1 地域差异 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 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 北方冬季气温低 需要燃煤取暖 产生大量煤灰等 南方水热条件好 蔬菜种类多 产量大 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 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 污染地下水 土壤和大气 危害人体健康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t44 2013 大纲全国卷t7 9 2013 江苏卷t23 24 2013 重庆卷t13 3 2012 新课标全国卷t44 水污染 环境污染类试题的分析思路1 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 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 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 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适宜的水温 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 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 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 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只a有针对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 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7 2013 大纲全国卷 7 9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 1 3 题 1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 重金属盐b 氮 磷营养物c 固体废弃物d 泄露的石油 2 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 水温偏高 风力偏大b 水温偏低 风力偏大c 水温偏高 风力偏小d 水温偏低 风力偏小 3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 赤道附近b 大洋中部c 中 低纬近海d 高纬近海 解析 1 富含n p的工农业污水 生活污水排放到近海 使水体富营养化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 原生动植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 从而引起水体变色 引发赤潮 2 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 同时 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 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 3 中低纬的近海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又有大量的氮 磷营养物质 具备赤潮形成的各种条件 答案 1 b 2 c 3 c 一是不能从题目所给图表 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类型 二是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不全面 不能全面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 1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 分布等特征 弄清类型 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 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 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1 下图为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处为水库 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 c处为山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 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 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解析第 1 题 b城市的水源为该区域中的水库a 保护该水源主要是保护水源上游的植被 以及禁止在水源上游使用农药 化肥 禁止向河流 水库排污 第 2 题 开辟采石场会破坏森林 减少生物多样性 造成水土流失等 答案 1 退耕还林 还草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禁止向湖泊 河流排污 禁止在湖泊养殖 保护森林 2 破坏森林 生物多样性减少 破坏山体 水土流失加剧 一是过分注重答题模板 每类环境问题都格式化回答 导致抓不住得分点 二是混淆了各种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答题时思路混乱 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不能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措施 1 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 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 解题时有两个注意 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 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 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 综合性的 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 管理措施等 要点应尽量全面 而且要具有针对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2013 甘肃张掖月考 下面三幅图 图2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 图1反映了图2在a处的水井景观随时间的变化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