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 常被误读的诗句1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船 不是船只 而是 衣襟 的意思 杜甫在 饮中八仙歌 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 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 据说 唐玄宗想召见诗仙 李白仍然保持一副很牛气的高人派头 所谓 不上船 并非不登龙舟 而是敞开衣襟 连扣子都不系 康熙字典 里明确记载 衣领曰船 或言衣襟为船 2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屋漏 不是屋子漏雨 而是一个方位名词 屋西北角 杜甫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其中 屋漏 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 屋漏 其实是一个名词 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 辞源 修订本 屋漏 条的第一个义项是 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 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 日光由此照射入室 故称屋漏 1 2013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 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 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 山中独不眠 1 三 四两句中的 烟 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第一问 由 烟色如云白 可知 烟 的颜色是白的 由 流来野寺前 可知 烟 是流动的 有动态的美 第二问 烟色如云白 采用了比喻修辞 流来野寺前 的 流 字形象描绘出山岚之动态 如此既有静态的描绘 也有动态的刻画 全方面表现出 烟 的特点 答案 三 四两句中的 烟 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 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第四句以 流 字描写山岚之动态 形象生动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不眠 的原因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 诗人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霜天月升 溪流潺潺 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 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 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 起身欣赏 但举头望天 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 羁旅漂泊的遭遇 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 所以 不眠 答案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喜爱山中夜景 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 第五句 开门惜夜景 一个 惜 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之情 二是思家 最后两句中的 无家客 独 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2 2012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回答问题 吴松 注 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 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 意境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 天刚破晓 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 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 兼以风声萧萧 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 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 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答案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 江南水乡风雨萧萧 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象 营造了凄冷 感伤的氛围 2 请结合全诗分析 孤舟 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孤舟 既写舟 又代指人 既写景 又写情 照应题目上文 表达情感 答案 孤舟 联结着雁 鸟 鱼 霜月 枫桥等意象 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 作者融情于景 表达了漂泊 孤寂 思乡之感 3 2011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 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 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 年年长自清 1 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 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对于诗句的赏析 其信息点的组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翻译 然后分析技巧 最后点明效果 联系首联 我们首先明确颔联所描绘的主要意象为山泉流水 然后从技巧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描写的角度有声有色 有高有低 综合运用了想象与比喻的手法 再联系本首山水诗的题材及作者的情感来分析其意境 答案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 清澈见底 睡眠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 水石相激 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无名 却有映地照天 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 欲扬先抑 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 为抑 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 为扬 如此描写也是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 这首诗中的 山泉 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对于本诗中心意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应明确该诗的题材 山水诗中诗人往往都在所描绘的景物上寄寓某种情感 其次要结合本诗所使用的写作技巧拟人手法的运用来分析 对于作者情感的分析在答出第一问的基础上再来作答 难度就不大了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 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 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 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 任性自然的情怀 2011 2013年山东卷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统计 综上分析 山东省 考试说明 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属于 鉴赏评价 范畴 1 从诗歌的体裁来看 以律诗和绝句为主 其次是词 2013年17套 不包括上海 试题 10套考查律诗 绝句 7套考查词 单从山东高考看 2008 2013年 5次考诗歌 2次唐诗 1次宋诗 1次魏唐诗 1次清诗 只有1次考查宋词 2 从诗歌的朝代来看 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 偶有古体诗及元曲 3 从命题角度看 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 其中 对 形象 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 对 语言 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 对 表达技巧 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4 从题量看 仍以两个小题为主 分值固定为8分 开篇一补 怎样阅读诗歌 此 法 只应天上有 人间欲闻哪得闻 把握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考场上短时间内如何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 古诗鉴赏 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考生来说 能否读懂诗 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 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 因此 必须扭转轻读诗 重做题的倾向 而应沉下心来 反复咀嚼 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 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 读懂一首古诗 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下面我们就考场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解说 第一步抓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一 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 地点 对象 事件 主旨等 总之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例如 1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一诗 从标题上来看 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 答案 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 竹窗闻风 交代了写作目的 怀念远方之人 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 怀人诗 二 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 全面的信息 而是留下了空白点 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 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为例 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另外 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 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 点题 这样 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 了解开头的内容 2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乌夜啼陆游纨扇婵娟素月 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 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 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 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 弄笔 钩帘 听新蝉 这些词看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1 读题目 乌夜啼 时间为 夜 物象为 乌 动作为 啼 2 猜想 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 心情如何 3 读诗 素月 与标题中的 夜 对应 诗人在干什么 原来在 弄笔 写作 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 答案 弄笔 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 兴酣落笔 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 钩帘 挂起帘钩 迎风纳凉 听新蝉 以动衬静 凸显环境的清幽 从这些词语中 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 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 第二步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 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 不过 方法上还是有几点很关键 一 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 结构章法 2 基本特点 情景结合 前后内容 即写景与抒情 是对应一致的 如乐景乐情 哀景哀情 前后内容 即写景与抒情 是相关 相反 相衬的 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 如乐景衬哀情等 如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 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 来不来 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 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 施屏山 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敕使 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 热官 指有权势的大官僚 帏箔 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答案 可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 写初冬边疆骤冷 战士们衣薄难眠 后四句为第二层 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 长睡不起 二 读关键语品情感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 钱钟书用 闪电战 来形容古诗鉴赏 而其语言高度凝练 概括 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 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 这样绝对是读不懂 读不透的 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 边读边想其意 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 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 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如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 情 字 而无处不含 情 请从三 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答案 凉 凉 字既写天凉 又写心境的孤寂 或心凉 三 四两句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 顶真 巧妙 愁情 凉床 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 的意境 答 缺 字 言之成理亦可 三 抓住景 事 情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 景 事 典故 情 三要素 其中 景 事 是表象 情 是诗的内核 我们要做的就是 仔细阅读全诗 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 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 人物事件 由意象 事件生发开去 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 如荷花 菊花 竹子 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 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 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 通过对景 事的提炼 理解 围绕人之常情 推导出诗的主旨 例如 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题有两个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景是 空荡荡的台 千古自流的江水 落日下的山峦 青天 长江水 水中白鹭洲 这里的事件是 诗人游凤凰古台 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 感受晋代衣冠成冢 不难看出 前者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 后者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往事 有变的 有不变的 人世沧桑巨变 自然景物亘古永恒 古今对比 推导出诗人在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再看尾联 景 浮云 太阳 事 诗人望长安而不见 情 愁 浮云蔽日 有深意 云 轻浮不定 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 日 为天的代表 指皇帝天子 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 自然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 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 726 765 字季鹰 华阴 今属陕西 人 曾任成都尹 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 764 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答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第一个问题从 景象 及其 寓意 的角度设题 切入点就是捕捉诗句中所选用的意象 并把这些意象组织成一幅有机特征鲜明的画面 然后再结合主旨 明确画面的深层含意 也就确定了 寓意 第二个问题从 情怀 的角度设题 切入点是捕捉和主旨密切相关的意象 如 飞将 沙场 匹马 等 把握诗歌的整体氛围 品味诗眼所在的词句 如 更催 莫遣 等 综合多方面多角度 明确 情怀 答案 1 夜晚 秋风 汉关 寒云 冷月 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斗志昂扬 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 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 显示必胜的信心 第三步挖掘暗示信息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 暗示性信息 如注释和题干等 这些信息也很重要 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一 注释的暗示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 大多附有注释 示例 二 题干的暗示所谓题干 即命题的语言文字 包括三大要素 指向要素 回答什么问题 解说要素 解释题目要求 限制要素 哪一联 哪一句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 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题目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 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采用了何种手法 答 2 陶渊明有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 答 解析 关注题干信息 提炼重要信息点 题干 1 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采用了何种手法 信息提炼 中间四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主要内容是景物画面 采用了某种需要深入探讨的表达技巧 这种表达技巧是在描写某种景物画面时运用的 所以 深入思考还是要立足于描写景物常用的技巧 题干 2 陶渊明有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 信息提炼 本诗在情感态度上与陶渊明在田园隐逸诗中所体现出来的 隐居田园 悠然自得 的感受有可比之处 但又有所不同 要回到诗中关注这种共同点 更要明辨这种不同 答案 1 诗歌中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山家秋晚图 树木都已披上秋色 夕阳西下 给山峰涂上了余晖 牧人从山中赶着牛群归来 猎马也驮着猎物回来了 由远及近 前两句写静景 后两句写动景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2 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 显得悠然自得 本诗作者却在闲逸的情调中 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诗歌形象是诗歌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一般包括人物形象 侧重抒情 叙事的诗歌 景物形象 侧重写景的诗歌 和事物形象 侧重咏物的诗歌 三个方面 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2013年高考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 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 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 戏临罾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 未解池亭署 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 字尔斐 号菊农 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 1636 举人 明朝曾为官 入清不仕 撰有 菊农词 注 孝峙 王屋 字孝峙 浙江嘉善人 明末文学家 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熏风 东南风 人物形象 1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解析 主要考查鉴赏词人形象 前两句是词人面容表象的大特写镜头 充分显示其怪异 霜侵 两句则是词人心态境象的形象化描摹 着力传达其坚强 艺术上由表入里 由近至远 由风貌到气质 从而丝丝入扣地雕铸出词人的立体塑像 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 性格坚韧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 用比喻突出性格 2 怎样理解 折腰久矣谢无能 答 解析 考查诗句的含意 涉及人物形象的特点 下片以闲游 戏钓的飘逸气度 进一步申述了上片遗世独立 傲岸不羁的个性 同时自然地生发为 折腰久矣谢无能 的词意 用 折腰 代替 做官 足见词人的巧构匠心 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 由 作者简介 可知 词人不愿意与清朝统治者合作 答案 此句意谓 我为官很久了 要我再出任官职 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有别于小说中的 我 非作者本人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两种类别 前者如屈原的 离骚 中的形象 就是主人公自己 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后者如 孔雀东南飞 中描写的刘兰芝 焦仲卿等人 诗经 氓 中描写的男女主人公 感受 理解 分析形象 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要求说出形象特征或概括人物性格 是高考试题对人物形象考查的重点 设题形式提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a 人物性格或者思想品格 b 身份 的形象 提问方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 或诗歌主人公 的形象特点 答题模式 诗人 或诗歌主人公 a 人物性格或思想品格 的形象特点 1 鉴赏方法 1 知人论世诗人所处的时代以及生活阅历 都会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因此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首先要分析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但是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 情感取向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 我们在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时 不要因循守旧 要灵活变通 如我们从李白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中 读出了一个踌躇满志的得意者形象 而在他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中 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悲观失意 及时行乐的失意者形象 可见即使陶渊明 李白 苏轼 陆游这些个性鲜明的诗人 因作诗的时间 背景的不同 读他们不同时期的作品 我们也会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来 2 领会人物描写古代诗歌语言不多 笔墨简省 往往通过精当的描写 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的性格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时 一定要认真品味诗歌中描绘人物肖像 动作 心理的词语 比如杜甫的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两句诗中的 戎马 指战争 由此可得知杜甫 涕泗流 的原因是战争 是战争让他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联想出一个体弱多病 孤苦无依 流离失所的诗人形象 3 分析写作手法双关 象征 比喻等手法 在古代诗歌写作中很常见 在鉴赏人物形象时 我们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 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 展开联想 正确分析 2 答题步骤步骤一 仔细阅读诗歌标题 注释 关注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步骤二 通读全诗 明确诗中的形象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还是他人的形象 判断人物的身份特征 补入b处 诗中人物形象的身份通常为 思妇 村姑 英雄 旅人 战士 隐士等 步骤三 抓住诗中与人物相关的词句 观察人物形象的语言 神态 动作等特点 把握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思想品格 将之补入a处 通常运用四字短语 比如怀才不遇 豪放不羁 风流俊逸 志向高洁等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 2012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 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 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 雪后晚晴 四山皆青 惟东山全白 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 二绝句 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 解析 可通过题目 最爱 和诗中词语 逐胜 忘寒 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 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 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 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 诗人怎能不陶醉 怎能不忘怀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 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 2012年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 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 而山月无情 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 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 眼前百花白白飘落 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 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 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 委婉含蓄 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 对月怀远 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 花自飘零 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 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 注 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红蓼 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景物形象 解析 词人从长沙出发 舟行至洞庭湖 前一段路程以 行尽潇湘 一笔带过 到洞庭 三字引出下文 楚天阔处数峰青 一句 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 词人泊舟湖中 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 只说四围广阔 远处峰青 则规模可见 气象可想 旗梢不动晚波平 是官船晚泊时景象 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答案 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 青色的山峰 平静的湖面 停泊的晚舟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 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 也就是含有 意 的形象 即 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诗人作为主体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 设计的 一般有 景物描写 季节 时令 地域等 场面描写 农事 战争 狩猎 离别等 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人物 往往是诗人自己 感情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意象赏析 意境品味 设题形式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这首诗 或某诗句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 鉴赏方法 1 缘景明情 探知诗人感情古代许多写景诗具有 诗中有画 的特点 欣赏诗的画面美 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一般而言 色调明丽 画面鲜活 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 色调阴暗 画面凄凉 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 如赏析2012年山东卷的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只要抓住 萧萧 寒 等词语 就能品味出其中的凄冷 感伤 2 分析意境 探知诗人感情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 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契合的体现 是诗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 在意境的创设上 有不同的风格 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现举几例予以说明 3 透过表面意义 探知深层含意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 含蓄不露 富有哲理 在表面意义之下 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李白的 早发白帝城 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 水流急 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2 答题步骤步骤一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要具体 切忌空洞 比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 感伤 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 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1 2012年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 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 其二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鹈泉 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破讷沙 沙漠名 鹈泉 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 赏析全诗 答 解析 意境的赏析要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 逐句解说画面 体会诗人情感 全诗撷取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场景 景物有 大漠辽远 大雁高飞 和 日出东南 铁衣生寒 意境雄浑壮美 将士情感也复杂 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 更有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 大雁高飞 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 后两句写日出东南 铁衣生寒 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 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 通过喜忧 暖冷 声色等的比照映衬 营造出雄健 壮美的意境 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2 2011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问题 琅玡溪 宋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槎 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解析 概括画面可以从第一句 空山雪消溪水涨 概括为 雪消溪涨 从第二句 游客渡溪横古槎 概括出 游客渡溪 与 古槎 桥 横溪 从第三四句概括出 山花随溪水流出 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功 感情的把握要注意结合已经学过的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 不要完全受限于注释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 游客渡溪 古槎横溪 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 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013年高考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 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 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 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 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 问何似 身后名 人间万事 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 乐莫乐新相识 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 归与白鸥盟 注 绍熙三年 壬子 辛弃疾奉召赴临安 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 三句出自 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事物形象 概括 兰 蕙 菊 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 解析 鉴赏事物形象 需要注意诗中的相关修饰语 表面为修饰物 实为修饰人物 并且注意 咏物必然言志 比如 兰 蕙 都是香草 滋兰 树蕙 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 而 饮露 餐英 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 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 并用 滋兰 树蕙 之词 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 屈原在忠而被谤 贤而见逐的情况下 仍然坚定地持其 内美 和 修能 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答案 兰 蕙 菊 都是花草 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 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 这些诗歌大多以 物 为吟咏对象 或借物抒怀 或托物寓意 或达到 物我合一 的艺术境界 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精神品质或理想 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 对意象 意境的理解 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设题形式提问方式 作品物象有何特点 提问变式 分析作品中物象的形象特征 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1 鉴赏方法 1 体察物态 形神兼似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 色泽 特征 或所处环境 追求贴切逼真 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 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咏物诗在思想内容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 所以描摹物态不能仅止于 形似 更要追求 神似 2 比兴寄托 抒情言志鉴赏咏物诗 既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 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 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 人生态度 生活作风 价值取向等 揣摩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情感 3 分析手法 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 由于咏物诗重寄托 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从修辞手法上看 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象征 拟人 比喻 衬托 对比等手法 从描写角度看 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或白描勾勒 遗貌取神 2 答题步骤 1 读清 全诗 读标题 明了吟咏对象 读作者 知人论世 读注释 联系背景 读关键词 揣摩情感 读题干 明确要求 规范答题 2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由表及里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3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知人论世 揣摩形象的意义 作者的情感 理想 追求 品性等 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和作用诗主情 但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不是直抒胸臆 而是借助一定的景 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或借景抒情 或托物言志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 象征精神品质的 松 竹 梅 被称作 岁寒三友 莲花 比喻 出淤泥而不染 的君子 菊花 东篱 象征隐逸 香草 比喻人的高尚品质 2 体现别离的 柳 谐音 留 以表依依不舍之情 如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 短亭 是古人送别饯行的地方 代表别离 3 体现思乡 怀人的 月 是人们思乡怀远的寄托 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 苏轼的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等 闻 雁 思归 如王湾的 乡书何由达 归雁洛阳边 落日 也会勾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羌笛 之声 往往会勾起守边将士的思念之情 4 象征边塞生活的 地点 环境有 大漠 黄沙 长河 天山 燕山 阴山 雪山 关山 玉门关 海 内陆湖 胡天 孤城 戍楼 风 雪等等 与战争有关的有 烽火 长烟 鼓 鞍 剑 战马等 乐器有 羌笛 琵琶 号角等 5 象征爱情的 连理枝 比翼鸟 鸳鸯等 6 体现节日 时令的 赏菊 登高 插茱萸 是重阳节的习俗 赏月 看桂花 是中秋节的象征 贴桃符 挂对联 是春节的风俗 踏青 扫墓 是清明节的习俗 禁火 传烛 食冷食 是寒食节的象征等 7 其他 见 流水 则思年华易逝 如苏轼看 大江东去 而叹 人生如梦 听 梧桐 而心悲凉 如李清照的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落花 象征时光流逝 伤感愁苦 桑梓 代指故乡 露 象征人生苦短 子规 杜鹃 啼叫 猿哀鸣 象征悲凉 落木 象征悲秋 浮云 象征游子等 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营造氛围 借景抒情 揭示背景或环境 描绘意境 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奠定情感基调 以景衬境 如 以动静衬静境 如 莲动下渔舟 以暖景衬冷境 如 日色冷青松 以满景衬空境 如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以物语 或物态 衬心境 如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等等 以景衬情 以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 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还有以乐景衬乐情 以哀景衬乐情 以哀景衬哀情等 1 2012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菊 宋 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 缘在野有幽色 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 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 句 政 通 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 解析 首先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 可抓住颔联中的 在野 幽色 妙香 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 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 然后关注描写用语以及评价用语 肯为无人减妙香 的感情色彩 有时还需结合诗人自身经历 思想感情 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综合以上要素加以分析 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 花色清淡 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 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 注 随蜂绕绿蕙 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 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 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 嘉树欲相依 注 刘孝绰 481 539 南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