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件 鲁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件 鲁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件 鲁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件 鲁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件 鲁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 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目标阐释 1 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2 理解导致自然灾害危害出现差异的原因 3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一 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1 差异表现 1 发生率的地域差异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大洲 且其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比例呈趋势 亚洲 上升 2 发生地点的地域差异 非洲 西北太平洋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带状 面状 大陆裂谷 3 全球两大灾害带 环太平洋 地震 台风 地震 洪水 干旱 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读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975 2001年自然灾害次数统计 注 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 亚洲的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在各个大洲中位居首位 简述发生在亚洲主要的气象灾害 并选取其中典型的一种气象灾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 试分析原因 答案 1 主要的气象灾害 干旱 台风 暴雨 洪涝 寒潮等 最典型的应是台风 亚洲距离台风产生最频繁的地区 西北太平洋最近 最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2 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 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 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 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 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 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应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下表 方法技巧 自然灾害问题的答题思路 1 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时要结合天气 气候特点 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 洪涝 冬季多寒潮等 2 分析地震 火山等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 要结合世界板块分布特点 3 分析滑坡 泥石流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 要结合地质 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的季节变化 4 对于图表类试题 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答题 迁移应用1 环太平洋带灾害集中的原因是 位于板块交界处 多火山 地震 地势高差大 地形复杂 多山地地质灾害 沿海地带多水文灾害 暴雨集中 滑坡时有发生a b c d 答案d 解析环太平洋灾害带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地带 与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吻合 多火山 地震灾害 环太平洋灾害带又位于海陆交接处 受海洋灾害影响大 多风暴潮 海啸 二 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1 差异表现 1 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和不同的时间 其损害程度可能 2 灾害损失的也呈现极大的差异 在世界各大洲中 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 地点 大不相同 区域分布 亚洲 2 因素分析 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 洪峰流量是43400米3 秒 相应水位为34 55米 1998年 洪峰流量是28800米3 秒 相应水位为35 94米 材料二1954年和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 1 请说明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灾的自然原因 2 两次大洪灾 1954年降水量大 但经济损失小 1998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 长江流域多为湿润地区 流域面积广 支流多 干流汛期长 水量大 长江支流南北对称分布 当流域内普降暴雨时 南北支流同时来水 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 多股洪水叠加在一起 长江干流就会出现特大洪水 气候异常 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 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2 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 数量多 经济水平高 社会财富多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取决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及社会对于灾害的易损性 地质 气象 人口密度 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 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的能力 这两方面都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 具体见下图 抵御灾害 迁移应用2 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灾害强度的差异 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a b c d 答案c 解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 包括自然地理背景 如地质构造 地貌特点 气象 水文等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 同时还取决于人文地理背景 如人口密度 经济密集度 防灾减灾能力等 1 全球两大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 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2 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地理背景决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人为地理背景决定社会对于灾害的易损性 教材p48活动提示根据地震在地理分布上的共同特点 运用板块构造知识分析地震的发生机制 地震的成因和规律 在地理分布上 1960年智利大地震和1999年我国台湾大地震 都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上 这两次地震的发生 都源于板块运动引起的断层活动 智利地震地区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我国台湾地震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教材p50活动提示可以选择多米尼加联邦 圣卢西亚和苏里南三个国家 地区 分析其海陆位置 气候条件 社会和经济条件 防灾措施等方面的差异 说明它们灾害脆弱度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苏里南受地震 火山和飓风侵害的频率较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