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宜春高三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1页
2013年江西宜春高三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2页
2013年江西宜春高三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3页
2013年江西宜春高三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4页
2013年江西宜春高三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五校联考语文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裨益/稗官野史 附带/涸辙之鲋 果脯/胸脯 桎梏/诰命B.症结/对症下药 拓展/经文拓片 恫吓/恸哭 偌大/诺言C.肥胖心宽体胖 连累罪行累累 供词供状 甄别湮没D.牛腩/赧然一笑 载体/载歌载舞 提挈/惬意 狙击/龃龉解析:A.b/bi,f/f,f/p,g/go;B.zhng /zhng,tu/t,dng/tng,ru/nu;C.pngpn, lili,gnggng,zhnyn; D.nn/nn,zi /zi,qi/qi,j/j。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剪彩 蒸汽机 沽名钓誉 额手称庆B.喋血 一柱香 残羹冷炙 噤若寒蝉C.慷慨 挖墙脚 再接再励 蛛丝马迹D.本分 和事佬 栉风沐雨 如雷贯耳解析:B项应为“一炷香”;C项应为“再接再厉”;D项应为“和事老”。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介机构人士认为,目前的限贷政策可能导致二手房卖房业主可能拿到房款的时间会更晚、更长。但一些炒房客仍然钻空子冒险购买第三套房,可谓是狡兔三窟。B.24日,济南市泉城路新华书店举办了乔布斯唯一授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首发式,现场人满为患 ,气氛异常火爆。C.自从“百家讲坛”问世以来,观众对它的评论一直没有间断。有的评论见解深刻,语言犀利,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D.在经历了几次进入国际大赛决赛却功败垂成之后,2012年李晓霞终于在伦敦奥运会上捧起了奥运会冠军奖杯。解析:A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B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的困难,强调人多的坏处。犯“贬词褒用”的错误。 C空谷足音: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犯“语意重复”的错误。答案:D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救助机构对“跑站”者很无奈,如果不予救助,可能遭投诉;如果给予救助,不但加剧了救助资源的紧张,而且还要背负“养懒汉”的恶名。B.3G手机到底贵不贵,消费者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但感觉手机还是有些贵。C.现代汉语词典对“脉脉”的释义是:“用眼神表达爱慕之意,如含情脉脉。”D.老歌曲“你把我灌醉”“北京,北京”分别经中国好声音学员张赫宣、梁博的翻唱,又在中国大江南北流行开来。解析:A.“很无奈”后逗号改为冒号。因为后面文字是解释无奈的具体情形的,冒号在这里表提示。B.“3G手机到底贵不贵”后应该用问号。这是一个设问句,问句要有问号。 D.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歌曲名用书名号。注意:报刊及电台电视台栏目不能用书名号。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B.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置中日友好大局于不顾,罔顾历史事实,强行实施所谓的“购岛”行动,引发我国民众的愤怒。C.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主要国家对我市场依赖程度显著加深,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的主要力量。D.中国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出版和旅游领域的“莫言热”温度日趋增高。解析:A语序不当,应为“安装、维修”。 C句式杂糅,删去“据”,使“统计”作主语,“显示”作谓语,其余作宾语。其实宾语部分有叙述不一致的语病。 D项,中途易辙,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应该将“在”提到句首。也可理解为语序不当。答案:B6.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B.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C.孔子赞扬自己的弟子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D.觉民告诉觉新,姑妈已经答应了他与琴的婚事,只等戴满爷爷的孝,就可以提出来。他们希望用传统婚礼。(家)解析:D.应为“他们希望用新式婚礼”。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导读涉及作品的阅读理解。涉及四部作品,看起来是选择错误的一项,但真正准确得到答案,必须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学习教材的时候要同时阅读“名著导读”部分,并且要读原著。答案:D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论文化创意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选自2012年9月8日甘肃日报,有删改)7.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B.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C.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D.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解析:B项,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而非“整个行动计划”,错误原因:偷换概念。答案:B8.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属于文化创意,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功能不同,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可急可缓的软指标。C.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D.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解析:B项中的“硬指标”“软指标”是相对而言,并非是说“必须完成”“可急可缓”。缩小范围使得表述绝对化。C项应将“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和“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中的“只”改为“注重”。“只”代表唯一,而“注重”是追求的重点,不是唯一。也犯了缩小范围的错误。D项原文“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可知,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而不是选项所说“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曲解文意。答案:A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转化成的新型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C.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事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解析:原文为“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应将选项“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中的“就会”改为“极有可能”。把或然变成必然了。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后面题目。(21分)孤城非鱼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真是悲哀啊。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一切就像梦一样。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我现在又不想了。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选自2012年第5期小小说,略有删改)10.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5分)解析:本题考查小说要素之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在小说中作用,尤其出现在小说开端,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背景,提供人物活动场景,渲染某种氛围,为故事的展开作铺垫等等,本题答案大致不出上述范围。答案:交代了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烘托了人物紧张、慌乱的心理。象征着人在城市里的迷失。是雾让李生强烈地感受到与亲人的阻隔。线索作用,串联故事情节,设置人物活动背景。(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以上5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11.“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6分)解析:本题考查题目在文中的作用。重点是分析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对作者选择题目的分析的题型比较常见,但很多时候却不能比较完备地回答。本题主要就是从几个方面回答题目所包含的意思。答案:标题“孤城”,一语双关。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2分)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4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12.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一下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6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李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现象。这和李生所处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李生被浓雾锁住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当李生身处城市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外界的浓雾强化了李生的孤独感,而当浓雾散去的时候,沟通变得容易了,所以孤独感一下就消失了。答案:李生在回乡与返城之间的心理是矛盾的。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惧,害怕家乡和亲人与自己的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想出城回家乡。当李生在一个谋生的城市,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乡。李生还要在城里工作,城里有他的理想、事业的追求。李生认为,只要能时常回家乡看看,知道家乡的亲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现实中,许多人常常不得不像李生一样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坚持着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用词极其精妙,如“被扔在小城里”里的“扔”字和“陷入了迷宫”里的“陷”字,都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慌心理。B.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C.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D.作者写到一条黑色小腊肠狗时,用到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李生开始从小狗那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却很快被小狗抛弃,最终仍是孤独一人。E.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 解析:B项错在李生不是“准备回家”而被雾“吓慌了”,因雾而想回家;E项中“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文无根据。答案:B E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1分)唐河店妪传宋王禹偁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音mio,末端),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胃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 兴:发动B.绠短,不能及也 及:比得上C.又月给微薄 给:给养D.宜其不乐为也 宜:当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主要是一词多义现象。“及”有“到达”“赶上”“比得上”等词义,B项,及:到,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是此题易考点。答案:B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风飘飘而吹衣B.不过上谷者久之 之二虫又何知C.复赐以坚甲健马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悉为上军所取 我为鱼肉,何辞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意义和用法选出相同的一项。A.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之:助词,无实意,和谐语气/代词,此; D.为:介词,被/代词,什么;C.都作介词,用,拿。答案:C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前半是传记,后半为议论,议论因传记而发,传记为议论提供事实例证,充分表达了作者“多用边兵”的观点。B.本文叙述老妪机智杀敌的故事,展现边民同仇敌忾的场景,充分表现边民忠勇精神,目的是反衬边将的懦弱畏敌。C.文章思路清晰严谨,以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继而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得出文章结论。D.文中毫不隐讳地批评“有位者”,把矛头直接指向朝廷,语锋犀利,斩钉截铁,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忠心。解析:本文为先叙后议的文章。表面上是传记,实际上是议论文。叙述是手段,议论是目的,且结构非常清晰。第二段以“噫”领起议论,议论开宗明义,目的是论证“多用边兵”的观点,后文均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所以B项错。答案:B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4分)(2)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4分)(3)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4分)解析: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了解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文言现象。本题(1) 备、多、以;(2)或、俟;(3)因、 录 、贻是关键词,(2)句互文是特殊修辞手法。答案:(1) 国家防御边塞,经常用边土上的士兵,大概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熟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备、多、以3分,句意1分)(2) 听到外敌入侵,有的父母妻儿都来帮助安置战马整理弓箭,甚至还有不待披戴甲胄就上阵迎敌的。(3)因此由(通过)一个老妇人的英勇事迹,总体记录(或“反映”)边境战事,送给在位当权的人。(因、 录 、贻3分,句意1分)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小 园黎 简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18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之练字艺术理解。诗歌第二句不说小园中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者小园中的景物,小园之景物富有魅力可以概见。“窥”字把“山光”写活了,化静为动,以物拟人,得其意态,传其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窥”字运用拟人手法(2分),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2分)。19.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4分) 解析:从诗意上看,前半部分以炼字炼句胜,后半部分以意境胜,注重整体效果,不求一字之奇,一句之巧。“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新月:初三初四之月;新霜:凉秋九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