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诗眼.doc_第1页
2017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诗眼.doc_第2页
2017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诗眼.doc_第3页
2017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诗眼.doc_第4页
2017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诗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诗眼【专题解说】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角度。 “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主要的分类:1.内容上,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东西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也是“诗眼”。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高考回眸】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试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第一步:指出诗眼“乱”,第二步:分析内容:全诗围绕该字写了作者心烦意乱,羁旅之困。第三步:分析写法:用情景交融、衬托手法。第四步:分析作用:该诗写了家国之思。【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5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当堂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 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_2.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3分)_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山东卷)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试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_【规律总结】一、诗眼类(一)常见的提问形式1.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 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 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二)解题技巧1.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诗眼句的意思。解释时用描写描述的方式,不能用直译的手法;2. 因为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并理解诗眼就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三)答题步骤1. 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2. 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例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3. 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二、常见变式:赏句型赏句中要赏析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常见的提问形式1.请分析某句诗的妙处。2.请赏析某联(句)。(二)解题技巧1. 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首先应认真揣摩词语或诗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怎样使表达更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2.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着重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双关、用典等。(详见诗歌手法鉴赏学案)3.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善于赏析其语言风格。常用的语言风格有沉郁顿挫、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详见诗歌语言鉴赏学案)(三)答题步骤 展开联想把该句景象描述出来,并分析此句所用的表达技巧或语言特色,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描景象+析技巧)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点情境)【课后练习】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题。咏风 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_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11 重庆卷)渡江 张 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_(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_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2014福建卷)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_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4湖北卷)早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_(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_鉴赏诗歌的诗眼类【专题解说】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角度。 “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主要的分类:1.内容上,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东西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也是“诗眼”。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高考回眸】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试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第一步:指出诗眼“乱”,第二步:分析内容:全诗围绕该字写了作者心烦意乱,羁旅之困。第三步:分析写法:用情景交融、衬托手法。第四步:分析作用:该诗写了家国之思。【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5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当堂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 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答案】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一句,由今日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无尽的游赏(析效果、描景象),用感情带动写景,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点情境)。2.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答案】(作用问题上已说,即贯穿全篇)(析效果)颔联:微风吹开,吹动竹子(引起怀恋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描景象、点情境)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山东卷)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注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试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规律总结】一、诗眼类(一)、常见的提问形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二)、解题技巧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诗眼句的意思。解释时用描写描述的方式,不能用直译的手法;2、因为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并理解诗眼就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三)、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例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二、常见变式:赏句型赏句中要赏析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常见的提问形式1.请分析某句诗的妙处。2.请赏析某联(句)。(二)、解题技巧 (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首先应认真揣摩词语或诗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怎样使表达更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着重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双关、用典等。(详见诗歌手法鉴赏学案)(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善于赏析其语言风格。常用的语言风格有沉郁顿挫、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详见诗歌语言学案)(三)、答题步骤 展开联想把该句景象描述出来,并分析此句所用的表达技巧或语言特色,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描景象+析技巧)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点情境)【课后练习】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题。咏风 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11 重庆卷)渡江 张 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1)“客愁”是全诗的诗眼,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2)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2014福建卷)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