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弹性物品(四篇).docx_第1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弹性物品(四篇).docx_第2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弹性物品(四篇).docx_第3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弹性物品(四篇).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弹性物品(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弹性物品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磁铁游戏二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螺丝三幼儿园大班科学:它到哪里去了四- 1 -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弹性物品一好玩的弹性物品(大班) 一、活动目标: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二、活动准备:材料 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材料 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三、活动过程: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3 / 10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磁铁游戏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磁铁磁力的特性 2.体验磁铁相吸相斥的特性,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1.量杯人手一份2.磁铁人手3块3.活动表格人手一份4、回形针若干,铁盒一个,剪刀一把,橡皮一块,光盘一张,透明的纸,彩纸各一张和泥工板一块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提问:上次我们认识了好玩的磁铁,磁铁可以吸住那些东西?(二)复习巩固出示回形针,铁盒,剪刀,橡皮,光盘,并在相应的表格中记录,可以吸起来的打勾,不能吸起来的打岔。教师小结: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可以吸起这些铁制品,帮助我们分辨铁制品。(三)隔物吸取分别出示透明的纸,彩色纸和泥工板,请幼儿来吸一吸,磁铁是否能够隔着这些物品吸起铁制品?教师小结;原来,磁铁隔着纸也能把铁制品吸起来!(四)操作实验提问:要是将铁制品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铁制品还能被吸起来吗?请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在杯子的底部和四周吸一吸,看看水杯中的回形针是否能被磁铁吸起来教师小结:磁铁隔着玻璃杯和水依然能把铁制品吸起来(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出示粘有磁铁的小车,和一块磁铁请幼儿猜一猜小车能否被吸过来?小车没有被吸过来,为什么呢?(引起幼儿兴趣)出示磁铁,一面粘有男孩,一面粘有女孩。请小朋友试一试谁和谁可以吸起来,并记录在表格里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车没有被吸过来了吗?教师小结:相同的两面磁铁不能吸住,不同的两面可以吸住(六)活动延伸:请小朋友用磁铁的本领来帮助小瓢虫找回家的路(出示区域活动材料)5 / 10幼儿园大班科学:好玩的螺丝三活动目标:1、认识螺丝钉,螺丝帽的特征及用途2、了解要使用螺丝钉,螺丝帽进行连接,它们大小要匹配3、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在生活中探索发现更多的螺纹咬合原理的物品。活动准备:百宝箱一个;大小不一螺丝若干;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一段音乐。活动过程:一、以百宝箱的形式出示材料,同时提出任务,幼儿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1、教师出示装有螺丝、小细绳、细铁丝、透明胶的百宝箱,引起兴趣。请幼儿在百宝箱中摸出各种材料,说说生活中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2、提出任务:白胡子老爷爷布置了一个任务,把两个中间有孔的积木,用提供的材料连接起来,猜想一下,哪个材料在连接任务中能做到又快又牢固?3、请幼儿自由分组,四人一组,分三组坐好,每组请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小组的意见记录到手中的记录表上。4、组长公布小组讨论结果。二、幼儿动手操作,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操作后的结果。1、动动手,做做看,真的和猜想的一样吗?还是分成三组,每组四人,小朋友自己协商,每人拿一种材料进行连接,直到音乐停下来,放下手中的工作。2、以小组为单位,检查组员们的工作,看看在速度和牢固两方面都兼顾到了的连接材料是什么。将他们记录在表格上。3、共同小结:最佳的连接材料是螺丝。三、认识螺丝钉,螺丝帽,靠螺纹相互咬合连接。四、集体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螺丝连接固定的呢?五、教师提出第二的任务,将螺钉螺帽混到一起,且大小不一的螺丝配对拧好。“工人叔叔是长期和螺丝钉打交道的,可是大小不一的螺丝钉,螺丝帽全混到一起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把它们配对拧好”。教师小结:螺丝钉和螺丝帽要大小合适才能用。六、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利用螺纹相互咬合的原理进行连接的物品,比如:杯子、笔筒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去后找找还有哪里利用螺纹咬合原理制造的物品,回头我们交流一下。7 / 10幼儿园大班科学:它到哪里去了四活动目标:1、萌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初步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规律。2、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1、ppt三份傍晚、变化的太阳;下雨和四季问题图片;雨、季节循环;2、书(自制两份)雨和四季3、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4、循环记录纸、青蛙图片5、增强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了解幼儿对四季与水循环的理解。活动过程:一、导入(价值分析:引发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关注)提问:你仰望过天空吗,看到了什么?二、分段理解(价值分析:激发幼儿探究大自然循环的奥秘)1、(1)出示ppt傍晚的太阳师: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看到过许多的东西,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太阳?为什么?(2)出示ppt变化的太阳师: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看到答案了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3)师:小男孩看见天空渐渐暗了下来,白天就要消失了。他好奇的问妈妈:“妈妈,白天究竟去哪了呢?”,小朋友们:白天究竟去了哪里?它还会回来吗?(4)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师:因为地球在转,太阳照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去了。老师带来了一个地球仪,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师:假设这是中国的小朋友,吧手电筒当做太阳,太阳公公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转动地球仪)地球慢慢地转,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那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所以那里是黑夜,现在照到了外国,那边是(白天),地球慢慢转,又照到了中国,那现在中国(又是白天了),地球还在慢慢慢慢转,太阳(又照到外国了)那白天是不是不见了呢?小结:哦!原来白天过去了,黑夜就来了,当夜晚结束的时候,新的白天又来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循环着。(5)出示字:循环提问:什么是循环呢?小结:循环就是运行一周在回到原处。2、(1)出示下雨和四季的问题图片师:小男孩谢谢你们告诉了他这个答案,让他知道了白天不是不见了,但他有两个问题要来问问你们。请仔细观察图片,他会问什么呢?幼儿猜测第一张图片的问题,ppt给予答案:秋天去哪里了幼儿交流讨论第二周图片的问题:雨水去哪里了(2)师:小男孩提了两个问题,今天老师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了后面的书里,请你们轻轻地去书里找答案,说一说它到哪里去了?分成两半,幼儿看书寻找答案(每人一本书,分别为下雨和四季)。(3)你选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4)验证:出示雨循环的ppt;出示四季循环的ppt。小结:小男孩说要谢谢你们,他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