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pdf_第1页
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pdf_第2页
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pdf_第3页
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pdf_第4页
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5 4 化 工 进 展 C H EM IC A L IN D U STR Y A N D EN G IN EER IN G PR O G R E SS 20 14 年第 33 卷第 4 期 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 余文翟 华敏 潘旭海 陈发明 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09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安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 10 00 9 摘要 硝酸氧化醇的反应大多为强放热反应 具有很高的反应热失控危险性 本文在本质安全原理的指导下 结合 工艺热危险性分析理论 提 出通过适 当提 高反应 温度 改变反应混合性 以及 强化反 应器加 料模 式 3 种设 计 方案来降低硝酸氧化仲辛醇反应3 艺的危险性 改善工艺本质安全化水平 同时 根据本质安全评估指标及赋 值方式 构建出本质安全化设计影响度的评估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验证了 3 种设计方案对于提高该工艺本质安 全化程度的合理性 结果表明 适 当提 高反应温度 改变反应混合性 强化反应器加料模式分别使该工艺的本 质安全化程度提高了约 11 7 12 8 10 7 同时 本文提出的 3 个设计方案在提高该工艺本质安全化程度上 主要体现在 最小化 和 缓和 这两个本质安全原理上 关键词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化设计 热危险性 氧化反应 中图分类号 T Q 0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66 13 2014 04 1054 06 D o I 10 3969 j i ssn 1000 6613 2014 04 046 A p p li c a ti o n resea rc h o n i n h eren tly sa fe r alc oh o l d esi g n i n n i tri c a c i d o x i d a ti o n o f Y U W enc fi H U A M i n PA NX uha i C H E NF am i ng JIA N G Junc h eng Safety Engi neeri ng Insti tute N anji ng U ni versi ty ofTec hnology N anji ng 210009 Ji angsu C hi na Ji angsu K ey Laboratory ofD angerous C hem i c al Safety and C ontrol N anji ng 2 10009 Ji angsu C hi na A bstrac t The m ajori ty of ni tri c ac i d oxi dati on of alc ohol reac ti ons are strong exotherm i c reac ti on and therm al runaw ay i S easy to o c c ur T herefore i n herently safer desi gn i S dem an ded to eli m i n ate or redu c e the reac ti on hazards T hi s w ork dem on strated the perform anc e o f th ree i n herently safer desi gn s i n n i tri c ac i d ox i dati on of 2 oc tyl alc o hols p roc ess c om b i n ed w i th i n herent safety gui dew ord s an d the thermal safety an aly si s theori es T hree i nh erently safer desi gn s w ere th e i n c rease of reac ti on tem perature advi sably D esi gn I low er the li qui d i m m i sc i bi li ty D esi gn II and tem perature c hargi ng i nterloc k D e si g n III T he assessm ent m o deI o f i nherent safety Iev el w as bui lt based on th e i nh erent safety ev alu ati o n i ndi c ators an d th ei r assi gnm ent m odes an d the rati on ali ty of three desi gn s w as v ali dated by th e assessm ent m od e1 T he resu lts sh ow ed that the i nh erent safety degree of the p roc ess w as i m prov ed by the three i nh eren tly safer desi gn s by ab out l1 7 12 8 and 10 7 resp ec ti vely M ean w h i le three d esi g ns w ere based on m i n i m i ze and m o derati on pri nc i ples i n i m p ro vi ng th e i nh eren t safety d eg ree o f p roc ess K ey w o rds i nh eren t safety i n herently safer d esi gn thermal h azard oxi dati on reac ti on 收稿日期 2013 10 12 修改稿 日期 2013 10 26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7100 1051 及江苏省高校 自然科学基 金重大项 目 10K JA 620013 第 一作 者及联 系人 余文翟 1987一 女 硕 士研 究生 E m ai l yuw d0123 163 c o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4 期 余 文翟等 本质 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 中的应用 通常从两个方面考虑工艺危险控制措施 即措 施层次和措施模式 前者包括消除 预防和减弱 3 个层次 后者包括技术 组织以及程序 3 个模式 j J 1978 年 Trevor K letz 提出 更加本质安全化工艺技 术 构想 认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法是在设计阶段运 用科学的方法从源头消除或降低危 引 本质安全化就是要使系统即使发生偏差也能保 持在一个非危险的状态 在放热化学反应中 由于 操作温度不合理 杂质 搅拌失效 加料错误等常 常使一个体系 偏离正常的反应条件 导致系统飞 温 4J 对于单一物质 可 以通过分析基团或者官能 团来判断其物质危险性 如过氧基团的不稳定性 对于简单化学反应则可通过经验公式判断其本质安 全化程度 如通过反应矩阵来判断添加剂对反应过 程带来的危险性 又如 Leggett 曾经提 出将反应失 控时所达 到的最大温度与二次分解温度进行对比 如果两者的温差大于 50 则认为此过程是相对安 全 的 随着两 者温差的减 小 过程就变得更加危 险 51 然而对于复杂反应则不能仅凭上述方法确定 工艺的安全性 而是需要对反应的条件进行更加深 入和详细的分析 作 出本质更安全化选择 1991 年 K letz 21提出了通过改变反应器 的模式 来提高反应的有效性 使过程更经济安全 从而达 到强化工艺的 目的 20 11 年 D enni s 等 6J通过将设 备和管线进行重新设计 减小了人员的操作失误 从而降低 了反应失控的可能性 提高了工艺的本质 安全化程度 同年 Ew ards 等l7 J又提出不改变工艺 过程条件 通过添加第三种化合物来提高工艺的本 质安全化程度 Papadaki等 8 9 也 曾提 出通过研 究不 同操作条 件下反应的热危险性 判定工艺条件下的较安全状 态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 从而提高工艺的本质安全 化水平 但 目前在本质安全领域 尚无具体研究成果 展出 因此 本文以硝酸氧化仲辛醇为例 结合热 分析实验技术和本质安全化设计思想 Q A ISD l 0I 对反应进行了危险性分析 提出了 3 个优化工艺的 本质安全化设计并验证 了设计的合理性 1 硝酸氧化仲辛醇反应危险性辨识 硝酸氧化仲辛醇为液 液两相反应体系 其中仲 辛醇为有机相 硝酸为水相 该反应具有副反应多 反应放热量大 气体产生量大等危险特性 l 根据 Q A ISD中提 出的危 险辨识方法对硝酸氧化仲 辛醇 反应过程进行危险性辨识 主要危险如表 I 所示 其中 过程单元为硝酸氧化仲辛醇制羧酸 过程单 元原料包括仲辛醇 硝酸和亚硝酸钠 正常情况下 如果 出现故障 体系处于绝热状 态 物料温度上升到混合物的沸点温度 反应产生 的热量通过蒸发冷却移走 温度保持恒定直到物料 消耗完或者混合物完全蒸发完 内部压力上升 比较 缓慢 容器的安全装置能够即时泄放而降低内压 避免容器爆裂 但是 如果在加料期间出现故障 硝酸大量累积 硝酸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等气 体 超过了排放负荷而导致喷料 喷出的物料是有 毒有害物质 会对人体或环境带来危害 此外 由 于硝酸分解产生氧气 导致体系处于富氧状态 会 发生深度氧化反应 如果反应失控将会有火灾爆炸 的危险 反应后期 硝酸浓度降低 体系中硝酸分 表 1硝酸氧化仲辛醇反应危险性辨识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056 化 工 进 展 20 14 年第 33 卷 解反应要强于硝酸的氧化反应 硝酸分解放热引发 了中间产物仲辛酮和最终产物羧酸混合物分解 分 解温度 l43 163 如果此时温度达到混合物的 沸点温度 90 体系分解产生不凝气体 将使 得反应器超压 l 此外 液一 液非均相反应 由于相互 溶解性差 反应在界面进行容易引发局部过热导致 体系失控 浓硝酸与仲辛醇很容易在相界面层发生 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此热量若不能及时排除将引起 硝酸的分解反应 溶剂 中除了反应开始加入的亚硝 酸盐溶液 在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离 子 如果体系温度升高可能引发 白催化反应 2本质安全化设计 前面分析表 明 硝酸氧化醇的反应热危险性主 要体现在 3 个方面 硝酸与醇氧化反应放热 硝酸 过量分解放热 以及两相混合不均局部放热引发体系 失控 针对硝酸氧化仲辛醇反应中的主要危险 在 本质安全原理指导下 分析并验证提高反应温度 改变反应的混合性以及改变反应器的加料模式对实 现本质安全化工艺的合理性 2 1本质安全化设计方案 I 适 当提高操作温度 分析不同操作条件下反应 的热危险性 通过观 察反应放热速率及转化率来判定工艺条件下的较安 全状态 从而改善工艺过程的安全性 实现工艺安 全放大的研究早已有所提及 此处采用 R C 1 反 应量热仪 向仲辛醇 含量 98 和催化剂混合 物中匀速滴加 H N O 溶液 质量分数为 65 搅拌 速率为 100 r m i n 加料时间为 30 m i n 分析不同反 应温度条件下硝酸氧化仲辛醇的放热情况 结果如 表 2 所示 过高的反应温度不利于工艺安全性操作 但是 适 当地提高反应温度不但不会影响反应 的安全进 行 反而能达到优化工艺的效果 J 表 2 显示的最 大 M T SR 58 9 都是远远低于反应混合物的沸 点温 度 90 oC 和残 留硝酸及 产物 的分 解温度 105 143 由 D TA 测得 体系并不会失控进 而发展为热爆炸 根据热失控严重度评估标准 几 种反应温度下的失控严重度均属于 临界 水平 即 使发生失控 造成的危害也是短期性的轻微破坏 图 1 中各放热速率曲线趋势基本一致 提高反应温 度后 反应放热速率加快 说明反应速率提高 而 从转化率 曲线可以看 出 升高反应温度能缩短整个 反应时间 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加速硝酸的氧化 反应消耗 减少硝酸的累积 降低硝酸分解的可能 性 同时 缩短反应时间能使人员操作失误的可能 性减小 设备磨损 降低 可控性及可靠性提高 体 系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 此外 有研 究表明l6J可 以通过提 高反应温度来增进有机相和水相 的互溶 性 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因此 在保证产率的情 况下 将体系放 热维持在 可接受水平 绝 热温升 50 200 K 反应温度控制在约 83 升高操作 温度 硝酸和仲辛醇会快速互溶 目标反应会更快 进行 副反应更少 物料累积更小 反应过程也就 更有效 安全 2 2 本质安全化设计方案 II 提 高非均相混合能 力 即加入相转移催化剂 两相分离容易导致局部过热 引发硝酸的分解 反应 这对反应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极大的 表 2 不同反应条件下 绝热温升 d 及合成反应到达最大 温度 M T SR 簧 萎 图 1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放热速率和转化率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4 期 余文翟等 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 影响 文献i t31介绍 了在过氧化氢氧化烷基吡啶生 成烷基吡啶氮氧化物的反应中加入 乙酸添加剂 提 高 了烷基吡啶在水 中的溶解度 从而提高反应产率 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 使过程更加安全有效 蒋永 生等IJ J在硝酸氧化环 己醇生成 己二酸反应体系 中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 将产率提高 46 此反应与硝 酸氧化仲 辛醇的反应很相似 因此 考虑向硝酸氧 化仲辛醇反应体系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乙基 氯化铵 T EB A 可使反应在非均相体系中更快进 行 硝酸 由于快速与季铵正离子 Q 结合进入有机相 中 因而不会大量 累积 硝酸分解反应的可能性也 就降低了 另一方面 由于体系中含有大量的亚硝 酸离子 在酸性条件下能引发 自催化反应 因此加 入相转移催化剂 能提高反应选择性 增加反应合 成效率 缩短反应时间 减小深度氧化可能性 此 外 在相 同转化率下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所需的反 应温度更低 这也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 2 3本质安全化设计方案IIh温度 力 口 料联锁 K letz 2J在 1991 年提 出通过改变反应器的加料 模式来提高反应的有效性 强化工艺 从而实现本 质更安全化过程 无论是出于选择性考虑 还是出于安全性考虑 对 半间歇反应器 的优化都将归结于 降低物料累积 度 在加料速率不变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改变反应 器 的加料模式来控制加料 半间歇反应加料速率是 由反应器的移热能力决定的 传统的设计是通过重 量流量计来控制硝酸的加料 此设计容易导致进料 太快 由于体系冷却能力不够而引发反应体系失控 且在完全失控前 不能及时终止加料 本质安全化 设计中 将反应物的流量通过计量泵来控制 流速 通过固定的调节装置或流量计来实现 此流量计与 温度连锁 反应器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可终止加 料 或改变加料流量从而避免硝酸累积 采用这种 加料控制方法也能够实现对反应器温度的控制 3本质安全化设计的合理性验证 3 1基本思想 一 个本质安全化设计会对多个安全影响因子造 成影响 如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会同时影响累积度 反应时间和反应放热量 安全影响因子通过各本质 安全原理进而影响整个工艺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 本质安全原理具有一定的先后 顺序 应 当依次选择最小化 替代 缓和及简化 J 按照本质安全原理金字塔将各原理重要性的取值进 行归一化处理并取整 从最小化到简化依次赋值为 0 4 O 3 0 2 0 1 这里的值并不代表具体的数学 或物理意义 只是表示几个 原理之 间的相对重要 性 对上述的 3 个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本质安全化影 响度评估 其计算如式 1 i I i pI x Igd 1 f l 式中 Ii npd 为本质安全影响度 i 为第 i 个安全 影响因子 m 为安全影响因子的个数 为第 个本 质安全原理 为安全影响因子的取值 lgd 为本 质安全原理重要性赋值 本质安全化设计 的本质安全影响度 Ii npdg 是 由该设计产生的多个安全影响因子 Ii 与其影响 的本质安全原理 Igde 共同决定的 首先一个本质 安全设计产生多个安全影响因子 一个安全影响因 子通过多个本质安全原理影响工艺本质安全度 如 表 3 其次 一个安全影响因子对其所影响的各本 质安全原理不是都产生正影响 也可能产生负影响 即厶 妇是一个代数和 若 Iinpdg0 则说明本 质安全化程度提高 3 2本质安全影响因子的计算 E dw ards和 L aw renc e 列 出了化工反应路线初级 筛选阶段可获知的 16 个影 响因素 并在本质安全指 数 ISI 评价方法 中选用 了其中的 7 个影响因子进 行了量化 1 H ei kki la 在新 的本质安全指数 N ISI 中增加反应热作为评价指标 同时化学反应路径 的 绿色评价中将反应选择性也纳入工艺本质安全评价 中 3I 根据这些指标对安全影响因子进行赋值 ISI 和 N ISI 中反应物总量是反应物在反应过程 中的 反应量的总体表征 本文在半间歇操作下为提高指 标 的灵敏性 将其细分为累积度和反应时间 并进 行赋值 指标的赋值方式是根据体积同比例缩小并 结合设计与指标 的影响系数计算得到 基本计算如 式 2 j K 2 式 中 五 i 为根据 ISI和 N ISI 中的赋值方法进行 计算赋值 为本质安全设计对安全因子的影响系 数或者补偿系数值 主要是根据 D ow 法 中的补偿系 数赋值原则进行赋值 的 3 3 结果及讨论 依照上述方法对本文提出的 3 个本质安全化设 计方案的本质安全化影响程度进行计算 其结果如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058 化 工 进 展 2014 年第 33 卷 累积度 0 25 反应时间 0 98 绝热温升 O 95 选择性 0 1225 产 率 0 15 温度 0 16 毒性 0 2 反应 热 0 0864 温度 0 1728 累积度 0 1728 操作 0 1708 本质安全化设计 I 的本质安全化影响度 0 117 十 本质安全化设计II的本质安全化影响度 0 128 本质安全化设计III的本质安全化影响度 O 1 072 注 1 表示正影响 一 表示负影响 2 表中 安全影响因子 取值即 是按照 ISI和 N ISI 中的赋值和分级 并结合 D ow 法中补偿系数赋值原则进行的计算赋值 表 3 提高操作温度降低了物料累积度和反应时间 对 最小化 本质安全原理产生了正影响 同时提高 操作温度增加 了反应条件的危险性 对 缓和 原理 产生了负影响 对表 2 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 将反应温度提高到 80 左右 计算 出设计方案 I 对本质安全化的影响度为 0 117 这表明只要将绝热 温升维持在 中等可接 受水平 绝 热温升小于 200 K 适当提高操作温度 硝酸氧化仲辛醇反应的本 质安全化程度提高了约 11 7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后 降低了亚硝酸根离子引 发 的自催化反应等副 反应 的发生 选择性提高 了 0 1225 产率的本质安全化影响系数 由 0 2 提高到 0 35 反应温度的本质安全影响系数 由 0 04 提高到 0 2 另一方面 相转移催化剂 TE B A 是高毒性 物质 假设按照 T EB A 与仲辛醇的比值为 1 10 加 入 则最后体系的毒性危害就提高了 0 2 选择性和 产率在本质安全原理 中主要影响 最小化 和 替代 原理 温度主要影响 缓和 原理 毒性则主要影响 替代 原理 最后计算设计方案 II的本质安全化影 响度为 0 128 表明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后本质安全程 度提高了 l2 8 增设温度 力 口 料联锁装置在半间歇工艺优化中 是为了降低物料累积 控制反应温度 防止体系失 控 而在本质安全领域中则主要体现在对反应热 温度和过程操作 3 个方面的影响 三者在本质安全 原理 中主要对 最小化 缓和 以及 简化 原理产 生影响 进行本质安全化设计后 反应热危险性 由 0 1728 降低为 O 0864 温度危险性由 O 2592 降低为 0 0864 操作危险性由 1 9206 降低为 1 7498 最后 计算设计方案III的本质安全化影响度为 0 1072 表 明增设温度 力 口 料联锁装置使工艺的本质安全化程 度提高约 10 72 图 2 显示 了 3 个设计对各个本质安全原理和对 整个工艺危险性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 3 个设 计对 4 个本质安全原理都产生正影响 且主要影 响 最小化 和 缓和 原理 在 降低工艺危险性时 同 时降低 了后果严重度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且主要 表现为降低后果严重度 4 结 论 1 基于 K letz 提出的 更加本质安全化工艺 研发 的构想 根据 Q A ISD 方法对硝酸氧化仲辛醇 放热反应进行危险性辨识分析 提取 出该反应过程 的主要危险 即反应放 出大量的热 易发生 白催化 等副反应 反应过程易导致物料累积发生局部热分 解导致反应失控 进而 引发热爆炸 2 针对分析结果 提出 3 个本质安全化设计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4 期 余文翟等 本质安全化设计在硝酸氧化醇工艺中的应用 1059 掣 剞 悄 剑 a 图2 3 个设计对各本质安全原理及危险程度的影响 方案 即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I 改变反应混合性 II 以及强化反应器加料模式 III 3 结合本质安全原理及评价指标对 3 个设 计方案 的合理性进行 了验证 结果显示 3 个设计方 案最终使工艺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提高了约 36 同 时 3 个设计对各本质安全原理都产生正影响且主 要影响 最小化 和 缓和 2 个本质安全原理 2 参考文献 3 H ei kk ila A M Inherent safety i n proc ess plant desi gn D Espoo F i n lan d H elsi n k i U n iv ersi ty o f T ec h n o log y 19 99 4 5 6 7 8 9 1O 12 13 14 15 16 H endershot D C Inherently safer c hem i c al proc ess desi gn J Journal ofLossPreventi on i n theProc essIndustri es 1997 10 3 151 157 171 K letz T A Inherently safer p lants A n update J P lant O perati ons P rogress 1991 10 2 81 84 C o k er A K C h ap te r T w e lve S afety i n C h em i c a l R ea c ti o n Engi neeri ng M odeli ng of C hem i c al K i neti c s and R eac tor D esi gn M H ou sto n T X G u lf P rofessi o n al P ub li sh i n g 2 0 0 1 9 10 10 33 H en d ersh ot D C In h erently S afer D e si g n N ot O n ly A b out R ed u c i n g C onsequenc es J P roc ess Safety C onsultant 20 11 30 4 35 355 P ap ad ak i M S to i k ou V M an tzav i n o s D et al T o w a rd s i m p ro v ed re ac ti on ru n aw ay stu d i es K i n eti c s o f th e N o x id ati on o f 2 m ethylpyri di ne usi ng heat flow c alori m etry J Trans 1C hem E 2002 80 4 186 196 L e g ge R D J Sa fe pro c ess d ev elo p m ent fro m rea c ti o n ha zard s testing J Therm oc hi m i c alA c ta 2001 367 351 365 P ap ad ak i M U se of rea c ti o n c alo ri m etry i n th erm a l ri sk a ssessm e nt stud i e s an d safe d esi gn o f b atc h reac ti o ns th at c a n le ad to a run a w ay A ppli c ati on on hydrogen peroxi de J Top i c s in Catalysi s 2004 29 3 4 207 2 13 E d w ard s V H E n g i n eeri n g p rac ti c e d esi g n i n g S A F E R pro c e ss plants J Chem i c alE ngi neeri ng 2011 118 4 44 48 R i sza R Shar i ff A M Q ualitati ve assessm ent for i nherently safer desi gn Q A ISD at preli m in ary desi gn stage J Journal of L oss P rev en ti o n i n th e P ro c ess Ind u stri es 20 l0 2 3 1 1 57 16 5 v an W oe zi k B A A W esterterp K R T h e n i tri c ac i d ox i d ati o n o f 2 oc tan o 1 A m o d el re ac ti on fo r m u lti p le h etero g en eo u s li q u i d li q u i d reac ti ons J C hem i c al E ngi neeri ng and Proc essi ng 2000 39 6 52 1 5 3 7 刘纯 潘旭海 陈发明 硝酸氧化仲辛醇液 液非均相反应过程热 危险性分析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1 33 2 104 108 K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