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毕 业 论 文毕 业 论 文 题 目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 状分析与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部 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20070318 指导教师 副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金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诚信承诺书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长三角地 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决策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尽本人所知 除了毕业设计 论文 中特别 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毕业设计 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号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i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如何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外贸竞争力 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 角地区凭借相对发达的市场体系 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 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经济总量规模最大 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尽管近 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虽然整体呈不断增强的趋势 其外贸竞争力还存在很多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本文在对外贸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 对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本文分为导论和三个部分 导论部分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以及进行该论文所涉及到的相 关问题 第一部分先从总体上描述了长三角地区外贸经济的整体状况 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核 心 首先构建了衡量外贸竞争力的指标 然后就这些指标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贸竞争力作了详 细的定量分析 第三部分针对长江三角洲外贸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外贸竞争力 现状 提升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ii yangtze river delta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countries are getting closer how to improve a country or region 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not only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hanghai as the leader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ith relatively well developed market system strong manufacturing base and high quality resources cheap labor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become the fastest growing economy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largest total economic output the most promising economic sector althoug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foreign trade was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its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and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related indicators and forms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status of the mor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and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background meaning and conduct of the research papers related issues involved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general described the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of foreign trad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ore of this article first constructed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oreign trade then these indicators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on a detail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sterpieces third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or the status quo of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a number of development proposals and measures key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status increase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i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导 论 1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 2 文献综述 1 1 3 涉及的问题 2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外贸经济的发展现状 5 2 1 长三角地区外贸经济现状总体描述 5 2 2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优势分析 6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分析 9 3 1 指标构建 9 3 2 定量分析 11 3 3 研究结论 19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23 4 1 调整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关联度 23 4 2 进一步加强区内合作 形成长三角地区开放型区域框架 23 4 3 积极利用外资 同时不能忽视内生经济的发展 24 4 4 不断拓展市场多元化的策略 24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26 5 1 工作总结 26 5 2 展望 26 参考文献 27 致 谢 29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 第一章 导 论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 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 是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 浙江为主的经济带 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经济总量 规模最大 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 其经济总 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 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 财 政收入 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 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 1 人口占全国5 8 创造了18 7 的国内生产总值 全国22 的财政收入和18 4 的外贸出 口 长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 而且也是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长 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地区 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我国总体对外贸易发 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一直注重长三角区域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经济的 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 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区 域 我国入世后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结构应如何调整 才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 地位 通过现状分析 提出了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选择长江三角洲 地区来研究区域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外贸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主要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不仅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 而且也是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以开放型经济处于 相对领先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 有利于在较高基点上把握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走 势和战略取向 这一问题的研究 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 平都具有借鉴意义 1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为了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全面而又深刻 并且能在许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该毕业设计任 务 我从两方面搜集该该课题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主要从网上和学校图书馆系统大量搜集国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2 内外的相关著作和论文以及数据 搜集到的现有学术成果和数据资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 助 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阅读整理 归纳如下 1 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 2 解释说明了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以及重要性 3 研究分析了制约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办法 4 提出分析和评价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方法和标准 5 使用了大量第一手的数据和实例资料来研究分析长三角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 以下是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成果 宋全成 2004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尤 其是在入世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提高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刘重力 胡昭玲 2005 就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能否适应 21 世纪竞争的国际 化倾向 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做了解答 贾继锋 2001 对对外贸易与中国的国际化竞争战略 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竞争环境等 问题做介绍和研究分析 吴进红 闫浩 张为付 2002 对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和提升办法做了细 致的研究和分析 陈春宝 1998 对外贸竞争力的界定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等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程春梅 汤明洁 张凤新 2000 分析了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来源 也对另一些指标进行 了解释 1 3 涉及的问题涉及的问题 一 外贸竞争力的介绍 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 外贸竞争力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制定外向 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 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世界强国 归根到底需视其本身经济竞争力的 强弱 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能直接反应出一国的竞争实力 因此 外贸竞争力能体现出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对于衡量和评价一国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具 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3 关于外贸竞争力的概念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陈春宝提出的产品外贸竞争力的概念 即一 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其开拓 占据其市场并以 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另一个是有贾继峰提出的外贸竞争力的概念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 的本国产品 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 占据其市 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陈春宝的概念侧重于从产品角度来定义外贸竞争力 而贾继峰将 外贸竞争力从产品竞争力扩大到企业和产业层面 使外贸竞争力的概念更加完善 外贸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从广义来看 国际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综合水平 既反映经济的发展 也反映宏观经济的改善 而从狭义看 国际竞争力首要的是表现在各国 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状态 因而 外贸竞争力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 基本内容 外贸竞争力同样是国家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对外贸易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 之一 在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对外贸易的强弱更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 外贸竞争力具体构成内容方面 产品 企业和产业都成为体现外贸竞争力的不同层面 二 论文研究解决的问题 自长三角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选择了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跨越的新支点 随着国家 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尤其是出口规 模迅速扩大 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化程度都显著提高 但是外贸竞争力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 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 缺少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主要是由于长三 角地区的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无法获得核心的技术 而只能依靠劳动力成本低 廉等优势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从而导致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很低 其次 进出口市场不断趋 于多元化 但出口市场集中度仍然偏高 再次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但规模仍偏小 境外投 资仍处于起步阶段 最后 长三角地区出口的商品由于外资控制加工贸易的 两头 激烈的 竞争致使价格不断下跌 产品附加值也不断下降 竞争力很难得到提高 不仅如此 以及长 三角区域内部各外贸主体的出口额也不平衡等因素也限制长三角外贸竞争力发展的潜力 并 制约其发展 三 论文拟采用的方法 1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优势所在等 旨在通过借鉴其他国内外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优势长处来取长补短 同时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 自身的优势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4 2 数据图表分析法 通过现有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来客观研究分析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 力的变化和发展情况 3 文献综合法 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 掌握本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最新观点和理 论 明确研究方向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5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外贸经济的发展现状 2 1 长三角地区外贸经济现状总体描述长三角地区外贸经济现状总体描述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浦东开发以 来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 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 浙江的 16 个地级以上城市 凭借相对发 达的市场体系 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成为我国目前经济 发展速度最快 经济总量规模最大 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 世纪 80 年代 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比较平缓 但 90 年代以后发展速度逐 渐加快 特别是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以后 其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并逐步在全国对外贸易 中占据极其重要之地位 1986 年 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仅为 89 09 亿美元 只占全国进出 口总额的 12 06 而到了 2003 年该地区进口总额迅速扩展到了 2874 78 亿美元 占全国三分 之一有余 至 2006 年 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实现再次飞跃 短短三年翻了两倍多 进出口 总额达到 6506 31 亿美元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除 1998 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速低于 10 以外 在其余年份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强劲的增长态势 1990 年以后 的年均增速达到了 24 78 尤其在 2003 年 该地区出口额迅速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较前一年 增长了 49 3 是历年来出口额增长最快的一年 至 2006 年 长三角地区的出口额己达到 3748 86 亿美元 仅仅用四年时间就在 2002 年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了两番 与 1986 年相比增长 了 57 倍之多 与此同时 长三角地区的进口增长也非常迅猛 2006 年进口额己达到了 2757 46 亿美元 比 1986 年增长了将近 117 倍 1990 年以来进口额年均增速达到 28 57 高于同期 出口额年均增速 但该地区进口的增长总体上不如出口增长那样显得匀速平稳 二十余年来 长三角地区的进口增速虽然快于出口增速 但该地区的贸易差额却始终年年保持顺差 摘自 百度文献 经过改革开放后 30 年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 最具发 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区 2006 年 长三角 16 市的生产总值为 39612 52 亿元 占沪苏浙三省 市的 82 95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8 7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3035 元 是全国平均水 平的 2 68 倍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6 表1 2000 2010年全国和长三角地区gdp对比表 年份 全国gdp 亿元 长三角地区gdp 亿元 2000 99214 6 19170 2 2001 109655 2 21565 3 2002 120332 7 24351 6 2003 135822 8 28842 1 2004 159878 3 34725 1 2005 184937 4 41264 0 2006 216314 4 48032 8 2007 265810 3 46672 1 2008 314045 4 53955 8 2009 340506 9 59710 3 2010 397983 0 69871 1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有关数据进行整理 虽然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长 三角地区的外贸还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 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 在高投入 高消耗支撑起 的高增长背后 却是与之不相称的低产出 并伴随着出口结构的变化缓慢或不合理与低层次 目 前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中对外竞争力强和较强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传统 出口商品 而出口竞争力较弱的商品主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 而且绝大多数出口商品质 量竞争力较弱 依靠价格竞争力取胜的格局并未改变 2 2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优势分析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优势分析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 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 且年增长 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 财政收入 消费品销售额均居全国第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 以 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 仅凭全国2 2 的陆 地面积 10 4 的人口 近三年来长三角地区创造了全国约22 2 的国内生产总值 约23 8 的财政收入以及约36 6 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毫无疑问 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 科技 文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7 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也遥遥领先 一 区位优势 1 长三角地区位于华东平原 交通便捷 四季分明 物产丰富 自古就是一个富裕之地 这里河网密布 通江达海 自古至今都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这个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稠 密 经济最发达 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经济区域 特别是近期 长江三角洲经过半个世纪的 建设 沪宁 护航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 也是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轴线 沿江 沿海地带的港口和城市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以上海为龙头 南京 杭州为轴心的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繁荣的景象 2 长三角地区的集团化和大公司数量很多 然而大公司 集团化企业对于地区能否走向国 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长三角地区因为其集团化大公司的 带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很强 3 众所周知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很高 而且它的乡镇企业发展超过了城市 工业 正是因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做的早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同时它的优势产业 很明显也很特殊 所以在对外贸易上也必然具有了其奇特的竞争力 4 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量的70 左右 这说明它把有一定规模 一定 产品的企业逐步的推向世界市场 这使长三角地区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高 5 长三角地区的融资机制很先进 上海金融中心为长江流域经济区服务 它的金融机制就 有了新的道路 所以在发展贸易过程里面多方的资金渠道都很畅通 其外贸竞争力也就相应 增强 6 长三角地区微观经济活力比其他地区要更强 民营经济的发展很快 外资企业在这个堤 防投资也比较多 并且此地区建立了许多研发机构 其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 因此长三角 的经济贸易也相对活跃 二 外商投资优势 一国或地区要实现现代化 首先应该积极推进经济的国际化 树立从全世界去寻找发展资 源的战略思路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 如果仅仅依靠有限的国内资源 将难以实现现代化 因此 一国或地区要使其经济长期保持活力 即使在实现现代化之后 依然应该最大限度的 利用外来资本 所以 引进外资 应该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 也同时是提高该地 区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桥梁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8 关于一国内部特定地区吸引直接投资的环境 现代国际投资理论提出了一些比较直观的指 标 其中有市场规模 教育科技发展状况 工业化进程 交通便捷程度 居民生活水平等 长三角地区在市场规模 居民生活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市场规模对 于外资的引力最大 而市场规模又与gdp总量尤其是人均gdp水平直接联系 目前 长三角 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长三角地区对于交通状况 教育科技发展状 况和环境质量也在逐步的提高 这对于外资的流入也起到了一定的奠定作用 2010年 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总量为112 07亿美元 同比增长4 3 比去年同期提高11 6 个百分点 从板块看 江苏 上海保持正增长 分别增长6 6 和5 2 从城市看 16个城市 中有6个城市到位外资超过5亿美元 三个城市超过10亿美元 苏州 29 37亿美元 上海 24 41 亿美元 杭州 11 39亿美元 无锡 8 77亿美元 宁波 5 87亿美元 分列前5位 从 增速上看 16个城市中9个城市实现正增长 5个城市增速在50 以上 摘自百度文库 三 抵御风险的优势 从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世界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长江三角洲是经济 外向度很高的区域 其经济贸易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它经济基本面总体上还是好的 并没有遭遇严重打击 长三角沿海 沿沪宁线地区 构成了综合竞争力的城市群 可以有效地抵御危机的袭击 长三角地区抵御风险能力强的主要原因在于 科技型企业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在遭遇风险 的情况下 尽管传统制造业受到了影响 但科技导向型的高端产业却相对依然坚挺 在长三 角区域分析中 凡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遇到危机的影响程度就相对较低 并且 由于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 应对危机的先天条件就比其他 区域更显优势 因此 在这一个层面上 长三角地区的外贸竞争力就较其他地区来说具有了 新的力量 如今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上海为首 以建立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中 心为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提升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 带 目前 长三角地区凭借其拥有的良好的基础设施 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 境 成为国内外投资着关注的热土 因此 正是长三角地区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同时 也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和贸易的迅猛发展 使其在近些年的外贸竞争力也不断的提高 在国 际市场上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9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分析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区域 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 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以开放型经济处于领先地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有利于在 较高基点上把握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走势和战略性倾向 但对于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 研究 仅有吴进红等从商品贸易的依存度 进出口市场 区际贸易 利用外资等四个方面对 长江三角洲的外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评价外贸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 本文在参考众学者研 究的基础上 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 商品贸易依存度 出口商品转换率 贸易竞争指数和出 口市场多元化程度等指标对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实证分析 3 1 指标构建指标构建 评价外贸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 按照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数据的可得 性原则 构建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指标如下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 它是外贸竞 争力强弱的直接体现 该比重越大 则该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反之 国际竞争力越弱 计算公式为某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某地区的出口额 世界出口总额 朱传丽 2009 曾采用该 指标研究中国外贸竞争力 例如 2008年江苏 浙江 广州和上海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 为0 014621 0 009478 0 024822 0 010402 可以得出广东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 浙江 省的最低 二 出口产品结构转换率 出口产品结构转换率是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是反映一国 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可以用该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该地区全部的商品出 口总额的比重大小变化来表示 徐淑君 2008 曾用该指标分析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 出 口商品结构不仅能真实地反映该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其科技 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 例如 2004年江苏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额为861 11亿美元 占江 苏省出口总额的98 42 同时 在江苏省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中 机电产品占比从1999年的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0 43 8 增至2004年的42 7 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从2000年的21 61 增至2004年的42 7 这说 明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升级 江苏省外贸的潜在竞争力在不断孕育和加强中 三 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又称为tc指数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 强弱 表示为某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其公式为 tc x m x m 其中 x表示该产品的出口额 m表示某产品的进口额 其值在 1至1之间 越接近于1 则表示该产 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强 若其值为负值 则表示该产品为净进口 徐梁 2006 曾采用该指标分析江 苏省外贸竞争力 例如 2008年江苏 浙江 上海的出口额依次为2380 36亿美元 1542 95 亿美元 1693 5亿美元 进口额依次为1542 32亿美元 568 57亿美元 1527 88亿美元 经计 算 贸易竞争指数分别为0 214 0 461 0 051 可以得出 浙江省的贸易竞争指数最大 上海 的贸易竞争指数最低 总体而言 两省一市贸易竞争指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商品贸易的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它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加入 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 一直以来 学术界也一直把商品贸易的依存度作为衡量 经济开放程度的主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是 外贸依存度 出口贸易额 gdp 吴进红 闫浩 张为付 2002 曾采用该指标对长江三角洲的外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例如 2008年浙江 广东和上海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0 507323 0 785649 0 857991 可以得出上海的外贸依存度 最高 浙江的最低 其外贸依存度较高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会较严重 五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是指某地区出口增长率占该国总的贸易增长率的比重 将某地区出口增长率与一国总出口 增长率进行比较 从而可以确定一定时期内 该地区是否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顾晓燕 聂影 杨凤祥 2009 曾对苏 浙 粤 沪的外贸竞争力的研究中提出了该指标 例如 2008 年中国出口增长率为17 2 江苏 浙江 广东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 84 20 29 9 44 经过计算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分别为0 98 1 18 0 55 可以得出 浙江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最 高 广东的最低 六 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 是指某地区对外贸易出口所面向国际市场的多样化与分散化 一个地区对外贸易出口市场 的多样化也是衡量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如果某地区出口市场较集中 说明其多样化程度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1 就较低 该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外贸竞争力就较弱 陈丰龙曾采用该指标研究分析长江三角 洲的外贸竞争力 七 出口竞争优势变差指数 是指将某地区各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地区总的外贸出口增长率进行比较 从而可以确定 一个时期内 何种产品具有更强或较弱的外贸竞争力 从而可以获得一个时期内该产品的外 贸竞争力的变化趋势 其公式为 出口竞争优势变差指数 某产品出口增长率 地区总出口增 长率 徐梁 2006 曾采用该指标研究江苏省外贸竞争力 3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根据以上对一系列评价外贸竞争力指标的介绍 现在针对以上指标中较为代表性的指标 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额的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不断推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随着入世以来对外政策的不断深入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 规模尤其是出口贸易规模迅速的扩大 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对1990年到2009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出口 规模不断的扩大 国际市场占有率程度也不断提高 如图表所示 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总额 从1990年的只有143 43亿美元到2000年的1281 81亿美元 其增长幅度约9 3倍 到2007年长三 角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094 8亿美元 其增长幅度较2000年来讲达到了近8倍 从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额来看 从1990年的只有104 53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695 68亿美 元 增加了近5 8倍 而1990 年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仅为0 3 到2000 年 占世界出 口比重已经提高到1 1 比1990 年提高了0 81 个百分点 从2001 2008年 长三角地区的出 口额更是以年均32 的速度增长 到2007 年出口总额已达4759 59亿美元 几乎是是1990 年 的45 倍 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 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 由2001 年1 33 一跃上升到2006 年的3 19 从区域整体上看 长三角地区出口规模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有着显著的提高 但是 从长三角地区区域内部来看 上海 江苏和浙江在出口规模以及进出口总体规模 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如图表 1990年上海的进出口总额是74 31亿元 而江苏的进出口总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2 额是41 38亿美元 浙江仅为27 74亿美元 到2004年 江苏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708 58亿美 元 而此时上海的进出口总额为1600 26亿美元 浙江的进出口总额为852 14亿美元 可以看 出 江苏省的进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 并且逐步超越了上海 从三个地区的出口规模角度来 看 1990 年上海的出口额是江苏的1 8 倍 浙江的2 4 倍 之后江苏不仅缩小了与上海的差 距并于2000 年出口额首次超过上海 而且还把浙江甩在后面 2007 年 江苏的出口额已是 上海的1 4 倍 浙江的1 6 倍 可见浙江的外贸规模已明显落后于江苏 表2 1990 2009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额及国际市场占有率 单位 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年份 江苏 上海 浙江 总计 江苏 上海 浙江 总计 世界出 口额 出 口 占 世 界 比 重 1990 41 4 74 3 27 7 143 4 29 4 53 2 21 9 104 5 34700 0 30 1991 53 1 80 4 38 5 172 1 34 3 57 4 29 1 120 7 35300 0 34 1992 69 6 97 6 50 0 217 2 40 0 65 6 35 7 141 3 37000 0 38 1993 91 3 137 3 67 3 295 9 46 5 73 8 43 2 163 6 36870 0 44 1994 117 6 158 7 89 9 366 2 66 9 90 8 60 9 218 5 41683 0 52 1995 162 8 190 3 115 1 468 2 97 8 115 8 76 9 290 6 50200 0 58 1996 206 9 222 6 125 4 554 9 116 0 132 4 80 4 328 8 52540 0 63 1997 236 2 247 6 142 8 626 6 140 9 147 2 101 1 389 2 54050 0 71 1998 264 3 313 4 148 5 726 2 156 5 159 6 108 7 424 7 54600 0 79 1999 312 6 386 0 183 1 881 7 183 1 187 8 128 7 499 6 54600 0 92 2000 456 4 547 1 278 3 1281 8 257 7 253 5 184 4 695 7 63580 1 09 2001 513 6 608 9 327 9 1450 5 288 8 276 3 229 8 794 8 59840 1 33 2002 703 05 726 6 419 57 1849 2 384 8 320 5 294 11 999 5 63279 1 58 2003 1136 7 1123 9 614 11 2874 7 591 4 484 8 415 95 1492 2 72740 2 05 2004 1708 6 1600 2 852 13 4160 9 874 9 735 2 581 46 2191 6 88800 2 47 2005 2279 4 1863 6 1073 9 5216 9 1229 8 907 4 768 03 2905 3 103386 2 81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3 2006 2839 9 2274 9 1391 5 6506 3 1604 2 1135 7 1008 9 3748 9 117600 3 19 2007 3496 7 2829 7 1768 4 8094 8 2037 3 1439 3 1282 9 4759 6 2008 3824 9 3027 6 1573 8 8426 5 2387 6 1765 2 1365 7 5518 6 二 出口产品转换率分析 出口商品转换率是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其是一国对外 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 如图表3 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而且其比重也在逐渐的提高 相反虽 然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在增加 但其出口的比重去在逐步下降 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商 品结构转换率在不断地提高 与此同时 2001年到2007年 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 产品的出口不断增加 特别是2007年 长三角地区的机电产品的出口突破了2000亿美元 达 到了2495 87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同时上升到63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突破了1000 亿美元 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35 87 这一现象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出口结构正 逐渐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度 工业制成品内部出口结构也在不断的完善 但是 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还是主要以传统工业制成品为主 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 多为低附 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且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不高 并且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虽然 逐年提高 但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表明了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的结构虽然在逐步的完 善 但就其合理性程度而言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表 3 2001 2007 年长三角地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单位 亿美元 年 份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总计 所占 比重 上海 江苏 浙江 总计 所占 比重 2001 7 82 9 42 19 32 36 56 4 60 268 46 279 36 210 45 758 27 95 40 2002 9 26 9 65 20 54 39 45 3 95 311 29 375 15 273 57 960 01 96 05 2003 12 32 11 36 24 50 48 18 3 23 472 50 580 04 391 45 1443 99 96 77 2004 21 38 13 86 32 07 67 31 3 07 713 82 861 11 549 39 2124 32 96 93 2005 24 79 15 77 38 12 78 68 2 71 882 63 1214 05 729 91 2826 59 97 29 2006 27 53 21 5 44 57 93 15 2 48 1108 20 1583 13 964 37 3655 7 97 25 2007 29 85 26 76 47 63 104 24 下表 4 通过比较分析了浙江省和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 从表 5 数据看 浙江省工业 制成品的出口额占比逐年增加 2003 年出口转换率为 94 11 到 2008 年达到 96 38 说明出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4 口商品的结构在不断改善 广东省 2007 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达到 98 17 略高于浙江省 浙江省出口增速远快于广东省 在出口产品大类中 浙江省的纺织服装 机电产品 产品的 tc 指数都远高于广东省 但是 2007 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 101 74 亿美元 广东省 为 1 210 71 亿美元 仅为广东省高新技术出口额的 8 4 在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上 浙江省 一直略低于广东省 由此可见 与广东省比较 浙江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仍不够合理 工业制成品 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虽然较大 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小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出口产 品的主导地位 表4 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结构转换率 94 11 94 49 95 04 95 58 96 22 96 38 表5 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结构转换率 96 40 96 90 97 38 97 50 97 95 98 08 98 17 三 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tc指数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贸易竞争指数又称为区某种产业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它 既可以反映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也可以衡量特定的产品竞争力的强弱 下面参照2003年至201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产品的tc指数进行分析 在初级产品中 第0 类产品 食品及活动物 的tc 指数一直在0 到0 5 之间 说明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一定 的竞争力 第1 类产品 饮料及烟类 的贸易竞争指数越来越小 说明此类产品的出口导向 逐步被改变 其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 而2 类 非食物原料 第3 类 矿物燃料 润滑油 及有关原料 和第4 类产品 动植油脂 蜡 的贸易竞争指数则持续为负 这说明这几类产 品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其自身的外贸竞争力也有待提高 第六类产品 按原料 分类的制成品 的tc指数大于零 但是也同时接近于零 这表明了此类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很 微弱 第八类产品 杂项制品 的tc指数大于零 并且一直维持在0 5左右 这表明了此类产 品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在表中第五类产品 化学成品 的贸易指数一直在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5 0 5左右 这也说明了长三角地区此类产品的竞争力很弱 第七类产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的贸易指数虽然为负但其绝对值却接近于零 并且在2004年后就变为正 这也说明了此类产 品与其他地区的相关产品的竞争力的差距再不断的拉近 从总体上看 长三角地区产品的tc 指数在不断增强 说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加 但仍有部分产品竞争力 较弱 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观 表 6 2001 2006 年长三角地区各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 年份 0 类 1 类 2 类 3 类 4 类 5 类 6 类 7 类 8 类 2001 0 36 0 33 0 85 0 36 0 82 0 42 0 03 0 07 0 61 2002 0 35 0 15 0 83 0 42 0 95 0 45 0 07 0 06 0 47 2003 0 26 0 20 0 85 0 44 0 97 0 50 0 7 0 04 0 46 2004 0 15 0 24 0 88 0 29 0 97 0 59 0 08 0 02 0 17 2005 0 10 0 43 0 88 0 30 0 93 0 42 0 17 0 08 0 22 2006 0 12 0 47 0 86 0 34 0 87 0 37 0 25 0 11 0 25 表 7 2001 2010 年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变化趋势 2001 2006 年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变化趋势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年份 出口额 单位 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 机电产品 以下单独分析浙江省今年的 tc 指数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以看出 浙江省出口产品中纺织 毕业设计 论文 报告纸 16 品的 tc 指数最高 机电产品次之 高新技术产品的 tc 指数虽然不高 但其增长速度却很快 2003 年到 2008 年 纺织品的 tc 指数都在 90 以上 并且逐步增加 高新技术产品在 2003 年 的 tc 指数只有 30 58 但到 2008 年却已经达到 30 9 浙江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其中一部 分 可以单独从它的 tc 指数看出大部分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在近年来不断的增加 长三角地 区的贸易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表8 浙江省出口商品出口竞争力指数 tc指数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机电产品 55 72 36 82 53 29 54 78 60 24 63 83 纺织服装 93 36 95 59 94 10 94 29 94 88 96 56 高新产品 30 58 9 68 12 95 20 22 31 08 30 90 根据浙江统计年鉴 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浙江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 以下是对江苏省贸易竞争指数的分析 如图 从江苏省初级产品的tc指数可以看出 外 贸竞争力较大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产品 其原料产业的贸易竞争力较低 并仍然有下降的趋 势 从工业制成品的tc指数来看 除vi类产品 其他三类产品都具有较微弱的外贸竞争力 viii类产品的外贸竞争力虽然很弱 但就其发展趋势来说 却是逐年增强 在ix类产品中 服装和鞋类产品的tc指数处于0 98和0 97的水平 这也说明了这两类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比较 强 表9 1998 2004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分类指数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年份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类 1998 0 507 0 072 0 659 0 338 0 272 0 079 0 200 0 060 0 811 1999 0 576 0 301 0 733 0 562 0 873 0 120 0 144 0 036 0 808 2000 0 726 0 639 0 7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焊工复审考试题及答案
- 重庆阀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结构制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 铜仁阀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锅炉维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三
- 长沙阀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 广西中考物理5年(2021-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简单机械(解析版)
- 中介买房委托协议书模板
- 法院保险框架协议书
- 终止合同及保密协议书
- 电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一拳头一仇人一击掌一朋友-拒绝打架斗殴主题班会课件
- 学堂在线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 期末考试答案
- (2025修订版)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分子病理学课件:细胞永生化
- GB/T 37136-2018电力用户供配电设施运行维护规范
- E84-握手流程(中文版)
- 现代汉语 句型 句式 句类课件
- 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