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一、读文正音师:宋代文学家苏轼一生遭遇诸多坎坷。他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篇记承天寺夜游。上课之初,同学们希望听谁朗读这篇文章?生1(小声):老师读!(师生笑。)师:老师愿意为大家朗读文章,但我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听我朗读时,注意听准字的读音,体会老师在句子中的停顿。(师深情朗读,学生聆听,朗读结束,学生鼓掌。)师: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朗读,将文章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揣摩句子中的停顿。(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生1朗读全文。)师:你对自己的朗读如何评价?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将怎样改进?生1:我最后一句没读好。“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1重读“闲人”,语速放缓。)师:听出你将“闲人”这个词的读音加重了。这样的确增强了感叹意味。还有谁试试?(生2朗读全文。)师:谁来点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生3:我听出两个字的读音错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遂”应该读成四声,他读成了二声;还有“藻荇交横”中的“荇”应该是后鼻音,他好像读成了前鼻音。师:你听得很仔细,注意分辨前后鼻音。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混淆现象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较普遍,同学们要注意区别。生4:还有几处句子中的停顿不太恰当。师:哪些句子停顿不恰当?能说得具体一点吗?生4:“念无与为乐者”的“念”后面应该短暂停顿;“水中藻荇交横”的“藻”和“荇”两个字之间要略微停顿。师:你指出的这两处停顿的确很重要。生5:刚才那位同学朗读语速偏快了,应该缓慢一些。师(鼓励):我也赞同你的看法。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生5朗读全文。)师:你的朗读,声音清丽,节奏舒缓,似乎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受。我们齐读文章,请同学们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生齐读。)师:同学们的齐读不仅字音准确,停顿恰当,而且语速适中,整齐统一。二、词句释义师:学习文言文,我们需要理解词句的基本意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昨天老师已经要求大家自主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思考问题。同学们请看屏幕。(屏显重点字词。)师:谁能说说用红色突出标示的这些字如何解释?生1:“月色入户”的“户”是“人家”的意思。(生笑。)师:大家不必笑,“户”确实有表示“人家”的义项,比如户口、户主。老师给你一个提示,你还记得我们曾在第五单元学过一篇文章大道之行也吗?其中“,故外户而不闭”中的“户”是什么意思?生1(略微思考):那里的“户”是“门”的意思。师:甲骨文中,“户”的字形正好是“门”字形的一半。说文解字中将“户”解释为“半门曰户”,“户”字的基本释义就是“单扇门”。这里的“户”该怎么理解呢?生1:也是“门”的意思。“月色入户”就是月光照进门里。师: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比较固定的,比如“户”字,上面两个句子中的“户”取的都是本义,意义相同。因此,同学们以后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要充分依靠过去的学习经验,善于总结归类,积累运用。我们继续往下看。生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遂”是“于是”。在七年级的孙权劝学中出现过这个词。“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里的“遂”就是“于是”的意思。生3:“盖竹柏影也”里面的“盖”是“原来是”。童趣中有一句“盖一癞虾蟆”,其中的“盖”和“盖竹柏影也”中的“盖”都在句子的最前面,意思应该一样。生4:“但少闲人”中的“但”是“只是”。我想起来孙权劝学中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师:同学们真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尤其是刚才解释“盖”字的那位同学,还能结合两个字所处的位置相同展开分析。这种迁移方法只适用于特定情况,有些字词的意义比较复杂,就不能这么简单处理了。还剩两个句子,谁来试试?生5: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生6: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师:两位同学的回答语言通顺流畅,关键词突出。请同学们再次将文章朗读一遍,放缓语速,朗读一句,要想到这一句的意思,并且想象出相应的画面。(生朗读。)师:哪位同学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生7:“我”因为夜晚看到月光,感到很高兴,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与他一起在庭院里看美景。师:还有吗?生(齐):还有一句感慨。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的所见所感。下面,我们齐读文章。(生齐读。)三、理解内容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个“闲”字自古为人所称道。今天,我们就从这个“闲”字入手理解本文。老师从新华字典中,摘录了关于“闲”字的三条释义:第一项,表示无事,与“忙”相对,比如“闲游”;第二项,表示安静,清净,比如“闲情逸致”;第三项,表示放着不用,比如“闲置”。“闲”字的这三项释义在今天学习的文章中似乎都可以解读出来。我们先看第一个闲游。大家找一找文章中记叙闲游的部分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生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师:还有吗?(生沉默。)师:文章第一句,交代了记叙的哪个要素?生(齐):时间。师:地点呢?生(齐):承天寺的庭院。师:人物呢?生(齐):“我”和张怀民。师:缘由是什么?生(齐):月色入户。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记叙闲游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生2:从开头到“相与步于中庭”。师:我们齐读这一部分。(生齐读。)师:同学们能从这部分记叙中分析出作者闲游中的闲暇闲适吗?生3: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以看出。师:为什么呢?生3:因为他都已经开始睡觉了,如果他第二天很忙的话,肯定没有闲心看月亮,即使看到月光,考虑到第二天繁忙的事情,一定会睡觉的。看到月光好就起床,说明他不忙碌,不劳累。生4:文章第一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交代了时间是在夜晚。他不但看到月光很高兴,而且还在夜里跑到朋友那里去与朋友一起赏景。这一来一往,再加上和朋友说话聊天的时间,估计他这一夜没有多少入睡的时间了,这说明他白天很闲暇。师:你们的分析合情合理。作者有闲暇,看到美好的月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座各位同学估计很少能体会到他的闲暇了,因为大家晚上有作业,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哪位同学说说怎样才能读出文章中的闲适意味呢?生5:语速要慢一点,声音要轻一点,节奏要舒缓。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5朗读文中记叙“闲游”的部分。)师:我要为你鼓掌。我觉得你的朗读停顿恰当,声音清丽。我们齐读这一部分。(生齐读。)师:闲游中,是什么为其增添了一份闲情逸致呢?生6(小声):美好的景色。师:请你把描写美景的句子读出来。(生6读。)师: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景?生6:是月下庭院中的景色。师:作者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特点?生7:作者采用比喻的方法,将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更加写出了月夜的纯净幽美。师: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好似积水明潭一般,那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似水中藻荇摇曳生姿。请你们发挥想象,谈谈这句写景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生7:非常幽静宁静。生8:感觉空明澄澈。生9:感觉像是在如梦如幻的梦境中。生10:这样的夜晚,月光皎洁空灵,仿佛我的心也随着平静下来。师:谁能读一读这个写景句?注意体现出月夜的澄澈宁静。(生11朗读句子。)师: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舒缓绵软,似把我们带入幻境一般。但“盖”字的处理还需推敲。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时,他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水中的藻荇,随后他才醒悟,原来不是藻荇,而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字该怎样处理呢?生12:“盖”字要略微强调,“盖”字后面要稍微停顿,读出转折和恍然大悟的意味。师:是呀!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你试着读一读。(生11读,同学报以掌声。)四、体会情感师:在澄澈空明的月夜里,与最好的朋友一同赏月,实在快乐悠闲呀!我们将前面的记叙部分和这里的描写部分串联起来齐读。(生齐读。)师:如此美好的闲情逸致却是在闲置的背景之下产生的。你如何理解“闲置”?生1:这篇文章是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写下的,那时他在黄州当团练副使。师:这位同学联系了苏轼被贬,很细心。大家请看资料。(屏显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资料。)师:苏轼纵有自己的济世之才,也有自己的报国之志,但是此时他就像是一件被闲置于高阁之上的宝物,无法显示自己的价值,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他发出了感慨。我们齐读最后一句。(生齐读。)师:我觉得同学们对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慨把握不准,感叹的意味不浓。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将想法与同学交流。(生思考,讨论。)生2:我体会到了作者故作轻松其实很苦闷的心情。师:何以见得?生2:因为当时苏轼被贬,得不到重用,在黄州只能面对风景抒怀,他的很多好文章都是在黄州写下的,但是他的内心是苦闷的,得不到施展抱负和才能的机会。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仿佛是作者的一种自嘲。师:能结合他的身世展开分析,颇有道理。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最后一句。(生读,过于夸张。)师:听你的朗读感觉作者的苦闷很浓稠。生3:我感觉苏轼是悠然自得的。哪一个夜晚都有月亮,哪一个地方都有竹柏;但是,只有“我们”两个“闲人”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只要“我们”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谈天论地,就很轻松,很享受。师:刚才同学们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世入手,用设身处地、自我体验的方式,对苏轼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进行了体察。我们能否从文章的词句入手再深入分析呢?(生沉默。)师:请设想深夜,你想去寻找一位最要好的同学分享一件高兴事,路上总是担心他已经睡了,赶到他的家里,突然发现他还没睡,似乎正在等你。这时你心中有什么感受?生(齐):很开心!师:你们觉得作者苏轼呢?生4:我觉得苏轼在文章中表达了他的快乐与喜悦。在深夜,如水的月光照进来,他很高兴看到这样美妙的月色,于是“欣然起行”。“欣然”就是“高兴愉悦的样子”。他想要与人分享快乐,就来到了好友张怀民的住处,没想到最想见的朋友也没有睡觉,就同最好的朋友一起在中庭漫步,同享最美好的月景。这不是很快乐吗?师:你的话言之有据,能结合文中词句,确实分析得更深入,理由也充分。文中哪些句子充分体现了他的快乐呢?请你给我们读一读。(生4读,将“欣然”和“亦未寝”突出,喜乐之情体现充分。)师:我们学着他的样子齐读这几个句子。(生齐读。)师:除了快乐,作者还有其他的思想感情吗?(生再次沉默。)师:同学们应该听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把这句话阐述得再具体一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感情往往会通过周围景物外化出来,人的心情怎样,他眼中的景色就会投射出类似的感情色彩。同学们应该记得春望这首诗中的一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到家国沦丧,作者心底悲凉,于是就连眼中的鸟和花都充满悲情。请同学们联系本文的写景句,想想这种景色带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生(齐):空明澄澈。师:同学们再想,这样的景色传递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呢?(生陷入思索。)生5:这样空明澄澈的景色好像能反映出作者安宁平静的心情。生6:好像能反映出作者豁达坦然的胸襟。师:什么样的景往往体现什么样的情。这样空明澄澈的景,只有内心澄澈、豁达、宁静的人,才能感受到并写出来。我们将结尾一句,连同写景一句,串联起来读一读,并体会这种感慨和这种景色表达出的作者的胸怀。(生齐读。)师:正是由于作者当时被“闲置”,被贬官黄州,才有了这次承天寺的“闲游”,才获得享受了这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解析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分享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卷
- 运城市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石油公司加油站人员安全操作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公共文秘教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长治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CN120111859A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U型吊安全事故培训课件
- CN120105831B 一种电机铁芯冲压模具装配面高保真快速建模方法及系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段综合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人工智能概论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香豆素抗凝血药华法林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 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 GB/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 农民工工资表(模板)
- 《室内空间设计》第三章课件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word6)
- Matlab-Simulink模型检查验证与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