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秋统计学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有哪几种?各种含义之间有何关系?2、统计工作过程有哪些?二、单项选择题1、某公司要调查了解本地区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情况,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本地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 B.本地区所有居民家庭C.某一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情况 D.本地某一居民家庭2、在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时,总体单位是(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80万个家庭中抽取1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100个家庭 B.80万个家庭C.1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8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4、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是( )。A.从数量上认识个体的特征和规律 B.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C.从性质上认识个体的特征和规律 D.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5、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 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A.1 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6、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7、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变异性8、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9、变量是变异的(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标10、最近互联网上的一份报告称,“由200辆新车组成的一个样本表明,外国新车的价格明显高于本国生产的新车”。这一结论属于( )。A.对样本的描述 B.对样本的推断 C.对总体的描述 D.对总体的推断三、多项选择题:1、在第六次全国人中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性别比是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3、某家庭的三位成员的某月工资额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3000元,这里( )A.有三个变量 B.只有一个变量 C.有三个变量值D.有一个变量值 E.既有变量、也有变量值四、案例分析题:1、某地区统计部门提供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该地区某年末有商业零售企业5000个,就业人数60万人,该年实现销售利润300亿元,人均实现销售额5万元。”为了检验上述数据的可靠性,随机抽取了90个零售企业进行调查。问:这项调查的总体、总体单位、样本分别是什么?参数和统计量是什么? 2、一个公司测试一种新的电视广告的效果。作为测试的一部分,广告在某市的本地下午7:00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三天以后市场调查公司通过电话采访形式,以获取记忆率信息(观众记得看过广告的百分比)和对广告的印象。问:这一研究的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是什么?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使用样本进行调查?参考答案:1、 简答题:(参考教材内容)2、统计工作过程有哪些?答案: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B 5、C 6、C 7、B 8、D 9、C 10、D三、多项选择题:1、BCE 2、ABD 3、BCE 四、案例分析题:1、答:总体:该地区某年末所有商业零售企业;总体单位:该地区某年末的每个商业零售企业;样本:抽取到的90个零售企业;参数是5000个零售企业的就业人数、利润额、人均销售额,零售企业总数等;统计量是样本企业的就业人数、利润额、人均销售额等。2、答:总体:所有在下午7:00新闻节目中看到广告的观众;个体:每一个在下午7:00新闻节目中看到广告的观众;样本:在下午7:00新闻节目中看到广告且受到电话采访的观众。利用样本进行调查,是因为不可能知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也难以调查到全部总体单位。第2章 统计数据搜集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统计测量的层次有哪几个?各有什么特点?2、统计调查方案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二、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开展某项调研活动,在统计年鉴上查找到某年某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数据。这种数据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序数据2、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满意程度表示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这种数据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C.定比数据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的人口 B.全国的每一个人 C.全国的居民户 D.每一户4、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最主要区别是( )A.灵活机动程度不同 B.涉及的调查范围不同C.对所研究总体推算方法不同 D.确定所要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5、调查某种产品的使用寿命,最合适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6、统计调查中的调查项目是指( )A.统计指标 B.统计分组 C.调查单位的标志 D.调查单位的标志表现7、在原始数据资料搜集工作完成后,这些数据资料表现为( )A.反映调查对象的指标 B.反映调查对象的指标数值C.反映各调查单位的标志 D.反映各调查单位的标志表现8、次级数据资料反映的是( )A.调查对象的指标 B.调查对象的指标数值C.各调查单位的标志 D.调查对象的指标数值或各调查单位的标志表现9、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他注意到,雇员要么从家里带饭,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 ) A.访问调查 B.邮寄调查 C.个别深度访问 D.观察调查10、如果一个样本因人为故意操纵而出现差错,按误差产生的性质来分,这种误差属于( )A.抽样误差 B.人为误差 C.设计误差 D.实验误差三、多项选择题:1、普查的特点有( )A.专门调查 B.一次性调查C.非全面调查 D.全面调查 E.经常性调查2、按照数据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E.截面数据3、在资料搜集中,人为误差是统计误差中产生因素最多的一类,它又分为( )A.度量性误差 B.知识性误差 C.态度性误差D.干扰性误差 E.方法误差4、对次级资料的评价应从( )这几方面进行。A.权威性 B.目的性 C.适用性 D.时效性 E.经济性参考答案:1、 简答题:略1、统计测量的层次有哪几个?各有什么特点?答:(1)定类尺度特点有:计量层次最低;具有=或的数学特性;(2)定序尺度的特点有:比定类尺度精确些;具有或的数学特性。(3)定距尺度特点有:比定序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具有 + 或 - 的数学特性。(4)定比尺度特点:数据表现为“数值”,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不仅具有具有 + 或 的特性,还具有 和 的数学特性;有绝对零点,零表示没有。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D 5、B 6、C 7、D 8、D 9、D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2、ABCD 2、ABCD第3章 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 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包括哪些?2、什么是分组标志?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有哪些?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所涉及的资料为( ) A.原始数据 B.次级数据 C.原始数据和次级数据 D.统计分析后的数据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 )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4、频数分布数列是用来说明(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B.各组变量值的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的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5、根据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和组数的关系是,( )A.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反比 B.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正比C.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无关 D.组数越多,组距越大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490 B. 500 C. 510 D. 5207、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A.开口组 B.闭口组 C.等距数列 D.异距数列8、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9、客观现象中最常见或最多的分布类型是( )A.连续型变量分布 B.离散型变量分布C.正态分布 D.其他类型分布10、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一组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能用来( )A.反映总体的规模 B.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C.划分客观现象的类型 D.研究总体的组成结构E.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2、在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时,需考虑( )A.将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反映出来 B.将总体规模的大小反映出来C.各组内的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 D.各组之间在特征上要尽可能一致E.各组之间在组限上要尽可能一致3、在次数分布数列中,( )A.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B.各组频率大于0C.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4、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其组成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D.数字资料 E.附注说明四、实务题:某工业局所属30个企业职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试根据上述数据资料:(1)编制次数分布数列,并计算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参考答案:一、简答题:(阅读教材)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A 5、A 6、D 7、D 8、D 9、C 10、B三、多项选择题:1、CDE 2、AC 3、BCE 4、ABCDE四、实务题:答:(1)按工人数分组企业数(频数)频率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003597331016.73023.31010合计30100(2)按工人数分组(人)频数(企业数)向下累计向上累计累计频数累计频率%累计频数累计频率%20030030040040050050060060070070080035973338172427301026.756.7809010030 272213631009073.343.32010合计30第四章 统计度量指标 一、简答题:1、相对指标应用原则有哪些?2、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什么作用?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A.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总量指标和价值总量指标 D.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2、某产品单位成本报告期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0.5% B.99.5% C.100.5% D.116.7%3、平均指标反映了变量值分布的( )。A.集中趋势 B.离中趋势 C.变动趋势 D.分布特征4、某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比上期增长8,实际增长了20,则销售收入超额完成程度为( )。A.11.11 B.12 C.150 D.2505、某公司下属5个企业,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求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C.工人数 D.企业数6、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过程中,权数的加权作用表现在( )。A.权数绝对数大小 B.权数相对水平大小C.权数平均值大小 D.权数总和大小7、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都增加3倍,每组次数都减少1/3,则算术平均数( )A.增加3倍 B. 减少3倍 C. 减少1/3 D.不变8、对下列资料计算平均数,适宜于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是( )A.对某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求平均数 B.对一种产品销售价格求平均数C.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其平均数 D.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时9、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均值 B.四分位数 C.中位数 D.众数 10、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6分和83.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5分和11.9分,可以判断( )。A.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B.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C.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 D.无法判断11、某组数据分布的偏度系数为正时,该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大小关系是( )。A.众数中位数均值 B.均值中位数众数 C.中位数众数均值 D.中位数均值众数12、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 )A.小于0 B.等于0 C.等于1 D.等于3三、多项选择题:1、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影响因素有( )A.变量值 B.样本容量 C.权重 D.分组的组数 E.数据的类型2、中位数是( )。A.由变量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 B.根据变量值出现的次数计算的C.体各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3、下列关于众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分类数据测度集中趋势用众数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E.众数受极端值的影响4、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 )几个方面进行测度。A.集中趋势 B.分布的偏态 C.分布的峰态 D.离散程度 E.长期趋势5、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影响因素有( )A.变量值 B.样本容量 C.权重或频率 D.分组的组数 E.数据的类型四、计算分析题:1、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上季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级品率资料如下:企业计划产量(件)计划完成(%)实际一级品率(%)甲乙丙50034025010310198969895根据资料计算:(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2)平均一级品率。2、某一牧场主每年饲养600头牛。现在有人向他推荐一种个头较小的改良品种牛,每头牛吃草量较少,这样在原来同样面积的牧场上可以多养150头牛。饲养原品种牛和改良品种牛的利润如下:净利润(元/头)原品种改良品种频数频率(%)频率(%)2000200400361218536762316112 5740合计600100 100 (1)牧场主应该选择哪一种品种?为什么? (2)改良品种牛的利润和频率可能与上表的计算值有差异。当饲养改良品种牛的平均利润有什么变化时,牧场主会改变他在(1)中所做的选择?3、一条产品生产线平均每天的产量为2 600 件,标准差为40 件。如果某一天的产量低于或高于平均产量,并落在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外,就认为该生产线失去控制。下面是抽取某一周的各天产量情况,该生产线哪几天失去了控制?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产量(件)2 6002 6502 7002 5002 5302 6302 5804、某公司100名职工某年12月份工资统计资料如下:按月工资额分组(元)职工人数(人) 900以下 9001 0001 0001 1001 1001 2001 2001 3001 3001 4001 4001 500 1500以上 5 915203011 8 2 要求根据上述数据计算: (1)该公司、职工月工资额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明数据分布类型;(2)100名职工月工资额的标准差;(3)工资收入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判断分布类型是否与(1)的结果一致。5、已知甲班的概率论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见下表: 按考试成绩分组(分)人数(人)f60以下60707080809090以上415302710又知乙班概率论平均考试成绩为78分,标准差为12分。试比较甲乙两班概率论考试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大小。参考答案:一、简答题:(阅读教材)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A 4、A 5、B 6、B 7、A 8、D 9、D 10、A 11、B 12、D三、多项选择题:1、AC 2、ABDE 3、ABD 4、ABCD 5、AC四、计算题:1、答: (1)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1.2%;(2)平均一级品率96.4%2、答:(1)平均利润:=294元;=272元; 利润总额:原品种牛的利润总额176400元;改良品种牛的利润总额204000元; 结论:应该选择改良品种牛。 (2)若改良品种牛的平均利润少于235.2元时,牧场主会选择原品种牛。3、答:由已知得:产量控制界限的上限为:380件,下限为: 360件。在下午1时,产量跌到了360件以下,它在控制界限以外。4、答:(1)算术平均数:1186元;众数:1234.5元;中位数:1233.3元由于,则月收入为左偏分布。(2)标准差162.4元 (3)一致。5、答:甲班的标准差系数为13.2%,乙班的标准差系数为15.4%,所以甲班平均数的代表性高。第五章 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把它分为( )。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2、编制综合指数时对资料的要求是须掌握( )。 总体的全面调查资料 总体的非全面调查资料 代表产品的资料 同度量因素的资料3、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说明了( )。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4、拉氏加权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报告期 基期 假定期 任意时期5、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报告期数量指标 基期数量指标 报告期质量指标 基期质量指标6、某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 7% 7.1% 10% 11%7、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都固定在基期 都固定在报告期 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8、某地区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2011年比2010年少购买5%的商品,则该地的物价( )。 上涨了5% 下降了5% 上涨了5.3% 下降了5.3%9、某工业企业2010年的现价总产值为1000万元,2011年的现价总产值为1400万元,若已知产品价格指数为106%,则该企业的产品产量增长了( )。 7.9% 32.1% 40% 48.4%10、我国实际工作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是采用( )。 加权综合指数法 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法 变形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数的有( )。 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商品销售量指数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2、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有( )。 工业产品产量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3、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则公式“p1q1p0q1”的意义是( )。 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综合反映由于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 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综合反映由于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4、某企业2012年3月产品的生产总成本为20万元,比2月多支出0.4万元,单位成本3月比2月降低2%,则( )。 生产总成本指数为102% 单位成本指数为2% 产品产量指数为104% 单位成本指数为98% 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总成本为0.408万元三、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指数?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我国习惯上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有什么不同要求?为什么?四、计算题1、假设某企业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资料如下:商 品销售额(万元)报告期价格比基期增()或减(-)的%基 期报告期甲乙丙50708090100601084合 计200250试计算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2、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及单位成本的资料如下:企 业产品产量(万件)单位成本(元/件)2010年2011年2010年2011年甲乙丙201515301520101199.5108.8分析各企业成本水平及产量结构变动对全公司总成本的影响情况。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产量资料及对A种材料的单耗资料如下:产 品计量产 量单 耗(公斤)单位上月本月上月本月甲乙台套12005001380550208197 计算并分析A种材料总消耗量的变动受产品产量及单耗变动的相对影响程度及影响的绝对量。计算题答案1、 商 品销售额(万元)P0q0P1q1甲乙丙50708090100601.11.080.96合 计200250价格总指数 销售量总指数 2、企 业产品产量(万件)单位成本(元/件)总成本q0q1Z0Z1Z0q0Z1q1z0q1甲乙丙201515301520101199.5108.8200165135285150176300165180合 计500611645总成本的变动: 单位成本的变动: 产量的变动: 111万元 = (34万元) + 145万元分析说明:该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产品总成本2011年比2010年上升了22.2%,绝对额增加111万元。这是由于产量的变动使其增加29%,绝对额为145万元,和单位成本变动使其下降5.3%,绝对额为34万元,共同作用的结果。3、产 品计量产 量单 耗(公斤)总消耗量(公斤)单位甲乙台套12005001380550208197240004000262203850276004400合计280003007032000总消耗量的变动: 单耗的变动: 产量的变动: 2070公斤 = (1930公斤) + 4000公斤分析说明:该企业对A材料的总消耗量比上月增加了6.1%,绝对额增加2070公斤。这是由于产量的变动使其增加14.3%,绝对额为4000公斤,和单耗变动使其减少6%,绝对额为1930公斤,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六章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误差是指( )。C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2、抽样平均误差就是( )。DA样本的标准差 B总体的标准差 C随机误差 D样本指标的标准差3、抽样估计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BA是一致的 B是矛盾的 C成正比 D无关系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下,欲使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样本容量应(A )。A增加8倍 B增加9倍 C增加1.25倍 D增加2.25倍5、当有多个参数需要估计时,可以计算出多个样品容量n,为满足共同的要求,必要的样本容量一般应是( )。BA最小的n值 B最大的n值 C中间的n值 D第一个计算出来的n值6、抽样时需要遵循随机原则的原因是( )。CA可以防止一些工作中的失误 B能使样本与总体有相同的分布C能使样本与总体有相似或相同的分布 D可使单位调查费用降低7、若一项假设规定显著性水平为,下面表述部正确的是( )。CA.接受 时的可靠性为95% B.接受 时的可靠性为95%C.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为5% D.为假时被接受的概率为5%8、若一项假设形式为当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其均值则( )。AA.肯定接受原假设 B.有的可能接受原假设C.有可能接受原假设 D.有可能拒绝原假设9.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性水平为,原假设被拒绝时,则用,其原假设( )。AA.一定会被拒绝 B.一定不会被拒绝C.有可能拒绝 D.需要重新检验10.下列场合中,( C )适合用t检验统计量.A.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 B. 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C.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 D. 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推断中哪些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A B DA工作条件造成的误差 B系统性偏差 C抽样随机误差D人为因素形成偏差 E抽样实际误差2、区间估计的要素是( )。A C DA点估计值 B样本的分布 C估计的可靠度D抽样极限误差 E总体的分布形式3、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A B C EA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D样本的差异程度 E估计的可靠度4、显著性水平与检验拒绝域的关系是( )。A B A显著性水平提高,意味着拒绝域缩小 B显著性水平降低,意味着拒绝域扩大 C显著性水平提高,意味着拒绝域扩大 D显著性水平降低,意味着拒绝域缩小E显著性水平提高或降低,不影响拒绝域的变化三、简答题: 1、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不同点。答:第一,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的,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调查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很大的单位,调查单位是明显的;第二,作用不同。抽样调查主要是用来推断总体参数或总体特征的,重点调查是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2.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四、计算题:1、为检查某批电子元件的质量,随机抽取1%的产品,将测得结果整理成如下表的形式:耐用时间(小时)元件数(只)1200以下1200140014001600160018001800以上101255185合计100质量标准规定:元件的耐用时间在1200小时以下为不合格品。若给定可靠度为95%,试确定:该批电子元件的平均耐用时间;该批元件的合格品率;该批元件的合格品数量。答:该批电子元件的平均耐用时间1461,1523,其概率保证程度为90%,该批元件的合格品率85%,95%,其概率保证程度为90%,该批元件的合格品数量8500,95002、对某厂日产10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抽样调查,抽取100个灯泡,测得其平均寿命为1800小时,标准差为6小时。要求:(1)按68.27概率计算抽样平均数的极限误差;(2)按以上条件,若极限误差不超过0.4小时,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3)按以上条件,若概率提高到95.45,应抽取多少灯泡进行测试?(4)若极限误差为0.6小时,概率为95.45,应抽取多少灯泡进行测试?(5)通过以上计算,说明极限误差、抽样单位数和概率之间的关系。答:(1)极限误差为06小时(2)应抽取225只灯泡进行测试(3)应抽取900只灯泡进行测试(4)应抽取400只灯泡进行测试(5)极限误差大小、抽样单位数的多少和概率保证程度成正比关系。3. 某电视机显象管批量生产的质量标准为平均使用寿命1200小时,标准差为300 小时。某电视机厂宣称其生产的显象管质量大大超过规定标准。为了进行验证,随机抽取了 100 件为样本,测得平均使用寿命1245小时。当显著性水平为5%时,能否说该厂的显象管质量显著地高于规定标准?答:已知:Z 值落入接受域,所以接受 ,即还不能说该厂产品质量高于规定的标准。设总体服从标准差为50的正态分布,从该总体抽出某容量为25的随机样本,得出样本平均值为70,试以a=0.05的显著水平检验原假设m0=90。由题意,已知 n=25, s=50,m0=90 H0: m = 90 H1:m 90检验统计量:z = -2 拒绝H0, 也就是说有95%的把握否定原假定。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 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 )A. 都是随机的 B. 都不是随机的C. 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 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2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 C )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不是对等关系 D. 是对等关系3在计算相关系数之前,必须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 D )A. 可比分析 B. 定量分析 C. 回归分析 D. 定性分析4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的值越接近于( C )。A. 1 B. 1 C. 1或1 D.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是( B )A. 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 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 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 单相关还是复相关6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B ) A. 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 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 C. 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 D. 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7某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 c=a+b。经计算,方程为y c=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C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 B. b值是明显不对的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 D. 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8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现象之间( D ) A.完全无关 B. 相关程度较小 C.完全相关 D. 无直线相关关系9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超强,则它们的相关系数( A )A. 愈趋近于 B. 愈趋近于0 C. 愈大于1 D. 愈小于110在回归直线中,b表示( C ) A. 当x增加一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 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