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1页
声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2页
声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3页
声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4页
声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声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传播条件。 3、能够准确认识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用这三个特征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2、理解掌握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如何解释乐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运用。教学过程:依据中考考点讲解(掌握):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尝试解释: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2、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答: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注意: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不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点要区别与光沿直线传播声音的传播示意图如右:3、 是什么回声?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答: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分辨回声条件: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回声产生示意图如右:4、 知道声音的常温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的关系,并且利用此关系解答一些与距离有关的题目。答: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即 固体液体气体尝试理解: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5、噪声的危害有哪些和怎样控制?(了解)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6、声音有哪些应用(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音调、响度和音色一、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一、 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二、 响度:1 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三、 音色:与发声体有关(三) 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五、习题精选选择题1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 B.振幅很大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说话频率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C.改变讲话的音色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 )A音调和响度 B.响度与音色C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填空题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_有关当声源的_越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有关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巩固练习】1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 (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熔点)之前,它的温度是 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 ;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 。这说明了晶体是在 。 (2)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可以归纳出晶体熔化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使它的温度达到 ,二是必须对它继续 ,这说明熔化过程是吸热的过程。2下列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个? ( )。A不论什么晶体的熔点都相同B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不同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一般不相同C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且不同的晶体熔化温度一样D晶体只要达到它的熔点,就一定会熔化3海波的熔点是48。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4冰的熔点是 。在图3-6所示的图象中,反映冰熔化情况的是 。图3-6 5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温度不一定上升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6根据熔点表完成下列习题:(1)现在有不少的个体业主制作各种金属的小工艺品,制作时必须先把金属熔化。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A制作铜质工艺品,铜放在铝锅中加热熔化B制作铝质工艺品,铝放在铅锅中加热熔化C制作金质工艺品,金放在铁锅中加热熔化D制作铅质工艺品,铅放在锡锅中加热熔化(2)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气温可达-40。常用来制作温度计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甲苯等。在寒冷地区使用的寒暑表所选用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个?( )。A选用水银、酒精、甲苯都可以 B不能选水银,而酒精、甲苯都可以C只能选水银,而酒精、甲苯都不行D选择哪种液体应考虑凝固点,本题提供的是熔点表,因而无法选择蒸发一、蒸发: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二、蒸发吸热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四、蒸发的利与弊 利:晒干衣服、晒干粮食、发烧时涂酒精易退烧等。弊:蒸发快,农田干沽庄稼枯死、游泳上水后人容易感冒等。五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它是将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一种过程。物理学上,把只在物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沸腾是在同一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液化,是物质从气相变为液相的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一切气体一切温度)和压缩体积(某些气体一定温度)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例1: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同理。液化氧气是根据气体的沸点不同,把空气收集起来,达到各种沸点后分离出来。 例2:火箭上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则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 汽化是液化的逆过程。 液化时需要放热,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 常见的液化现象: 雾、露、雨的形成: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中遇冷时,水蒸气就凝结成雨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我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1、汽化有 、 两种方式,液化有 、 两种方法。 2、戴眼镜的人从温度较低的寒冷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雾,这是室内的 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放热 而附着在镜片上的。 3、居民使用的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 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4、为什么对手吹气感到凉而哈气却感到暖和 5、下列现象中与液化现象无关的是 ( ) A、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B、夏天潮湿的早晨自来水管出汗 C、冬天室内玻璃壁上上附着水珠 D、湿衣服晾干了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升华的现象:冬天晾衣服,没有风风,低温状态下,衣服上的冰升华,衣服被晾干了。 升华是吸热过程。 常见能升华的物质有干冰,升华硫,碘,红磷等。 升华:灯泡钨丝变细,干冰升华,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碘遇热变碘蒸气等等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物理现象 凝华:霜,冬天玻璃窗内侧的窗花,针形六角形的雪,雾淞等等 物理概念中“升华”就是固体变成气体,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