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送董邵南序》课件 冀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送董邵南序》课件 冀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送董邵南序》课件 冀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送董邵南序》课件 冀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送董邵南序》课件 冀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愈 唐代中期 安史之乱 虽已平息 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 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 专横跋扈 势力日渐强大 并且父子相传 不服从朝廷调遣 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 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 以谋求个人出路 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 主张维护国家统一 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 但面对事实 他经常感到失望 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 身怀杰出才能 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 为谋求出路 他欲投奔河北藩镇 作为董邵南的朋友 韩愈本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 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 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 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 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此赠序 背景介绍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 郁郁适兹土 2 董生举进士 3 连不得志于有司 4 怀抱利器 5 吾知其必有合也 6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7 矧燕 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8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9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10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11 为我谢曰 1 自古就说燕 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 2 如果是仰慕仁义并勉力实行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 况且燕 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 3 然而 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 我哪能料想燕赵现在跟古时所说的没有什么区别呢 4 姑且凭你此行去验证吧 1 董生举进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2 怀抱利器 郁郁适兹土 1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 怀抱利器 3 夫以子之不遇时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3 文中两处 董生勉乎哉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为什么 含义不同 前一句表祝愿 后一句则是语重心长的告诫 4 韩愈是否赞同董邵南去燕赵 为什么 不赞同 作者不欲董生助藩镇因为河北乃是分裂势力最猖獗的地方 董生却欲为其所用 实无异于助长了分裂势力 而危害国家统一这是韩愈一贯反对的 同时担心董生此去前途 所以劝勉他小心从事 答 三段话 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 层层相连 一转再转 步步深入 写得波澜起伏 曲折多变 含蓄 巧妙地表情达意 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 先是表示同情 慰藉 祝福 勉励董生有所遇合 后表示担忧 告诫 主旨在于 用委婉的方式 规劝他为朝廷效力 建功立业 正如前人所言 送之 所以留之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作者对董生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 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上的忠告 b 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代风俗的不同 并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原因 c 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 每个有才能的人都应该出来做官 d 文中的 望诸君 屠狗者 指的是隐于市井的豪侠之士高渐离 a 4 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董生考中进士后 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 便准备去河北求官 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 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 实际是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 透露这个信息的是 称 前的一个 古 字 c 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 燕赵之地 无 感慨悲歌之士 原因是 风俗与化移易 d 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