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题目题目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系系 别 别 经济贸易系 专专 业 业 经济学 班班 级 级 学学 生 生 学学 号 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2012 年 05 月 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 1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2 题目背景和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 深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顺分配关 系 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2005 年 3 月的 两会 又提出了建立和谐社 会的目标 而和谐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一条就是公平和公正 首当其冲的是收入分配问题 3 设计 论文 的主要内容 1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 3 第三章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4 第四章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的原因阐释 5 第五章 缩小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4 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进度安排 含起始时间 设计地点 1 选题 收集资料 确定研究方 法 理解题目 开题报告 3 周 2012 年 11 月 25 日前 2 根据开题报告查找相关资料 通 过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3 周 2012 年 1 月 15 日前 3 准备中期答辩 2 周 2012 年 1 月 31 日前 4 根据前期所得数据和资料编写论文相关问题 4 周 2012 年 2 月 28 日 5 交予导师 请导师批改 2 周 2012 年 3 月 15 日前 6 再次修改论文 1 周 2012 年 3 月 22 日前 7 导师验收 1 周 2012 年 3 月 30 日前 8 完成论文 10 周 2012 年 4 月 1 日前 5 毕业设计 论文 的工作量要求 撰写 13000 字论文 实验 时数 或实习 天数 30 天 图纸 幅面和张数 25 页 其他要求 查阅资料不少于 10 份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审批 年 月 日 说明 1 本表一式二份 一份由学生装订入册 一份教师自留 1 绪论 II 2 带 项可根据学科特点选填 I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摘摘 要要 30 多年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陕西省大荔县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陕西省城乡居民研究收入差距 探索农民收入增长途径 寻找形成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 无疑会对陕西省大荔县实现 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走向共同富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效应分析入手 运用西方经 济学中收入分配理论方法 结合陕西省大荔县的具体情况 提出缩小城乡收入 差距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 收入差距 陕西省大荔县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城乡居民 II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DaLi of ShanXi province Abstract 30 years with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reform the DaLiXian shaanxi province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since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 off society s process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level not onl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but also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explore the farmers income growth paths looking for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forming reason and its 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consequences will no doubt DaLiXian in shaanxi province of realizing economic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life quality towards common prosperity has a far reaching influence This paper DaLiXia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effect analyzing using the theory of western economics income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DaLiXian shaanx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come gap DaLi shaanxi province Gini coefficient Lorenz curv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II 目目 录录 1 绪论绪论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义 1 1 3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 2 1 3 1 国外研究综述 2 1 3 2 国内研究综述 2 1 3 3 基尼系数 3 1 3 4 洛伦兹曲线 4 1 3 5 图表分析法 5 1 4 论文的框架 6 2 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 7 2 1 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介绍 7 2 2 十一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7 3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9 3 1 城乡居民纯收入 11 3 2 城乡收入绝对差值 11 3 3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 12 4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 14 4 1 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 14 4 2 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 14 4 3 教育问题 15 4 4 垄断而造成的差距 15 4 5 实际调研分析 15 5 缩小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缩小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17 5 1 加大税收政策的调节力度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7 5 2 调整财政支出政策 建立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7 5 3 改革教育体制 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缩小城乡差距 18 5 3 1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19 IV 5 3 2 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19 5 3 3 以多种形式 多种途径 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19 5 3 4 大荔县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20 5 3 5 大荔县政府要提高对新世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认识 20 5 3 6 大荔县政府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 20 6 结论结论 21 6 1 总结 21 6 2 体会 2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2 致致 谢谢 23 毕业设计 论文 知识产权声明毕业设计 论文 知识产权声明 24 毕业设计 论文 独创性声明毕业设计 论文 独创性声明 25 1 绪论 1 1 1 绪论绪论 1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陕西省大荔县收入差距问题 日益明显 已成为民众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十六大报告指出 深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理顺分配关系 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调整和规范国家 企业和个人的分配 关系 确立劳动 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悬 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发挥市场的作用 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 合法 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调节差距 过大的收入 规范分配秩序 合理调整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 收入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2005 年 3 月的 两会 又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而和谐社会首要的和基 本的一条就是公平和公正 首当其冲的是收入分配上要公平 1 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无数的经验证明 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合理 将刺激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 成为经济增 长的催化剂 反之 不合理的分配状况 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则会影响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达到一定限度 甚至还有可能引起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 阻碍和破坏社会的有序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分析收入差距的 问题 对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分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论文 2 1 3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主要经济分析方法 1 3 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研究综述 收入分配问题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不同的收分配理论反 映着人们观察经济的方式 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不同 反映着各自 所代表的不同的阶级利益 在国外 帕累托最早研讨了个人收入分配问题 他 着重研究了每一经济单位所得的收入 说明微观经济单位中的收入分配特征和 与此相关的收入不平等的测量 其后 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从不同角度对个人收 入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 主要有 1 1 西蒙西蒙 库兹涅茨的分配理论 库兹涅茨的分配理论 西蒙 库兹涅茨在 1955 年发表的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等 的论文中 探 讨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 提出了著名的 倒 U 假说 他认为 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 收入分配的不 平等程度会提高 特别是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时候 这种扩大的 趋势会更为迅速 而后是短暂的稳定 在后一个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趋向缩小 不 公 平 经济的发展 1 3 2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研究综述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从缩小到扩大两个阶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论文 3 段 1978 一 1985 年为第一阶段 1979 年至 1985 年 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 价格 并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有所缩小 1985 年时 城乡居民收人之比缩小为 1 86 倍 1986 年至今为 第二阶段 国家因 1984 年开始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 扩大了企业的财权并减让 税利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2002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 3 n 倍 如果 考虑货币收入 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为 4 1 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 性补贴 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 5 一 6 倍 1 3 3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或译坚尼系数 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根据劳伦茨 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 在0和1之间 是国 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注 来自百度百科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绿线和红线的面积 S1 红线和两边的面积 S2 基尼系数 S1 S1 S2 基尼系数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0 2收入绝对平均 0 2 0 3收 入比较平均 0 3 0 4收入相对合理 0 4 0 5收入差距较大 0 5以上收入差距 悬殊 在中国 有学者研究显示 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 445 这一数值比 1983 年基尼系数的估计值高出16个百分点 比 1988 年基尼系数的估计值高出 7 个百分点 平均说来每年以 1 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增长 已接近国际公认警 戒线 有的学者认为 中国的基尼系数比贫富悬殊的俄罗斯低19 2个百分点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论文 4 比被公认的公平程度较高的日本略高 而比美国低 我国从 1986 年开始 农 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就在0 3以上 即处于中度不平均到偏大不平均之间 2001年已达到0 42 接近国际规定的警戒线 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分析 长期以来 二元经济结构 一直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主要特征 农村居民已经习惯于不和城市居民攀比 随遇而安 坦然面 对现实 和 理解国家的困难 依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普遍心态 因而他们对 城乡差异 收入分配不公的承受能力较强 这是目前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 而可贵的因素 所以 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可以超过0 4 再者目前我国 经济尚处于由低水平向中 高水平迅速上升时期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 的 倒 U 型理论 这一时期国民收入差距往往也迅速扩大 而且这个时期 所 有的中国人只要是努力奋斗的 都会获得比过去多很多的物质财富 1 3 4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 的 财富不平等 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 到广泛应用 通过洛伦兹曲线 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等的状况 画一个矩形 矩形的高衡量社会财富的百分比 将之分为五等份 每一等分为 20 的社会总财富 在矩形的长上 将 100 的家庭从最贫者到最富者至左向右排 列 也分为 5 等分 第一个等份代表收入最低的 20 的家庭 在这个矩形中 将 每一百分的家庭所有拥有的财富的百分比累计起来 并将相应的点画在图中 便得到了一条曲线就是洛伦兹曲线 整个的洛伦兹曲线是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 的底边即横轴代表收入获得者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正方形的左边即纵轴显示 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得的收入的百分比 从坐标原点到正方形相应另一个 顶点的对角线为均等线 即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 这一般是不存在的 实际收 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都在均等线的右下方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论文 5 这是当前国际比较标准的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方法 1 3 5 图表分析法图表分析法 通过大荔县政府统计局得到城乡居民收入每年的具体数据 运用 Excel 表 格对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得到 2000 2011 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对分析当前 大荔县经济 预测未来趋势 科学的推出对策 防患于未然 从而为大荔县经 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帮助 因为在以上研究方法中基尼系数分析法比较复杂 超出能力要求 所以本 文只是采取了图表分析的方法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论文 6 1 4 论文的论文的框架框架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如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 第三章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第四章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 第五章 缩小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第六章 结论部分 2 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 7 2 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 2 1 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介绍陕西省大荔县经济发展概况介绍 大荔古称同州 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 素有 三秦通衢 三辅重镇 之称 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 全县辖 13 镇 13 乡 415 个行政村 72 万人 耕地而积 150 5 万亩 县境域总面积 1776 3 平方公里 占 陕西省总面积的 0 86 占渭南地区总面积的 10 9 境内黄 渭 洛三河汇 流 灌溉条件优越 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先后被联台国工发组织中 国投资促进处确定为绿色产业示范县 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生态示范建设试 点县 十五 期 大荔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与全国 全省 全市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农业大县 工业弱县 财政穷县的现状未能得到明 显改观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县域经济总量小 水 平低 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 自我发展能力薄弱 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 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三产发展水平不高 财政形势严峻 骨干财源匮乏 特别 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矛盾十分突出 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 步 近年来 大荔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始终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 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 的政策引导下 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 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 保证大荔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但在城镇居民可支 配收入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示 2 2 十一五十一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 时期 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 战略 扎实推进以工业强县为主的五项建设 解放思想 积极作为 县域经济 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 民生改善 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 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 年 全县生产总值实现 63 8 亿元 是 2005 年的 2 3 倍 年均增长 14 3 人均生产总值 8300 元 是 2005 年的 1 9 倍 地 方财政收入完成 7239 万元 是 2005 年的 3 倍 年均增长 24 4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 42 1 亿元 5 年累计完成 124 亿元 年均增长 57 全社会消费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8 品零售总额 29 2 亿元 是 2005 年的 2 5 倍 年均增长 19 7 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 4660 元 是 2005 年的 2 1 倍 年均增长 15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 15431 元 是 2005 年的 3 倍 年均增长 24 5 三产比例由 2005 年的 29 4 17 9 52 7 调整到 2010 年的 24 8 20 3 54 9 单位 GDP 能耗下降 25 3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夯实了发展基础 积累了发展后劲 3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9 3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党在 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指出 在新的五年里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距 从而削弱贫富差距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 能享受到经济发张带来的福利 大荔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 始终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问题作为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 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 的政策引导下 出台了一 系列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 保证大荔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0 2000 年 2011 年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及收入比较 元 年分 城镇居 民人均 收入 农民 人均 纯收 入 收入 绝对 差值 城乡居 民人均 收入总 和 农民人均 比上年增 长百分比 城镇居民 比上年增 长百分比 城乡居民 人均收入 比上年增 长百分比 城镇居 民收入 占比例 农民人 均收入 比例 2000340616261780503267 69 32 31 200135671666190152332 46 4 73 3 99 68 16 31 84 200239071808209957158 52 9 53 9 21 68 36 31 64 200343711826254561971 00 11 88 8 43 70 53 29 47 200449982006299270049 86 14 34 13 02 71 36 28 64 200551582156300273147 48 3 20 4 43 70 52 29 48 200655442354319078989 18 7 48 7 98 70 19 29 81 20078027271353141074015 25 44 79 35 98 74 74 25 26 200810776325075261402619 79 34 25 30 60 76 83 23 17 200913315385194641716618 49 23 56 22 39 77 57 22 43 2010154314660107712009121 01 15 89 17 04 76 81 23 19 2011181475969121782411628 09 17 60 20 03 75 25 24 75 注 以上资料来源于大荔县统计局官网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1 3 1 城乡居民纯收入城乡居民纯收入 注 根据官网数据 excel 制作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每年收入都以 10 以上的速度在 持续增长 但是城镇居民收入速度明显超过农村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在不断的 扩大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从 2006 年开始 大荔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扩大 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在 2006 年大荔县加大了招商引资项目的力度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而带动地区发展 大荔县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但是和城 镇居民收入直接相关 所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2 3 2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值 从图表可以看出 2006 年以后 城乡居民收入在持续的增大 而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3 3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城乡居民收入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所占比例呈现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 于回稳 第一个图表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从 2006 年以后 城镇居民每年与同期相比以 44 79 34 25 23 56 15 89 17 60 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农村居民每年 与同期相比以 15 25 19 79 18 49 21 01 28 09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3 第二个图表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 趋势 曲线的斜率在不断增加 第三个图表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在县城宗收入所占比例先扩大 后缩小 的趋势 4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 14 4 4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 4 1 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 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状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大荔县作为一个工业大县尤为 突出 考虑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人口比 农村非农产业及工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指出只要传统农业部门还没有摆脱二 元经济结构中的不利地位 城乡收入差距就很难缩小 所谓二元经济结构 就 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 国家对城市和乡村 工业和农业 市民和农民实行不同 的经济政策 国家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长期向城市 工业 市民倾斜 农业 基础地位的政策涵义是服务于或服从于国家工业化 服务于城市发展要求 农 业 农村 农民的发展要服从于或滞后于工业 城市 市民的发展 总体上不 能 错位 或颠倒 当然这在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二元经济结构政策 没有根据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转变来 修订城乡关系政策 造成了严重后果 最突出的结构偏差是城市化进程滞后 70 的人口还居住在农村 二分之一的社会劳动力和近 80 的农村劳动力在从 事农业 农民数量大 就业机会少 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难题 可 以说不废除二元经济结构政策 我们不可能解决好 三农 问题 大荔县作为农业大县 水果 蔬菜 产量特别的好 政府为了帮助农民解 决销路问题 每年都会在县城召开大荔县蔬菜瓜果节 让农民种出来的优质水 果蔬菜可以买个好价钱 4 2 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基础 它是传统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符合当时对城市倾斜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的需要 但是随 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 它已成为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因素 具体表现在农民劳动力转移不顺畅 而且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出现 农民工子女上学 中小学 也因为农村户籍问题 而不能在城市就读等困扰农 村居民生活问题 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以上三个表可以看出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在 15 以上的速度在 不断上升 居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但是从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却越来 4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 15 越大 这是当前制约大荔县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 不容忽视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从而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 会环境 但是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也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大荔县是一个农 业大县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70 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作为劳 动群众 也是我们的政权基础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 会直接影响社会成员 心态的平和程度 社会关系的协调程度和社会形势的稳定程度 在贫富悬殊的 社会中 收入分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较多表现为社会秩序的混乱 这个问题在转 型社会中尤为突出 贫困阶层不断扩大并日益边缘化 必然引发社会成员对社会 的不满情绪 继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使社会秩序混乱无序 从而造成社会形 势的动荡不安 致使经济发展可能止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居民购买力过低 难以激活农村广大消费市 场 可导致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 而这又影响了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 难以 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而影响经济全面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本水平低下 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难以提高 这也决定了农村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缺乏真正的支撑 4 3 教育问题教育问题 教育经济学理论认为 教育是一种人力投资 是要获取收益的 劳动力受 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 1 教育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在二元经济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从现有的 研究来看 西方多数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教育能缩小收入差距 因为随着教育的 普及和普及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就业机会将趋于均等 从而收入差别将趋于缩 小 正如西奥多 舒尔茨在 穷人的经济学 中所强调的 改进穷人的福利关 键因素不是空间 能量和耕地 而是提高人口质量 提高知识水平 2 人力资本 主要是教育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 教育的 普及对缩小劳动者收入差别有重要作用 因此 要有效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除政府通过经济手段二次分配调节外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投资 既可以达到提高个人收入水平 缩小收入差距 之功效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 使社会福利增大 4 4 垄断而造成的差距垄断而造成的差距 造成垄断的原因有很多 如公共基础事业 能源 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 4 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 16 有对资金实力门槛要求很高的行业 如房地产行业 计算机行业等 由于国家的投资方向不同 城市享有比农村更多更好的资源 导致城市的 基础事业比较发达 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而在农村政府则投资项目少 公 共基础事业不发达 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落户农村 也就无法带动农村的发展 4 5 实际调研分析实际调研分析 因为做论文的需要 我走访了在农村的亲戚是在老家的三爷 通过实际的 调研分析后知道 他家有 4 个孩子 三个孩子都先后进大荔县城打工 积攒了 一定的资金后 分别都办了营业执照 彻底弃农经商 生意经营的也不错 现 在都已经在城里买了房落户 最小的一个孩子成家后和父母在家种地 虽然这 几年国家对农民政策倾斜 取消了农业税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但由于种种的 原因 常年在自己自留地里劳作 一年的收入也是有限的 赶上丰收的年份 但因为农产品的销售弹性小 导致农产品滞销 价格上不去 信息不灵销路不 畅 农民也挣不到多少钱 赶上不好的年份 就更糟了 就像去年 到了摘收 棉花的季节 连阴雨下个不停 几乎收成不够成本 使农民的血汗付出东流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加之 农民由于没有政策的引导 容易产生一边倒 的倾向 今年啥收成不好 明年大家就都不看好 今年啥挣钱了 大家又都去 种啥 比如 连续几年苹果价格上不去 大家就可能把苹果树挖了种别的 比 较盲目 所以这些年农民的日子虽在逐年的提高 但幅度是有限的 和城镇居 民收入相比较 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 从一个小的家庭的情况映射出一个村 从一个小村也可以映射出一个镇 一个县 通过上述例子 也就明白了如今因为在农村务农机会成本太大 大量劳动 力已经不在农村务农 而是进城打工 所得收入比在农村稳定且收入高 风险 也小的多 5 缩小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17 5 5 缩小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缩小陕西省大荔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 在这一进程中 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和工业 使得劳动工资水平特别是非熟 练劳动工资水平徘徊不前 另一方面使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收入和白领阶层的收 入快速增加 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同时 现代工业部门靠不断吸收的低 工资剩余劳动力和不断进步的技术 使自身加快积累和扩张 也进一步拉大了 与传统农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基础和条件不同 使得经济结 构转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很大差异性 既引起了城镇与农村收入差 距扩大 也引起了不同地区 城镇内和农村内收入差距扩大 5 1 加大税收政策的调节力度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税收政策的调节力度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对居民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 即从较高收入阶 层抽取一定数量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阶层 以保障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 这是政府调节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形式之一 就发达国家的情况 而言税收形式主要有社会保障税 所得税 消费税 财产税 我国对居民收入 的税收调节 主要是个人所得税一种形式 财产税 遗产税还未开征 因此对 居民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 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更始微乎 其微 甚至产生负作用 目前 函待解决调整的是农业特产税 即一要降低税 率 二要缩小征收范围 如现己是居民菜篮子重要组成部分的苹果 柑橘 水 产品中的普通鱼类等 不宜再作为农业特产征收特产税 三要避免重复征税 另 外 有些税目的征收水平与标准不科学 按人头均摊 造成苦乐不均 应该研 究指定农民税收总量控制标准并且实行区域分类政策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有 利于增加农民的纯收入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5 2 调整财政支出政策 建立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政策 建立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确立城乡一体化的综合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可以从高低 收入组两边同时进行 即在适当降低高收入阶层收入份额的同时 还可以适当 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 财政支出政策对收入差距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也是 较明显的 财政支出政策可运用的手段一般有两种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 二是转 移支付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等内容 在我国 现阶段 社会保障的目标 在于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温饱 而要保障社会成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8 员的温饱 首先要保障收入问题 在城镇 就业人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现在已 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有些地区搞得还不错 但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的健全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长期以来国家虽然没有直接给予财政拨款以保障 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问题 但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全国性扶 贫开发就是直接帮助未及温饱的贫困户解决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今后要增加中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组织工作的力度 解决广大农村居民 的贫困问题 同时要继续深化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 退休养老保险 失业救济 保险等保险制度 并逐步把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向小城镇 农村推进 建立全社 会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 使城乡居民共享保障 社会保障只是保障的一种形式 此外还有企业保障和家庭保障 西方国家 的养老保障主要是社会的责任 但那是以国家财力庞大为前提的 即使如此也 受到来自财政方面的重大压力 在我国 尊老扶老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家庭养老即家庭内 后代养前代的做法一直是主要的养老方式 即使在今天 特别在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它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在构筑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 如何融现代性于传统中或融传统于现代性中 既是一项艺术 也是一门学问 5 3 改革教育体制 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缩小城乡差距改革教育体制 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缩小城乡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之争主要是人才之争 人才之争又主要是教 育之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劳动者受教育的规模 水平和程度都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广大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远远低于城市居 民 据 1998 年 中国农村经济年鉴 统计数字表明截至 1998 年底 全国农 民受教育程度 文盲半文盲占 9 15 小学文化程度占 34 49 初中文化程 度占 44 99 高中文化程度的占 9 15 中专和大专文化程度分别为 1 46 和 0 37 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6 8 年 在一些贫困地区指标更低 这根本不适 应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 而这主要是由城乡分割的教育体系造成的 城市 中小学教育经费由国家承担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由乡村农民自筹解决 现 在全国城乡总人口比例是 3 7 但大学生出身的城乡比为 7 3 这不仅对农 村青年不公 而且也限制国家选拔人才培养范围 对国家长远发展也不利 5 3 1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0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已有了较大发展 但城乡不同的两种教育体制的格局还没有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19 根本改变 相当多的地区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简陋 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教师工资长期拖欠 出现优秀教师流失 学龄儿童辍学现 象 因此 必须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政府在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 要加强对教育分配的调控 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 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 进而增强他们的就业和竞争能力 要实现对教育分配的调控 政府应重视农村 地区的教育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在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供给的同时 增加职业教 育的投入 提高劳动者素质 建立健全教育援助制度 以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完 成学业 加快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 要突破过去就教育抓教育的传统思路 要把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整个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 目标中去研究 在此基础上要确定两方面的目标 一是要在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基础上 抓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二是要深化农村 教育改革 以多种形式 多种途径 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使 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5 3 2 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基 础教育有很大发展 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 在相当一些地区的 农村里 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 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 青少年失学现象 很严重 这种情况与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相差甚远 因此 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 学模式 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 不断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更新教育思想 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5 3 3 以多种形式 多种途径 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以多种形式 多种途径 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按照 面向农村 面向农民 面向农业 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教育 是有 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 农村的基础教育为高等院校提 供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生源 但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回农村工作的却为数极 少 同时大量没有考上高等院校的农村青年 却没有机会受到专业技术和技能 的培训 因此 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 应适时分流 多种形式 多种途 径 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 满足农 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有超前意识 根据我 国农村经济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专业和课程 确 定具体办学模式和途径 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农村及受教育者本人欢迎的 教育模式 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出大批留得住 用得上的实用人才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20 5 3 4 大荔县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大荔县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 技能 知识 文化培训班 长期以来 我国农 村的基础教育实际成了向非农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 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学习的 目的就是走出农村 因此 只有构建农村的成人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农村经济 发展用得着 留得住的专门人才 才能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农村劳动力 素质的全面提高 农村的成人教育该有较多的层次 普及型 内容包括一些 文化知识 农业技术 专业技术和实用的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 提高型 主 要是对农村青年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以 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较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学历型 主要是通过 农村自学考试 电大 函授教育的发展 提高农村各类专门人才学历水平和实 际能力 扫盲型 针对目前农村出现的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群体 举办各种类 型的教育训练班 辅之以各种专门技术技能的培训 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 素质 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 各种各样 时间可长可短 内容可简可繁 以各种形式来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5 3 5 大荔县政府要提高对新世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荔县政府要提高对新世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得力措施 多方筹措资金 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制定切实可行的 制度 政策和法规 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得到强有力的政策和行政支持 使此 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业在新世纪得到发展和完善 5 3 6 大荔县政府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 大荔县政府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 让农村居民解放思想加速观念转变 使农民改变原有的因循守旧 安于现 状 重农抑商 安土轻迁以及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的旧观念 迅速与市场经济 观念对接 积极寻找和利用市场机会缩小自己同高收入的差别 6 结论 21 6 结论结论 6 1 总结总结 通过本次论文 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大荔县城乡经济的实际状况 深入农村 了解当地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状况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际进行结合 在 这次实际调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理论知识只有要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它 的作用 大荔县的经济是我国经济中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它很具有代表性 很好的 反应了我国在进入新千年的十一年间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城乡居民收入在普 遍上升 人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丰富 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 符合邓小平所说 的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的本质 但是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只是一孔之见 还要行业收入差距等 但是它 很具有代表性 然而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需要我国政府引 起高度重视 6 2 体会体会 这篇论文的数据是我从大荔县统计局的官网中一年一年的找出来的 运用 我所学的高级办公自动化中的 Excel 进行数据分析 找到它们的趋势和规律 从而为大荔县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对策和建议 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找到了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而不仅仅是书本上冰冷的字眼 更 好地了解了它背后的内涵 也对经济学家的研究有了一丝的感悟 能够运用自 己的知识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 对别人有一丝的帮助 非常具有成就感 2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何雯 陕西省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西北大学 2007 年 6 月 2 大荔县统计局官网统计的历年县城城乡居民收入数据 3 刘习波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 成因与对策 2008 年 5 月 4 大荔县的有关县志 5 陕西省大荔县政府工作报告分析 2010 年 12 月 6 陈南岳 中国过剩二元经济研究一来自国内消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 M 北京 中国经济出 版社 2004 25 7 西蒙 库兹涅茨 各国的经济增长 总生产结构 M 商务印书馆 1985 8 曼昆 经济学原理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9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7 10 The Economics 英国经济学杂志 11 牛永辉 中国城乡居民是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12 张德元 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J 中国职业教育研究 2005 6 8 13 刘易斯 二元经济论 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15 16 14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 学习导报 2002 11 15 焦玉屏 陕西省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田 1 硕士论文 2006 16 大荔县统计局 2000 年到 2011 年城乡居民收入具体情况以及同比增长比例 17 S Kuznet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1955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9JWKffwvG tYM Jg 6a CZ7H dq8KqqfHVZFedswSyXTy QA9wkxFyeQ djs XuyUP2kNXpRWXmA UE9aQ Gn8xp R 849Gx Gjqv UE9wEwZ Qc UE qYp Eh5pDx2zVkum gTXRm6X4NGpP vSTT ksv 3tnGK8 z89AmYWpazadNu KN MuWFA5uxY7JnD6YWRrWwc vR9CpbK zn Mz849Gx Gjqv UE9wEwZ Qc UE qYp Eh5pDx2zVkum gTXRm6X4NGpP vSTT ksv 3tnGK8 z89AmYWpazadNu KN MuWFA5ux Gjqv UE9wEw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