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案编号: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2015年版)编制单位: 目录1总则41.1编制目的41.2编制依据51.3适用范围61.4应急预案体系71.5应急工作原则72 企业基本情况72.1企业概况72.2职业病危害因素82.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10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03.1应急组织机构10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13.2.1应急指挥部113.2.2应急办公室123.2.3现场处置组133.2.4技术专家组144.2.5后勤保障组143.2.6医疗救护组153.2.7善后处理组154、预防与预警154.1职业病的预防工作164.1.1防尘工作164.1.2防毒工作164.1.3防噪声、震动174.2预警行动184.3信息的报告184.3.1信息接收与通报184.3.2信息上报184.3.3信息传递195应急响应195.1响应分级195.2响应程序195.2.1应急指挥225.2.2应急通信225.2.3应急疏散235.2.4应急救护235.2.5资源调配235.2.6扩大应急245.3应急结束245.3.1应急结束条件245.3.2应急结束后工作246 信息发布257后期处置258保障措施258.1通信与信息保障258.2应急队伍保障268.3物资装备保障268.4其他保障269应急预案管理269.1 应急预案培训269.2 应急预案演练269.3应急预案修订279.4应急预案备案27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企业对职业病危害事故事件的预防、应急和处置能力,通过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监控措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通过对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迅速响应和开展有效的应急行动,及时控制事态,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1第98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 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T204-2007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6077-1985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4-2011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AQ5208-201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安全管理通则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2-201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3-2007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1.4应急预案体系预案体系是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1.5应急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2 企业基本情况2.1企业概况生产区主要包括联合生产车间、物料车间和保障车间,主要布置如下:物料车间主要为贮存原辅材料等,位于厂区中部;联合生产车间主要用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散装水泥罐车、罐车、自卸车及挂车系列产品的组装生产等,位于厂区中部南侧;油漆与稀释剂储存于联合厂房东侧的油漆库房内,并相邻设置调漆间一座。生活区与办公区主要包括培训中心、生产系统办公楼、食堂及候工楼,厂区内道路布置为环形。南北方向设置2条平行大道,东西方向设置3条平行大道。厂区共设置大门1座、人流入口及物流入口各1个本公司厂房独立设备,拥有自卸车生产线和搅拌车生产线各一条,集剪切、冲压、焊接、装配、喷漆为一体。公司主要原材料有: 钢板、型材、管材、油漆等,主要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氧气、氩气、二氧化碳、丙烷、油漆(氨基稀释剂、醇酸稀释剂)、天然气,其中二氧化碳和氩气主要用于焊接气体保护,氧气和丙烷主要用于火焰切割,油漆(氨基稀释剂、醇酸稀释剂)主要用于喷漆,天然气用于喷漆、锅炉房及食堂等2.2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等规定,从该项目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方面来进行识别。本项目各部位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见下表:单元工序危害因素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设备或工作地点自卸车、罐式车联合厂房冲压噪声使用剪板机、折弯机、卷圆机、冲床等设备对钢板进行加工时产生噪声,天车对钢板吊运时产生噪声。焊接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辐射电焊焊接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辐射。噪声使用镗床、铣床、钻床、车床对工件进行镗、铣、钻、车加工作业;天车吊运工件。手传振动使用镗床、铣床、钻床、车床对工件进行镗、铣、钻、车加工作业。总装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辐射电焊焊接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辐射。润滑油在设备组装过程中需要向设备转动部件注入润滑油。其他粉尘使用镗床、铣床、钻床、车床对工件进行镗、铣、钻、车加工作业。打磨时产生粉尘喷丸作业噪声使用镗床、铣床、钻床、车床对工件进行镗、铣、钻、车加工作业。喷丸作业喷漆时使用空气压缩机,产生噪声;开启风机进行送、排风时,风机运转产生噪声。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在喷漆室内对罐体喷底漆、面漆。对车体油漆涂层进行烘干时,会有油漆涂层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物质挥发至作业空间。高 温通过加热对车体油漆涂层进行烘干时,环境温度较高,产生高温危害。辅助设施空压站噪 声空压机在运转过程产生噪声。锅炉房噪 声、 高 温锅炉、鼓风机配电室工 频 电 场配电柜综上, 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1)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2)化学有害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润滑油;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2.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车间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见下表。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接触限值体检周期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粉尘电焊烟尘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为:刺激作用;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致纤维化作用。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PC-TWA:4mg/m3(总尘)超标2-3年1次,不超标4年1次电焊工尘肺其他粉尘粉尘在肺部及气道内极难清除,长期在分子筛粉尘高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尘肺”。PC-TWA:8mg/m3(总尘)超标:2-3年1次;不超标:4年1次尘肺物理因素噪声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等产生的噪声为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各种机械的传动都可以产生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果不注意加强防护,它能引起听觉、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等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发生疾病,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听觉系统的损失,引起噪声性耳聋。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 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 dB(A)。1年1次噪声聋高温主要导致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则可产生不良影响。中暑是指在高温工作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这就导致到达大脑皮层的氧气减少、肌肉得到的血液比平常少,容易降低人们的机敏度和判断力;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热痉挛和中暑等急性病症。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接触时间率为100%,体力劳动强度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降低25%,WBGT指数限值增加1-2。1年1次中暑紫外线辐射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等;严重的还可引起皮肤癌。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作用于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称为光照性眼炎,还有可能诱发白内障,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会使焊工患上电光性眼炎(可以治愈)。中波紫外线:辐照度:0.26 w/cm2,照射量:3.7mJ/cm2短波紫外线:辐照度:0.13w/cm2,照射量:1.8 mJ/cm2电焊弧光:辐照度:0.24w/cm2照射量:3.5 mJ/cm2。2年1次电光性皮炎、电光性眼炎二氧化锰过量的二氧化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锥体外系统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少见,若短时间吸入大量本品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大汗。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的精神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锥体外系受损表现有肌张力增高、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异常等。PC-TWA:0.15 mg/m3PC-STEL:0.45 mg/m3-锰中毒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NO2:PC-TWA:5 mg/m3PC-STEL:10 mg/m3NO:PC-TWA:15 mg/m32年1次氮氧化物中毒二甲苯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PC-TWA:50mg/m3PC-STEL:100mg/m3超标:1年1次;不超标:2年1次二甲苯中毒溶剂汽油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PC-TWA:300mg/m31年1次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慢性);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机构本企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组织机构由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应急小组组成。(1)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经理 副总指挥:总监、企管部部长、安全管理科科长成员:采购管理部、制造部、能源设备部、自卸车技术部、罐式车技术部、工艺保障部、质量管理部、财务部、企管部、行政管理部、安全生产管理科、标准化科部门负责人。(2)应急办公室主任:安全管理科科长成员:安全督查专员、安全体系与环保专员24h应急值班电话: (3)应急小组现场处置组组长:制造部部长成员:生产调度科科长、自卸焊接总装车间工段长技术专家组组长:能源设备部成员:工艺保障部、质量管理部、自卸车技术部、罐式车技术部后勤保障组组长:总务科科长成员:企管部经营计划科副科长、总务科采购员、安保队长、经营计划专员医疗救护组组长:冲压车间主任成员:冲压车间工段长、冲压车间班长善后处理组组长:搅拌车间主任成员:制造部副部长、随车起重机项目组主任、搅拌车间工段长应急组织机构图见下图。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现场处置组技术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 图3-1 应急组织机构图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2.1应急指挥部(1)应急指挥部职责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接受企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督导,并落实指令。组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审定并签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审定并签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并参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负责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应急队伍的调动,防止事态扩大,保证环境安全。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信息,必要时做出扩大应急的决定,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各种救援、救灾指令。审定并签发向上级安监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负责事故后恢复生产的领导工作。(2)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职责负责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全面指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调配资源,决策是否扩大应急;负责信息的及时对外报告和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3)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及成员职责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工作;调动其他援助人员和配备相应救援设备;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行使总指挥职责;主抓职业病的日常管理工作。3.2.2应急办公室(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本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2)负责评估企业应急能力,划分专业救援应急小组,落实应急救援人员(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及各专业救援应急小组负责人和人员)。(3)制定应急物资的保障计划,负责配备必要的应急保障物资、装备设施。(4)负责督查应急保障物资、装备设施,确保完好状态,做好各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5)负责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本企业的应急值班。(6)负责企业内部应急救援培训,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本企业的应急演练和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7)负责技术专家组的管理工作。(8)负责与外部有关部门应急救援的协调、信息交流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信息上报、通报工作,负责对外新闻发布工作。(9)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企业内外部相关部门应急单位通信联络信息。(10)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发布救援指令,针对事态发展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11)根据事故性质、事故特点,指挥实施抢险方案和安全措施。(12)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1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及时与畅通,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处置情况并向应急指挥部提交应急工作总结报告。3.2.3现场处置组(1)接到报警后,根据事故性质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迅速奔赴现场。(2)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设施,控制事故,以防事态扩大。(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事故源;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4)负责向上级救援力量提供污染物危害特性,防护方法,禁忌注意事项。(5)负责公众疏散(包括场内人员和场外周边人员),到指定集合地点集合。(6)根据污染物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巡逻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7)必要时联络保安封闭场区大门,维护场区道路交通秩序,指挥抢救车辆行驶路线,引导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故现场。(8)组织日常救援、警戒疏散的演练,有计划地开展预案演习,熟悉救援预案与程序,加强人员间的配合,提高抢救的战斗力、警戒疏散速度。3.2.4技术专家组(1)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改完善。(2)掌握企业区域内职业病危害因素,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3)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危害范围做出科学评估,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4)参与事故危害范围、事故等级的判定,对事故影响区域的警报设立与解除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5)指导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救援。(6)负责对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和财产损失程度评估工作。4.2.5后勤保障组(1)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抢救物质及设备等工具;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给、保障和调运工作。(2)根据生产部门、事故装置查明事故部位管线、法兰、阀门、设备等型号及几何尺寸,对照库存储备,及时准确地提供备件;根据事故的程度,及时向外部门联系,调剂物资、工程器具等。(3)接到报警后,必要时立即采取措施中断一般外线电话,确保事故处理外线畅通,应急指挥部处理事故所用电话迅速、准备无误。(4)负责通信系统的抢险和恢复工作,负责应急小组及突发事件现场通信工具的分配,确保企业应急小组及指挥系统内部各组之间通讯畅通,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5)发放通讯设备,保障通讯设备设施畅通。3.2.6医疗救护组(1)熟悉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对人体损伤的特性及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2)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供给取用。(3)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伤者送来后,根据受伤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急救,对重伤员及时转院。(4)当企业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中美医院及周边可援助医院请求救援。3.2.7善后处理组(1)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消防废水、危险废弃物等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2)负责事故现场恢复工作,组织抢修人员对现场危险设施、损坏设备进行排险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3)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负责设备、设施、周围建筑物损坏后的善后处理、损失评估、保险理赔等工作。(4)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事件发生责任人、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处理,并向应急指挥部递交事故调查报告。(5)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4、预防与预警4.1职业病的预防工作4.1.1防尘工作本项目粉尘的种类有:其他粉尘、电焊烟尘,具体设计情况如下:(1)机械加工区会产生其他粉尘,该区域为机械作业和手工作业两种方式,设置净化除尘系统,选用净化除尘装置4套,除尘率99%,并为工作人员发放防尘口罩。(2)焊接作业区会产生电焊烟尘,该区域为机械作业和手工作业两种方式,部分焊接采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在焊接作业区设置3台除尘器,在侧板、底板区安装固定式吸气罩,在立车区安装10个悬臂可摆动式吸尘管道,减少电焊烟尘对人员的伤害。罐体内部作业主要进行叶片的焊接,焊接时必须进行通风换气,始终保持氧含量在19.5%以上,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的聚集。2人内部作业,1人外部监护,实行每小时轮换作业。(3)抛丸作业区会产生其他粉尘,将抛丸作业设在全封闭式抛丸室内,工件进入抛丸室后,抛丸室大门关闭方可进行抛丸作业,室内为防止灰尘出料时溢出,设置局部排风除尘系统,选用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器2套,配套离心通风机型号9-26,抛丸室有配套除尘器2套,收集粉尘,空气经过滤后排放到室外。(4)清理作业会产生其他粉尘,工作人员需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用品,减少粉尘对人员的影响。4.1.2防毒工作本项目主要化学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润滑油,本次设计针对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设施,具体设计情况如下:(1)在生产过程中优先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从根本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2)在联合车间顶部设置124台离心式屋顶排风机进行全面通风换气。(3)涂料库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化学毒物,在涂料仓库安装防爆型可燃气体(二甲苯)探测器2个和防爆轴流风机2台。(4)调漆作业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化学毒物,在调漆间内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与事故风机联锁,安装防爆型可燃气体(二甲苯)探测器2个和防爆轴流风机2台,上下同时排风。(5)腻子预涂作业区会产生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在每间腻子预涂室内安装2台离心通风机进行通风换气。(6)喷漆作业区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化学毒物,将喷漆作业设在由专业厂家制造的喷漆室内,采用上送风、下排风式通风系统,阻止漆雾的飞散,在喷漆作业区设置2套水旋处理装置、16组三级过滤箱对漆雾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达标后的废气经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并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与事故风机联锁,安装2个防爆点型可燃气体(二甲苯)探测器和2台防爆型离心通风机,利用风机进行通风换气。(7)烘干作业区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化学毒物,烘干作业设在密闭的烘干室内,安装2台防爆型可燃气体(二甲苯)探测器和2台防爆型离心通风机,且工作人员在烘干室外作业,减少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和机会。(8)丙烷汇流排间设置燃气泄漏检验报警装置,并与事故风机联锁,安装2台防爆型可燃气体(丙烷)探测器和2台防爆型轴流风机。(9)锅炉房内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与事故风机联锁,安装1台防爆型可燃气体(甲烷)探测器和1台防爆型轴流风机。(10)叉车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尾气,加装尾气净化器,可减少叉车的尾气污染。4.1.3防噪声、震动(1)设备选型:生产设备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产品。(2)减振安装:将产生噪声和振动较大的切割机、卷板机、空压机等设备均固定在设备基础上,并设置隔振橡胶垫或隔振器,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强度。(3)隔声处理:空压机独立布置在空压机房内,锅炉独立布置在锅炉房内,利用墙体进行隔声。在联合厂房内设值班室,为高噪声岗位工人配备防噪声耳塞,从而减少噪声危害。(4)减少接触时间:生产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化操作,在车间设值班室,部分工作人员进行巡检作业,减少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5)合理布局设备:产生噪声和振动较大的车床、铣床、刨床、冲床等设备均分区布置在单层的自卸车、罐式车车间内。产生噪声的自卸车、罐式车车间与非噪声的物料车间等分开布置。4.2预警行动在涂料库、调漆室、喷漆室、丙烷汇流排间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通过日常巡检、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以及相关监测、监控和评估,发现各项参数及状态偏离正常值时,或报警仪发生报警时,岗位发现人员及时向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报告异常情况,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立即进行核实,如发现异常确实存在,立即采取措施紧急处置,并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进行核实、分析,判断预警等级,并及时发布预警4.3信息的报告4.3.1信息接收与通报本公司办公室设有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报告方式为: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组长,组长根据事故地点、事态发展等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讯联络人员负责拨打119、120等电话报警。4.3.2信息上报事故发生后,1小时之内由应急总指挥负责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监管职能部门报告。信息上报可采取电话、传真、书面材料等方式进行。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4.3.3信息传递采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等方式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报警或请求支援。由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人员负责与周边单位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分为内部响应和外部响应两个级别。内部响应级别是依靠本单位的应急力量就能够应对所发生事故的响应级别。外部响应级别是依靠本单位的应急力量不能够应对事故,必须借助外部应急力量才能应对事故的响应级别。5.2响应程序职业病危害事故5.2.1应急指挥(1)应急指挥部接警、启动应急预案后进入应急指挥程序,全体应急人员听从指挥、统一行动。(2)应急指挥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协助指挥,如总指挥不在,副总指挥代行其职责,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传达具体指令。(3)应急办公室全权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组织工作,执行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的指令,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4)根据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和本企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布局,协调调动有关的队伍、装备、物资,保障事故救援需要。(5)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指导现场救援工作,协助应急指挥部提出抢险救灾方案,适时通知有关方面启动相关应急预案。(6)各应急小组组长听从命令,实施救援,发现新情况及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5.2.2应急通信(1)应急指挥部与应急办公室、各应急小组之间的联络通过三种方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保持讯号畅通。(2)接到警报后,了解警情,后勤保障组通知应急救援人员到指定地点。(3)派人负责固定电话网络的维护,对讲机频率的调节,确保通信畅通。(4)在事发现场,现场处置组等人员之间通过无线对讲机进行通信联络。(5)在应急行动中,所有直接参与或者支持应急行动的组织应维护自己的通讯设备,保持通信联络畅通。5.2.3应急疏散(1)当事故可能对事故发生地人员构成威胁时,由现场处置组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在应急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对相关人员及可能受威胁相邻的危险物品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现场处置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部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应急办公室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或自行撤离到指定的区域。(2)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3)紧急疏散时应封闭危险区内道路,防止车辆人员进入,同时报告上级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救援。5.2.4应急救护(1)医疗救护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急救时按先重后轻的原则治疗。(2)医疗救护组与医院及周边可援助医院保持联系,说明事故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做好紧急救护的准备。(3)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并作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5.2.5资源调配在应急指挥和应急行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各种通信与信息资源、应急队伍资源、应急物资装备资源、交通运输,医疗等保障措施。5.2.6扩大应急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后,事态发展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实施扩大应急响应。一般情况下,扩大应急响应遵循逐级扩大原则:事故发生区域部门实施自救企业统一协调救援社会力量支援。5.3应急结束5.3.1应急结束条件(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污染物处置成稳定状态,事故隐患已经消除,无继发可能;(2)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4)人员已全部撤出,对于受伤害人员全部送医救治。5.3.2应急结束后工作(1)事故现场保护,事故调查小组交接事故得到控制后,善后工作人员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对事故进行调查。因应急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纪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应采取拍照或录像等直接方式反映现场原状。与事故调查组进行资料交接。(2)事故现场清理和恢复注意现场恢复的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情况;确认隐患已消除,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清理事故现场,防止二次事故发生。(3)事故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资及福利待遇聘用合同
- 2025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劳务分包及运维服务合同
- 贵州省从江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固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存款质押式信用证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能源勘探设备采购安装与勘探开发合同
- 2025年度水电项目承包经营与技术支持合同
- 河北省丰润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
- 2025-2026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宁德时代应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西方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 实习合同范本(2篇)
- 金属热处理工(初级工)职业技能认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二 多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说课稿 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入学数学试卷(含答案)
- 《机械常识(第2版)》中职技工全套教学课件
- 冷弯型钢项目可行性报告
- 咖啡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