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选题参考1.“秦世不文”原因探析(黄静)2.论李斯的人生悲剧及其原因(黄静)3.西汉政论文兴盛原因考(黄静)4.贾谊、晁错政论文异同论(黄静)5.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比较(黄静)6.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黄静)7.史记与左传女性形象塑造之异同(黄静)8论史记对左传人物塑造手法之继承(黄静)9.史记与汉书实录精神之比较(黄静)10.论史记对三国演义叙事之影响(黄静)11.论史记对水浒传叙事之影响(黄静)12.论史记对西游记叙事之影响(黄静)13.论史记对红楼梦叙事之影响(黄静)14.史记人物形象悲剧性探析(黄静)15.论史记士阶层形象的悲剧性(黄静)16.论史记与战国策中策士形象之异同(黄静)17.论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性特点(黄静)18.论史记中的对比手法(黄静)19论汉代骚体赋中的情感寄托(黄静)20论屈骚与汉骚抒情之异同(黄静)21.论汉赋对史记创作之影响(黄静)22.论汉赋对汉乐府民歌之影响(黄静)23.论汉赋与汉乐府民歌现实批判性之不同(黄静)24.诗经与汉乐府中弃妇诗之比较(黄静)25.论汉代骚体赋向汉赋演变之成因(黄静)26.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黄静)27. 论汉乐府诗的叙事成就(黄静)28.论古诗十九首中生命意识的觉醒(黄静)29.论古诗十九首中的时间意象(黄静)30.诗经国风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诗之比较(黄静)31.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形象解析(黄静)32.论古诗十九首的悲剧情感及根源(黄静)33.论古诗十九首的主题(黄静)34.论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的传播与接受(黄静)35. 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黄静)36.诗经与汉乐府婚恋诗中女性形象比较(黄静)1.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吕海龙)2.从英雄神话看中西方英雄观的异同(吕海龙)3、从始祖神话看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吕海龙)4、从灾害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吕海龙)5.诗周颂与西周的农业礼典(吕海龙)6.诗经宴飨诗的政治意义(吕海龙)7. 从祭祀礼俗看战神蚩尤崇拜(吕海龙)8. 上古神话的生命意识(吕海龙)9. 诗邶风燕燕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吕海龙)10.怀沙、惜往日与屈原心态探析(吕海龙)11.左传楚灵王的形象分析(吕海龙)12.左传的应对辞令之美(吕海龙)13.从左传记事看“礼”的重要性(吕海龙)14.左传对后世小说成创作的影响(吕海龙)15.国语与我国史官文化(吕海龙)16橘颂写作时间与主题考(吕海龙)17. 浅论国语的崇德重礼思想(吕海龙)18.“买椟还珠”新说(吕海龙)19. 唐宋文化转型动因考辨(吕海龙)20.唐代科举应试科目流变考(吕海龙)21.科举对唐代士人心态的影响(吕海龙)22.科举对唐代社会的影响(吕海龙)23.科举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吕海龙)24.姓氏文化与唐前家族文学(吕海龙)25.唐前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异同(吕海龙)26.唐前古典小说中的思乡主题(吕海龙)27.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思乡主题(吕海龙)28儒道互补在唐代文人身上的烙印(吕海龙)29.魏晋玄学对士人心态的影响(吕海龙)30.由衣食住行的差异看汉唐文学的不同(吕海龙)1.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吉玉萍)2.试论苏轼“以诗为词”(吉玉萍)3.晏殊、晏几道词比较(吉玉萍)4.论秦观词的感伤情结(吉玉萍)5.论周邦彦词的结构艺术(吉玉萍)6.论稼轩词的忧患意识(吉玉萍)7.试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吉玉萍)8.冯梦龙的民间文学观(吉玉萍)9.冯梦龙小说与民间故事(吉玉萍)10.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特征(吉玉萍)11.从救风尘看关汉卿的喜剧特征(吉玉萍)12.冯梦龙的醒世思想与三言的教化倾向(吉玉萍)13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吉玉萍)14诗经与“楚辞”比较论(吉玉萍)15楚文化与“楚辞” (吉玉萍)16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吉玉萍)17论屈原的人格美(吉玉萍)18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吉玉萍)19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吉玉萍)20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吉玉萍)1.论赋比兴在汉乐府中的新变(丛玲玲)2.论汉乐府的纪实性(丛玲玲)3.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中批判精神的比较(丛玲玲)4.论“美刺”在汉赋中的消长(丛玲玲)5.汉赋中的道家思想(综论或比较研究)(丛玲玲)6.论汉代纪行赋(丛玲玲)7.论汉代述志赋(丛玲玲)8.两汉大赋异同论(丛玲玲)9.司马相如、扬雄异同论(丛玲玲)10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丛玲玲)11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丛玲玲)12论诗经的婚恋诗(丛玲玲)13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丛玲玲)14论诗经中的战争诗(丛玲玲)15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丛玲玲)16论诗经的讽刺艺术(丛玲玲)17孔子与诗经(丛玲玲)18论汉代咏物赋的发展(丛玲玲)19论汉赋中的乐舞题材(丛玲玲)20先秦诸子散文研究(丛玲玲)21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丛玲玲)1.杜诗中的忆昔主题(石宝珠)2.论柳永慢词的创新(石宝珠)3.王安石晚年诗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石宝珠)4.苏轼词风辨析(石宝珠)5.论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石宝珠)6.盛唐诗人的隐逸心态(石宝珠)7.盛唐边塞诗的悲壮美(石宝珠)8.稼轩词的用典艺术(石宝珠)9.论辛弃疾的农村词(石宝珠)10.花间集中的妆饰研究(石宝珠)11.李清照词与韩偓诗的关系(石宝珠)12.汉初散文论略(石宝珠)13.论两汉四言诗(石宝珠)14.论赋比兴在汉诗中的流变(石宝珠)15.李白与拟古传统(石宝珠)16.禅宗与唐代诗歌(石宝珠)17.道家与唐代传奇(石宝珠)18.唐前古典诗歌中的思乡主题(石宝珠)19.汉乐府民歌中的悲剧情感探析(石宝珠)20.论曹植美女篇对陌上桑的继承与创新(石宝珠)1.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王正兵)2.三国志演义的结构特点(王正兵)3.水浒传的结构特点(王正兵)4.从水浒传的版本看人物形象的变化(王正兵)5.西游记的结构特点(王正兵)6.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王正兵)7.红楼梦的人物与叙事艺术(王正兵)8.红楼梦的人物与悲剧主题(王正兵)9.从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看人物形象的变化(王正兵)10.从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看小说思想意蕴的变化(王正兵)11.水浒传忠君思想评价(王正兵)12.李渔小说的戏剧化特征(王正兵)13.聊斋志异“异史氏曰”研究(王正兵)14.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王正兵)15.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中的人物描写(王正兵)16.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王正兵)17.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王正兵)18.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王正兵)19.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王正兵)20.论王熙凤形象(王正兵)21.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王正兵)22.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王正兵)23.科举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王正兵)24.李渔戏曲理论研究(王正兵)25.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王正兵)1.李白个性及其诗歌中的异端因素(赵荣蔚)2.韩孟诗派的诗歌意象(赵荣蔚)3.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赵荣蔚)4.咏物传统与李商隐的咏物诗(赵荣蔚)5.李白的自由精神(赵荣蔚)6.唐代士子读书山林之风尚(赵荣蔚)7.试论晏殊词的“富贵气”(赵荣蔚)8.晏几道词中的怀旧心态(赵荣蔚)9.柳永的慢词研究(赵荣蔚)10.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赵荣蔚)11.“愁情词”美学意蕴(赵荣蔚)12.韩偓的“香奁体”(赵荣蔚)13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赵荣蔚)14.宋初唱和诗兴起的原因探讨(赵荣蔚)15.宋初的“九僧诗”研究(赵荣蔚)16.宋妓与宋词的关系(赵荣蔚)17.白居易诗学理论研究(赵荣蔚)18.李商隐无题诗研究(赵荣蔚)19.苏轼赤壁作品研究(赵荣蔚)20.唐诗意象研究(赵荣蔚)1.试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顾国华)2.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顾国华)3.禅学思想对苏轼创作之影响(顾国华)4.试论豪放词派之“狂” (顾国华)5.稼轩词之时代精神(顾国华)6.压抑心态与周邦彦词的浑厚之美(顾国华)7.魏晋风度与姜白石的审美理想(顾国华)8.赠妓词之研究(顾国华)9.王维诗歌中的飞鸟意向(顾国华)10.禅宗与王维诗之关系(顾国华)11.韩愈与佛教之关系(顾国华)12.论李煜后期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顾国华)13.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异同(顾国华)14.论姜夔词的骚雅词风(顾国华)15.苏轼的人生观及其对创作的影响(顾国华)16.论袁宏道游记的特点(顾国华)17.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顾国华)18明代前后七子研究(顾国华)19.“狼外婆”故事研究(顾国华)20.“天鹅处女”故事研究(顾国华)21.“青蛙王子”故事研究(顾国华)22.“灰姑娘”故事研究(顾国华)23.“田螺姑娘”故事研究(顾国华)24.端午节传说及习俗调查与研究(顾国华)25.中秋节传说及习俗调查与研究(顾国华)1.王孟山水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柏红秀)2.中唐山水田园诗研究(柏红秀)3.李白山水诗研究(柏红秀)4.送别诗中意向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柏红秀)5.杜甫咏史诗研究(柏红秀)6.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柏红秀)7.唐人咏物诗研究(柏红秀)8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研究,如咏梅研究等)(柏红秀)9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柏红秀)10琵琶行研究(柏红秀)11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柏红秀)12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柏红秀)13西厢记研究(柏红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隔膜涂覆技术升级方向与产能过剩风险预警报告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回收网络布局与梯次利用价值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场景拓展与残值评估体系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建设标准与运营效率评估报告
- 教师演讲比赛评分细则模板
- 检验科院感防控知识考试试题集
-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指引
- 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管理细则
- 新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系统总结
- 个人就业收入证明模板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分包单位与班组签订合同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新课标要求-中考33讲
- (高清版)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