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各位老师好!我是考生王雪竹。我报考的资格种类是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我国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板书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教材:过秦论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学习汉魏晋散文的单元),第十七课,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过秦论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秦始皇统一全国;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二部分阐述了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水到渠成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本文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而本文在语言上讲究铺排渲染,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声,又骈散结合,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而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 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 背诵课文3、4、5段。过程与方法目标:1、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2、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说学情: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把司马迁的文章既可以当作历史著作来读,又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读史,使我们在形象、具体的文学氛围里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读文,又使我们在抽象、概括的历史王国里感受到了文学的严肃与深沉。这种二元化的收获,不正是未来的教育趋势吗?所以,历史教学理应融入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元因素,使历史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说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从学生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出发,与高考中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结合,主要为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能力。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教学重点: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3、背诵3、4、5段。教学难点:1、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说教法学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2、语言、动作,形象激情的教学方法。3、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4、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5、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设计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个性化语言以及动作演示等形象激情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说过程:(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贾谊调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二)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 按照学号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节奏、停顿是否恰当)。2、 请学生介绍作者及过秦论所写得秦王朝的兴起到灭亡的历史。3、 小组抽查对课文注释中的重点文言字词的理解背诵情况。(三) 分步实施1、 请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2、 请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3、 请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结果。4、 教师对一些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活用的词,重点句子进行抽查和点拨。(明确:1、通假字: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通“呵”)2、古今意义:例句 古义 今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3、词类活用A、名词的活用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B、动词的活用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C、形容词的活用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4、一词多意结合课后练习题,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制(例句 出处 释义)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亡(例句 出处 释义)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断 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3.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5.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6.习惯句式(凝固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第二课时:1、 简单地抽查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纵观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明确:过秦论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秦始皇统一全国;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二部分阐述了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水到渠成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 小组讨论交流。(1、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便显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作者先用哪些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分别是什么?3、作者从几个方面突出陈涉其人的?突出了他什么特点?这样强调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找出原文,并且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