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2上海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 热交换 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 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 并据此概述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 东南信风减弱 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 太平洋中 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 甚至东流 这一异常现象 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 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 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 导致浮游生物骤减 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 同时 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 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 上升气流活跃 降水增多 引发洪涝灾害 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 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 下沉气流活跃 降水减少 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 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 大气环流的改变 引起洋流的变化 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而洋流的改变 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 又反作用于大气圈 引起降水异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整体性原理和提取信息能力 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主要是赤道以南太平洋洋面东南信风减弱 造成南赤道暖流减弱 赤道逆流增强 造成太平洋西岸水温变冷 东岸水温变暖 进而对沿岸气候造成影响 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及深层海水垂直运动的变化 大洋东岸由于离岸流的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 进一步造成鱼类和鸟类的减少 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由 1 大气圈 2 土壤圈 3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 2 整体性的表现 要素间是 4 和 5 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6 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当地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整体 3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为例 物质基础 水热状况 形成和发育 有机物质 土壤肥力 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貌 岩石 大气 水 土壤 生物 2 关系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3 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进行 例1 2011广东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 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 岩石溶蚀与侵蚀 基岩裸露 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c 解析 从题干来看 该地有植被退化 地表水流失 岩石溶蚀 从这几点来看 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流水 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 4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有机圈层 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 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 生物的出现 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 改造了三大圈层 水圈 大气圈和岩石圈 生物 植被 的分布 受气候 光 热 水 条件影响很大 5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2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 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 人们发现 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 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 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 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 海岸线内退 根据材料 回答 1 2 题 1 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 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 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 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d 2 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 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 气候b 土壤c 水文d 生物 解析 1 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后改变了尼罗河每年定期的泛滥 下游河水减少等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该地由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 c 考点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1 成土母质与土壤 2 气候与土壤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 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 外力地貌形态 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 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 肥力较低 有机质含量在2 以下 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 微生物活动旺盛 有机质被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 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 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 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 土壤水分缺乏 石灰表聚明显 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 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3 生物与土壤 4 地形与土壤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5 人类活动与土壤农业生产 耕耘 改变土壤的结构 保水性 通气性灌溉 改变土壤的水分 温度状况收获 剥夺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施肥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总结 土壤的形成过程 考点3土壤物质组成与分布 1 土壤物质组成 2 土壤分布模式 a 冷 热 b 例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 黑土 水稻土 红壤的土壤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图中a b 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 黑土 水稻土 红壤b 水稻土 黑土 红壤c 红壤 水稻土 黑土d 红壤 黑土 水稻土 d 2 关于a b c三种土壤的正确叙述是 a b土壤可通过掺入砂子 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b a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c c土壤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d a b c三种土壤中 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 c 解析 1 a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极低 是我国南方贫瘠的红壤 b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极高 是我国北方的黑土地 c土壤的水分含量极大 是水稻土 2 红壤改良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 掺入砂子 石灰中和等措施 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水稻土是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形成的 水稻土的透气性最差 一 选择题 生物入侵 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 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 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 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 分析材料 回答1 2题 1 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 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 澳大利亚降水多 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 澳大利亚地势低 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 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 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d 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 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解析 桉树需水量较大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 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 裂隙发育 地下水下渗严重 c 2 以上案例 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引进外来物种 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 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引进外来物种 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 b c d 解析 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 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 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引进外来物种 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a 下图为某地土壤养分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3 4题 3 随深度增加养分含量中减少最快的元素是 a feb kc mgd n4 影响土壤表层养分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和气候b 气候和生物c 生物和成土母质d 地形和成土母质 d c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 镜子 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 地表物质 地形 水文条件 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结合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图 回答5 7题 5 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 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 森林根系很深 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解析 生物是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 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 将有机质养分再归还给地表 而耕作土壤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c 6 土壤有机质含量 a 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 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 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 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解析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 生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动植物种类多 新陈代谢旺盛 土壤冻结时间长 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 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在常年暖湿的气候条件下 微生物活动旺盛 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 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生物的种类与生物的多少也影响着有机质含量 一般草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 干旱荒漠地区生物较少 有机质含量也较少 b 7 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 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c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曹希柏曾走遍我国粮食主产区 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 他说 除了化工和开采领域 农业 养殖业近年也成了重金属污染源 他介绍 由于过度使用化肥 一些磷肥 钾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 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 而在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场 人们常常在猪 鸡等农畜的饲料中添加含重金属制剂 因为这种重金属可以杀死猪体内的寄生虫 促进牲畜生长 甚至可能 让猪肉的颜色变得更红润 这些牲畜的粪便又是农民乐于购买的有机肥料 人们吃掉了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饲料喂养的猪 又吃掉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出来的蔬菜和粮食 有些人甚至还喝着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 人体就这样被二度污染 甚至三度污染 曾希柏担忧地说 据此回答8 9题 8 上述重金属污染说明了地理环境 a 差异性b 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 牵一发动全身 d 具有清除改变某些代谢产物的能力9 农民乐于购买牲畜的粪便的原因是 a 牲畜粪便含有大量的矿物质b 牲畜粪便便宜c 牲畜粪便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提高土壤肥力d 牲畜粪便重金属含量高 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c c 读 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 回答10 12题 10 该图说明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分异性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解析 读图可知 该地区的气候 植被 河流 土壤等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 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 11 下列叙述中 属于m环节的是 a 植被破坏严重 易形成红色沙漠b 山区坡陡 水力资源丰富c 高温多雨 有机质分解快 积累少d 水系发育 山 丘 盆 谷交错分布 解析 图中属于m环节的是高温多雨 有机质分解快 积累少 因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多 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分解 形成比较贫瘠的红壤 c 12 图中n环节导致 a 河流径流量平稳b 河流泥沙含量大c 冬季有结冰现象d 河流夏季出现汛期 解析 图中n环节是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它导致河流夏季出现汛期 因为季风气候区 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而季风气候的降水又集中在夏季 d 二 综合题13 大约在4000万年前 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 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 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 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太阳辐射强 气温低 空气稀薄 2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具有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特点 在青藏高原地区 其 牵一发 是指 3 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自上而下分别是 地壳隆起 海拔不断升高 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 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 海拔不断升高 地势高 气候逐步寒冷 干燥 终年气温低 多冰川 土壤贫瘠 多冻土 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 以食草 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 如牦牛 14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的黑土原本非常肥沃 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利用 轻养护 肥力下降 材料二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蒸发旺盛 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积聚到地表土壤中 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 材料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造成土壤退化 甚至沙化 1 人类对土壤的耕作和经营 是否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请说明理由 2 是否向土壤中多施肥 就能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 主要看人类如何经营 如果耕作方式合理 不仅肥力不会下降 而且还能不断提高 如果耕作方式不合理 就可能出现沙化 盐碱化 水土流失等现象 使肥力降低 不是 施肥只是用养结合措施中的一项 用养结合是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如合理施肥 合理灌溉 合理利用等 3 要做到用养结合 对东北 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做到用养结合 需对东北地区的土壤合理施肥 最好是农家肥 提倡秸秆还田 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无息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标准车辆买卖合同范文
- 2025农药购买合同版
- 红楼梦高中课件
- 党支部成立培训课件
- 农民参与技术推广服务合作协议
- 新能源行业2025年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益评估报告
- 网络文学IP全产业链布局与2025年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报告
- 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技术在2025年成果鉴定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报告
- 2025年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秋季校园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隔物灸技术课件完整版
- 标本的安全运送
- 学生床上用品、学生校服供货服务保障方案
- 《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参考课件
- 四川古蔺汉语方言音系调查研究
- 美容美发店员工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范例
- 铁路运输融资创新-洞察分析
- 安全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顶管工程监理规划
- 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