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害事件作文【篇一:药害事件】 药害事件 2001年,通过adr监测发现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可能会引起白血病 2002年,发现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2003年,发现甘露聚糖肽的严重不良反应,sfda及时采取措施,修订药品 说明书 2004年,经监测评价后确定了“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溶血现象,立即修 订该药品说明书 2005年,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对“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 射液”、“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品种采取了修改药品说明书的措施,将“千 柏鼻炎片”、“氯霉素眼药水”等12个品种由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 2006年5月,齐二药事件. 2006年6月,sfda根据adr监测情况,暂停了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 品种的使用和审批 2006年9月,sfda通报“警惕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阿昔洛韦与急性 肾功能衰竭有关联、利巴韦林的安全性问题” “我使用的药品安全吗?”警钟! 药品监管机构,媒体,社会各界人士 广泛关注 全社会讨论“药品安全监测机制” 1998年2006年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519到369392份;年平均增长率分 为170%。报表质量逐渐规范,报告的利用率逐年提高;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建 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药品监管提供了大量数据 和依据,使药品监管不断走向科学和合理。 药物警戒信号的发现和利用,即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对药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功能开始显现。 通过adr报告系统监测发现的重大 药害事件 2006年4月,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adr监 测和报告系统发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使用“齐二 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 状二甘醇 ; 2006年7月,青海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监测 和报告系统发现患者使用“欣弗” 后出现严重的不良 反应症状 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 艺参数灭菌 2007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部分白血 病患儿,在使用甲氨蝶呤后陆续出现下肢疼痛、乏力、 进而行走困难等症状 暂停使用部分批号注射用甲 氨蝶呤用于鞘内注射 回顾近年这些从adr监测系统中被及 时发现的药害事件,可以发现,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工作已经在药品安全性监测 工作中、在及时发现和降低“药害”影 响范围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篇二:十大药害事件】 十大药害事件 最近十年来,各大药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屡见于报端。笔者以一名药学工作者的视角,从其中遴选出危害性大、影响面广的十起事件,尽量以简练的文字构画出每起事件的脉络,系统、客观地展现整个事件的面目,以供关心药政事业的同仁们共同思考。 一、 “梅花k”事件 (一)事件简介: 2001年8月24日,湖南省株洲市药监局接到群众举报:该市多人服用“梅花k”黄柏胶囊中毒住院。株洲市局感到事态严重,迅速派人赶到市一医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服用的问题“梅花k”,均标示“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后更名为“广西金健制药厂”,以下简称“广西半宙”)生产。据患者反映,该产品在当地媒体大作宣传,声称能通淋排毒、解毒疗疮,治疗多种女性炎症(夸大宣传)。许多女性经不住广告诱惑,纷纷到市内药店购买,但服用几天后出现了胃痛、呕吐、浑身乏力等不良症状。经株洲市药检所抽样检验,检出非法添加的四环素成分,初步认定该“梅花k”系假药。几日后湖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封杀“梅花k”黄柏胶囊。要批示。 经过药监、公安等部门的调查,事件的内幕水落石出。2000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杰事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程书群和“广西半宙”副厂长方党礼洽谈生产、销售药品黄柏胶囊,为加大药效,双方商定在黄柏胶囊中掺加已经变质过期的盐酸四环素。2001年1月和4月,由“广西半宙”生产了掺有盐酸四环素的“梅花k”牌黄柏胶囊两箱共188万余板,经程书群在这批胶囊说明书上扩大药品功效和适应症、组织外包装后,向湖南等省市销售,致使发生群体性的中毒事件。湖南省药检所检测表明:由于厂家添加了过期的四环素,其含有的降解产物远远超过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特别是差向脱水四环素,服用后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症。 (二)处理结果: 据报道,株洲市“梅花k”中毒人数共达128人,至 2001年9月17日,还有50多人仍未出院。2003年6月16日,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广西金健制药厂(前身“广西半宙”)赔偿原告陈桂兰、沈智芳等58人共282万元,其中仍呈植物人状态的沈智芳获赔160万元。58名受害人在签收调解书的同时就拿到了被告支付的赔偿金。9月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广西金健制药厂因犯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罚金14万元。7名被告人均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程书群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原“广西半宙”厂长卢智、副厂长方党礼等6人也分别被判刑并各处罚金。 (三)评论与思考: 这起曾被称作“中国假药第一案”的“梅花k”事件,实际上仅暴露出制药企业制假售假的冰山一角。在当时,违规投料生产、虚假广告促销的行为是司空见惯。只是药监部门尚未经历以后“齐二药”等事件的“磨难”和“洗礼”,对违法企业下手显得心慈手软。而公众和媒体对药品安全尚未完全“觉醒”,对药监这个国家“衙门”尚存三分敬畏,因此,2001年,药监本应遭遇的暴风骤雨被推迟了若干年。 事件危害指数:;处理结果满意度指数:; 社会影响力指数:;教育指数: 二、关木通事件 (一)事件简介: 关木通事件,或称龙胆泻肝丸事件,也称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在世纪交替的前后几年,曾因其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而震惊国人。多少人为之重病缠身,多少人为之倾家荡产,甚至,在绝望中等待毙命-。 马兜铃酸肾病群体性事件首次被公开披露是在1993年的比利时。当地一些妇女因服含广防己的减肥丸后导致严重肾病。后经政府调查,发现大约 10 0 0 0名服该药的妇女中至少有 110人罹患了晚期肾衰竭,其中 6 6人进行了肾移植,部分病人还发现了尿道癌症;1999年英国又报道了2名妇女因服含关木通的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晚期肾衰竭的事件。这两起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fda、英国mca和比利时政府等采取了严厉措施,对中草药和中成药进行强烈抵制。欧美媒体曾将这种情况渲染为“中草药肾病”;因广防己、关木通等中药含有共同的致病成分马兜铃酸,后来国际上将此类情况改称为“马兜铃酸肾病”。 国内的马兜铃酸肾病与中药关木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关木通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利湿功用,曾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的主要药味。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可以损害肾小管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因为三者紧密的关联,所以尽管事件名称叫法不一,所指几乎相同。 龙胆泻肝丸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方,原配方的药味中有“木通”,主要指木通科的白木通或毛茛科的川木通,这两类木通均不含马兜铃酸。但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盛产的关木通首次进入关内,并逐渐占领了市场。到了80年代已被全国广泛应用,于是白木通退出市场,难以寻觅。1990年的中国药典,卫生部干脆把龙胆泻肝丸组方中的其他类木通全部枪毙,关木通成了“木通族”惟一合法的身份。悲剧进一步深化! 由于龙胆泻肝丸的广泛使用,马兜铃酸肾病在中国悄悄地、快速地蔓延。国人并非没有注意到关木通的肾毒害作用,只是诸多研究、报道、文献和报告都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可以肯定,2003年前,国内马兜铃酸肾病的患者已经大面积存在,但因为个案的分散性,人们没有把事件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思考。2003年2月,新华社记者朱玉龙胆泻肝丸是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等系列报道,顿时震惊了国家药监局和众多的“龙胆丸”受害者!许多人发现,自己缠绵不愈的肾病(肾损害甚至肾衰竭、尿毒症),竟然是因为平时“上火”、耳鸣或者便秘所服的龙胆泻肝丸所致。部分患者与疾病抗争、在身体和家产俱败的境况下,走上艰难的诉讼之路。据报道,仅北京市2003年受理的马兜铃酸肾病索赔案不下7起。2004年2月,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致病的吴淑敏等28人,集体起诉拥有335年历史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但大部分的索赔诉求,最后均以碰壁或者败诉告终。 2003年4月1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决定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龙胆泻肝丸等“关木通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责令该类制剂的生产限期用木通科木通替换关木通。后来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收载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三个品种(均含马兜铃酸)。 (二)危害后果: 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准确的数字已难以统计,我原来估算应在数以万计。最近看到新华社原来的报道:全国有200多家药厂都曾生产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三)评论与思考: 1、1990版中国药典将古方龙胆泻肝丸中的木通以关木通替换,虽然存在历史沿袭的因素,当时卫生部领导下的药典委员会也难辞其咎。药品质量人命关天,怎奈如此轻率!更叹息后来的药监在药品注册中过之而无不及。 2、关木通事件至少凸现2003年国家局几大制度的缺陷。一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自1998年10月起收治的马兜铃酸肾病病人达100多例,北京东直门医院从2001年起接诊的怀疑服用龙胆泻肝丸致肾衰的患者达40多名,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亦多次有此类病例报告。但事发后国家局回应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只收到15例因此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耐人寻味的是,2000年至2002年期间,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收到了龙胆泻肝丸及含关木通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80多例。2004年3月,卫生部、国家局修订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不良反应工作近年似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近观报告的案例,相当部分是为了充大指标、完成任务,只要数量不讲质量。粗制滥造甚至编造的报告案例,甚至比没有更恶劣。当前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药品再评价工作的高质进展。二是应急反应能力。对国际上的严重不良事件已经无动于衷,国门内的事件也能麻木不仁吗?关木通事件被公开曝光后,国家局并没有立即控制、召回含关木通的中药制剂,只是在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中要求该类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明确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儿童及老人一般不宜使用;不宜长期使用,并定期复查肾功能。”是国家局对事态的严重性估料不足吗?还是担心怕召回行动挑起更大的事端,局面失控或是担心伤及某些企业的利益?对重大药害事件的严重不敏感,应急反应能力令人担忧。三是药品的召回制度。当时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9号令)尚未出台,国家局也没有采取召回行动。我只希望,在最近的几年内,国内会出现几次较大规模的药品召回行动,有召回才是正常的现象。不过不希望这些召回都是在发生重大药害事件之后实施,如果这样,真枉出台了29号令。 3、业内经常说,中国正处于矛盾凸现期和风险高发期,所以药害事件这么频繁。药害事件肯定还要发生,苦的是无辜的老百姓。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象某些先进的国家一样,建立药物损害赔偿制度呢? 事件危害指数:;处理结果满意度指数:; 社会影响力指数: ;教育指数: (注:2003年初正处于“沸点”状态的“非典”很大程度上转移了民众的眼球,所以关木通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被大大削弱了。) 三、奥美定事件 (一)事件简介: 1997年12月,经原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中国富华公司将乌克兰生产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引进中国销售,商品名称“英捷尔法勒”,被作为植入人体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广泛用于注射隆胸、丰颞、隆颊、隆臀等美容术。 1998年9月,乌克兰方面与中国富华终止合同,将“英捷尔法勒”进口总经销权交给吉林敖东公司。早在此之前,中国富华的投资方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成立吉林富华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富华”)。1999年5月17日,“吉林富华”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奥美定”(其主要成分也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用。2000年12月,奥美定正式取得国家局医疗器械注册证。此后几年,“吉林敖东”代理的“英捷尔法勒”和“吉林富华”生产的“奥美定”两大产品,坐享国内聚丙烯酰胺注射整形市场。2003年11月,“英捷尔法勒”批文到期,国家局停止进口“英捷尔法勒”。从此,“吉林富华”的“奥美定”作为惟一合法的注射整形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产品,在中国市场独步天下。数年间“吉林富华”注射隆胸的广告在中国遍地开花。由于见效快、创伤小、材料可塑性强的特点,奥美定产品很快被广大“求美者”接受。尽管当时每例的注射费用高达数万元(大部分手术在美容机构实施),但还是有许多女士趋之若鹜。根据材料厂商提供的数字,保守估计国内超过30万的人接受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但这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胶态物质,具有侵入性、渗透性和流动性,注入后部分胶体物质会渗入胸肌内及腋窝,并且会不断地侵入乳房腺体组织,从而导致各种病变,甚至在重力作用下游走全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2年到2005年11月,他们共收到与注射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有关的不良事件报告183份,其中隆乳161例。不良事件的表现包括:炎症、感染、硬结、团块、质硬、变形、移位、残留等。但不良事件的实际数字远远不止这些。2006年4月国家局下属评价中心的凝胶安全评价报告显示,在2002年至2006年2月底,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48篇研究文献表明,接受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胸的11360人中,有880例引起了并发症,发生率为7.75%。按此比例,30万注射者中仅并发症患者至少有两万多人。众多受害者感觉生不如死,几年来对奥美定产品的投诉和维权此起彼伏。部分患者通过再次手术取出填充材料,但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人体后,好比是“掉到沙里的豆腐”,极其困难将“沙粒”完全从“豆腐”里取干净。而更令人担心的问题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体内存在降解的可能,一旦降解成单体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等毒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这种物质列为可疑致癌物之一。 (二)处理结果: 2006年4月30日,国家局决定,撤销“吉林富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用)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从即日起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吉林富华”一纸诉状将国家局告至法庭,要求其撤销“不合法”的处理决定。9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10月30日,宣判“吉林富华”败诉。 (三)评价与思考: 奥美定事件的发生与当时国家局一位实权派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那就是前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郝当时在医疗器械的审批上有一手遮天之势。2000年1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卓小勤把一封题为关于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个别领导违法行政及包庇、支持和怂恿吉林富华公司违法活动的举报信件上交到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揭露“吉林富华”和郝和平在“奥美定”里头的内幕。在郝的垂顾和庇护下,奥美定产品一路绿灯,逢凶化吉。可惜该举报信未引起中纪委的重视(至少没有实质动作)。直至2004年,由于成都血袋事件才将郝的“龌龊”告白于阳光下。2006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郝和平有期徒刑15年。郝和平是幸运的,他比小鱼和文庄幸运。他早些时间“落马”,因此未被套上“渎职”或者“玩忽职守”的罪名。如果放在小鱼、文庄的背景下接受审讯,他有那么“爽”吗? 值得一提的是,至2004年12月28日,奥美定所获批文已到期。二次批准一事本有些波折,在历经几次专家论证之后,于2005年5月左右再次获批。又一年,国家局“反悔”,于是“吉林富华”反目成仇,两者的“蜜月”生活终于彻底告结。 事件危害指数:;处理结果满意度指数:; 社会影响力指数:;教育指数: 四、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 (一)事件简介: 2006年4月22日、23日,广州中山三院传染科二例重症肝炎病人先后突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29日和30日,又有病人连续出现该症状。院方通过排查,将目光锁定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上,这是病人们当天唯一都使用过的一种药品。 5月2日,院方基本认定这起事件确实是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的。报告、查封、调查、检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黑龙江省局、广东省局、广东省药检所等单位迅速投入战斗。5月4日,广东省药检所的检验结果显示:按国家药品标准检验,该疑问产品符合规定。但在与云南大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作对比的实验中,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紫外光谱在235nm处多出一个吸收峰;在急性毒性预实验中,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毒性明显高于大理药业生产的产品。经液质联用、气相和红外等仪器检测和反复验证,确证齐二药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含有高达30%的二甘醇。二甘醇在体内会被氧化成草酸而引起肾损害,导致病人肾功能急性衰竭。正常药品不应含有该成分,高浓度的二甘醇为何出现在齐二药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呢? 经调查,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所需要的溶剂丙二醇,是齐二药采购员钮忠仁向江苏泰兴市的不法商人王桂平购入的。王桂平伪造产品注册证等证件,以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泰兴化工总厂的名义,于2005年10月将工业原料二甘醇冒充药用辅料丙二醇出售给齐二药。假冒原料进厂后,化验室主任陈桂芬等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未将检测图谱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鉴别,并在发现检验样品相对密度与标准严重不符的情况下,将其改为正常值,签发合格证。致使假冒辅料投入生产,制造出毒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并投入市场,最终导致13人死亡,部分人肾毒害的惨剧。 (二)处理结果: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以生产销售假药行为,依据药品管理法第74条规定吊销齐二药药品生产许可证;齐二药法定代表人向东、不法商人王桂平等10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齐齐哈尔市副市长任仕杰、黑龙江省药监局副局长陈淑兰等11人受党纪政纪处分。月日,江苏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以危害公共安全、销售伪劣产品、虚报注册资本等三重罪,判处王桂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8年6月26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对“齐二药”民事索赔系列案作出一审宣判,11原告共获赔3508247.46万元。 (三)评论与思考: 我的大学老师曾跟我们说起这句名言:“死者是生者的老师”。1937年举世瞩目的美国“磺胺酏”事件,以死亡107人的代价,推进了美国的立法进程。“磺胺酏”事件的罪魁祸首正是溶剂二甘醇。谁也不曾想到,70年后的中国,又度发生用药的二甘醇中毒事件。如果广东省药检所没有极其敏感地关注到两个事件病症表现的极度吻合性,根据国家药品标准检验合格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从茫茫的物质海洋中捕捉到“二甘醇”这个致命元凶,那是何其难焉!广东省药检所仅用了5天时间,成功地“揪出”事件的症结所在,功劳不谓不大!“磺胺酏”事件在齐二药事件调查中发挥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齐二药同时使用假冒丙二醇生产的还有葛根素注射液等其他4种药品。如果广州中山三院没有及时、准确地反应,这后果可能更加不堪设想。齐二药事件让药监系统倍受指责:为什么2003年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弥天漏洞?gmp认证是科学的国际通行的做法,为什么在中国就如此经不起检验?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药监局在该事件中应承担责任,这是不可推卸的;但如果让社会发展阶段矛盾的缩影全让药监局背负,它是不堪承受的。齐齐哈尔市副市长、黑龙江省药监局副局长等11人,可能根本没有预料这“飞来横祸”。也许,药政管理长期沉积下来的逅病,让某几个人去背负有失公平,但与死去的十几条生命相比,这点皮外伤又算什么?守土有责,要怪只怪一方菩萨不保佑! 事件危害指数:;调查结论满意度(关联度)指数:; 社会影响力指数:;教训指数:【篇三:中国十大药害事件】 中国十大药害事件 最近十年来,各大药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屡见于报端。笔者以一名药学工作者的视角,从其中遴选出危害性大、影响面广的十起事件,尽量以简练的文字构画出每起事件的脉络,系统、客观地展现整个事件的面目,以供关心药政事业的同仁们共同思考。 1、 ?梅花k?事件 (一)事件简介: 2001年8月24日,湖南省株洲市药监局接到群众举报:该市多人服用?梅花k?黄柏胶囊中毒住院。株洲市局感到事态严重,迅速派人赶到市一医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服用的问题?梅花k?,均标示?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后更名为?广西金健制药厂?,以下简称?广西半宙?)生产。据患者反映,该产品在当地媒体大作宣传,声称能通淋排毒、解毒疗疮,治疗多种女性炎症(夸大宣传)。许多女性经不住广告诱惑,纷纷到市内药店购买,但服用几天后出现了胃痛、呕吐、浑身乏力等不良症状。经株洲市药检所抽样检验,检出非法添加的四环素成分,初步认定该?梅花k?系假药。几日后湖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封杀?梅花k?黄柏胶囊。 8月31日,国家药监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暂停销售、使用?梅花k?黄柏胶囊。通知强调,对凡标为?广西半宙?生产的?梅花k?黄柏胶囊一律暂控,批批抽验,除按标准检验外,加做四环素成分的检验。发现问题药品,立即追查来源和流向。?梅花k?事件也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就此事作了重要批示。 经过药监、公安等部门的调查,事件的内幕水落石出。2000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杰事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程书群和?广西半宙?副厂长方党礼洽谈生产、销售药品黄柏胶囊,为加大药效,双方商定在黄柏胶囊中掺加已经变质过期的盐酸四环素。2001年1月和4月,由?广西半宙?生产了掺有盐酸四环素的?梅花k?牌黄柏胶囊两箱共188万余板,经程书群在这批胶囊说明书上扩大药品功效和适应症、组织外包装后,向湖南等省市销售,致使发生群体性的中毒事件。湖南省药检所检测表明:由于厂家添加了过期的四环素,其含有的降解产物远远超过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特别是差向脱水四环素,服用后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症。 (二)处理结果: 据报道,株洲市?梅花k?中毒人数共达128人,至 2001年9月17日,还有50多人仍未出院。2003年6月16日,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广西金健制药厂(前身?广西半宙?)赔偿原告陈桂兰、沈智芳等58人共282万元,其中仍呈植物人状态的沈智芳获赔160万元。58名受害人在签收调解书的同时就拿到了被告支付的赔偿金。9月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广西金健制药厂因犯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罚金14万元。7名被告人均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程书群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原?广西半宙?厂长卢智、副厂长方党礼等6人也分别被判刑并各处罚金。 (三)评论与思考: 这起曾被称作?中国假药第一案?的?梅花k?事件,实际上仅暴露出制药企业制假售假的冰山一角。在当时,违规投料生产、虚假广告促销的行为是司空见惯。只是药监部门尚未经历以后?齐二药?等事件的?磨难?和?洗礼?,对违法企业下手显得心慈手软。而公众和媒体对药品安全尚未完全?觉醒?,对药监这个国家?衙门?尚存三分敬畏,因此,2001年,药监本应遭遇的暴风骤雨被推迟了若干年。 事件危害指数:;处理结果满意度指数:; 社会影响力指数:;教育指数: 二、关木通事件 (一)事件简介: 关木通事件,或称龙胆泻肝丸事件,也称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在世纪交替的前后几年,曾因其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而震惊国人。多少人为之重病缠身,多少人为之倾家荡产,甚至,在绝望中等待毙命-。 马兜铃酸肾病群体性事件首次被公开披露是在1993年的比利时。当地一些妇女因服含广防己的减肥丸后导致严重肾病。后经政府调查,发现大约 10 0 0 0名服该药的妇女中至少有 110人罹患了晚期肾衰竭,其中 6 6人进行了肾移植,部分病人还发现了尿道癌症;1999年英国又报道了2名妇女因服含关木通的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晚期肾衰竭的事件。这两起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fda、英国mca和比利时政府等采取了严厉措施,对中草药和中成药进行强烈抵制。欧美媒体曾将这种情况渲染为?中草药肾病?;因广防己、关木通等中药含有共同的致病成分马兜铃酸,后来国际上将此类情况改称为?马兜铃酸肾病?。 国内的马兜铃酸肾病与中药关木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关木通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利湿功用,曾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的主要药味。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可以损害肾小管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因为三者紧密的关联,所以尽管事件名称叫法不一,所指几乎相同。龙胆泻肝丸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方,原配方的药味中有?木通?,主要指木通科的白木通或毛茛科的川木通,这两类木通均不含马兜铃酸。但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盛产的关木通首次进入关内,并逐渐占领了市场。到了80年代已被全国广泛应用,于是白木通退出市场,难以寻觅。1990年的中国药典,卫生部干脆把龙胆泻肝丸组方中的其他类木通全部枪毙,关木通成了?木通族?惟一合法的身份。悲剧进一步深化! 由于龙胆泻肝丸的广泛使用,马兜铃酸肾病在中国悄悄地、快速地蔓延。国人并非没有注意到关木通的肾毒害作用,只是诸多研究、报道、文献和报告都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可以肯定,2003年前,国内马兜铃酸肾病的患者已经大面积存在,但因为个案的分散性,人们没有把事件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思考。2003年2月,新华社记者朱玉龙胆泻肝丸是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等系列报道,顿时震惊了国家药监局和众多的?龙胆丸?受害者!许多人发现,自己缠绵不愈的肾病(肾损害甚至肾衰竭、尿毒症),竟然是因为平时?上火?、耳鸣或者便秘所服的龙胆泻肝丸所致。部分患者与疾病抗争、在身体和家产俱败的境况下,走上艰难的诉讼之路。据报道,仅北京市2003年受理的马兜铃酸肾病索赔案不下7起。2004年2月,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致病的吴淑敏等28人,集体起诉拥有335年历史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但大部分的索赔诉求,最后均以碰壁或者败诉告终。 2003年4月1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决定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龙胆泻肝丸等?关木通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责令该类制剂的生产限期用木通科木通替换关木通。后来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收载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三个品种(均含马兜铃酸)。 (二)危害后果: 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准确的数字已难以统计,我原来估算应在数以万计。最近看到新华社原来的报道:全国有200多家药厂都曾生产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 (三)评论与思考: 1、1990版中国药典将古方龙胆泻肝丸中的木通以关木通替换,虽然存在历史沿袭的因素,当时卫生部领导下的药典委员会也难辞其咎。药品质量人命关天,怎奈如此轻率!更叹息后来的药监在药品注册中过之而无不及。 2、关木通事件至少凸现2003年国家局几大制度的缺陷。一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自1998年10月起收治的马兜铃酸肾病病人达100多例,北京东直门医院从2001年起接诊的怀疑服用龙胆泻肝丸致肾衰的患者达40多名,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亦多次有此类病例报告。但事发后国家局回应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只收到15例因此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耐人寻味的是,2000年至2002年期间,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收到了龙胆泻肝丸及含关木通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80多例。2004年3月,卫生部、国家局修订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不良反应工作近年似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近观报告的案例,相当部分是为了充大指标、完成任务,只要数量不讲质量。粗制滥造甚至编造的报告案例,甚至比没有更恶劣。当前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药品再评价工作的高质进展。二是应急反应能力。对国际上的严重不良事件已经无动于衷,国门内的事件也能麻木不仁吗?关木通事件被公开曝光后,国家局并没有立即控制、召回含关木通的中药制剂,只是在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中要求该类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明确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儿童及老人一般不宜使用;不宜长期使用,并定期复查肾功能。?是国家局对事态的严重性估料不足吗?还是担心怕召回行动挑起更大的事端,局面失控或是担心伤及某些企业的利益?对重大药害事件的严重不敏感,应急反应能力令人担忧。三是药品的召回制度。当时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9号令)尚未出台,国家局也没有采取召回行动。我只希望,在最近的几年内,国内会出现几次较大规模的药品召回行动,有召回才是正常的现象。不过不希望这些召回都是在发生重大药害事件之后实施,如果这样,真枉出台了29号令。 3、业内经常说,中国正处于矛盾凸现期和风险高发期,所以药害事件这么频繁。药害事件肯定还要发生,苦的是无辜的老百姓。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象某些先进的国家一样,建立药物损害赔偿制度呢? 事件危害指数:;处理结果满意度指数:; 社会影响力指数: ;教育指数: (注:2003年初正处于?沸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端电子产品退换货及维修保障合同
- 2025版古建筑修复砌体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产业创新与市场竞争力报告
- 文化产业园产业集聚与服务体系报告:2025年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国际化
- 2025年生物制药中试车间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平台建设
- 智能物流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石油开采运输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金融科技数字金融产品创新策略
- 2025年电影票房增长动力解析:影响因素与发行模式创新报告
- 《十四五规划下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方案》
- 近视推拿培训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25修订版测试题及答案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DB42T 1655-2021 湖北省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 湖北群艺积分制管理操作流程
- GB/T 4883-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 GB/T 30230-2013运动水壶的安全要求
- GB/T 24267-2009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 2021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目标管理与执行力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