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2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2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2苏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2苏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案2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晏子使楚目标预设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2、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个性化语言。3、掌握文言词、句等方面的一些特点。教学重难点: 1、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不疑不教”的思想。预习导学 利用一节早读课,顺畅地朗读课文,并对照注释口头翻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今天上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春秋后期,有一位著名的外交家。有一次,他被齐王派去出使楚国,“他”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回答:晏子),因为小学时学过,就请一生把故事讲下去。一生讲完后,大家纠正他讲错的地方。提问:1、晏子是何国人?原名叫什么?“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案:齐国人。晏婴。“子”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2、“晏子使楚”作何解?(晏婴受齐王派遣出使到楚国。)3、晏子出使到楚国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完成任务?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解决齐楚两国的争端。晏子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故事充分说明了晏婴是一个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外交家。)4、学生读注释,掌握有关文学常识。二、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同学们,不少老人撑着拐杖走路,拐杖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自学这篇课文,就要像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路,那么,这个拐杖是什么?(一是注释,二是词典,三是已学知识。)用10分钟,读准读懂这篇课文。现在请学生提问,大家帮助解决。请同学们作好记录。三、合作学习,通译课文1、集体朗诵课文,并纠正读错之处。2、四人为一组,语文基础较差的口头翻译,其余同学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交由班级集体研究解决。四、全班讨论,解决疑问1、全班齐读。2、各组质疑,全班讨论解疑。3、自读课文,复习巩固。五、当堂检测,检查效果(一学生上黑板,其余做在检测本上)1、解释下列实词(50分) 使(出使) 习(熟练) 辞(言辞) 方(将要)坐(犯罪) 赐(设宴、招待) 诣(到去)固(本来) 徒(只) 病(辱)2、翻译(50分) 吏二缚一人诣王。 (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完成后,先批黑板上的,然后互批)六、布置作业,复习巩固完成当堂反馈本课作业。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背书比赛,当堂分晓前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大意,现在进行一次背课文的比赛,要求用10分钟时间背出第二段。(十分钟后,要求背出的举手,统计背出的人数。然后让学生当堂背诵,教师给予表扬;未背出的课后加工,当天完成。)二、评讲作业当堂反馈要求学生注意自己做错的题目,为下面测试作准备。三、当堂检测,检查效果(测验本)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12分) 缚者曷为者也(何) 圣人非所与煕也(嬉)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16分) 何坐(古义:犯罪,犯罪;今义:表示人的动作)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实际上)3、指出下列“之”的用法(32分) 楚王闻之(代词,指代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代词,指晏婴) 婴闻之(代词,这样的事) 楚之水土(助词,的)4、译句(注意句式。40分) 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何为者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圣人非所与煕也。(10分钟后,当场评讲,学生互相打分,然后交由本人订正)四、圈点评注,复习巩固1、经过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课文中将自己学习中碰到的难点作一记录。2、独立完成“探究练习”有关内容。五、课后彩排,加深理解。要求按学习小组为单位,彩排晏子使楚,下堂新课前,用抽签的形式到讲台上演出。教后反思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一课时)目标预设 1、学习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两首诗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3、提高诗歌朗读和欣赏的水平。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搜集革命烈士的诗歌2-3首。 2、网上下载渣滓洞图片。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培养欣赏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幅什么图片?(出示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图片)你知道渣滓洞集中营的一些情况吗?(让学生举手回答。)重庆的渣滓洞集中营,在1949年前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残害革命者的魔窟,现在成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当年的革命者一方面以洒热血抛头颅的英勇行为向反动统治者抗争;另一方面又以笔为武器,写下了大量诗文激励斗志,表达自己坚定的信仰。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二、反复朗诵,体会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借助注释和诗后简释,初步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艺术形式上的特点。2、两首诗各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朗读,请大家思考他们朗读的基调如何。讨论归纳:第一首,应铿锵有力,气吞山河; 第二首,应委婉抒情,豪情奔放。思考与调整3、学生再次自读,各自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4、男女生分开齐读,比谁读得更好。5、讨论欣赏:你认为第一首诗中哪些句子最感人?(参考:第句与最后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为下一代的幸福而勇敢献身的豪情壮志,同时激励后来人为祖国而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你认为第二首诗中,哪些句子最值玩味?(答案不一。参考:“一朵花凋谢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种子。”此句运用象征的手法,这里的花已不是自然界之花了,已是一种革命精神,革命力量的象征,诗句委婉含蓄,令人耐读。)6、全班朗诵。三、交流课外收集的革命烈士诗抄。1、小组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