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冯特 B弗洛伊德C马斯洛 D华生2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A成熟 B遗传C发育 D发展3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A聚合交叉设计 B单因素实验设计C多因素实验设计 D跨文化研究设计4华生认为,人格是人的什么系统的产物? ()A动机 B内驱力C习惯 D情绪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最原始、最难以接近的部分是()A超我 B原我C自我 D良心6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A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 B勤奋对自卑的矛盾C主动对内疚的矛盾 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7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A成熟 B练习和习得经验C社会经验 D平衡8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9皮亚杰研究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A实验法 B测验法C临床法 D问卷法10常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为()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C杭亭顿舞蹈症 D红绿色盲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 B成熟C社会环境 D个体心理特征12婴儿期的思维主要是()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行动思维 D辩证思维13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A生活活动 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 D劳动活动14婴儿有选择的社会性笑一般出现在()A初生时 B5周时C3个月时 D5、6个月时15言语发展的单词句阶段是在()A912个月 B11.5岁C1.52岁 D23岁16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幼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将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A三类 B四类C五类 D六类17幼儿理解性别不会因一个人的服饰、形象或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年龄阶段是()A23岁 B45岁C56岁 D67岁18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这个年龄阶段在()A68岁 B810岁C1012岁 D1215岁19从身高增长的速度来看,人的一生中会有两个快速发展期。第一次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次出现在()A幼儿期 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20当一个人的思维以“这对于我来说是正确的”为特点时,其思维处于()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21研究表明,道德最容易变化的阶段、也是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的中学时期是在()A初一年级 B初二年级C初三年级 D高一年级22初中二年级学生中,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占总人数的()A15 B25C30 D4023对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视觉记忆开始超过听觉记忆的年龄是在()A9岁 B11岁C13岁 D15岁24根据场理论将人格类型划分为场独立型人格和场依存型人格的心理学家是()A斯普兰格 B阿德勒C威特金 D荣格25一个人处理日常生活及其在环境中求生存的能力称作()A适应性能力 B社会能力C人际能力 D一般能力26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提出学习的尝试错误学说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 B桑代克C斯金纳 D布鲁纳2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 D观察学习28研究表明,可以自发使用复述策略,并不断纠正自己的复述行为的年龄一般是()A56岁 B68岁C810岁 D11 岁以上29根据动作技能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可将学生在练习曲线上的个别差异概括为()A二类 B三类C四类 D五类30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A迁移 B反馈C强化 D联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31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这种研究设计为_。32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_来决定的。33刚入学的小学生的脑重量已经发展到成人脑重量的_,这为他们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34测量进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叫做常模参照评价;第二种方法叫做_。35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的差异和_的差异两个方面。36班杜拉认为,动机过程主要受到直接强化、_和_的影响。37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_和_。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8顺应39替代性强化40自我效能感41归因42学习的测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3简述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的具体表现。4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45简述同伴关系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作用。4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47(本题10分)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学习的条件。48(本题15分)试述认知结构发现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它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有客观性原则_、_、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性原则等。2.皮亚杰认为,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方式主要有三种:_、_和平衡。3.元记忆主要包括_、元记忆体验和_三个方面。4.超常儿童的智商一般应在_以上,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是在_以下。5.生成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成分:_,_,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6.动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_和_。7.影响学习结果的认知结构变量主要有_、可辨别性和_。8.斯陶布认为,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_,二是_。9.班图拉将强化分为三种:_,_和自我强化。10.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划分,可以把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_和_两类。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出品德差学习也不好,缺乏合作等,教师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A.强硬专断型 B.仁慈专断型C.放任自流型 D.民主型2.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学习失败最不利的归因是( )。A.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 B.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C.外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 D.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3.一般来说,对比较难的学习任务比较有利的学习动机应该维持在( )。A.适中水平 B.适中偏低水平C.适中偏高水平 D.较高水平4.根据皮亚杰的理论,1112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5.先行组织者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主要因为它往往具有( )。A.高可利用性 B.高可辨别性C.高稳定性 D.A和B6.学生已经有“反击侵略是爱国行为”,“升国旗是爱国行为”,现在要学习“保持环境卫生也是爱国行为”。这是一种(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7.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布卢姆C.潘菽 D.奥苏伯尔8.符号学习最先提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华生C.斯金纳 D.托尔曼9.“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比较协调的高中生,其自我意识的类型应该是( )。A.自我肯定型 B.自我否定型C.自我矛盾型 D.自我萎缩型10.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独立思考的作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 )。A.道德感 B.美感C.理智感 D.心境11.在大脑皮层的发育过程中,成熟最早的部分是( )。A.枕叶 B.顶叶C.颞叶 D.额叶12.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是( )。A.主动与内疚阶段 B.勤奋与自卑阶段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 D.亲密与孤独阶段13.弗洛依德认为,担心违背超我所产生的焦虑是( )。A.神经性焦虑 B.客观性焦虑C.道德上的焦虑 D.器质性焦虑14.为了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15.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C.表征 D.表象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2.个别差异3.并列结合学习4.练习的高原现象5.双向细目表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原因。2.心理发展的主要参数有哪些?3.简述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4.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5.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观的主要观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2.如何看待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A.彪勒 B.普莱尔C.斯特恩 D.冯特2.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A.廖世承 B.陈鹤琴C.潘菽 D.朱智贤3.皮亚杰认为,()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开始形成守恒性。A.前运算 B.形式运算C.具体运算 D.感知运动4.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维果斯基 B.霍尔C.科尔伯格 D.皮亚杰5.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A.华生 B.霍尔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6.知识的()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A.领会 B.灌输C.传授 D.接受7.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C.消除法 D.孟德尔法8.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9.儿童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期间。A.34岁 B.45岁C.56岁 D.67岁10.培养幼儿发音能力的关键期是在()左右。A.2岁 B.3岁C.4岁 D.5岁11.幼儿思维以()思维为主。A.具体形象 B.抽象逻辑C.直觉行为 D.辩证12.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对()的辨别发展最迟,一般要到911岁时才能发展完善。A.里外方位 B.前后方位C.上下方位 D.左右方位13.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是在()之间。A.34岁 B.45岁C.56岁 D.67岁14.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A.同伴关系 B.教师的教育方式C.家庭教育方式 D.儿童的自我意识15.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的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A.68岁 B.810岁C.1012岁 D.1215岁以上16.在()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A.幼儿 B.小学C.初中 D.高中17.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一般认为是小学()A.二年级 B.三年级C.四年级 D.五年级18.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任务这个概念。A.徘瑞 B.霍尔C.埃里克森 D.哈维斯特19.在现实生活中,忽视初中生的自尊心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抗。反抗表现最突出的年龄是在()之间。A.11.5岁12.5岁 B.12.5岁13.5岁C.13.5岁14.5岁 D.14.5岁15.5岁20.当一个人凡事总要问一个“什么是正确”的答案时,其思维处于()阶段。A.二元论 B.多元论C.相对论 D.约定论21.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开始过渡的年龄是()A.初一 B.初二C.初三 D.高一22.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性格有两次快速的发展,第一次是在小学六年级前后,第二次是在()前后。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23.在高中阶段,()迅速开始发展起来。A.辩证逻辑思维 B.形式逻辑思维C.抽象思维 D.演绎推理24.人的脑重量和容积一般在()之间达到最大值。A.1015岁 B.1520岁C.2025岁 D.2530岁25.将有意义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形式的是()A.奥苏伯尔 B.加涅C.克劳德 D.威特罗克26.抓住“发现法”的实质,为之提供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奥苏伯尔C.布鲁纳 D.加涅27.学习的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和()A.托尔曼 B.班杜拉C.布鲁纳 D.斯金纳28.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A.强化 B.同化C.负迁移 D.正迁移29.韦纳从()个维度来划分归因。A.二 B.三C.四 D.五30.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被奥苏伯尔称为()内驱力。A.附属 B.自我提高 C.认知 D.近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31皮亚杰认为,个体通过练习可以获得两类经验:第一类是_ ,第二类是_。32智力的个别差异,就智力因素而言,主要表现为_的个别差异和_的个别差异。33研究发现,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维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_发展最快,_发展最慢。34根据学习策略适用的范围,可以把学习策略分为_和_两种。35加涅认为,有效的学习是信息加工系统、_系统和_系统三者协同活动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图式37社会学习理论38自尊感39直觉行动思维40同化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简述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42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是什么?43简述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44简述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主要因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45(10分)举例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6(15分)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同化的过程。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种观点认为,()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A.桑代克 B.普莱尔C.何林沃斯 D.霍尔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A.观察法 B.测验法C.教育心理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3.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A.演绎推理能力 B.守恒法C.直观形象性 D.自我中心4.()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社会任务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解决,使得个体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或能力。A.弗洛伊德 B.阿德勒C.哈维斯特 D.埃里克森5.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比纳 B.皮亚杰C.柯尔伯格 D.斯金纳6.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7.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8.内部言语是从()开始产生的。A.婴儿期 B.幼儿期C.小学阶段 D.初中阶段9.一般在2岁2岁半的儿童中常进行的是()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C.集体游戏 D.单人游戏10.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化在()时就表现出来了。A.初生 B.一岁 C.一岁半 D.两岁1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A.直觉行动性 B.辩证性C.具体形象性 D.抽象逻辑性12.刚出生的新生儿的脑重量约为成人脑重量的()A.20% B.25% C.30% D.35%13.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游戏称为()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性游戏C.活动性游戏 D.技能性游戏14.()是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相联系的,它的发展最晚。A.颞叶 B.顶叶 C.枕叶 D.额叶15.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A.家庭教育方式 B.遗传禀赋C.师生关系 D.同伴关系16.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17.儿童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是()A.57岁 B.79岁C.911岁 D.1113岁18.刘世熠的研究表明,在420岁之间,大脑有两个显著加速成熟的时期。第一次发生在56岁之间;第二次发生在()之间。A.1011岁 B.1112岁C.1213岁 D.1314岁19.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开始过渡的年级是()A.高二 B.高一 C.初三 D.初二20.当一个人凡事总要问一个“什么是正确”的答案时,其思维处于()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2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 B.托尔曼 C.加涅 D.奥苏伯尔2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A.联结 B.整合 C.监控 D.迁移23.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与其()直接相联系,具有阶段性。A.自尊水平 B.思维发展水平C.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D.社会认知水平24.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对偶故事法 B.观察法C.测验法 D.实验法25.将个体的价值取向、移情能力、帮助别人的知识、技能等因素结合起来,解释个体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的心理学家是()A.斯陶布 B.皮亚杰C.柯尔伯格 D.班杜拉26.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A.状态 B.特征 C.变化 D.水平27.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如果学生是为了赢得地位与自尊心而学习,则该学生具有()A.认同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2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A.能力高低 B.身心状态C.努力程度 D.任务难易29.教师按学校规定对学生施行奖惩、组织、领导和控制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服从纪律。这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A.教书的角色 B.育人的角色C.管理的角色 D.代理的角色30.重测信度表示的是测验在()的稳定性或一致性。A.内容上 B.时间上 C.理论上 D.结构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31._的进化论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32.培养幼儿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_岁左右。33.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除了在_方面有很大差异外,主要还表现为_方面的差异。34.观察学习中的注意过程主要受到观察者的特征、_和_三方面因素的影响。35.元认知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言语化训练法、_训练法和_训练法。36.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总体发展趋势表现在:从他控到_、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_性逐渐提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横断研究设计38.守恒39.代际差异40.超常儿童41.学习策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43.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心理发展的标志有哪些?44.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45.客观性测验有什么优缺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46.(10分)试述遗传与环境的关系。47.(15分)试述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它对课堂教学的启示作用。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将人格类型划分为内倾性人格和外倾性人格的心理学家是( ) A.斯普兰格 B.威特金 C.阿德勒 D.荣格2.下面有关动机的错误论述是( ) A.动机决定行为的方向 B.动机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C.动机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 D.动机是行为的启动机制3.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受意识控制、难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4.人的脑重量和容积达到最大值的年龄是( ) A.2022岁 B.2023岁 C.2024岁 D.2025岁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学者是( ) A.廖世承 B.黄翼 C.陈鹤琴 D.肖孝嵘6.先前学习中习得的原理和态度影响后面的学习。这是一种(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7.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表示的信度是( ) A.内部一致信度 B.折半信度C.复本信度 D.重测信度8.斯陶布将个体的价值取向、移情能力和帮助别人的知识、技能等因素结合起来,解释( )产生的过程。 A.道德判断 B.亲社会行为 C.品德 D.道德需要9.世界上一个心理学验室创建于( ) A.希腊 B.英国 C.美国 D.德国10.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并将其划分为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和公正四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斯陶布 C.皮亚杰 D.林崇德11.幼儿理解自己性别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45岁 C.56岁 D.67岁12.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 A.自我中心主义 B.直观形象性 C.知觉的集中性 D.不可逆性1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充当家长的角色。这反映了教师在扮演( ) A.教书的角色 B.育人的角色 C.管理的角色 D.代理的角色14.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是( ) A.桑代克 B.比纳 C.高尔顿 D.韦克斯勒15.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如果某一学生为赢得老师的夸奖或认可而努力学习,则该学习具有(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自尊内驱力16.系统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巴甫洛夫 D.斯金纳17.人生第一年内,脑重量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天增加( ) A.0.1克 B.1克 C.0.2克 D.2克18.提出“发展任务”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哈维斯特 B.维果斯基 C.柯尔伯格 D.斯皮尔曼19.学习的联结理论特别强调( )在学习中的作用。 A.强化 B.顿悟C.理解 D.认知结构20.从婴幼儿感情承担能力来说,入托时间最好应是( ) A.11.5岁 B.1.52岁 C.22.5岁 D.2.53岁2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 A.环境 B.成熟C.遗传 D.教育22.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 A.鲁宾斯坦 B.达维多夫C.维果斯基 D.列昂节夫23.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等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 ) A.自然实验法 B.心理测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24.奖励先进,树立良好榜样。这利用的强化形式是(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渐进强化25.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认为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 A.两种学习任务中所包含的共同成分 B.学习策略的定势 C.对学习策略的理解 D.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的评价26.小学生的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的年级一般是( ) A.二年级 B.三年级C.四年级 D.五年级27.“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常指( )心理现象。 A.学习的迁移 B.高原期 C.元认知 D.记忆28.经典测验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斯皮尔曼的( )模型。 A.标准化 B.真分数 C.方差分析 D.正态分布29.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切事情需看情况来定时,其思维处于( )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30.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区分为( ) A.一般特质和特有特质 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基本倾向、基本特质和类型 D.理智、情感和意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31.德国心理学家_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32.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所完成的时间是在高中_年级。3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_和_两大类。34.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_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_的心理特征。35.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_指向型和_指向型两类。36.确定内容效度要依赖于两个条件:第一是_;第二是_。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8.社会认知39.个别差异40.道德情感41.皮格马利翁效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43.简述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的具体表现。44.简述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45.简述动机形成的内因与外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0分,共25分)4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47.举例说明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A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2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这种研究设计属于( )A横断研究设计 B纵向研究设计C相关研究设计 D聚合式交叉设计3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4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形成守恒性的阶段是(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5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A图式 B平衡C印刻 D发展6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A成熟 B遗传C发育 D发展7婴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A饮食 B睡眠C游戏 D学习8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游戏称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性游戏 C活动性游戏 D技能性游戏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A三年级 B四年级C五年级 D六年级10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 )A家庭教育方式 B学校教育环境C同伴关系 D大众传媒11儿童的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的阶段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12身体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是在( )A8、9岁11、12岁 B11、12岁14、15岁C14、15岁17、18岁 D17、18岁19、20岁13在现实生活中,忽视初中生的自尊心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抗。反抗表现最突出的年龄是在( )A11.5岁12.5岁 B12.5岁13.5岁C13.5岁14.5岁 D14.5岁15.5岁14高中生生理的发展,特别是他们性机能逐渐成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A自我意识的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发展C性意识的发展 D生理意识的发展15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性格有两次快速的发展,第一次是在小学六年级前后,第二欠是在( )A初二年级前后 B初三年级前后C高一年级前后 D高二年级前后16主张把“S-R”改为“S-O-R”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布鲁纳C斯金纳 D托尔曼17只适用于某种学习材料或某种学习类型或某个学习环节的学习策略,称为( )A一般性学习策略 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特殊性学习策略18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 )A高原期现象 B起伏现象C动荡现象 D波动现象19被林崇德称之为教师“才华的顶点”的能力是指教师的( )A了解学生的能力 B处理教材的能力C言语表达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2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常指的是什么心理现象?( )A学习的迁移 B高原期C元认知 D记忆2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呈( )A正偏态分布 B正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 D非常态分布22几乎所有的学习和教育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 )A意志 B态度C动作技能 D知识23提出元认知的是( )A苛勒 B弗拉维尔C威特金 D哈维斯特24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C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D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25对测验按奇数项目、偶数项目或其它标准分成两半,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的信度,称为( )A重测信度 B内部一致信度C复本信度 D折半信度26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这指的是测验的( )A构想效度 B内部一致信度C内容效度 D效标关联效度27下列属于内部强化的是(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C自我强化 D家长的间隔强化2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 )A能力高低 B身心状态C努力程度 D任务难易29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中,教师自身因素不包括( )A动机 B知识、观念C待遇 D情绪情感30现代的认知理论更关心学生的课堂学习,强调何种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A观察 B知觉C材料的意义 D已有认知结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3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需遵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_和伦理性原则。32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骨 肖 化的时间不同,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_和_部分的髓骨 肖 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在7岁时才接近完成。33教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_。34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过程中,_和_是人格的控制系统。35高中生在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_发展最快,变通性发展较慢,_发展最慢。36诊断智力落后需要运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和_评定量表。37学习是凭借经验在主体身上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能力和_的变化。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8自我中心主义39关键期40依恋41元记忆42常模参照测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3简要说明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看法。44婴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是什么?45简要说明加涅关于学习分类的观点。46简述动机形成的内因与外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47(本题10分)举例说明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48(本题15分)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实际测量中,对信度值的估计一般采用的是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 )A标准分数 B原始分数C平均数和标准差 D相关系数2教师对学生活动具有敏感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