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7020085 分 类 号 g41 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作作 者者 姓姓 名名 曹秀梅曹秀梅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沈大光沈大光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02010 年年 0606 月月 0808 日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 abstact . 导 言 . 1 (一)选题意义 . 1 (二)研究现状 . 2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3 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分析 . 4 (一)哲学上主体性的一般概念 . 4 1.哲学上的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 4 2.主体与主体性 . 6 3.主体性的特征 . 7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内涵和表现 . 9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主体概念 . 9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 . 10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的表现 . 11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研究的理论依据 . 12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12 2.人的本质的理论 . 13 3.人的主体性发展理论 . 14 二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15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不足的表现 . 15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淡薄 . 15 2.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创造性 . 16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动性不足 . 17 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责任淡化 . 19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 . 20 1.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的影响 . 20 2.现代网络发展的影响 . 21 3.教育者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 . 21 三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的途径 . 25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优化 . 25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化建设 . 25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培养 . 29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化建设 . 31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优化 . 32 1.教育者要加强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性 . 33 2.教育者要科学利用网络教育 . 34 3.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辅助角色 . 36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优化 . 37 1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37 2.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 40 3.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 41 结语 . 42 注释: . 43 参考文献 . 4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48 致谢 .4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的主体性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教育者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 的内在心理需求和认知接受水平进行选择以及自我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 发展水平,同时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成 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引起了人们在思 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教育者只有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体性,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任务。因此,在新时期重视教育者的主 体性,促进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具有时代意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本文在前人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内涵、研究意义、发挥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以及对策, 就如何促使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方面进行了研究, 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分析。该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也是 全文的逻辑起点。本部分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出相关的概念分析,即在研究 传统哲学上的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性、主体性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体性概念界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概念,同时阐述了思 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的表现,并提出了研究此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 面发展理论、人的本质的理论和人的主体性发展理论。 第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该部分属于实然研 究部分。主要研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主体性发挥不足的现象,并对产生此现 象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为下一部分的优化主体性的途径做了铺垫。 第三部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的途径。该部分是全文的重难点,同时 也是全文的理论归宿及落脚点。本部分主要研究优化的途径,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 从教育者自身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充分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其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提高主体性。最后,建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应的制 度,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及有效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教育者的主体性 发挥。该部分为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教育者目前从事的思想政治教 育职业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于教育者坚定职业信念增添一份力量,具有一定的价值。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关键词: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主体 主体性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 分类号:分类号: g41g41 studystudy on the on the s subjectivity of ideological and ubjectivity of ideological and p politicalolitical educatorseducators abstractabstract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merely an educator the organization implements the course of teaching actively, accepted competence and carried on choosing and course of self-education by educators inherent psychological need and cognition based on oneself too.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 is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 its entitys full play intensity is influencing the educators ethic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ought of receiving, influencing the resul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especially make the transition in period in our countrys society,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ocial economic sector, interests diversification, social organization way and social diversification of life style of subject cause people take place loud change very in idea in thought, this has undoubtedl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educator only gives full play to ones own entity, improve ones own quality, could finish the educational task smoothly.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 is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 its entitys full play intensity is influencing the educators ethic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ought of receiving, influencing the resul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partpart: : relevant analrelevant analysis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s entity.ysis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s entity. this part i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is full text and a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the full text too. this part mainly makes relevant concept analysis around the ent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in body and object, the main body, entity, entity characteristic in studying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ntrodu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and entity concept of entity concept defining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 i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ained the behavior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s entity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studying this problem, i.e. marxist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theory, essential theory and peoples entity of people of person develop the theory. partpart : entity full: entity full playsplays insufficient behavior and reason analysis of the insufficient behavior and reason analysis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 belong to the right research partly. insufficient phenomenon of full play of entity appearing in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t present in main research, and has made deep analysis to the reason why this phenomenon emerges, has done foreshadowing for the route of the lower optimization entity of part. this part is a difficult point of a full text. partpart: : route to optimize entity full route to optimize entity full play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play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 teducator. this part is a heavy difficult point of a full text, and the theory homes and temporary lodgings of the full text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rt of routes that main research optimizes, mainly launch from three respects: first of all, proceed with educator, carry on professionalism,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to the ideolog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nd politics educator, to improve ones own personality glamour fully. secondly, centre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mprove entity. finally, set up the system correspond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t up incentive mechanism, rational checking and rating the mechanism and post duty system, to promote the educators entity full play. should offer certain reference for realis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art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job engaged in the educator at present has a new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job faith as to the educator and add strength. have certain value, k keywords:eywords: ideologic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subjectivit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subjectivity ideologic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and political educator category number:category number: g41g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导 言言 (一)选题意义(一)选题意义 主体性是人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展现自我,体现自我,追求自 我意识逐渐成为时代的潮流。人所进行的社会活动,无不和人的主体性发挥相联系。而要 追求更高主体性的发挥就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对主体性的研究便应运而生。而思想政 治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培养人的主体性的。但是,随着主体性研究的深入,广大 学者把关注点都集中在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方面,而对教育者的主体性认识仍然停留 在传统的教育观点上。这是静止片面的观点,因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和国外在政治、 经济、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深受其影响,而广大的学者对 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呼声越来越来高,而对教育者在这一变化中的主体性的发挥程 度重视不够。面临新环境,新情况,教育者如果不能积极地发挥主体性,那么受教育者的 主体性教育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无从提高。因此,对思想政治 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意义上讲。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而在研究主体性的过程中势必要把 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的学科联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仅牵涉到道德伦理学、教育 学、心理学,而且与西方的哲学思想也紧密相联。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不仅深化 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而且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层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向全 面细致方向发展,更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在受教育者主体性得到关注的同时,也重视引领了教育者向更高层次素质发展。 这是因为,如果教育者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势必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 展。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适应了时代潮流,顺应了人们对主体性意识的 呼唤。同时由于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发生了一 系列的变化,如何驾驭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过程,都需要教育者做好理论上和思想上的 准备。 其次,从实践意义上来说,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重 新审视自己的主体地位,增强自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体性,增强社会责任感。由于现 代环境的迅速变化,部分教育者在国内外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面前失去了批判与反思的能 力,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感到束手无策,甚至采取逃避或得过且过的心态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对待教育。渐渐地,在麻木与冷漠中,淡化了自我主体意识,一味追求教育过程的实施, 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此重新强 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有必要的,它的提出有利于教育者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 的环境与位置,更好地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的提出 可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者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是因为,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其教育效果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不为人重视, 相应地,对教育者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是人们经常遗忘的角落。所以,对教育者的 主体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客观评价,有利于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展开。 (二)研究现状(二)研究现状 对于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目前研究的不是很多,研究者主要是研 究主体性教育问题,但是涉及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很少,对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 者主体性研究的就更少了。 对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已经处于比较热的阶段了。最初只是从哲学 方面研究,后来陆续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主要是从这 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一是主体性教育研究;二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三是教育者的 主体性研究。但最后一个方面研究较少。 研究主体性教育的文章有: 尚爱林的 关于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的研究 (2000 年) , 胡建华的主体性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年第 8 期) ,王玉 珍的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2006,6)黄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再 思考 (2007,4) ,张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4) 。 他们主要是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为主体性方面入手,探究主体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作用。 主要研究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文章有:王智慧的论现代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2005,5) ,费萍的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培养 (2007,5) ,宾培英的受教育者 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007,8)等文章主要论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 位,并提倡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最后,涉及教育者主体性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少,郑榕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研 究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3) ,另外以赵洁、贺大桥、张文武组成的科研组 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研究”研究报告,提及教育者也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依据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体性发挥不足的问题进行透 彻分析,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创新点:一是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教育而忽略教育者主体性缺失的 现象,加大对教育者各方面的要求,并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更好地投入 到教育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提出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教育者在思 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其作用是社会等其他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一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的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分析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哲学上主体性的一般概念(一)哲学上主体性的一般概念 1.1.哲学上的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哲学上的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主体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概念。在哲学上,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地解释了主 体的涵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本体意义上的主体,主要是世界的本原与基础,是性质、属性、联系、运动、变 化的载体与承担者。即唯物主义者所认为的“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 1其中值得注意 的是,这里的本体不是与客体相对应的主体,而是世界的统一问题,即世界是物质的统一 体。 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马克思说: “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2 。这里的主体 与客体是从认识论上讲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 “从前的一切唯物 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后 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 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 的、感性的活动的。 ”在此,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对人的能动性错误认识和唯心主义 扭曲人的主动性的错误的基础上,合理地解释了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必须从其相对应的客体上讲才有意义。因为主体只有在认识和改造客 体的过程中才具有自身的本质规定性,反之亦然,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相互 联系的关系,失去任何一方都失去了其内在的规定性,也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作为 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的,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观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所以人首先是实践主体,没有实践主体,就没有认识主体。 三是历史领域内的主体。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他为正确理解人类历 史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马克思曾说过, “创造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 而是人,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 3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 4从 中可以看出人始终是主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实践史,也是人类主 体地位不断发展的历史。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马克思从不同的层次诠释了主体的概念,使我们对主体的概念有了明晰的认识,使我 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即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 识性和实践性。人的自然属性。它是与人自身息息相关的。因为, “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 物” ,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5 。作为主体的人,虽然是自然 界的产物,但是经过不断地发展,人除了自身最原始的需要之外,还产生了同时代紧密联 系的时代需要,所以,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人最初的情感、生理等基本的需 要,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的社会属性。它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根 本的区别,因为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地与他人发生这联系,正如马克思所 说的,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只有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人的意识性。它是人作为主体区 别于其它动物类的比较高级的属性。主体是“类存在物” , “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7而“动 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 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它的生命活动是有 意识的。 ” 8正是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人类总是在与自己的实践对象发生着相互改造、 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改造着客观对象的同时,并不断地改造着自身,不断地提升自己,超 越自己。人的实践性。它是主体的本质规定性。实践活动创造了人本身。主体是具有实践 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体。马克思曾说过,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 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 9进一步讲, 就是说人的生产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依据。人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 对象,改造对象。 通过以上对主体的内在规定性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主体是指在一 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着实践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在哲学范畴内谈及主体,必须谈及客体,这是因为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关系, 离开任何一方都失去了其存在意义。所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有必要了解客体的 内涵及其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体是指进入主体实践范围内并被主体认识与改造的对象。也就是 说,客体是与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的活动中处于“被动态势、受动作用、消极态度和受 控地位的一方” 10 。 同主体一样,客体也具有其内在的规定性,主要具有:一是对象性和对主体的依存性。 作为主体的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改变着客观世界,也改变着主观世界。 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客体,只有那些进入了主体实践范围内,并成为主体认识与改造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对象时,才能成为客体。即客体是作为主体的对象物而存在的,并对主体具有一定的依赖 性。二是客观性和对主体的制约性。任何事物都是一种客观实在体。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客 观性,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主 体在进行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时,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正是由于客体的客观性, 致使主体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受到客体自身特点、形式、属性的制约。 三是具有历史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在它发展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连续性与 特殊性,作为客体也不例外,如果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客体,只能形成片面的观点,不利 于对客体的改造。客体的继发性与历史性决定了主体必须用动态的眼光去认识和改造客观 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完成。 哲学上的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要 表现为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基础,在实践的基础 上,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了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使整个实 践活动得以向前发展。 2.2.主体与主体性主体与主体性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对主体概念的诠释,我们知道主体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着实 践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而这个主体的定义是从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活动中界 定,在这个定义中,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客体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既包括物, 也包括活动的人,作为主体的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而这种自觉能动性,即人的主体性。 对于主体性的概念, 并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概括, 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研究, 一致认为只有在主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中才能得以界定主体性的概念。即主体性是人作 为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在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 性、能动性、创造性。作为主体的人,总是从事着一定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从事 实践活动的人具有主体性,而只有在特定的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造客体的人才成为 真正的主体,才具有主体性,而这种特定活动的对象必须与活动的主体人发生一定的关 系,才能说明这个主体都具有主体性。换言之,作为主体的人,若要具有主体性,就必须 在从事的对象性活动中,发挥了积极能动性,完成了自觉地选择与能动地改造了客观对象 的任务。 “如果说,人性与物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的类特性的话,那么,主体性乃是这 种类特性的精华。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产生于人与自然界分离的一瞬间,自此以后,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的主体性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 11 3.3.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的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主体性的概念,即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 质属性,是在与客体发生对象性关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了进 一步理解主体性,我们有必要对主体性的几个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l)为“我”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 是为我而存在的” 12 。人的活动总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活动的最终归宿点都是指向自 我的,都是为我的。这里的“我”是主体的自称,这个主体包括个人和群体或类。而“我” 既可以是小我,也可以是大我,犹如马克思说的, “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 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 13这种“为 自身而存在”即为我性,是主体活动的“目的因” ,集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的为人取向。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通过对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的阐释,论证了主体具有 为我性。马克思认为,人在从事对象性活动时,必然要和他人或物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