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2 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2 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2 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2 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2 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1 表现 学习探究区 自行车 学习探究区 有轨电车 洋务运动 2 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 1 发展速度较快 2 多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学习探究区 重点精讲 学习探究区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1 外因 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 控制清政府 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投资于交通建设 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内因 各个时期的政府为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 大都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 近代铁路缓慢发展的原因 1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制 国内政局不稳 军阀混战 2 国内顽固势力的反对 3 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 4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缺少资金 技术 重工业发展缓慢 5 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重点精讲 学习探究区 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殊的中国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 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名师指津 学习探究区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1 进步性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 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2 局限性 最初受制于列强 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 经济侵略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 交通事故 环境污染等问题 重点精讲 学习探究区 深化探究 探究点1铁路运输材料一1878年 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 为了运输煤炭 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 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 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 破坏风水 因而加以反对 人们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 学习探究区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 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学习探究区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守旧人士反对使用机器动力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目的 解决煤炭运输问题 理由 机器会震动皇陵 破坏风水 学习探究区 2 材料二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 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 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战争后 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 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学习探究区 3 从材料中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 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2水运与航空材料 学习探究区 轮船招商局冯如制造的飞机 1 轮船招商局是由哪个派别创办的 它的创办有何意义 答案洋务派创办 意义 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 学习探究区 2 冯如制造飞机对中国航空事业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3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材料电视剧 闯关东 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时期闯关东的前尘往事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小港码头去东北的船小火轮船 农民推的独轮车胶济铁路上的火车 依据图片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特点 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或 传统的帆船 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 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阻碍了社会发展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学习探究区 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 邮政通信的发展 1 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 民信局 2 发展 年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年 大清邮政局 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后 大清邮政改称 学习探究区 中华邮政 驿站 1866 2 电信事业的发展 1 电报 1877年 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年创设无线电报 到1932年底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 电话 年 电话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 电话线路和电话营业局 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 学习探究区 1882 丁日昌 1906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之后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 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 3 作用 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 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 2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学习探究区 第一 易混易错 近代中国的邮电通信设施最初是由外国人控制而非中国清政府管理 19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邮电事业蓬勃发展 冲击了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 列强擅自在租界设立邮政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才加快通信建设的步伐 由海关试办邮政 学习探究区 重点精讲 近代以来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1 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信息快捷 简便的传递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加快了生活节奏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 学习 生活与交往方式 3 也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污染等 学习探究区 深化探究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 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控制 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 但遭到清廷婉拒 1874年 日本发动侵台战争 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 消息闭塞的害处 朝野上下对电线铺设与否展开争论 1871年 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 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 允准铺设水线 仍禁止铺设陆线 学习探究区 1877年 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 随后命大沽 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的电线 并号令淮军各营 顷刻响应 自此 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学习探究区 根据材料 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历程 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 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业务 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原因 列强的侵略 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 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 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1 19世纪70年代 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不久就被拆除 19世纪80年代初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 a 清政府和外国商人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b 淞沪铁路的修筑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 清政府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d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铁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拆铁路到建铁路 说明清政府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 a项不能说明矛盾缓和 b项错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刚刚起步 还没有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d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2 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 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 清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 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 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 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解析20世纪初 近代中国马车和汽车同时出现 说明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 西方的先进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但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并没有消失 答案d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3 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 国人便跃跃欲试了 在民众的呼吁声中 1898年 清政府主持建成了淞沪铁路 右图为当年淞沪铁路公司上海站 这些资料说明了 a 民国成立后 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 受西方影响 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c 受西方影响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 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比较关键 淞沪铁路的修建从侧面说明了国人对交通近代化的期盼 从而使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 故选b项 由 1898年 排除a d两项 1898年 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排除c项 答案b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4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 无学习译录之难 人手而能用 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 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 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 现已可通数千里 结合所学判断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