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5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5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5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5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5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 外交 同 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上述两个材料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1 弱国无外交 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 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 2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建国初 20世纪50年代末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调整 日趋灵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本节课问题探究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 探究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外交政策方针 探究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战后世界形势图 阅读材料 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 阅读材料 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形成了新的格局 首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 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 其次 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 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 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第三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 赢得了民族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 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 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 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 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 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最突出特点 目的 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与众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怎么办 一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基本方针 总原则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 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成就1 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 1950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 1949 10 3 保加利亚 10 4 罗马尼亚 10 5 匈牙利 10 6 朝鲜 10 6 捷克斯洛伐克 10 6 波兰 10 7 蒙古 10 16 民主德国 10 27 阿尔巴尼亚 11 23 越南 1950 1 18 印度 1950 4 1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 1950 5 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1950 1 6 1954 6 互设代办处 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10月2日 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 前排右六 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1月3日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 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结盟 思考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签订有什么意义 a 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b 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成就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思考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内容是什么 有何意义 1953年12月 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 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双方同意 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 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 同印 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互利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成就3 两大会议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走向国际舞台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 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一 日内瓦会议 2 1955年万隆会议上 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 万隆 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主席 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 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 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 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 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 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排斥和对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 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 回答 同 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1 求同存异 中的 同 应如何理解 异 指的是什么 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民族独立 发展经济 维护和平 2 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万隆精神是什么 作用 会后 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 团结一致 反对殖民主义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 落后就会挨打 弱国无外交 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 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初期实践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外交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外交政策成熟 走向国际舞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小结 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下图的邮票是中国1950年发行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 邮票 它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不结盟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全解全析 本题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 邮票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识图 理解 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 题干图示是 一边倒 外交方针的一个成果 它又反映了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答案 b 1 周恩来说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们不学他们 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 另起炉灶 的外交方针b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 采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外交方针d 采取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我们不学他们 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 其中b项最能反映这一点 答案 b 2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 公使时 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 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 朝鲜b 苏联c 印度d 日本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新中国成立时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接受国应是苏联 答案 b 3 中国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关系一直很友好 新中国成立后 为中非之间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第26届联大d 第一次不结盟会议解析 亚非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促成了许多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答案 b 周恩来总理强调 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 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 但 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在 万隆会议 上 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 鲜明的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 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 在中苏结盟时期 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 与苏联结盟 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 求同存异 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全解全析 答案 c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 a 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b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c 指导处理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d 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本题变相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因为它适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 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答案 a 4 孔子曾提出过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 意思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香港 澳门回归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签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提出 求同存异 很好地团结了与会各国 粉碎了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的企图 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答案 c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 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 是可以和平共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 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请回答 1 材料二中的 这些原则 是指什么原则 具体内容有哪些 2 这些原则 是由谁提出来的 3 这些原则 的提出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在考查学生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识记 应紧扣教材作答 答案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2 周恩来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1 不论国际局势怎样纷繁变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是 a 互相尊重 b 互助互利 c 和平共处 d 独立自主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 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阵营 c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d d 练习反馈 d 周总理接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 3 一边倒 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一边 b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c 站在苏联一边 d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4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