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中医药学概论 什么是医学 什么是中医学 医学 现代基本定义为 医学是诊断 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技艺和科学 辞海定义为 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 中医学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 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核心 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 病理 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中医学理论体系 科学方法论 阴阳 五行 气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核心内容 脏腑经络诊疗特点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重点不在治疗 而在预防 即治未病 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 黄帝内经 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 即真人 至人 圣人 贤人的境界 中医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药学概论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基础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 医学基础 长期医疗实践中医学知识的积累 哲学基础 古代精气 阴阳 五行学说影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难经 神农本草经 中华医学 四大经典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 时期 先秦 秦汉2 标志和确立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及 神农本草经 的问世 1 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 后世分为 素问 灵枢 两部分 第一 黄帝内经 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第二 黄帝内经 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第三 黄帝内经 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难 是 问难 之义 或作 疑难 解 经 乃指 内经 即问难 内经 2 难经 扁鹊 秦越人 独取寸口 命门理论 补充了 黄帝内经 的不足 3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分为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伤寒论 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辨证方式 六经辨证 113方 金匮要略 的辨证方式 脏腑辨证 262方 4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载药365种 有毒无毒 上 中 下三品 四性 五味 上品120种为君 无毒 主养命 多服久服不伤人 如人参 阿胶 中品120种为臣 无毒或有毒 主养性 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 如鹿茸 红花 下品125种为佐使 多有毒 不可久服 多为除寒热 破积聚的药物 主治病 如附子 大黄 中华医学 四大经典 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 晋隋唐时期 晋 王叔和 脉经 脉学专著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针灸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 病机 证候学专著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和 千金翼方 本草经集注 为南北朝时之陶弘景所辑 序例增加了采收 鉴别 炮制 制剂 合药取量及 诸病通用药 等大量内容 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部分 各论收药730种 较 本经 增加一倍 并首先采用按植 动 矿物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法 分列为七类 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排列药物 炮炙论 为南朝雷敩所著 其主要内容是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该书所记的一些炮制方法 可以提高药效 减轻毒 烈之性 更重要的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的问世 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唐代政府于659年颁布了由苏敬等人编撰的 新修本草 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载药844种 新增药物114种 其图文对照的方法 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 王焘著成 外台秘要 全书共40卷1104门 载方6000余首 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外台秘要 2 宋金元时期 南宋陈言 字无择 著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简称 三因方 提出了著名的 三因学说 此病因分类法比较符合临床实际 对后世病因学发展影响很大 宋 钱乙所撰之 小儿药证直诀 开创了脏腑辨证和脏腑用药的先河 唐慎微的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 证类本草 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私人撰述本草 该书以 嘉祐 图经 为基础 并广泛收录其他文献中的药学资料 收药达1558余种 药后附列单方3000余首 首开方药相互印证的先例 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 国家药局 和剂局和惠民局 的设立 是北宋朝廷的一大创举 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刘完素 河间 寒凉派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生火 用药倡导寒凉 张子和 从正 攻下派 邪去则正安 主汗 吐 下三法 李东恒 杲 补土派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主张补益脾胃 朱丹溪 震亨 养阴派 相火论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主张滋阴降火 金元四大家 3 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 是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杰作 成书于16世纪 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 系统的总结和发挥 收药1892种 按自然属性分为16纲60目 附方11000多首 附图1100多幅 该巨著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温病学派吴有性 字又可 温疫论 创 戾气 说叶桂 字天士 创卫气营血辨证吴瑭 字鞠通 创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温病学四大家 叶天士 薛生白 吴鞠通 王孟英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著 载药921种 其中新增716种 其成就有 一是增收了大量民间药和外来药 对 纲目 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 二是总结了16 18世纪的药学新成就 并保存了一批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 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明代命门学说张介宾 字景岳 景岳全书 类经 赵献可 字养葵 医贯 命门学说 4 近 现代 综合整理 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 中国医学大成 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 陈存仁主编的 中国药学大辞典 问世 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 是我国第一部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辞典类工具书 二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信仰婚姻家庭人际关系 季节气候变化昼夜晨昏变化地理区域不同 结构上 不可分割功能上 相互协调病理上 相互影响诊治上 察外知内治疗上 着眼全局 人与自然环境 人与社会环境 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整体观念 1 人体自身的整体观 1 生理 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 2 病理 局部病变与整体病理反映 3 诊治疾病 由外察内 整体调节 一 整体观念 组织结构上 五脏 经 络 六腑 五体 五官 九窍 四肢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肝心脾肺肾 目舌口鼻耳 筋脉肉皮骨 双眼 双耳 鼻孔 口 前后二阴 在生理方面 人体血液正常运行 心主血脉 肺朝百脉 脾主统血 肝主藏血 病理状态下 内脏病变 五官形体色脉 肝火上炎见面红目赤肝血不足见视力减退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肾气亏虚见耳鸣耳聋 足厥阴肝经 诊治疾病时 外在病变 内在脏腑 暴发火眼雀目口舌生疮耳鸣耳聋 清泻肝火补肝养血清泻心火补益肾气 传染性结膜炎 夜盲症 2 人与环境的整体观 1 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观 天人相应 2 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四时多发病 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地域环境对发病的影响 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因时 因地制宜 人与自然 1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2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 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人与社会 社会特征 政治经济 文化经济社会安全 人的精神较好 生活有规律 抗病力较强社会动乱 人的精神较差 生活无规律 抗病力下降人群特征 年龄 性别 婚姻 风俗 宗教 信仰生活行为方式 二 辨证论治症 指疾病的个别临床表现 症状 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 如头痛 发热 体征 病人异常的客观征象 如舌苔 脉象 病 即疾病 是一个诊断总称 是对有特定病因 发病形式 临床表现及病变规律的疾病全过程的概括 如感冒 证 即证候 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 疾病的原因 如风寒 风热 瘀血 痰饮等 疾病的部位 如表 里 某脏 某腑 某条经络等 疾病的性质 如寒 热等 邪正关系 如虚 实等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 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病 证 症 的关系 症 是 证 和 病 的辨别和判断依据 每一种 病 和 证 都有特定的症状 同一种 病 可有几种不同的 证 同一种 证 也常出现于不同的 病 中 疾病 证候1 证候2 证候n 症状2 1 症状2 2 症状2 n 症状1 1 症状1 2 症状1 n 症状n 1 症状n 2 症状n n 所以同一 证 风热证 分别出现于感冒 头痛 咳嗽三种病中而同一种 感冒 病 有时会表现为 风寒证 所以 感冒 病则有 风热证 风寒证 的不同 病例1 恶寒发热 咽痛 口干口渴 舌红 苔黄 脉数病名 感冒证型 风热证 病例2 头痛剧烈伴恶寒发热 口干口渴 咽痛 舌红 苔黄 脉数病名 头痛证型 风热证 病例3 咳嗽剧烈痰黄伴恶寒发热 口干口渴 咽痛 舌红 苔黄 脉数病名 咳嗽证型 风热证 辨证 即将四诊 望 闻 问 切 所搜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 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 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 部位 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然后概括 判断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论治 是在通过辨证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 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原则 治病求本 辨证论治 举例 感冒 风寒 风热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麻黄汤 银翘散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或少汗鼻流清涕 苔薄白 脉浮紧 恶寒轻发热重 汗多口渴 咽痛 鼻流浊涕 苔薄黄 脉浮数 辨证论治不同于一般的 对症治疗 不同于现代医学的 辨病治疗 是既辨病又辨证重点着眼于证的分辨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指同一种病 由于发病的时间 地域不同 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 或病人的体质有异 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 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即 证异治亦异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例 同一种疾病 季节不同 证治各异 以感冒为例冬季以风寒表实证为主表现为鼻流清涕 咳嗽痰稀 恶寒重而发热轻 无汗 苔薄白 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的葱豉汤 荆防败毒散为主夏季感冒则常兼暑湿表现为鼻流浊涕 咳嗽痰粘 身热不扬 汗出不畅 口渴尿赤 苔黄腻 脉濡数治须清暑祛湿解表 用新加香薷饮 藿香正气散之类秋季感冒 燥邪居多除一般感冒症状外 还可见到鼻咽干燥 干咳无痰 口干舌红等肺燥阴伤之症治宜疏风清燥 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