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1 一 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一 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 根据自己的意志 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 规定犯罪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言之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 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 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3 1 罪刑法定原则 2 罪刑相当原则 2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 4 1 罪刑法定原则 典型的体现是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即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 5 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重罪重罚 轻罪轻罚 无罪不罚 2 罪刑相当原则 6 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表述为 对任何人犯罪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载法律的特权 3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7 二 犯罪概述 一 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具有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特点 8 二 犯罪构成 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1 犯罪构成的概念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 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9 1 犯罪主体 2 犯罪的主观方面 3 犯罪客体 4 犯罪的客观方面 2 犯罪构成有四个要件 10 1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1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自然人成为犯罪 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2 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3 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12 A 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 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13 我国 第17条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较集中的规定 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 完全不负刑责任年龄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14 案例1 一男孩小虎今年13周岁 他特别喜欢邻居家女孩 经常去骚扰人家 遭到女孩父母的呵斥 小虎认为 女孩父母就是他追求幸福生活的绊脚石 怀恨在心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他一把火点燃了邻居家房屋 造成熟睡中的一家三口死于非命 小虎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吗 请同学们讨论 15 a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了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 都不负法律责任 即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16 案例2 一女孩小兰 15周岁 贪图享受 爱慕虚荣 一天 她到邻居家串门 看到一白金项链 于是见财起意 偷偷拿走了 拿到市场上卖了一万五千元 买了笔记本电脑和漂亮服装 请问 小兰应负刑事责任吗 17 b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 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18 14周岁 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 不追究刑事责任 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 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9 c 已满16周岁的人 对一切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 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d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刑法 规定从轻处罚 20 注意 年龄的认定 实足年龄 周岁 行为人分别过了14 16 18岁生日 从第二天起 才是满14 16 18周岁 例如 1980年1月1日出生 从1997年1月2日起 才算已满14周岁 认定 行为人行为时 的年龄 非结果时的年龄 行为人实施杀人的行为时不满14周岁 但受害人死亡结果发生在行为人满14周岁后 不能追究责任 21 刑事犯罪年龄低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且犯罪手段残忍 后果严重 趋向成人化犯罪 对于低龄化犯罪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如何解决犯罪低龄化问题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22 B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 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 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 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减弱者 其刑事责任相应地适当减轻 法 23 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通常都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但也有例外 完全不能辨认 控制自己的精神病人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 应负刑事责任 反之不负 又聋又哑或盲人犯罪 负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 负刑事责任 24 2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亦称犯罪主观要件或者罪过 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25 A 犯罪故意根据 刑法 第14条规定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依据刑法的规定 犯罪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26 A 直接故意 明知自己的行会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B 间接故意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7 希望是积极追求 放任是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 行为人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 但仍然实施该行为 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 间接与直接最大的区别在于意志因素当中的 放任 与 希望 28 间接故意犯罪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例如 狩猎人为了击中野兽而对击中他人持放任态度 如几个孩子在山上 一个在采药 甲说我们推石头下去会不会砸死人 试验 29 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例如 甲杀妻 在饭菜里投放毒药 孩子回来吃饭甲没有阻止 妻 子俱亡 对妻子的死是直接故意 对孩子的死是间接故意 30 案例 张某 男 1988年6月15日出生 张某因仇恨王某而图谋将其杀害 2003年7月23日夜晚 张某携自制炸弹直奔王某家 当时王某尚未睡觉 正在院中与李某乘凉聊天 张某接近王某 李某之后 把炸弹向王某扔去 结果将李某炸死 王某炸成重伤 请问 1 从犯罪主体看 张某负不负刑事责任 为什么 2 对于王某 李某而言 张某是直接故意杀人 还是间接故意杀人 为什么 31 分析 1 梁某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为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故意杀人等8类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2 对于王某 张是直接故意杀人 对于李某而言 张某是间接故意杀人 因为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 但他希望王某死亡 为直接故意 为了杀害王某放任李某死亡 为间接故意 32 案例 甲与乙有仇 欲寻机杀乙 一天某甲带枪在厂区外看到远处某乙与某丙在一起 其甲认为报仇时机已到 连忙躲在暗处举枪向乙射击 他虽明知有可能击中丙 但由于报仇心切 仍不计后果 结果未击中乙而击中了丙 丙当场死亡 问 1 对于丙而言 甲是直接故意杀人 还是间接故意杀人 为什么 2 对于乙来说是属于犯罪的预备 未遂 中止 既遂 为什么 33 分析 1 对于丙的死亡来说 甲是间接故意杀人 因为甲明知自己的行为有可能造成丙死亡的结果 但他却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为间接故意 2 对于乙来说 甲的行为属于直接故意杀人未遂 甲实施行为时 主观态度方面符合直接故意 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乙可能死亡的结果 却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但由于乙幸免于难 故甲是直接杀人未遂 34 犯罪过失 所谓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乎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35 过失也是由认识因素和意识因素构成 但是过失的主观恶性小于故意 因此 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要求不同于故意 过失犯罪 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较多的法定刑 36 犯罪过失包括以下两种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B 过于自信的过失 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但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7 举例说明 例如 警察甲与乙开玩笑 随手拿起执勤用的手枪瞄准乙戏称 我一枪打死你 不料枪中有子弹 乙被当场打死 疏忽大意过失 38 例如 甲带领导小孩乙到公园玩儿 甲与乙开玩笑 提应他的双脚将其悬于一座桥的栏杆外 乙过喊 饶命 边挣扎 甲手一滑乙掉入河中 甲急忙去救 乙已溺水身亡 过于自信 交通肈事是过于自信的犯罪 39 补充 无罪过事件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不是犯罪 也就是无罪过事件 包括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 40 损害结果是由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行为人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结果 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排除或防止结果的发生 例如 行为人赶马车时 马意外受惊后往人行道奔跑 行为人虽然认识到不制止马的奔跑可能造成他人死伤 但行为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制止马的奔跑 结果造成他人死亡 41 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意外事件 例如 某汽车司机在雨夜行车 从一塑料布驶过 压死了塑料布下的一个精神病人 司机以为塑料布下是附近农民的稻谷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可能预见到有人在雨夜躲在公路的塑料布下 这就属于意外事件 42 3 犯罪客体 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 人们在生产 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 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与安全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等合法权益 43 我国刑法将犯罪分为十大类 依据的就是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的不同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 44 例如 1 放火罪 爆炸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侵犯的是公共安全 2 故意杀人罪 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 3 故意伤害罪 侵犯的是他人的健康权 4 盗窃罪 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5 抢劫罪 侵犯的是生命健康权 公私财产权 45 4 犯罪客观方面 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事实特征 说明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 在什么情况下 对刑法所保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 46 故意杀人罪犯罪主体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罪犯罪主观方面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犯罪客体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 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故意杀人罪犯罪客观方面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作为 不作为均可构成 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 47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48 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罪犯罪主体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其中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犯罪主观方面 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 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伤害罪犯罪客体 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 故意伤害罪犯罪客观方面 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49 重婚罪构成要件 重婚罪犯罪主体 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一是有配偶的人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 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重婚罪犯罪主观方面 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 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 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 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 重婚罪犯罪客体 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重婚罪犯罪客观方面 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 50 盗窃罪构成要件 盗窃罪犯罪主体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16周岁 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51 三 排除犯罪的事由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 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 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并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52 我国法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有两种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53 A 正当防卫 我国 刑法 第二十条规定 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54 对正在进行的行凶 杀人 抢劫 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卫行为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5 案例 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的财物 王某夺下三角刀 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 宋某头部着地 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刀将宋某杀死 王某行为前面是正当防卫 后面是故意杀人 56 B 紧急避险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 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的行为 造成损害的 不负刑事责任 57 危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自然力带来的危险 2 动物侵害的危险 3 来自人的生理 病理原因的危险 4 人的危害行为 58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 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如警察 军人或者消防队员 但是这里的不能有特定身份的要求 是指这些特殊主体在实行职务行为时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不能以紧急避险来逃避 比如警察遇到持枪抢劫犯 不能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逃避责任 再比如消防队员不能因为紧急避险而不去救火 59 三 故意犯罪的形态 所谓犯罪形态 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某种原因出现 结局所呈现的状态 即犯罪预备 未遂 中止与犯罪既遂 60 1 犯罪的预备 犯罪预备的概念我国 刑法 第22条第1款规定 为了犯罪 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的 是犯罪预备 我国刑法规定 对于预备犯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1 2 犯罪的未遂 已经着手实施的犯罪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成立要件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未得逞的原因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1 被害人的反抗 2 第三者的阻止 3 自然力的阻碍 4 物质的阻碍 5 犯罪人能力不足 6 认识发生错误等等 62 3 犯罪的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犯罪的中止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犯罪的中止必须出现在犯罪过程当中 必须是自动中止 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关于对中止犯的处罚问题 我国 刑法 第24条第2款规定 对于中止犯 没有造成损害的 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 应当减轻处罚 63 四 共同犯罪 1 共同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1 犯罪主体要件 二人以上2 犯罪客观要件 共同的犯罪行为3 犯罪主观要件 共同的犯罪故意 64 2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一 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的分工为标准 二 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为标准 65 1 主犯我国 刑法 第26条第1款规定 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是主犯 66 2 从犯我国 刑法 第27条第1款规定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是从犯 从犯的种类 1 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2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从犯的刑事责任 我国 刑法 第27条第2款规定 对于从犯 应当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7 3 胁从犯根据我国 刑法 第28条的规定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 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我国 刑法 第28条规定 对胁从犯 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8 4 教唆犯我国 刑法 第29条规定 教唆他人犯罪的 是教唆犯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a 教唆他人犯罪的 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b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应当从重处罚 c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对于教唆犯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9 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并由专门机关执行的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强制方法 三 刑罚的制度 70 一 刑罚的体系 刑罚种类 一 主刑 二 附加刑 71 1 主刑 A 自由刑 1 管制 2 拘役 3 有期徒刑 4 无期徒刑B 生命刑生命刑也就是死刑 72 2 附加刑 1 罚金 2 剥夺政治权利 3 没收财产 4 驱逐出境 73 四 刑罚的裁量 量刑 是指人民法院在认定犯罪事实和犯罪性质的基础上 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 判处何种刑罚以及是否立即执行该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 74 1 累犯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 在该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A 一般累犯1 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2 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被判处的刑罚均是有期徒刑以上 3 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5年以内 75 B 特殊累犯1 前罪和后罪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2 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被判处的刑罚 其种类和轻重不受限制 3 后罪与前罪相隔的时间不受限制 76 2 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 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接受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一 一般自首1 自动投案2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二 特别自首1 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2 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77 自首犯的刑事责任 1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犯罪较轻的 可以免除处罚 3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8 3 立功立功 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查证属实 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况的行为 立功的种类 一般立功重大立功 79 立功犯的刑事责任 1 犯罪分子有一般立功表现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 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0 4 数罪并罚数罪并罚 是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5463.3-2025非金属矿产品词汇第3部分:石膏
- 2025年导游面试高频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客房安全操作手册及测试题
- 2025年58同城员工安全培训试题
- 2025年农业科技推广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美食节目主持人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工程专业招聘面试模拟题集及深度解析
- 2025年游戏开发项目经理面试预测题及应对策略解析
- 2025年金融分析师执业水平认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操作规范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农业农村科技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合同第三方见证人范本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 DB32∕T 4652-202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开发指南
- 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成人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