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4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源于教材 最新考纲展示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 服饰的变化 1 原因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服饰变革潮流开始萌动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2 表现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清政府改革官定服饰制度 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 新服饰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3 影响 洋装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就是的产物 长袍马褂 中西合璧 2 社会习俗 1 断发 与不缠足运动 1910年 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民国政府发出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但屡禁不止 维新派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成立 2 礼仪 日常礼仪 民国之初 握手取代跪拜 作揖等 显示出 等文明精神 近代婚姻 和国民革命洪流 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体现人权平等的自由恋爱 简约 时尚的新式婚礼出现 主要发生在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丧葬礼仪 19世纪中期 西方文明 卫生 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剪辫通令 不缠足会 鞠躬 新文化运动 通商口岸 平等 自由 思维导图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3 大众传媒 1 报刊 19世纪 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 民众开始有了 新闻 观念 1872年 创刊 成为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884年 申报馆创办 点石斋画报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小说林 月月小说 绣像小说 新小说 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维新运动中 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后 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 电影 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 1905年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 定军山 1913年的 难夫难妻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摄制完成 申报 歌女红牡丹 3 作用 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 及时传播时事信息 娱乐生活 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重点识记二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 表现 1 铁路的发展 1881年 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甲午战争以后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1909年 中国工程师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民国以后 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2 水运与航空 1872年 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年 北洋政府统治期间 航空事业发展较快 詹天佑 轮船招商局 1918 3 通讯的变迁 清朝后期 1896年 大清邮政局 成立 后设 1877年 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民国时期 1913年 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 中国首次参加 数年后 撤销外国在华开办的 客邮 2 影响 1 经济和观念上 促进了经济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 2 社会和生活上 大大增强了中外联系 促进了社会发展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邮传部 万国邮联大会 思想观念 思维导图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小试身手 1 思考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1 传播西方文明 促进思想解放 2 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 3 娱乐大众 传播新知 2 判断 受辛亥革命影响 近代婚俗变革迅速走向中国内地 提示 婚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以及官宦人家 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3 判断 中国近代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 提示 唐山开平至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考点小结 要点史料探究研析史料探究重点 要点一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 就是废除帝王纪年 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 新年伊始 依公历确立元旦 双十节 为全国国庆日 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 一般民间较为冷漠 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 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 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 仍有一席之地 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 东安市场 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 民国初年 已经出现新式婚礼 北京俗称 文明结婚 典礼仪式简单 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 新人相对三鞠躬 交换饰物 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 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 礼成 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 在民间流行 习五一著 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 问题 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 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 解读 结论 原因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军事工业面临能源运输的困难 因素 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 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深化拓展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成因及影响1 特点 1 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铁路 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 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 成因 1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 积极兴办近代交通 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2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 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3 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 影响 1 积极方面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总之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 消极方面 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高考源于教材深化教材对接高考 命题素材 图片选自岳麓版 教材拾遗 考情分析 角度一以 剪辫 为切入点 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典例 2014年江苏历史 6 下侧漫画 发辫之将来 从本质上表明 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 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 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 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 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 c一位老先生剪了一半辫子 说崇尚西法 保存国粹 并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故a项错误 辫子并不代表传统精华 故b项错误 辫子未全部剪掉 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传统观念不能彻底抛弃 固步自封 故c项正确 d项错误 角度二以 蓄辫 和 剪辫 为切入点 考查社会习俗与政治的关系 典例 2014年浙江文综 16 从甲图到乙图 表明 a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 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 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 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解析 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两幅图片的寓意 清初要求蓄辫 蓄辫 成为归附清王朝的标志 民国初年要求剪辫 剪辫被看作 革命 的象征 故选b项 民俗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故a项错误 乙图中的民国初年表明当时清朝已被推翻 c项中 走向败落 表述错误 图片无法反映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过程 故d项错误 变式训练 1 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1 民国政府颁布 剪辫通令 革除了蓄辫陋习 2 政府推动服饰改革 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 3 政府废除跪拜等礼节 改革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