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教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教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教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教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教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1 作者名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 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0日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就是毛泽东主席当时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3 文体知识 1 概念 新闻 又称消息 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 广义的新闻指消息 通讯 特写 社论 典型报告等 2 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和简明性 3 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4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5 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 可适当议论 1 正音辨形要塞 溃退 歼灭 xi 气d 战区y 答案 s iku ji n泄督域 2 据义填词 1 军队 被打垮而后退 2 锋利无比 不可抵挡 3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战 答案 1 溃退 2 锐不可当 3 英勇善战 近义词辨析溃退 撤退 同 都有退出 后退之意 异 溃退 指因被打垮而后退 撤退 不含垮和败 是有计划 有组织地后退 3 走进文本 1 阅读课文 理清这则新闻的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答案 从二十日夜起 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起因 经过 结果 答案 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 进而解放全中国 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二十三日可全部渡完 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2 阅读课文 画出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 答案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二十日夜起 至结尾 1 题目解读标题指明了我军取得胜利的地点 语言简洁 言简意赅 我军解放南阳 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到战略进攻阶段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背景介绍这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 此时 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也将于6日发起 自古以来 南阳就是战略要地 我军解放南阳 标志着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 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在此时亲笔撰写这则新闻 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1 正音辨形阻遏 阌乡 绥靖 逃cu n c n 败管xi 答案 w nsu 窜惨辖 2 据义填词 1 安抚 平定 2 阻止 3 精神 力量 东西等 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使消耗 4 消灭 敌人 答案 1 绥靖 2 阻遏 3 消耗 4 歼灭 3 走进文本 1 指出该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答案 开头第一句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 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是导语 以下是主体部分 2 请找出这则新闻的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答案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南阳 中原我军 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大量歼敌 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 壮大了人民武装 彻底孤立了敌人 河南基本解放 1 布局谋篇 1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的顺序安排 答案 首先 中路军最早渡江 所以先写 其次 中 西两路所遇抵抗 都很微弱 东路所遇抵抗 较为顽强 所以中 西两路合写在前 东路单写在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作者在写作中是怎样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紧密衔接在一起的 阅读课文 填写下表 答案 2 语言品析本文用词准确 语言凝练 概括性强 同时又鲜明生动 富有感情色彩 请仿照参考示例 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点拨 赏析 不料 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 战犯的 不料 恰恰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出其不意 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讽 一试身手 1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答案 不含 一词 准确地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避免了歧义 2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 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答案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等动词的连用 使语言雄健有力 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节节胜利 所向无敌的气概 3 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答案 至发电时止 表明时间概念确切 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学习本文过程中 灿烂阳光 网名 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 请你跟帖 灿烂阳光 这则新闻报道了中西路军的进军情况之后 插入了简要的议论 记叙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呢 对此 大家有何看法 畅所欲言吧 旭日阳刚 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 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 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蓝色季风 我认为这里的议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 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知识拓展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记叙文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 主张和看法时 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 用在文章的开头 起统领全文 点明中心 引出下文的作用 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 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 层次清楚 揭示了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用在文章的结尾 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 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用在文章的中间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 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 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 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 加强上下文的联系 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束全文 深化中心 画龙点睛 依据图示 完成下题 归纳反思 本文的导语部分主要概括了渡江概况 主体部分略写了首战告捷 详写了 所向无敌和战绩辉煌 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答案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1 内容理解 1 作者为什么介绍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答案 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 从而表明我军解放南阳 意义重大 战果辉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一年多来 我军取得了哪些伟大胜利 答案 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创立了七个军区 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 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纠正了 左 的策略 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2 语言品析 1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 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答案 弃 和 逃 写出了敌军抱头鼠窜 狼狈不堪的窘相 当即 写出了我军出击迅速 势如破竹 锐不可当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 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 答案 树木 森林 生了根 枝叶茂盛 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军根据地的日益壮大 生气勃勃 表现出我们党和军队得到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拥护 支持的事实 学习了两则新闻 快乐无限 网名 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 请你跟帖 快乐无限 学完第一课 回顾两则新闻 感觉这两则新闻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 请群友们帮我找出这两则新闻的不同点 谢谢 似水年华 两则新闻的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于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写于1948年11月5日 辽沈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前夜 小桥流水 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巧用对比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妙用暗示 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 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 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黯淡前途 晴空一鹤 构思特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总括千里战线 分步叙写 多而不杂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勾连历史与现在 纵横挥写 引而有度 萧萧班马 语言风格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大气磅礴 如 百万 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