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通史版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部分近代中国 contentspage 目录页 考点1维新思想 考点2新文化运动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一 师夷长技 与 中体西用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师夷长技以制夷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二 维新思想 考点1 2 目的 挽救民族危机 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 理论武器 进化论 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 核心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 主张变法 建立制 发展工商业 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君主立宪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孔子改制考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论 进化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君主立宪 考点1维新思想 1 中体西用 的含义及其实质 1 含义 中学为体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 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 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2 实质 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2 比较19世纪60 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3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 成因 客观原因 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 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 否定封建伦理道德 阻力很大 而且必然会失败 主观原因 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 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幻想 中西结合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讲史料史料一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 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 工业革命 之所以这样说 归根结底 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 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 用旧有思维定势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 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 中国式 工业革命 的根底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导读史料中的 旧有思维定势 指的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 史料中 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 的含义是政治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因此 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史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 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 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 以政府行政 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 不受责任 而政府代之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 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 合为一体 国安得不强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导读史料表明康有为的设想是建立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练史料史料 2014 江苏高考 改编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据王尔敏 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 相关表格简编 考点1维新思想 探究 史料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 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答案表述 或谓 纲常政教 中国自有常经 惟兵商二途 宜集思以广益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体现 坚持纲常政教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1 2014 海南高考 1900 1901年间 上海地区 言爱国者 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 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解析 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 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 故d项正确 a项时间不符合 b项说法明显错误 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 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 故c项错误 答案d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2 2013 重庆高考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 如蒙皇上许有可采 请饬重为刊印 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 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 以是学 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天演论 d 资政新篇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解析此题的关键词句一是 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其含义是知道抵御外国的侵略虽然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二是 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据所学知识可知 海国图志 一书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这一思想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答案b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1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3 2013 天津高考 不识国民之原理 不通世界之大势 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 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据材料可知 批评者具有国民意识 通晓世界形势 了解西方民主政治 应是维新派 而被批评者仅学习西方的 皮毛 即先进技术 应是洋务派 考点1 d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4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这一运动使中国 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 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 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 这一运动 的指导思想是 a 中体西用 b 维新思想c 民主革命思想d 无产阶级思想解析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 工业化 的起点 其指导思想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故选a 考点1 a 考点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5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 辟韩 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 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国者 私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 通国之公仆隶也 这反映了严复 a 中体西用的观点b 人民主权的主张c 废除君主制的要求d 进化和革命的思想解析从材料信息看 严复认为 自秦以来 国君从人民手中窃取了权力 国家本来是人民的公有财产 王侯将相 本来是国家的公仆而已 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这反映了人民主权的主张 故选b项 考点1 b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2 2 兴起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文化运动开始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前期的指导思想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 内容 提倡 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科学与民主 青年杂志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2 知识拓展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关键词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1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 2 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 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 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 以五四运动为界 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2 儒家思想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命运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讲史料史料一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 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 继续探求救国之道 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 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 保守的旧观念 旧信仰 旧人生观 简言之 必须摒弃传统 致力于新思潮 摘编自郭廷以 近代中国史纲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导读史料中 摒弃传统 致力于新思潮 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鲁迅等 新的觉悟 的基本内容是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史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 六经皆孔子所作 俾国人知教主 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 知大圣之改制 审通变之宜民 所以训谕国人 尊崇教主 必在是矣 康有为 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 1898年6月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史料三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 存其一必废其一 此义愚屡言之 张 康亦知之 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 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 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 复辟与尊孔 导读史料二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 改制等思想 史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坚决反对孔教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练史料史料 2012 广东高考 改编 在中国 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 格致 到 科学 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 科学 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 自科学之兴 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 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 之句 明末清初 受古代 格物致知 的影响 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 格致 19世纪中叶后 研格致 营制造者 乘时而起 格致 一词大量使用 19世纪末 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 将science译为 科学 呼吁 从事科学 讲求政艺 民国初年 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 赛因斯 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 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 等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探究 19世纪中叶以后 从 格致 到 赛因斯 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 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原因 甲午战败 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局限 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 推行政治改良 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 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 于是提倡科学精神 寻求思想解放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1 2013 江苏高考 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 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 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 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 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解析由 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 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 故选d 答案d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2 2012 福建高考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 认为它以iconoclasm 打倒偶像 和enlightenment 启蒙 为动力 是一场 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 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 自强与求富b 进化与革新c 改良与革命d 民主与科学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 一是五四运动 二是 打倒偶像 启蒙 三是 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结合以上三点可知殷海光认为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故d项正确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d 考点2新文化运动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3 解放云者 脱离夫奴隶之羁绊 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我有手足 自谋温饱 我有口舌 自陈好恶 我有心思 自崇所信 绝不认他人之越俎 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 大兴民权b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c 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d 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考点2新文化运动 解析从材料信息中实现 自主自由之人格 绝不认他人之越俎 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等信息可知 该思想主张实现民主自由 摆脱奴隶之羁绊 实现思想解放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呼吁国民思想解放 故选c项 答案c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考点2新文化运动 4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这首诗 兰花草 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成的 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 兰花草 比喻的是 a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b 师夷长技以自强c 民主与科学d 经世致用解析1919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期间 胡适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之一 可判断 兰花草 应指 民主与科学 故选c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c 考点2新文化运动 5 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 新文化运动以来 国民道德水平下降 思想混乱形势严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 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这里作者主要是针对新文化运动 a 引进西方学说b 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 提倡文学革命d 彻底否定民族文化解析 新文化运动以来 国民道德水平下降 思想混乱形势严峻 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故选d a b c三项都属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2 d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1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问题与主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改造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深层点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适应并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题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界热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 十月革命的胜利 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 给正在苦苦寻找救国之道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2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 它在指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4 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 中国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 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讲史料史料一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 三天就传入中国 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 首先是李大钊 早在1918年3 4月间 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 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史料二 五四 运动就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 迅猛地席卷全国 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400种 第二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 金冲及 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导读两则史料分别表明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适应了中国现实的需要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练史料史料从1903年1月赵必振首次翻译 共产党宣言 部分段落到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 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止 翻译 共产党宣言 内容的文字大约有14种 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据日文译的有8种 有可能是依据日文的有3种 占全部中译本的79 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在留学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到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 如陈望道 李达 李俊等 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 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 摘编自王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路径 概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路径 经日本传入 经俄国传入 或经法国 德国 美国传入 作用 将 共产党宣言 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 留学日本的李大钊 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2013 天津高考 节选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 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 这回战胜的 不是联合国的武力 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 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 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 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 1918年12月6日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 演讲中提到的 新纪元的世界改造 指的是什么 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 庶民 及所学知识可知是 庶民的胜利 结合时间 1918年 资本主义的失败 新纪元的世界改造 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使先进的中国人向苏俄学习 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庶民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2012 上海高考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 自由主义 唯物主义 实验主义 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 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 戊戌变法时期b 清末新政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 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d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2011 浙江高考 迄今所知 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 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 大同学 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 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 工人领袖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 b c d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题干表述 上海广学会编译的 大同学 中提到了马克思 但是并没有表明 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由此排除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 排除 答案b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 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 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 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 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 这个潮流 快到中国来了 上述材料选自 一个工人的宣言书 这份宣言书可能诞生于 a 戊戌变法时期b 辛亥革命时期c 新文化运动后期d 解放战争后期解析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包括 俄国 工人 快到中国 可以判断是指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中国 故选c项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c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5 1929年5月4日 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 五四特刊 认为 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 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 的思想指的是 a 马克思主义b 自由恋爱观c 实业救国论d 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注意 1929年 这一时间信息 这一时期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民党宣传部门利用五四运动十周年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 称之为 过火 故本题选a项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3 a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1 1861年 冯桂芬在 校邠庐抗议 中提出 采西学 制洋器 要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学习西方的技术c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d 倡西学 兴民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 即 采西学 制洋器 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伦常名教与清朝统治 故c项正确 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 故a项错误 b项是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 不符合题意 故b项错误 洋务派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 故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2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 可判断出他 a 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 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 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 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解析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 故c项正确 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 并非反对学习西方 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 故a项错误 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 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3 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 自恃过高 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 无一不优于他国 所不及者惟枪炮 轮船 铁路 机器 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 筹饷不知有饷之源 支支节节 终无所成 皆由所取 孟世杰 中国近百年史 作者批评洋务派 a 骄傲自大 为个人捞取私利b 以 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c 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d 军事为重点 忽视民用工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解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 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 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 这符合洋务派 中体西用 思想 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 终无所成 故b项正确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4 学者冯兆基认为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 康有为 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 反对民主 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 民主之别 梁氏的新民说 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 公民为国家服务 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材料反映了清末 a 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b 梁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c 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d 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解析从材料 公民为国家服务 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说明a b两项不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对民主的不同认识 故c项正确 d项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5 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 清初之学 大 乾嘉之学 精 道咸 1821 1861年 以后之学 新 这里的 新 指的是 a 反对君主制度b 介绍研究西学c 宣传民主政治d 传播社会主义解析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 注意题中时间点 道咸 1821 1861年 以后 可知 新 在介绍研究西学 b项包括a c 社会主义传播是在清朝灭亡以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6 吾国之维新也 复古也 共和也 帝政也 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 熟视而无所动心 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b 资产阶级革命派c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d 马克思主义者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 作者认为维新和共和都没有成功 都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要解决这种现象 必须要唤醒民众 主张思想领域里的解放 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7 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 当时的人们认为 共和 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据 新青年 中 共和 民主 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 民主 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 共和 一词 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 共和 上述变化反映 a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 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自五四运动后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 故b c两项错误 民主 共和 思想都属于民主启蒙思想 民主 共和 思想的流行都反映了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a项不能反映变化内容 故a项错误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8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 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 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 该思想家主张 a 打破保守观念 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 剔除传统糟粕 重建儒家信仰c 宣扬改革理念 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 遵循进化理论 任凭自然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基础训练 解析关键信息 20世纪初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题干反映了近代中国20世纪初这一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故a项正确 题干观点是宁愿国粹消亡 b项无从体现 故b项错误 康梁变法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 故c项错误 遵循进化理论应是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想主张 故d项错误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9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 华夷之辨 的保守观念 下列材料可以体现 中体西用 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 公理未明 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 即以革命去之b 科学之兴 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c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d 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解析a项属于革命派的主张 b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思想 c项属于洋务派 中体西用 思想 d项属于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10 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 犹如思想界的一大飓风 孔子改制考 则如火山大喷火 二书给中国死寂的政坛和学界造成极大震荡 这使康有为成为维新运动众望所归的旗手 根据材料 康有为能成为众望所归的旗手的主要原因是 a 康有为的思想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得到爱国志士的肯定b 康有为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的学习方式 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c 康有为的思想推动了国人关注时政d 康有为的思想最先突破了 中体西用 命题 强调学习西方的 体 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 清政府的惨败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体西用 思想的破产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先突破了中体西用的局限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11 19世纪中期以前 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 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 19世纪90年代 谭嗣同撰写了 仁学 把 仁 作为世界的本质 说 仁 统万物 仁 统宇宙 仁 就是世界的本体 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 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 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 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 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 19世纪90年代 谭嗣同撰写 仁学 一书 既受西方科学家关于宇宙物质论思想的影响 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 仁 的影响 这说明了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具有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的特点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12 20世纪早期 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 近阅坊间之出版物 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 毁裂吾国固有文学 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 青年学子 根植薄弱 骤睹新奇之说 易启混淆之心 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 其中不包括 a 破除旧有伦教 冲击儒家思想b 变革文字语言 冲击封建文学c 提倡民主共和 抨击君主专制d 动员青年学子 革除社会旧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解析从题干中的 20世纪早期 破除旧有伦教 毁裂吾国固有文学 青年学子 等关键词分析可知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a b d三项都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项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13 中体西用 思想是近代以来 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 存中学 则不得不讲西学 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 端其识趣 则强者为乱首 弱者为人奴 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今日学者 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 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 九州之风土 涉猎子 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 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世事 不必尽索之于经文 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 劝学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 中体西用 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 相反 被他们视为 本 或 体 而不愿加以改变的 才是应该先变 大变的 吴一泉 中体西用 说及其历史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材料三 中体西用 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 一方面是 中体西用 模式下的 中体 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 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 另一方面 中体 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 西用 之后 并没有实现 中体 本身的更新和发展 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 相反 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 从 多元一体 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 中体西用 请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1 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 中体西用 思想的直接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 从政治 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 中学为内学 的主张 解析第一问从强国角度回答 第二问从制度与传统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目的 实现国家富强 理解 从政治的角度看 指维护封建制度 从文化的角度看 指固守传统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2 概括说明材料二 三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 中体西用 思想 解析分别从改革的效果和作用方面去分析 答案视角 材料二 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 或是否触及根本 的角度 材料三 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 文化 转型的角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3 按照现代化的视角 你能从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中得到什么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解析要从自己特色的角度分析 答案启示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训练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深化训练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家者流 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招聘52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招聘成熟教师1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云和县公开选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病毒灭活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源转换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板式家具机械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车载显示面板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动高尔夫球车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超快激光切割机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塔盘制炼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医学教材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处置课件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烧结银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安徽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招聘23人(亳州地区招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T-T-1223-2018落水人员主动报警定位终端技术要求
- 国家质量监测四年级学生数学考试试题
- 2024年河南省成考(专升本)生理学护理学专业考试真题含解析
- 《数字艺术设计概论》课件
- 心脏起搏器学习课件
- DPU编程与实践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