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课前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创新演练 大冲关 设计一 设计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一章 知识点三 1 了解土壤侵蚀 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 2 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重后果 3 运用资料 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 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 如乱垦滥伐 等 2 土壤侵蚀 1 概念 指土壤在的基础上 因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2 危害 侵蚀区 干旱时易加剧旱情 暴雨时易形成 沟谷侵蚀 诱发山崩 滑坡和灾害 远离侵蚀区的下游 增加灾害的发生频率 乱牧滥采 自然侵蚀 人为 山洪 泥石流 洪涝 3 土地荒漠化 1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 植被破坏与地表裸露 加快土壤和的速度 土地荒漠化 2 危害 土地下降 减产 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过度放牧 开垦草地 生产力 农牧业 风蚀 雨蚀 二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 危害 1 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2 全球性 臭氧层耗竭 减少 区域性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2 全球气候变暖 1 主要原因 人为排放的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 洪涝 农业 3 臭氧层耗竭 1 臭氧层功能 能强烈吸收 2 破坏原因 人类大量排入大气的等 3 危害 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多 会损坏人的免疫力 使 白内障患者增多 的发病率增加 太阳紫外线 氟利昂 皮肤癌 传染病 森林 草地 生物物种 物种的灭绝 三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地面沉降 地下水 高层建筑物 地表沉降 采空区 地震 水文地质 崩塌 一 教材p27图1 24探究1 非洲大象遭厄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栖息地遭破坏 人类到森林定居和发展农业导致许多兽群被赶到了孤立的栖息地 对象牙的盗猎 二 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的变化图 探究2 修建水库前后 河流径流量有何变化 提示 修建水库后 枯水期径流量相对增加 洪水期径流量相对减少 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3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提示 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 枯水期发生旱灾的频率和强度 三 热点探究新华网2012年6月17日消息 6月17日是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今年的主题为 土地滋养生命 携手遏制退化 当前 荒漠化 土地退化和干旱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影响着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25 的土地 根据联合国数据 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10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 土地荒漠化已经从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 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4 试分析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提示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开垦草地等 1 土壤侵蚀 1 土壤侵蚀的形成 2 土壤侵蚀的后果 在侵蚀区 在沉积区 2 土地荒漠化 1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2 荒漠化的危害 用联系的方法理解侵蚀区和沉积区出现的自然灾害 例1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 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 如下图 近年来 由于城区扩展 大量开挖山坡 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 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 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 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 从试题材料和剖面图可以分析出黄土覆盖在基岩上 与基岩的接触面就成为了土坡的滑动面 且在基岩上黄土厚度不均 呈现出坡顶和坡麓黄土层薄 坡中间厚的特点 这就容易出现一旦人工切坡 如图中所示 加上雨水下渗 基岩与黄土之间会形成滑动面 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滑坡 黄土直立性强 垂直节理发育 人工开挖边坡 就会破坏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容易导致黄土崩塌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孔隙度大 人工开挖边坡 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 雨水下渗 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 造成黄土滑坡 1 江西省中南部地区 属我国丘陵山区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使得红土地区放眼望去一片红色 故称为 红色荒漠 据此回答 1 3 题 1 红色荒漠 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风化作用 2 红色荒漠 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滥伐森林b 开山取石c 过度放牧d 环境污染 3 上述情况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是 a 使环境更不稳定 更易引发自然灾害b 产生新的环境 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c 使环境更稳定 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d 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解析 第 1 题 在南方低山丘陵区 失去植被保护的红色土壤受流水侵蚀的作用易形成 红色荒漠 第 2 题 该地人口稠密 土地压力大 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而导致山体红色基岩裸露而形成了 红色荒漠 第 3 题 这体现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地表环境更不稳定 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答案 1 b 2 a 3 a 1 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如图 2 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 3 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自然灾害 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例2 2011 江苏高考 下图是 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 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加剧b 日地距离缩短c 黄赤交角增大d 全球气候变暖 2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 海平面上升 海岸侵蚀加剧b 冰川融水增多 全球水量增加c 海洋面积增大 海岸线长度增加d 热量消耗增多 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知识点 第 1 题 由两幅图的对比可知 2003年冰原面积比1992年明显缩小 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 使冰原大面积消融 第 2 题 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海岸线后退 从海陆相互作用看 海洋作用强于陆地作用 所以海岸侵蚀加剧 答案 1 d 2 a 2 近些年来 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 羊患上了白内障 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 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被晒得通红 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 回答 1 3 题 1 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a 北极上空b 南极上空c 赤道上空d 北大西洋上空 2 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 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 地面辐射d 大气辐射 3 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 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 各国共同行动 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 各国共同行动 控制氟利昂的排放d 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解析 第 1 题 臭氧层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 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 图示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 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 2 题 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让生物免受其伤害 第 3 题 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冰箱 空调制冷剂的使用 产生大量的氟利昂气体 强烈分解臭氧 造成大气中臭氧含量大量减少而出现的大气环境问题 因此 减少氟利昂气体的排放 使用无氟制冷产品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答案 1 b 2 a 3 c 1 都市建设与自然灾害 2 开采矿山与自然灾害 3 山区建设与自然灾害 4 修筑水库与自然灾害 例3 2011 福建高考 下图示意1986 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1986 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 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 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解析 第 1 题 考查地面沉降的变化特点及形成原因 根据图中柱状图的变化可以看出 1986 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深度在不断加深 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 可结合 长三角 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第 2 题 考查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应从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等方面回答 答案 1 特点 沉降面积不断扩大 深度不断加深 人为原因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 生活需水量加大 过度开采地下水 2 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 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3 2011 江苏高考 下图为 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 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 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双选 1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 b c d 2 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 兴建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