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随笔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阅读分析、理解能力。2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了解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方法。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随笔的特点。(2)关键语句的含义。难点:关键语句的含义。解决办法: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表明作者观点、感受的关键句子,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读课文,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找出上下文中相照应的句子,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解疑答难,从而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文章、理解内容。学生活动设计1分析讨论,以质疑解难。2发表对断臂的维纳斯的看法,阐明自己的审美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投影的大屏幕,屏幕上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它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断臂的维纳斯。这尊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它于1820年被发现于爱琴岛的米洛斯岛,经过一番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21年5月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它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爱神的身材端庄匀称,肌肤丰腴,面容美丽平静,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整个雕像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温柔秀美,又有人类母亲的伟大庄严和慈爱,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雕像最令人惊奇的是维纳斯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们浑然完美之感。后世不少雕刻家曾设计各种方案试图复原双臂,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因为已故千年的艺术家的构思无法完全揣测,艺术家当年的灵感永远无法复制。本文的作者清冈卓行在观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缘于何种原因有如此怪诞的想法?他借此又想表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观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二、明确目标了解作者的观点,研读并深入领会关键语句的含义。三、整体感知1阅读注解与“预习提示”。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能准确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找出疑难问题,并根据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分析,互相质疑解难;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归纳总结。2这是一篇随笔。在随笔中,作者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见解?文章分几部分阐述作者的观点?请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中,作者阐述了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看法,即“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从而表明作者关于文艺创作的观点。按照自然的分行,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表明作者对断臂的维纳斯的看法,同时作者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第二部分:任何复原残臂的方案都只能是画蛇添足,因为它扼杀了人们的不尽的梦幻,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第三部分: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胳膊,才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3怎样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句话?结合上下文试作分析。“特殊”是指维纳斯失去双臂有了残缺反而赢得赞美、歌颂,“普遍”是指作者由此厝出的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说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美丽的臂膊,却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4怎样理解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作者认为,胳膊,确切地说是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是人同世界、同他人、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所以维纳斯丧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无数种交涉方式的梦幻曲,才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5怎样理解文章第一段中“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人化地烘托着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创作观点是什么?“某些东西”当指美术作品的艺术效果,是否唤起了人们的审美体验,是否带给人特殊的气氛、感受,是否带给人想象或再度创作的余地。就断臂的维纳斯来说,正是那失去了双臂“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由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艺术作品在反映创作者审美情趣的同时,应留有空白,留给欣赏者以补充、想象的空间,让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进行二度创作,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与欣赏者达到完美和谐统一的境界,带给人审美的愉悦。6由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随笔这种文体具有怎样的特点?随笔是散文的一种。作者往往不刻意为文,大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实有所得、确有所感,提笔随手而写。它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或借景抒情,或夹叙夹议,或谈古论今,或记风土人情,朴素自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总结、扩展学生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发表对断臂的维纳斯的看法,阐明自己的审美观。教师加以正确地引导。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三。2课外选读清冈卓行的作品或其它随笔。有关资料一、爱和美的永恒象征(俞永康)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时期”的作品,作者生平不详。这个雕像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和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典范。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成年。其美丽无与伦比。西方文艺作品常取材有关她的传说故事,在雕刻、绘画中更为常见,许多歌颂和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往往以维纳斯命名。而最为人们所熟悉、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尊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这尊雕像首先是由希腊米洛斯岛上的一个叫约尔哥斯的农民发现的,并由此得名。1820年4月8日,约尔哥斯在整地时无意中挖掘出这座雕像的各个断块。他随即报告当时法国驻该岛的领事。经过一番周折,这座雕像终于被法国买下,运到巴黎,献给国王路易十八。于是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便成为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辟专室陈列。约尔哥斯挖掘出这座雕像时,雕像断裂成几个部分:上半身、下半身、发髻的下垂部分、右腰部的断块、刻着铭文的台座,以及拿苹果的手臂断片。由于手臂断片技艺粗俗,很快被鉴定不属于这尊雕像的原物,明显是后人的复制品。这说明雕像很早就已失去双臂。雕像断去的双臂原来究竟如何,一直是雕刻史上的一个谜。许多专家提出过各种假设,试图恢复雕像的原来面貌,但都归于失败,都未能取得令人信服和满意的效果。围绕所缺两臂的争论,最有意思的是下列几种说法:一说左手拿苹果,右手抓住围布;二说维纳斯的双手拿着胜利花环;三说右手拿着鸽子,左手拿着苹果;四说维纳斯准备入浴,右手抓住似乎要滑落的围布,空手抚握着一束头发;五说她站在战神马尔斯的身旁,右手握住马尔斯的右腕,左手温柔地搁在马尔斯的肩上。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在雕像虽然是断臂的,但并不给人以残缺不全的感觉,无损于观赏,反倒更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力。雕像可供四面观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十分相宜的。与雕像同时发现的底座,多数专家认为是属于这尊雕像的。台座上刻有“美安得罗河畔安屈克拉亚的亚山德尔作此”的模糊字迹。根据铭文和书体,专家们推断雕像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因为安屈克拉亚是公元前3世纪时建起的市镇)。作者名字中残缺的字,一般认为是“历”或“格”,因此雕像作者是亚历山德尔或亚格山德尔。但是仍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台座不一定属于这个雕像。他们从雕像所具有的典雅、端庄、崇高的艺术风格来看,认为雕像应属更早的“古典时期”(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作品。而不是希腊化时期的。有的学者还认为不一定是阿芙罗蒂德,而可能是海神阿姆菲德里特或胜利女神。虽然有这些争议,但都不妨碍对雕像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赏。在古希腊雕刻中,阿芙罗蒂德的形象改由裸体出现,大致始于“古典时期”盛期的著名雕刻家普拉西特列斯(活动期为公元前375公元前330年),由此成为一个传统,直到近代。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是一尊半裸雕像。用巴洛斯岛盛产的优质大理石雕凿而成。雕像裸露的上身和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雕像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整座雕像转折有致、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雕像身高2.04米,胸围1.21米,腰围0.91米,臀围1.29米,头长0.267米,约占全身的八分之一,是极为匀称的身材比例。据测定,维纳斯从头顶到肚脐的高度与肚脐至脚底的高度之比约为11.6,而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的高度之比,其比值也是11.6,正符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确立的,后来被柏拉图所称谓的“黄金分割”比例。雕像伫立在一块厚约7厘米的台座上,所以整座雕像的高度为2.112米。雕像的脸型呈现出典型的希腊特征:椭圆形的面庞,朴素的波浪式的发髻,平额,笔直的希腊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沉静、端庄、凝重的神情。雕像的整个形象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古希腊人所崇尚的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貌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以及古代大师精湛的艺术技巧,在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也和古希腊其他许许多多以神命名的雕刻一样,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美质的集中。对神的歌颂也就是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古希腊雕刻中的神像没有丝毫脱离世俗的神秘感和程式化,而是为人们所理解、所欣赏,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已成为人类美和爱的永恒象征。从对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中说明,对于西方雕刻绘画中的大量女性裸体形象,不能简单的加以否定、排斥。而是应该区别对待,把像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那样的健康、具有高度美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与那些只注意表现外在感官因素,一味追求刺激的庸俗的作品,甚至是宣扬低级、色情、黄色的作品要严格地区分开来。德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阿芙罗蒂德正是通过特定的形体结构,造成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想的视觉形象,显得崇高而静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维纳斯那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总之,这座雕像是现存美神中最稀有的珍品,其躯体及衣裙,具有古典的节度,容貌与发型具有希腊化的甘美,宛若一首好诗。19世纪法国大雕刻家罗丹,对这件不朽杰作赞叹说:“看!奇迹中的奇迹!她是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生命的乐章高洁而优雅地飘散着。现代学院派的雕刻,既不了解希腊,也不了解自然,多么美丽的希腊女人!活在雕刻家的心境里。”(外国雕塑掇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二、千古美谈的思考话说“断臂美人” (谌知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美的绝对性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品质,是确定美的本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永恒性、稳定性,因而它是不朽的,具有永不枯竭的美的魅力。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其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的形态两者都能充分显示,如大海的波涛,既有惊涛骇浪的恐怖,又有平波展镜的朗丽。它时美时不美,呈现出相对性,然而在相对性中又表现出它那气势壮阔的美的绝对性。有的美的形态相对性很强,绝对性异常弱,如人的装饰美,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人们对它的审美,也往往众说纷纭,并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有的美的形态绝对性非常明显,相对性比较隐晦,如火红的朝阳,皓洁的明月,雄伟的长城、秀丽的黄山等,古今中外的观赏者都是赞美的。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的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能成为举世公认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共赏,可谓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就在于美的绝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强大。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某些共同利益、心理和要求,具有超越于时代的共同美的特点。(一)高洁的精神美“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神,也是爱神。主管爱情、婚姻和保护家庭。她天生丽质,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但自身却很不幸,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人们出于同情、感激和美好的愿望,崇拜她,把她视为“美好、善良、正义”的象征。由此,产生过许多以她为题材的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雕像,虽然借助于神的名义,而实际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理想”,是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说”的产物,即神都具有人的外形和性格,只是神是最完美的人。因此,雕像不像欧洲中世纪和东方古代同类题材的艺术品那样充满宗教的神秘色彩,神都是头顶光环或三头六臂,而是极富有人情味。从而不但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还鼓舞着人的斗志。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比1789年的原则(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意即: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19世纪俄国作家乌斯宾斯基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潦倒的教师从维纳斯美丽动人的形象中,唤起生的欲望和力量,改变了对人的看法。认识到人是美的,是有力量的,是能得到幸福的,为了人类的幸福,必须进行不屈的斗争。马克思也对它作过很高的评价:米洛斯的维纳斯展露着希腊人的思想、意志和品格。虽有着时代的局限(未直接表现人与社会的矛盾),但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雕像半裸的身躯,肌体圆润、丰满、优雅、健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女性的纯洁和健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教养与美德。显得落落大方,既庄重典雅,舒畅自由而又节制有度,给人以“雄伟”和“温暖”感。全着装不能充分展露“美神”与“爱神”之美,全裸又有放荡之嫌。罗丹艺术论中说:“这是古代的神品,给人以被抑制了的热情、理智所调节了的生的愉快。”意思是说:透过她妩媚娴雅的形体,表现了内在的人性精灵之美。雕像的头部微微昂起,眼睛凝视前方,专注沉静,面部流露出智慧、矜持的表情,给人以坦荡无邪、自尊而又自信。无故意挑逗献媚,矫揉造作之感,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态,温煦亲切的美,纯正而耐看,使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在它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二)理想的造型美感人的题材内容与高洁的精神,要通过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来体现。形式美也是艺术作品抓住观赏者的第一要素。人们感受外物刺激和形成主观反映的生理器官,机制是基本相同的。从而人们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也就会有共同之处。在正常的,不同的审美主体身上,就会体现出某些共同美感。这一点,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对形式美的欣赏方面。如和谐、匀称、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由物质实体性所决定,要求雕塑比绘画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更多地运用寓意、暗示、象征性的手法,在更大程度上追求从个别到一般,以有限见无限的艺术效果。雕像采用无衬景、无道具、无装饰、无大的动态的极其简练的造型手法,让观赏者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集中品味主体的外在美以及通过外在美传达出来的内在美。让人感觉增之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太少,精练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雕像遵循雕塑创作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一特殊规律,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造成体积感,以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在体积变化上形成四个面的转换,重心在一脚,另一只脚是“稍息”状态;两个膝盖一前一后,组成一个面;骨盆转向相反方向,又是一个面;头侧向另一方,是第四个面。动作的转折很小,很微妙,很协调,表现了女性静穆的美,含蓄地透露出温柔典雅的气质。法国美学家笛卡儿认为: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雕像以完全立体的造型(圆雕),细腻洁白的质地(大理石),与真人类似的高度,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她体型修长健美,匀称和谐,符合形体美的尺度“黄金分割律”,上身与下身之比为11.618;丰满的胸部,婀娜的腰身,润腴的臀部,构成标准的三围,体现出女性体型鲜明的曲线美,曲立凝视,全身呈S形,从各个角度看,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静中显动;衣纹柔和飘动,疏密有致,显示出体形线条的优美,与裸露光洁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照,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体现着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发型柔美,面庞娟秀,可亲又可爱。整个雕像简洁优美,生动自然,形体语言丰富多彩,既不错乱,又不生硬。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扬米洛斯的维纳斯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这就是说,雕像的形体美,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一种理想的美,是健与美的统一,是真实生活中的人体美不可比拟或难以达到的,但它确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目前尚未充分展开的本性之中。艺术家力求抓住人性的美,并予以真实的表现,充分体现人的尊严和崇高,激发人们去维护和追求。因此,这种“标准的”美是永恒的,不朽的。人们观赏它,是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三)完整的艺术美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发现时就没有双臂,所以又称“断臂美人”。手臂的残缺,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说它是美的,但作为艺术美中的残缺,就要另当别论了。艺术美所描绘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美和社会美,而且也可以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有的是对于丑的再现,有的是作为美的对照而存在的。罗丹的欧米哀尔就是通过重点表现老妓的干瘪和衰老,来揭示一个老妓衰亡的自然规律和对任人欺凌的妓女年老色衰后悲惨处境的同情,被誉为“丑得如此精美”。外貌奇丑的钟馗,也使他匡扶正义,嫉恶如仇的内在美更加崇高和悲壮,以至世人发出“谁道先生不美容”的赞叹。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原本就没有塑手,还是挖掘时打断了,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断臂已成为这一雕像主体美的对照,是塑造目的的美和塑造手段的美,使身躯美更突出,更鲜明。罗丹也曾把一座雕像的双手砍掉,原因是那双手太突出,影响了雕像的主体美。雕塑的特点是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都溶化在形象的整体里,而不是集中到一个点上,否则,会使局部与全身处于对立的地位。所以,杰出的雕塑作品即使局部残缺,也无损其整体美。我国晋代哲人葛洪说:“西施有所恶而不能减其美者,美多也;嫫母有所善而不能救其丑者,丑笃也。”庄子也有“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之说。雕像的内在美与主体美的强大、突出,反过来又掩盖了局部的缺陷,使之“视而不见”。有人认为: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不断臂的维纳斯会更美。其实不然,肢体健全的维纳斯雕像还有很多,有的也很美,但无一能与米洛斯的维纳斯媲美,像它那样让人刻骨铭心。高明的艺术家,总是让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想像的余地,造成一种悬念和遗憾,让人们永远为她牵肠挂肚。断臂比完美无缺更具有一种艺术魅力,诱发人们去发挥自己的想像,通过想像获得“全”的效果。倘若修复双臂,它的“全”就会使欣赏者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想像的翅膀便捆住了,少有回味,过后便忘,从而降低了作品的魅力,这种“全”实为艺术的不全。况且,修复后,手只能保持一种姿态,不能满足所有审美个体的要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各种修复方案都告失败,保持原貌成了最佳选择。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他还说:“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断臂是米洛斯的维纳斯美的一种个性,使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面貌,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西方美学史上有“美人的黑痣”的观点,即美丽的脸上最好长有一颗黑痣,或一条小小的疤痕。中国美学史上也有“美人方有一陋处”之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西施有病,杨贵妃肥胖,史湘云咬舌,这就是美的个性。千人一面,既单调乏味,也缺少真实感和可信性。因此,米洛斯的维纳斯不仅给人们带来永远的美的享受,而且也留下永远的思考。她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也提醒着我们的艺术家:完整的艺术美,必须由艺术作品和欣赏者共同来完成,艺术作品要具有充分发展的美,必须选择能够最充分地发挥欣赏者想像力的形式,达到“破而愈完,半多于全”的艺术效果;少一些功利主义,少一些赶时髦,少一些浮躁,按照艺术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精品方能出,千古不朽之作才有可能。三、缺损中见完整(刘真福)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19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一只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后来,“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不过维纳斯的塑像还是太美了。她除了损失两条胳膊外,别无所损,浑身透散着柔美、静穆、高雅的气质,代表了古希腊雕像艺术的最高成就。她太有名了,以致人们要用笔正面描写和议论她,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其难处一是“肉眼凡胎”的观者何敢一窥光焰辉煌的美神而遽下断语;二是自从她二度出生以来,一代代人的文字记录数不胜数,后生晚辈何能超越前贤。该说的都说完了,在她面前难道只有保持缄默、静穆?不是的,今有日本的清冈卓行,独具新锐的艺术感受力,从美神肩下本应伸展或弯曲的两条玉臂的空荡处放任想像,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清冈卓行两眼凝视着“虚无”,他看见了什么?第一,他看见了艺术的奥秘。“缺憾的美”也是一种美,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美,它“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在艺术领域,“缺憾的美”就是完整的美。“完整”指什么?“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指一种庄严肃穆的“神秘气氛”;“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指一种具有原创性的生命力量。这让我们联想到东方神秘哲学:“惚兮恍兮”“窈兮冥兮”“微妙玄通,深不可测”(老子),这便是“神秘”;“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虚而待物”(庄子),这便是生命自无至有的诞生。“缺憾”正如“无”,“无”何异于“有”?“无物之象”“大象无形”(老子),这是至德至善至美的一种更高级的存在。也就是说,清冈卓行作为一个东方哲学、东方文学艺术精神哺育成长的作家,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目光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道”,或曰艺术领域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第二,他看见了无数双眼睛。清冈卓行根本不在意美神玉臂的原始状样,甚至厌恨和恐惧原臂的复殖,因为他想到了无数双富有创造力的眼睛注视之下的“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认为“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就是说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的断臂,激发起多少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的美好想像!在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双完美的玉臂。断臂仿佛成为神奇的艺术符码,随千万观众的解读而时时翻新。她永远生活在当代。在此作者又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艺术规律:艺术形象的意义应由读者、观众来填补、完善和阐释。正如接受美学家所言:“阐释似乎正试图补偿艺术已经失去的东西。”“本文的一致性意义它并没有为本文所系统表述与其说是本文暗含的内容,不如说是出于读者的建构。” 德国沃伊瑟尔阅读行为第14页、20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着重号系原文所有)在作者、作品那儿忽略、遗忘、丧失的东西,正好由读者、观众拾起并重新建构、放大、美化而成无数同质异构的崭新东西。这就是艺术的神妙功能。第三,他看见了对象化的自身形象。艺术是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可以从中照见自己创造力,照见自己的趣味、人格、理想。这关乎艺术创造,其实鉴赏又何尝不是如此!艺术鉴赏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任人依自己的眼力与心界在这一空间的某维度上凝定自己的水准,找到自己的感悟结点。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心胸广狭、人格优劣在艺术鉴赏中都毫无遮拦地显露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奉读米洛斯的维纳斯,扑面而来的是发自作者人格境界的一股强烈感染力,感受夏日海边狂野而温暖的风暴。这风暴里挟着美好的情感、意志,那是作者自始至终动情地诉说自己的真切感受,言语间透露出对艺术的最彻底的钟爱,体现他的高尚情怀,他的赤子之心;这风暴里挟着清新的灵气、悟性,那是作者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揭示人类艺术杰作的感染力、震撼力,并用文字准确而畅快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印证他的艺术领悟力卓尔不群。断臂维纳斯赐予了清冈卓行坦露心迹的激情,为我们留下一篇优美的散文;清冈卓行的散文留给我们醇浓的美味,启发和激励我们对艺术的敏感、热爱。(选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年第12期)四、维纳斯为何失去双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长期供应合同
- 购销合同(长期供货购销合同发供货通知书)2篇
- 甘肃工业照明工程方案(3篇)
- 理疗学课件教学课件
- 佛山酒店装修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文明生产培训材料课件
- 电梯工程审价方案范文(3篇)
- 安全整改培训计划课件
- 浦北县顺源门窗制造有限公司门窗生产线项目环评报告
- 猫咪课件教学课件
- 起重机械定期检查与维护方案
- 2025年新《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动物样品采集培训课件
- 八年级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计划
- 二手房资金监管协议书
- 甘肃省会宁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太阳能海水淡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招聘《机动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物资保管岗位招聘面试实战指南及模拟题解析
- 2025江苏南京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基本建设处人员招聘1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支教面试课件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