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课标要求知道 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一 六王毕 四海一 1 统一六国 1 概况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完成统一 2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秦王朝 预习导学梳理 知识 点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 拓展版图 1 北方 击匈奴 收回河套地区 修筑 直道 与长城 2 南方 平定岭南地区 凿 置郡管理 3 西南夷 开辟了 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 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灵渠 五尺道 历史认识秦结束了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实现了国家统一 是历史的进步现象 也是秦始皇主要的历史功绩 为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海内为郡县1 实行 秦统一后 秦始皇把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的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 概况 1 郡 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设 郡尉 监御史等职官 分掌行政 兵事 监察职责 2 县 隶属于郡 下设 里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郡守 乡 3 特点 1 是中央管理地方的形式 2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得 4 意义 1 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 西汉继续推行 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使 大一统 政体更为巩固 垂直 世袭 官僚政治 中央集权制 误区警示郡县制形成于春秋后期 并非形成于秦朝 秦始皇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其主要功绩是将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三 百官公卿1 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 采用 称号 自称 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 三公九卿制 1 三公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负责 2 九卿 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皇帝 始皇帝 丞相 太尉 监察系统 3 朝议制度 丞相 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秦始皇晚年时遭破坏 4 汉承秦制 1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 汉武帝设置十三部和司隶校尉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刺史 误区警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指一种决策方式 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 集最高国家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课堂讲义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探问题材料下面是历史上和山东有关的行政图 1 材料中两幅插图反映山东大地出现了哪两种何时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答案西周的分封制 秦朝的郡县制 据文献记载 鲁 齐等诸侯在其领地 有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 官吏调任时 不得带随员 官吏一经任命 必须服从调遣 违者要依法治罪 2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 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答案在分封制下 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 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皇帝任免 绝对服从中央 教方法图示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点 主题二秦朝中央官制1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 以皇权为中心 三公分掌政治 军事及监察大权 分工明确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 君主专制 皇权至高无上 军政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里 3 百官公卿不得世袭 由皇帝任命 分封世袭制不再延续 4 国与家同治 充分体现了 家天下 的特点 2 西周政治体制与秦朝中央集权的区别 1 西周政治体制的特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有机结合 周王既是宗法上的天下大宗 政治上也是天下诸侯的共主和国王 国家依据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确定政治等级的尊卑高下 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通过宗法制 分封制得以实现 2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完全抛弃了宗法关系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 各管理层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 而是由皇帝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官吏之间是上下级服从关系 职业官吏构成各级政府的实体 促进了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 探问题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史记 卷六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以前 民皆以金玉为印 龙虎钮 唯其所好 秦以来 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材料三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以上材料反映了皇帝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 皇位世袭 显示权力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 显示了地位不可僭越 皇帝至尊 显示皇帝权力的神圣 教方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归纳为 一 一 二 二 四 一个核心 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制 中央 三公九卿制 地方 郡县制 四个统一 统一推行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 货币和车轨 统一思想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统一文字 当堂检测巩固 应用 反馈 1 据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载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逢明天子 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 符合人民的愿望 1 2 3 4 5 6 解析材料 免于战国 自以为更生 说明司马迁认为秦统一为人民生产 生活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答案d 1 2 3 4 5 6 2 右图是湖南里耶出土的大量竹简 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 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 令守等职官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 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b 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c 货币 度量衡得到统一d 郡县制已经推行 1 2 3 4 5 6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 郡 守 等可判断当时已推行郡县制 答案d 1 2 3 4 5 6 3 秦统一全国后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 对皇帝定期朝贡b 监察百官c 负责地方行政d 拥有世袭权 1 2 3 4 5 6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 在这种制度下 地方官员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不需要对皇帝定期朝贡 无权监察百官 也没有世袭权 故c项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4 汉书 百官公卿表 记载某一官职 秦官 金印紫绶 掌武事 该官职应当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廷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 从 掌武事 来看 该官职应是太尉 因为太尉主管军事 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5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 格鲁塞在 东方的文明 中写道 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 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 集中起来 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 实现了国家统一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 创立三公九卿制 1 2 3 4 5 6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 周朝时就已经出现了集权的趋势 到秦朝时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故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a 6 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 行郡县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 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但秦朝却 二世而亡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 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夏 商 周 汉封建 分封 而延 秦郡邑而促 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 暴其威刑 竭其货贿 咎在人怨 非郡邑制失也 柳宗元 封建论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材料三郡县之制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之法 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 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 读通鉴论 请回答 1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 材料一 二 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答案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 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反抗 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 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2 3 4 5 6 2 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 结合上述材料 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答案没有关系 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 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1 2 3 4 5 6 教材问题解答答疑 释惑 应用 学习思考 教材p10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 千古创论 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 皆是应运豪杰 因时大臣 如果 朝议 的方式不再采用 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 提示李斯的意见是通过 朝议 形成影响的 如果不采用 朝议 的方式 不同政治主张无法交锋 正确的意见就无从发表 也难以维持 秦二世时代就是这样 但是 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 朝议 的作用 在专制制度下 最后的政治裁决权掌握在最高执政者 皇帝手中 如果皇帝不认可 无论是怎样的 应运豪杰 因时大臣 也不可能切实参与行政 任何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 自我测评 教材p11 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 提示 1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2 郡县长官 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 材料阅读与思考 教材p11 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 挟书律 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 提示秦自商鞅以后 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 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 并最终统一中国 但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 焚书 坑儒 挟书律 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导致 奸邪并生 赭衣塞路 囹圄成市 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 的局面 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 最终以 暴秦 的形象载入史册 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 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 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 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 设庠序以化于邑 渐民以仁 摩民以谊 节民以礼 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 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秦朝却一反先王的做法 采用申商韩非之说 严法治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