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列子教学目标:1、学习文言文诵读,通过背诵,积累有关精粹语段。2、品味语言,感悟愚公形象及其意义。3、理解结尾作用,培养创造意识。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味语言法。3、讨论法。媒体设计:1、投影仪 2、录音机。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老师请大家欣赏两座山。这是地处江西的太行山,这是地处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有则寓言里相传这两座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后来被一位年且九十的愚公移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就流传开来。(显示课题愚公移山)。二、上节课我们共同扫清了字词,疏通了文意,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掌握的情况。三、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听一遍朗读,注意朗读的重音、语速。边听边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显示思考题)四、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尽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高且大遂率子孙落担者三大 劳动力缺乏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工具简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路途遥远重重困难横在愚公前面,愚公想怎样做?“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怎样朗读愚公的这句话?提示:“毕力”“指”“可”要重读,读出愚公藐视困难的气概;“可乎”是问句,也要读出不容置疑的语气。(指名读)3、愚公决心移山,他家里人和周围人有什么反映?子孙:杂然相许 京城氏孀妻遗男:跳往助之家里人 周围人妻子:献疑曰 沙曲智叟:笑而止之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愚公妻子和河曲智叟的话,理解对话双方的语气。比一比:你认为愚公和智叟的态度一样吗?从哪些措辞上可看出来?其妻献疑曰 (“献”只是“提出”之意是极端鄙貌之意。)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以君之力 (“君”是尊称,而“残年”是极端鄙视之意。)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损”“丘”为减少山之土,“毁”“一毛”言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力量极其微小,即拔一根汗毛的力量也没有了。)如太行王屋何 (后一句多一个“其”字,加强了反问语气,更其如土石何 突出了智叟对愚公的嘲笑)小结: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分析四组的异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知:愚公妻并不反对移山,只是从关心丈夫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智叟是嘲笑、挖苦,对移山持否定态度,那么,怎样朗读这两段话呢?提示:读妻子的话,要读出关心的语气,读智叟的话,要读出冷嘲热讽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齐读)面对智叟的讥笑和责难,愚公吓退了吗?齐读:“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何苦而不平?”怎样读好这段话?提示:读出愚公理直气壮的气势。“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应加速一气读下去,“何苦而不平”的“何”应重读,读出蔑视与自豪的语气。(谁来模拟读?)小结:愚公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愚公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真是“大智若愚”啊!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愚公子孙的生活现状吗?让老师领你们去王屋山下的愚公村看看吧。4、愚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挖山不止。高而在的山真的被移走了吗?请放声朗读末段,了解故事的结局。这两座山被神仙背走啦!于是有人说这样结尾有点带迷信色彩,老师在这里把它改一下,你们看怎么样?“于是,愚公移山不已。忽一日,地陷,二山遂平。自此,冀之南,汉之阳,无垄断焉。”这样的结局虽有可能,但把移山的结果建立在偶发事件上,与作品的人物无关。而原结尾,是神“惧其不已”“帝感其诚”。大山被神仙背走,是愚公的执着精神取得了胜利,是愚公在困难面前不退步的行动感动了上苍。五、理解完了课文,我们来整体感悟课文。1、你对愚公有哪些了解?(显示“愚公形象”)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愚公这个人物形象?(显示“对比、衬托”板书)我们特别来探讨一下智叟和愚公的这组对比,文中这组对比刻画得最鲜明、最形象,他们之间的对比具体表现在这几方面:住处、神态、观点、名字。河曲:鼠目寸光 笑而止之:自作聪明住处 神态北山:高瞻远瞩 长叹息:充满自信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智叟:不智观点 名字全面、发展地看问题 愚公:不愚3、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只要下定决心,坚持下去,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即人定胜天。这使老师想起一句俗语:困难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品味完课文,你们能把这则寓言背诵下来吗?我们来齐背。六、讨论: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赞同否定?请说出理由。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很激烈,你们说得都很有理,老师也来谈谈看法。老师不赞同上面这种观点。首先, 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他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挖山不止,如果绕山开道或干脆搬家,岂不是屈服于自然,甘心做自然的奴隶么?这种观点反映的是某些人害怕困难的心理。其次,就个人而言,我们也许能逐水草而居,选择搬家,但就民族而言,国家而言,我们则只能“挖山不止”。过去,我们中国能不能因为头上有“三座大山”而“搬家”呢?不能;而今,我们能不能设想把中国中西部的人民都移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呢?也不能。我们只能“挖山不止”。这,就是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劈山填海,围海造田,已成为了人们的伟大实践。我们的三峡工程,填海筑坝工程等等都是惊人的杰作。许多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人称为当代的“愚公”。是啊,不怕困难的又何止这位老愚公,你知道哪些愚公呢?人民的公仆孔繁森,公仆赞中写道:“甘为孺子牛默默苦耕耘,都说是愚公移山不畏难,怎比你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共产党人。”我们的老愚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立交桥下,漫步于蜘蛛网似的铁道边,望着遨翔于天空的飞机,看着奔驰于原野的列车,他一定会有好多的感慨!他想说什么?他会说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代新人换旧人”“后生可畏”同学们,让我们把愚公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把困难踩在脚下,让我们都来做新愚公,把我们的家乡乃至国家建设好。(显示小诗:古人愚公能移山,气壮山河美名传。少年皆做新愚公,四化大业早实现)。老师在这里要送同学们一句话:让新时代愚公精神永驻心中 。七、作业:按要求创编故事片断请根据本文故事情节,发挥你的想像力,创编一个故事片断,这里,你们想不想欣赏老师编的一个片断智叟告状。北山愚公自太行、王屋二山搬走之后,名扬四海,声振寰宇,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记者采访,外地取经,门庭若市。玉皇大帝闻之大喜,降旨敕封愚公“移山太上仙翁”。赏良田千顷,庄园一座,黄金万两,彩帛百匹。然而,有一人却为此事恼羞成怒,一纸御状,将愚公告上天庭,他就是当年讽刺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的河曲智叟。智叟御状,言之凿凿。状曰“愚公乃耄耋老翁,何德何能,搬走二山,实为夸娥氏二子之功。当今生态破坏之严重,实乃愚公当年挖山之恶果;地球人口暴增,实乃愚公超生之结局。现在看来,愚公实乃千古罪人也。御状又云:“我河曲智叟,当年之言,一语中的。但由于愚公老儿沽名钓誉,使我蒙垢被冤,成了反面典型,为天下人所耻笑,两千年来,足不出户,无颜见人。苍海桑田,世事轮回,也该我智叟,沉冤得雪,还我公道之时了。在这法制社会,我不求经济、精神损失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