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学 创立 春秋时期 发展为显学 战国 受沉重打击 秦朝 确立正统地位 西汉 正统地位受挑战 魏晋南北朝 繁荣 隋唐 完善 宋明时期 发展变化 明清之际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一 百家争鸣 的含义 二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学术下移 私学兴办 三 百家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及思想主张百家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道 老子 庄子儒 孔子 孟子 荀子墨 墨子法 韩非子 李悝 商鞅 各流派主要代表的思想主张 一 道家思想 老庄之学 春秋时期楚国人 曾经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 孔子曾经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 礼 方面的知识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通过 老子 又称 道德经 一书流传下来 老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 老子认为 道 是世界的根本 可以解释宇宙万物 是一成不变的 道 是世界万物本源 这是他的思想核心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要思想 道 是世界万物本源 这是他的思想核心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变化 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 提出 弱者道之用 阐发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思想 以柔克刚 福兮祸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伏 请你给下面两幅漫画取一个题目 并就此谈谈你对老子哲学思想的认识 道 是世界万物本源 这是他的思想核心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无为 和 小国寡民 主要思想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生平 庄子 约前369年 前286年 名周 字子休 沐 战国时宋国蒙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2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 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 1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一切事物都没有本质区别2 放弃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自由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注 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 也不效法那些陈规 要研究现在的事情 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1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 2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 五蠹 注 社会变化了 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 情况变化了 政治设施也必须相应地变化 阅读材料 以法治国 倡导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集权观 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改革观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倡导因时而不断改革 二 法家思想 韩非子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 守株待兔 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故治理国家的政策 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积极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 反对墨守成规 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消极 法治 过度易导致暴政 使社会矛盾激化 课堂探讨 法家思想的影响 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 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但秦朝的短暂而亡 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三 墨家的主张 1 墨家的风气 组织纪律严密 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 讲求实际功利 2 墨家的基本主张 墨子 材料一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当兼相爱 交相利 材料二 战争 春则废民耕稼树艺 秋则废民获敛 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材料三 尚贤者 政之本也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没有阶级等差 反对不义战争 任人唯贤而不以亲 兼爱 非攻 尚贤 四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 前551 前479 1 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 字仲尼 春秋鲁国人 享年73岁 孔子3岁丧父 17岁丧母 生活十分惨淡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 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 成为政府高官 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 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十四年 旨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然而屡遭冷遇 于是 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孔子 前551 前479 1 孔子 以 仁 为核心 认为 仁 即 爱人 实现 仁 的方式 对己 克己复礼对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仁 在政治上的表现 为政以德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其身正 不令而行 1 政治思想 孔子的主要贡献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论语 雍也 注 仁人对难做的事 做在别人前面 有收获的话 他得在别人后面 这可以说是仁了 体现了民本思想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注 克制自己 一切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这就是仁 不合礼的事不看 不合礼的话不听 不合礼的话不说 不合理的事不做 体现了保守思想 实质 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 史书载 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 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 动荡的年代 他的 仁 的思想也处处碰壁 不被采纳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为什么不受推崇 1 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 显然不合时宜 2 诸侯争霸 讲究实力和暴力 着眼于利益 孔子 仁 的主张同样不能满足诸侯国君的需要 探讨 1 政治思想 仁 与礼的学说 2 教育成就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提出了一些著名的教育观点 孔子的主要贡献 子曰 有教无类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子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名言赏析 连连看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1 政治思想 仁 与礼的学说 2 教育成就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提出了一些著名的教育观点 3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孔子的主要贡献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 仁 具有民本思想 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首倡私学 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 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他主张维护周礼 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具有保守性 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课堂探讨 吴道子版 马远版 孔德成版 大成殿版 孔子标准像 历代孔子像版本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全庙南北长 公里多 占地327亩 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 包括三殿 一阁 一坛 三祠 两庑 两堂 两斋 十七亭 五十四门坊 前后共9进庭院 布局严谨 气势雄伟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 有 天下第一家 之称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 已达3万余株 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 为旅游观赏胜境 美国文化部长说 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 从久远的年代开始 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孟子 名轲 战国中期邹国人 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很高 后人称孔子为 至圣 称孟子为 亚圣 称儒家思想为 孔孟之道 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 孟子 一书 成为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 中 四书 之一 2 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公孙丑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名言赏析 1 主要思想 提倡 仁政 学说 民贵君轻 的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性善论 2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促进生产发展 具有进步意义 影响深远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3 荀子 荀子 荀况 即荀子 号卿 战国时赵国 在今安泽一带 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 教育家 荀子博学深思 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 兼采道 法 名 墨诸家之长 主要思想 1 天人关系 一方面强调 天行有常 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 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 即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2 政治思想 强调君民是舟水的关系 主张仁义 王道 评价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3 人性论 性恶论 仁者爱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