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石桥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一、填空题(共计34分,每空2分)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你留意过吗?刮风的时候,如果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 (选填“高”或“低”)4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 和实验5单位换算:某种纳米颗粒直径约10nm= m;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500ml= m36八年级的小玉同学在学习了测量长度知识后,她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25cm、18.26cm、18.25cm、18.27cm,她测量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7读出图中温度计的示数: 8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反映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9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巢湖市获得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巢湖的变化很大图是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内安装的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湿手吹干,它是应用了 的物理原理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11(6分)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共103分=30分)12(3分)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13(3分)2014年,雾霾波及我国25个省,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其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A厘米B毫米C微米D纳米14(3分)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mB1.75mC1.85mD1.95m15(3分)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16(3分)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17(3分)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水面“折”枝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斑马倒影18(3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冰钢固态氢熔点/39106401300259A在260时,氢是固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19(3分)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ABCD20(3分)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雪飘21(3分)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三、实验探究题(共27分,22题每空1分,23题每小题8分,24小题每空1分,25、26小题各4分)22(8分)八年级的小华同学与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 的问题;(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2)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3)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组的晓敏同学将玻璃板倾斜了一定角度, (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23(6分)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图;(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 24(5分)小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60677379808080848893(1)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盛有某种物质的大试管、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酒精灯、火柴、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 、 ;(2)根据实验结果,你判断该“某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条件是: 、 25图是八年级小敏同学开展的一次课外小实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她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加点的文字作出解释:(1) ; (2) 26如图是凸透镜所成的像AB,F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图中成像情况,完成光路图,并找到物体AB四、简答和计算题(共9分,27题5分,28题4分)27(5分)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28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并达到节能的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解释2017-2018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计34分,每空2分)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被测物体的长度是1.76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31 :定性思想;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相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示数为2.76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76cm1.00cm=1.76cm故答案为:1.76cm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塑料尺的振动幅度【解答】解: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3你留意过吗?刮风的时候,如果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高(选填“高”或“低”)【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跟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和松紧都有关系,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缝隙越细,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答案为:高4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考点】2R:物理常识【专题】12 :应用题;5AA:其他综合题【分析】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观察和实验时科学探究的两个基本方法【解答】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观察和实验时科学探究的两个基本方法故答案为:规律;观察5单位换算:某种纳米颗粒直径约10nm=1108m;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500ml=5104m3【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长度、速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因为1nm=109m,所以10nm=10109m=1108m;因为1ml=1cm3=1106m3,所以500ml=500cm3=500106m3=5104m3故答案为:1108;51046八年级的小玉同学在学习了测量长度知识后,她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25cm、18.26cm、18.25cm、18.27cm,她测量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18.26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32 :定量思想;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解答】解: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26cm故答案为:18.26cm7读出图中温度计的示数:22【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12 :应用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温度计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液柱位置读数【解答】解: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向上,绝对值变小,因此为零度以下,液柱与“20”以下第2条刻度对齐,故示数为22故答案为:228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反映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不能减弱噪声【解答】解: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故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响度9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巢湖市获得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巢湖的变化很大图是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内安装的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湿手吹干,它是应用了温度高,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蒸发加快的物理原理【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如果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就会加快液体的蒸发【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答案为:温度高,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蒸发加快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10cm20cm(fu2f),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小于10cm(uf)【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12 :应用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如图A,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物距大于10cm小于20cm;如图B,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物距小于10cm故答案为:10cm20cm(fu2f);小于10cm(uf)11(6分)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升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凝华,冰晶下落时变成雨熔化【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12 :应用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共103分=30分)12(3分)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考点】2Q:物理学方法【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要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解答】解:对照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可知,“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属于做出猜想,因此是猜想假设环节故选B13(3分)2014年,雾霾波及我国25个省,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其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A厘米B毫米C微米D纳米【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对长度的逐个单位大小要有所了解,还有结合对生活实际的了解,可解答【解答】解:PM2.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4(3分)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mB1.75mC1.85mD1.95m【考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12 :应用题;21 :信息给予题【分析】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解答】解:“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15(3分)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21 :信息给予题;46 :实验分析法;511:声现象【分析】由实验现象可知: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减弱,而光的传播没有减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解答】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仍能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说明光传播不需要介质故选C16(3分)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分析】由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振动次数多就说明频率高,而发声体发声的音调与频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解答】解:A、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错误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D、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D正确故选D17(3分)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水面“折”枝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斑马倒影【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12 :应用题;4B :图析法【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水面“折”枝是光由水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C、灯光在夜空中看来,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D、斑马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18(3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冰钢固态氢熔点/39106401300259A在260时,氢是固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考点】1B:熔点和凝固点【专题】12 :应用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解答】解:A、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0低于259,氢处于固态,故A正确;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故B错误;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故C错误;D、在0时的水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状态,所以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故D正确故选AD19(3分)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ABCD【考点】BE:生活中的透镜【专题】31 :定性思想;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越大,则像越大;由图可知,乙相机的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最小,像最小,故照片B是用乙拍摄的;故答案为:B20(3分)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雪飘【考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解答】解:A、雾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B、雨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正确D、冰是固体,它是由液态的水放热凝固后形成的故选C21(3分)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12 :应用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云故A正确;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故B正确;C、水蒸气在夜间较冷的地面、石块及植物的叶片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故C正确;D、水蒸气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故D错误故选:D三、实验探究题(共27分,22题每空1分,23题每小题8分,24小题每空1分,25、26小题各4分)22(8分)八年级的小华同学与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的问题;(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选填“虚”或“实”);(3)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组的晓敏同学将玻璃板倾斜了一定角度,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13 :实验题;42 :等效替代法;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即可得出结论(4)实验时,玻璃板倾斜了一定角度,物体的像会上升到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降到水平桌面的下方,不能使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完全重合【解答】解: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因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3)小华如果将蜡烛逐渐向板玻璃靠近,根据根据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4)小组的晓敏同学将玻璃板倾斜了一定角度,像的位置会上升或下降,使蜡烛A的像和蜡烛B不能完全重合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若挡风玻璃竖直安装,车内人员所成的像则在司机的正前方,对司机看清前方的道路情况起干扰作用;若挡风玻璃倾斜安装,车内人员所成的像则在挡风玻璃的上方,这样更能使司机看清前方道路情况,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故答案为: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1)像与物的大小;(2)不能;虚;(3)不变; (4)不能;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23(6分)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A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C图;(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D;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0.25m【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11 :计算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2)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凹透镜时,像会靠近透镜(3)根据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可求得副眼镜的焦距【解答】解:(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过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A图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要戴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则C图表示矫正做法(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近视眼镜时,像会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要靠近凸透镜(3)因为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焦距f=m=0.25m故答案为:(1)A;D;(2)D;(3)0.25m24(5分)小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60677379808080848893(1)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盛有某种物质的大试管、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酒精灯、火柴、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温度计、秒表;(2)根据实验结果,你判断该“某种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条件是:达到一定温度、吸收热量【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12 :应用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实验中要测量温度与时间,应根据这一要求选择测量仪器;(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3)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解答】解:(1)实验中必须测量水的温度和记录时间,因此还缺温度计和秒表;(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为晶体;(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必须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温度计;秒表;(2)晶体;(3)达到一定温度;吸收热量25图是八年级小敏同学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趋势分析:创新产品推动行业变革
- 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下的新型肥料研发与应用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与边缘计算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在2025年的效能评估与实践
- 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实施方案
- 高端特种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丝绸之路研学营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金融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流环保包装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防晒知识科普课件
- 煤矿安全生产协同管理系统
- 铁路段扩能改造站房及生产生活房屋工程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四年级美术国测知识竞赛题库(104题附答案)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教师培训系列讲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 2025至2030中国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 2024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春专任教师辅导员招聘考试真题
- 运输公司汛期管理制度
- 2025年瑜伽教练资格证考试题库:瑜伽教练基础瑜伽动作详解试题
- 情绪管理小学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