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 试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布局 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3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 4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也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阅读下列文章 500年中国寻梦 中国曾经错失的三次机遇和现在面临的第四次机遇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 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中国在这三次机遇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 因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有条件抓住却没有觉察而错过 结果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 第二次是强烈意识到了机遇 并进行相当的努力 但终因没有把握关键重点而再次错失 其结果是中国在 千古变局 之下 不但进一步落后于西方 而且还被近邻日本甩到后头 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 中国最初的意识并不清晰 最终可谓把握了一半 仍然没有实现中国复兴的梦想 第一次机遇期 大航海与郑和下西洋中国面临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末期 其竞争对手是西欧 转折点发生在大航海时代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 地理大发现 为欧洲提供了发展的强大动力 此后 欧洲开始进入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 宗教革命的活跃时期 创造了 欧洲奇迹 欧洲抓住这次机会 在此后的两三百年中 完全改变了人类历史 欧洲第一次领先于东方 实际上 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表明 中国在明朝时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 可以说 一开始中国具有更好的潜力 但中国没有能力把这些潜力转化成现实力量 西方的大航海有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一个牟利的欲望和机会 一个使牟利得以实现的社会和体制结构 而中国的航海 则出于向世界显示中国皇帝的权威和富有 所到之处赐与当地人大量的财物 以换取当地人对中国皇帝的 臣服 缺乏利益生长的航海 无法触动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统治者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发展中国的绝好时机 因而最后以一道圣旨叫停而告终 在全球历史展开的关键时刻 中国将力量转向内部 把无穷无尽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者 第二次机遇期 中日的洋务运动竞赛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 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已意识到 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 必须向西方学习 中日差不多同时开始学习西方 历史向中日两国提供的机遇也相差不多 但在这次机遇面前 日本成为惟一搭上西方工业革命快车的幸运者 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打败了中国 后又击败俄罗斯 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 也是惟一的非西方大国 中国也强烈意识到了这次机会 同时以洋务派为中心力量的改革派在发展军事力方面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当时北洋水师的总吨位 铁甲的厚度及装备的大炮 并不比日本海军逊色 结果甲午海战一败 充分说明了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改革方式的低效 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一开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 而是在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下进行试图调和矛盾的逐步自我反省 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 勉强地扩大仿效西方模式的领域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11年清朝廷覆灭 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领域扩大的过程与线索 先是军事领域 其次在经济领域 再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 最后终于发展到政治领域 甲午海战的失败对这样一种努力的打击是巨大的 但并不致命 甚至戊戍变法的夭折也不一定注定中国政治领域改革希望的彻底破灭 但历史给予的战略机遇期不会专门为中国而延长 随后的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多次的国内战争与两次世界大战 使中国发展自我的战略机遇期一去不返 直到冷战格局形成 第三次机遇 中国只把握住一半二战后美苏两霸的冷战对峙 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 再次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对中国来说 这也是第三次战略机遇 与前一次机遇期相似 在战败废墟上需要重建国家的日本 又成为中国的竞争参照 在被美军占领这一特殊条件下 日本一方面在政治外交上听命于美国 另一方面利用美国与苏联对峙创造的发展空间 借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的机会 及时调整经济结构 再次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 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创造了 日本奇迹 虽然日本还没能成为世界大国 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而中国只能算是抓住了这次机遇的一半 中国在冷战时期 也较好地利用了美苏对峙这一重大的机会 中国与苏联结盟 进行了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 初步建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 中国利用美苏对峙的机会 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核力量并发射人造卫星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又与美国改善关系 开始利用美国和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来发展中国的力量 到冷战结束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之所以说中国只是利用了一半机会 是因为中国对这次机会的利用在前期是不自觉的 选择方向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 搞自我封闭 也丧失了一半的时机 1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 不正确的有 a 它是原子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直接结果b 学科分工越来越细 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c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d 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课堂练习 a 2 下列有关第三产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它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b 它也是物质生产部门c 目前我国在第三产业中的人数比例最大d 它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课堂练习 a 3 电子计算机问世后 仅30年就经历了五代 平均每6年运转速度提高10倍 这种情况反映的根本问题 a 现代科技发达b 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c 科学实验不断发展d 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课堂练习 d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促使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b 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缩小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d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课堂练习 c 5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这表现在 a 卡特尔 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b 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课堂练习 b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中国所处历史时期 中国未得到发展原因 对中国的影响 清朝中后期 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说明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为什么三次都没有得到发展 并简述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科技革命 中国所处历史时期 中国未得到发展原因 对中国的影响 清朝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并且很快失败 外国资本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 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 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强 先后发动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使中国完全沦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所处历史时期 中国未得到发展原因 对中国的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开始时 处于半殖半封社会 列强长期侵略和旧中国统治阶级腐朽无能 建国后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 封锁 包围 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 也缺乏正常的交流 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影响 左 倾思想泛滥 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教育发展经常受到冲击 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好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 各个时期我国的科技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在50年代发展缓慢 文革 期间受到严重破坏 到了80年代 有些领域已经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恩格斯说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三次代业革命的有关史实 回答下列问题 1 三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 各举两例 2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回忆三次工业革命的工业的影响表可得出 第一次 棉纺织业 钢铁工业 交通运输业第二次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汽车 飞机制造业第三次 电子工业 核工业 航天工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工业产生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 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课堂练习 观察以下科技革命的示意图 向距离挑战 思考后回答 1 请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 a 蒸汽时代b 电气时代 图 是史蒂芬孙发明的 动力机是蒸汽机 图 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 动力机是内燃机 2 图 图 的科技成果分别是谁发明的 写出这两项发明的动力机 3 图 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图 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近代以来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回答 材料一 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试题演练 答案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会计师考试核心考点与模拟题集合解析
- 文库发布:电与磁课件
- 2025年财务分析师面试指南及模拟题答案
- 甲状腺结构学习课件
- 甲状腺磁共振影像课件
- 甲状腺癌的护理常规课件
- 甲状腺瘤课件
- 江苏苏州2022-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46篇
- 江苏南京2021-2023年中考满分作文38篇
- 新解读《GB-T 36134-2018不定形耐火材料 抗爆裂性试验方法》
-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听力评析及备考建议
- 小学生课件藏文版下载
- 中试基地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电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养老院电动车管理制度
-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
- 2025年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报告
- 养生馆转让协议书
- 南充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原版)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