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新闻7访李政道博士 咬文嚼字 应是 日薄西山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英雄钢笔 如今日暮西山 这是2012年11月24日 现代快报 a17版 英雄 迟暮老国企贱卖股权 一文中的一句话 其中的 日暮西山 讲不通 暮 本义指日落时 傍晚 日暮 也即傍晚 还指天色晚 被暮色笼罩的 当是整个大地 不可能仅限于西山所在的那一角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当暮色笼罩大地时 西山上方还会有一抹落日的余晖 所以汉语中无 日暮西山 的说法 置于 西山 之前的 应是 薄 薄 动词 意思是迫近 接近 日薄西山 太阳迫近西山 即将下落 也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这条词语很典雅 古今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 摘自 咬文嚼字 2013年合订本 作者 李荣先 课前识记 栏目链接 作者简介 栏目链接 相关知识 新闻的导语与主体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 写出消息中最主要 最新鲜的事实 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 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 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 时间顺序 或 逻辑顺序 写作 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 后写次要的 1 注音 预习探究 l n h nd n sh n y b ch n ch n h n h n mi m u chu n chu n 2 写对字形 稍 梢 衡 衢 斑 班 漱 懒 濑 獭 籁 字形小贴士 矛 是个象形字 其周朝中期金文的形体 上部是锋利的矛头 下部是一根长柄的形象 小篆的形体 是在金文基础上饰以毛羽而美化了的矛 楷书的写法 已看不出矛的样子了 矛 的本义为长矛 是古代最常用的也是最早的兵器 矛 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 凡从 矛 的字大都与矛或刺杀的动作有关 如 矜 矟 shu 即槊 等 矛 也可以表音 作声符 如 茅 蟊 懋 等字都从 矛 得声 3 解释词义 1 模拟 2 混沌 3 神通 4 倡导 5 根基 模仿 也作 摹拟 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形容糊里糊涂 无知无识的样子 原是佛教用语 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带头提倡 基础 比喻家底 6 情怀 7 精确 8 色彩斑斓 9 标新立异 10 欢欣鼓舞 11 齐心协力 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非常准确 非常正确 颜色灿烂多彩 提出新奇的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表示与众不同 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众人一心 共同努力 犹言 同心合力 强调合力 栏目链接 4 辨析近义词 1 接受 接收 接受 指对事物接纳而不拒绝 接收 指收受 接纳 昨日 由省劳动保障厅 深圳市劳动保障局等单位主办的 农村劳动力大型洽谈会在深圳举行 粤东 粤西 粤北14城市与深圳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书 一年 两年 它依然那样 没有任何变化 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除了 估计没有什么更折中的办法了 接收 接受 2 不止 不只 不止 多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 是 不但 不仅 的意思 他们来的人可不少 60个 今天 刮风 还下雨 不止 不只 背景链接 整体感知 2001年12月10日 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纪念日 为此 北京青年报社与 发现 图形科普 杂志社联合推出了大型采访活动 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在国家或地区 与大师们面对面访谈 北京青年报 每周以3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所有的报道 本文即为这次系列人物专访 与诺贝尔大师面对面 的节选 本文是记者2001年10月12日 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对李政道博士作的专访 李政道 美籍华人科学家 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 原籍江苏苏州 1944 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 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53 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副教授 教授 1960 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文脉梳理 文段研读 一 阅读课文 记者 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 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 可相对来说 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部分 回答下面的问题1 记者为什么要从 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 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 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这个问题谈起 获得诺贝尔奖是对李政道博士科学成就的承认和肯定 对此他有着切身的体会 从这个问题引入 比较自然 并且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2 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 就像孙悟空对于 七十二般变化 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 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 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所尚未了解的 比喻说理法 二 阅读课文 记者 我查到新华社1974年5月发的一条很短的新闻稿 主任汤超就是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 培养出来的 部分 回答下面的问题1 通过李博士的回忆 你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毛主席是政治家 革命家 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 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 认为动是重要的 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 所以两个人的观点有不统一之处是必然的 2 李政道博士怎样评价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 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李博士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列举了两个人才数字 举了一个人才特例 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三 阅读课文 记者 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 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是天才 幸运 还是其他 应该说 宇称不守恒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部分 回答下面的问题1 第一处记者的发问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问题又回到 诺贝尔奖 问题 第二个问题运用选择问句发问 这样既使访谈的中心突出 针对性强 又给受访者限定了回答的范围 2 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 他不承认自己是 天才 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 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 有好的研究环境 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 也就否认了是 幸运 四 阅读课文 记者 您认为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至结尾 回答下面的问题1 李博士对 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 记者和李博士有三问三答 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 说明科学家国籍不重要 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目的 实质是说明科学无国界 科学本身是目的 2 结合全文 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 答 语 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 李政道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有谦逊 创新 平和 博而专 勤勉 坦然面对功利 为科学献身的素质 栏目链接 名师锦囊 访谈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 必须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 1 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 要么旁敲侧击 可以细分为 a 趣问 采用一些诙谐有趣 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 以消除陌生感 拉近双方的距离 b 直问 不转弯抹角 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c 推问 运用逻辑推理 提出问题 d 旁问 有意岔开 先谈点别的事情 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 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 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 调节 控制好访谈过程 使访谈顺利进行下去 a 追问 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 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b 延伸 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 可以拓宽领域 避免片面性 c 对比 有时候 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 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 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归纳探究 名家视角 耄耋之年 他 李政道 仍在挑战物理 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 在科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周光召 上下求索 李政道博士是如何看待人生的辉煌时刻的 你对此有什么启发 探究思路 探究结论 把工作比作呼吸 表现了李政道淡泊名利的精神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这与他投入工作的热情密切相关 一个把工作当作呼吸的人 他的工作热情可想而知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是脚踏实地 不断进取的 他们谦虚 淡泊名利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拓展思维 李政道说 诺贝尔奖不是目的 科学本身才是目的 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 但诺贝尔奖毕竟是世界上最高的荣誉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指标之一 在莫言获奖之前 你认为中国本土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 我认为原因在于教育体制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科学是需要想象和创新的 观点二 我认为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获奖的水平 比如一个人快要饿死了 你如何把他培养成短跑名将 写法领悟 写法归纳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访谈 不枝不蔓李政道博士工作繁忙 要想采访到他不是易事 作者能有机会对李博士进行访谈 确实是件幸事 因为李博士时间宝贵 不可能占用更多的时间 因此须在短时间内采访到所要采访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访谈者不能转变抹角 而必须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本文作者一见到李博士就问 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 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 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李政道博士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作者首先问这么一个问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接下来 又针对李博士的 宇称不守恒 这样一个专业问题来提问 请李博士谈一谈创新的问题 这是扣紧其专业问题来提问 像后面的针对毛主席接见而提的问题 仍然是 守恒 的问题 接着所问的几点仍然扣住李政道博士的贡献及其品格而问 所以说主题集中 结构上不枝不蔓 写法精讲 如何围绕中心问题提问访谈是因为某个人 事件 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 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 采访对象是社会名流 权威人士 新闻人物 采访内容有的侧重信息 有的侧重观点 有的侧重个性 提问必须围绕中心问题 应该做到 1 提问专一 就某一特定人 事 问题提问 2 突出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 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 集中在某一个点上 不能求大求全 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 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 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 突出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 设定的问题 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 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 对可以成为 话题 的 新鲜的事实的报道 对大众普遍关心的 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微写作训练 用追问的手法来向教师请教语文学习方法的问题 请设计一个提问纲要 100字左右 语文能学好吗 要学好语文 方法重要吗 有哪些方法介绍 同学中学习时存在哪些方法问题 素材应用 课内素材李政道说 得奖是几天的事情 以后又要如常工作 如此大的科学发现 让全世界都艳羡的荣誉 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眼里 又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天才 加了一个 天 字就虚了 成功等于百分之多少的汗水加百分之多少的天才 其中的天才是不可捉摸不可标准的 对于不成功者或者未成功者 也就是废话 剩下的 不就是汗水么 所有大作为者 他们是没有天才只有汗水的 只有小家子气者 失败者才会意淫成功背后那个叫作天才不必努力就拿到的好东西 一个人如果冠以 天才 的头衔 便容易产生一种骄傲的心理 仿佛自己的一切才干都是 天 生所有 与生俱来的 玄虚起来 便松懈了个人的努力 李政道对这类说法很不以为然 表明了这位科学家治学严谨 脚踏实地的一面 运用角度 天才与勤奋 荣誉与工作 刻苦 谦虚 等 精彩运用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 但只读了一年书 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 到他10岁时 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 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 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 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 指导他们学习俄 英 法 德等语言 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 他好学的态度 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 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 然而到了他15岁时 因家庭经济困难 交不起学费 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 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 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 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 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 1850年 他出国考察学习 两年的时间里 他先后去过德国 法国 意大利和美国 由于他善于观察 认真学习 知识迅速积累 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 回国后 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 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 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 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 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 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 终于靠刻苦 持久的自学 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阅读延伸论天才 节选 周国平天才三境界 入世随俗 避世隐居 救世献身 天才在同时代人中必是孤独的 往往受到冷落和误解 而在后来的时代中 大多数人事实上也是不理解他们的 那么 他们身后的名声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也许 伟大心智的超时代沟通是一个原因 这种沟通形成了高级文化的历史继承渠道 但问题仍然存在 即使后来的天才理解先前的天才 可是这后来的天才在自己的时代仍然是孤独的 他对先前天才的评价却何以得到人们的公认呢 也许总有少数幸运的天才 正是通过他们 世人在接受他们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们所赏识的其余不幸的天才 天才是如何被承认的 几种假说 其一 级差承认 二等才智承认一等才智 三等承认二等 以此类推 至于普通人 使天才终于在民众中树立起了声誉 当然 仅仅是声誉 其代价便是误解的递增 其二 连锁承认 在众多天才中 某一天才因为种种偶然性的凑合而被承认 于是人们也承认他所欣赏的一系列天才 这些天才中每人所欣赏的天才 就像滚雪球一样 其三 然而 最准确的说法也许是 天才是通过被误解而得到承认的 世人承认其显而易见的智力 同时又以平庸的心智度天才的思想 归根到底 只有天才才能完全理解天才 庸人只是起哄罢了 天才因其被误解而成其伟大 这话可有三解 第一 越是独特的天才 与常人越缺少共同之处 因而越是不被理解和易遭误解 所以 误解的程度适见出独特和伟大的程度 第二 天才之被承认为伟大 必是在遭到普遍的误解之后 人们接受了用自己的误解改造过的这天才形象 于是承认其伟大 即承认其合自己的口味 第三 天才的丰富性和神秘性为世世代代的误解留下了广阔的余地 愈是伟大的天才愈是一个谜 愈能激起人们猜测他 从而误解他的兴趣 伟大与可误解度成正比 也许 天才最好的命运是留下了著作 在人类的世代延续中 他的思想不时地在个别人心灵上引起震颤和共鸣 这就是他的不朽和复活 较坏的是著作失传 思想湮灭 最坏的是他的著作成为经典 他的名字成为偶像 他的思想成为教条 对天才是无法盖棺论定的 天才在受到崇拜的同时总是遭到误解和曲解 引起永无止息的争论 也许 不能盖棺论定本身就证明了伟大 盖棺论定也许适用于二 三流的思想家 可是对于天才并不适用 天才犹如自然 本身包含着巨大的丰富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