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华德育论文.doc_第1页
刘松华德育论文.doc_第2页
刘松华德育论文.doc_第3页
刘松华德育论文.doc_第4页
刘松华德育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畲族情润育幸福山哈 -“走进畲族”德育探索与实践霞浦县民族小学:刘松华“教育不抓智育,可能要出次品,不抓体育,可能要出废品,而不抓德育,那就要出危险品”寥寥数语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点出德育的现状。如何持之以恒的把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全体师生心坎上,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霞浦县民族小学创建于2009年7月16日,是一所县级寄宿制小学,现有9个教学班,其中畲族学生占667%,留守儿童占34%。做为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新办小学,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德育这个广阔而富有弹性的教育平台,以抢救畲族文化、弘扬畲族文化、传承畲族文化、保护畲族文化为德育契机,引领师生开展“走进畲族”教育活动,成了霞浦县民族小学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中,让浓浓的畲族情浸润幸福山哈,有效增强全体师生热爱畲族文化的意识,争当民族文化传承先锋。让学校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一、学校德育管理-注重畲族文化传承历史在前进,人类在进化,社会在进步,文化在遗失。传统文化如同易坏的陶罐子,稍不谨慎就会破掉,等它消失了发现生活还是需要她时,那一切已无可挽回。畲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山地文化,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去其糟粕,汲取精华,充分挖掘畲族文化中“乐天坚毅、开拓拼搏、自主自强、精忠英勇、圆融平和”的育人功能,把学校德育管理与传承畲族文化有机结合,争创有特色、上品位的“畲族文化魅力校园”。 “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组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限制弘扬畲族文化、传承畲族文化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笔者认为在构建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伊始,提升教师素质是关键,尤其要不断增强畲族教师自信、自尊、自强、自觉意识。学校有计划的组织行政班子带头学习有关畲文史典,着力提升思想境界,增进畲汉教师的民族认同感;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深度挖掘畲族文化中的廉洁文化,努力塑造教师廉洁从教的品质。引导教师树立民族教育意识,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德育工作以传承畲族文化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利用、整合畲族文化资源,凸显潜在的教育导向,组织教师分步编写走进畲族校本教材,为传承畲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做好初步准备。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实践活动,让师生从了解畲族风情、传习畲族语言、传唱畲族歌谣、学练畲族武术等系列教育活动中,感受浓厚的畲族传统文化,有效的增强教师、员工、畲娃、汉娃们共同热爱畲文化的意识,争当民族文化传承先锋。在德育中渗透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是传承和保护优秀畲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每位教职员工都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形成“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德育合力,依托校本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渗透,形成民族小学德育特色,彰显民族学校办学亮点。二、学校德育氛围-彰显畲族风情特色教室、楼廊、宿舍、餐厅等校园环境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环境育人的主要阵地。营造文明、艺术、道德、人文的校园畲族文化氛围,让师生由感知逐步内化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激发,身心得到舒展,言行得到规范,为学校德育工作添砖加瓦。“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 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对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会起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畲族文化教育氛围。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精心构造校园布局,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设计富有畲族特色的民族小学大门;校标、校旗;畲族学生鼓号表演服饰、武术锻炼服饰;教学楼、餐厅、寄宿生寝室的走廊墙壁上,布置优秀畲族文化宣传壁画;学校宣传栏不断更新畲族风情;红领巾广播站专门安排宣传畲族文化专栏;班级设立畲语角让畲族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积极营造“墙壁文化”-约束人,“教室文化”-激励人,“寝室文化”-感染人,“餐厅文化”-影响人、“行为文化”-规范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在自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资源每一要素都是育人的园地,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山哈的心田。畲娃们时时置身于浓浓的畲族文化中,真切受到畲族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实践证明,良好的校园畲族文化给学校的整个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环境育人。三、学校德育资源-整合畲族口头文艺德育的外延基于生活的外延等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外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德育工作者要将种种生活资源去粗存细、去伪存真,找准与教育的“结合点”,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新、改造、延伸和增容,将教育功能发掘得越来越深,提升为德育资源。畲族由于历史上的迁徙性和大分散、小聚居特点,传统畲族文化基础已缺失,更关键的是畲族群众自我思想意识的淡化。这一代山哈肩负着传承畲族文化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畲族文化只能口传和仅有汉字记载的特点,学校充分挖掘、利用、整合畲族口头文艺资源,注重学科教学与畲族口头文艺相结合,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渗透,有效的激发畲娃热爱本民族语言的激情,调动汉娃学习民族语言的兴趣,共同为弘扬畲族文化出力。“德育无雕琢,无痕育人”。开设快乐的畲语兴趣班:教师从学生掌握畲语的基础、能力等实际出发,自由、灵活、快乐的进行畲语教学。积极营造畲语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广大的畲族孩子和有兴趣的汉族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唱响原生态的畲族民歌: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收集到的畲族歌谣资料进行整合,开设富有民族特色的畲歌传唱课程,努力创新、做到歌舞结合,让学生学会唱畲歌、跳畲舞,感受畲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唱原生态畲族民歌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变德育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教育资源的整合、挖掘和更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德育资源进行的一种充实和发展,“德育无雕琢,无痕育人”,应倡导德育生活化,学生经常性参与体验,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逐步提高畲语表达能力。四、学校德育实践-体验畲族情缘教育我们“重视德育实践、分享体验收获”,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德育活动,吸引全体师生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让全体师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进一步增进感情,获得友谊;使畲汉师生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遵循“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综合实践为抓手,发挥少先队大队的阵地作用,开展“关爱特殊群体行动”: 为解决边远山区畲族留守学生上学难问题,学校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新建学生宿舍楼、食堂、调整学校布局,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畲族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克服畲族师生的自卑、不自信心理,努力营造活泼向上的生活、工作氛围;定人定点定时为畲族留守学生提供与远方亲人的电话联络,切切实实地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重视畲族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性开展教师谈心、电话家访活动,及时了解畲娃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特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难处;同时借助一些重大的活动,帮助畲族留守学生摆脱远离父母那种孤单无助的痛苦,增进师生的感情。如不定期的举行寄宿生干部轮换寝室“挂职”体验、寄宿生生日大Party、 “爱在冬至 情暖校园”、邀请县畲族研究会的长辈举行关于“心系民小、牵手畲娃”讲座、“文明礼仪牵牵手,畲娃、汉娃向前走”、“迎新年、畲族情”手抄报展让学生在异彩纷呈的德育实践中受到教育,感受自主管理和自律的重要性,体验寄宿大家庭的温暖及浓浓的师爱,同时分享师生之间不解的畲族情缘,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1月27日,学校第一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名片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那是身着民族服饰的101名畲娃,在2011年宁德市航模比赛开幕式上精彩的少先队鼓号方阵亮相表演,震撼了全场观众,畲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吸引的是观众的眼球;现代节奏感强的少先队鼓号方阵表演,震撼的是大家的心灵;经过13天艰苦训练成型的鼓号演奏,磨练的是全体师生的意志,陶冶的是这些山哈的情操。这将对他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它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只要民族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循着传承、改革、发展、创新的特点,带来的将是生动活泼的民族德育工作新局面和丰硕的德育成果。我们坚信,随着“走进畲族”活动的深入开展,畲族文化这朵民族奇葩将在县民小更加尽情地绽放!浸润在畲族情中的山哈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