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第2课 第3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第2课 第3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第2课 第3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第2课 第3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第2课 第3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 西汉的建立 刘邦于年战胜项羽 建立 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 公元前202 汉朝 长安 西汉 汉高祖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 包括西汉 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 和东汉 25年 220年 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政治上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想一想 俗话说 打天下易 治天下难 刘邦获得天下后 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西汉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 可以任免吏 自征租赋 自铸钱币 自集军队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玉 片 金线 克 王国诸侯的奢侈生活 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 不服从中央 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阅读 汉初分封与七国之乱 阅读卡 说说分封诸侯对刘家天下有哪些不利影响 政治篇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被平定 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汉王室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年即位 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 首创了年号纪年法 1 汉武帝 前156年 前87年 汉武帝 前156年 前87 年 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 汉文帝刘恒的孙子 汉高祖刘邦的曾孙 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 16岁登基 在位五十四年 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他的雄才大略 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庙号 世宗 谥号 孝武 葬 茂陵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 元朔二年 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 颁布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还可以推 私恩 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 作为侯国 皇帝封他们候 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从此 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数十里 封国越分越小 势力大为削弱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中央统辖的郡 中央统辖的郡 刘邦封王 七国之乱 景帝平乱 加强控制 武帝推恩 解除威胁 中央 诸侯 诸侯 中央 诸侯 诸侯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2 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 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4 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 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 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 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削弱王国势力 巩固中央集权 削夺众诸侯 推恩一妙计 不费多少力 再现大一统 巧妙之处在于 能不费一兵 不损寸土 就削平封国的势力 十年磨一剑 三载不窥园 汉武帝不费财力 兵力 以和平的手段 削弱了诸侯国势力 使之无力对抗中央 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但是王国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加强监察 建立刺史制度 设立司隶校尉 皇帝 司隶校尉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 个监察区 称为 十三 州部 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地方 思考以下问题 1 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 2 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 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3 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4 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全国划分为 个监察区 称为 十三 州部 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推恩令的作用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 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 向中央反映情况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 惩治吏治诸 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 2 经济上 控制货币铸造和盐铁产销 货币铸造 食盐产营 铁器产营 收归中央 极大地增加了中央收入 汉武帝时的五铢钱 五铢钱 五铢陶范母 西汉五铢钱铜范 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 史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 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 则民有逆命 春秋繁露 为人者天 1 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君权神授 史料二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之所从矣 汉书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 3 从史料分析中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 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读史料思考 论从史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 君权神授 人民要服从皇帝 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在长安设太学 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儒家思想 观点 举措 董仲舒 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原因 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在长安设 在地方设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 延续年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董仲舒 天人三策 目的 作 27影响 作 28 董仲舒 甲同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就是不允许百家争鸣 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 所以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乙同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仅有利于汉朝统一思想 加强皇权 而且儒家的道德教化 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鼓励传播儒家思想是千秋事业 请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评析 1 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积极 消极 2 限制了其他各家学术思想 对学术发展不利 传世佳句 道源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汉代讲学图 儒家经典五经 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政治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削弱封国势力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 司隶校尉 刺史 中央 地方 太学 官学 长安 地方 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 经营盐铁生产 增加中央收入 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经济发展 权利集中 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汉朝进入全盛时期 影响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 权力集中 思想文化趋于一统 疆域空前辽阔 1 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先是六年一个年号 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 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 颁布太初历的皇帝 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 一直用到现在 3 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 史记 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4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 舆图 5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 武帝亲自策问 选拔人材做官 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 汉武帝尊儒术 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7 汉武帝元封六年 前105 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8 从西域引进葡萄 苜蓿种植 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 天马 西域的乐曲 魔术传至中国 中国的铸铁技术 丝织品 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三国演义 开篇道 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东汉 25年 220年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 3 王莽篡权 4 东汉建立 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 命其下诏禅位 西汉王朝灭亡 王莽篡权 改国号为新 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 经济 社会变革 但失败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 一举摧垮新莽大军 攻破长安 新朝灭亡 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定都洛阳 光武中兴 练一练 1 汉武帝在位初年 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 这说明了 a 生产力高度发达 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b 封建政府征收重税 聚敛了大量财物c 汉初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d 地主阶级的剥削消失 社会公共财富比较充裕2 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几位汉初统治者 汉文帝 汉武帝 汉高祖 汉景帝a b c d c b 3 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董仲舒4 汉武帝时 读书人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 必须到 a 洛阳b 咸阳c 长安d 成都5 大汉天子 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 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 他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 设司隶校尉b 实行 推恩令 c 北击匈奴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c b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