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基础 自我诊断 破疑难 深化探究 冲关练 两级集训 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纲定位 1 群落的结构特征 2 群落的演替 3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 课后限时自测 提能力 专项培优 一 群落的结构 2 群落的物种组成 1 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 丰富度 概念 群落中 的多少 常用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 法 物种组成 物种数目 目测估计 3 种间关系 连线 生物种间关系图示1 猞猁与雪兔a 互利共生 2 稗草与水稻b 寄生 3 蛔虫与人c 竞争 4 大豆与根瘤菌d 捕食 提示 1 d 2 c 3 b 4 a 4 群落的空间结构图甲图乙 1 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图甲 图乙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2 根据上图分析 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图甲 植物分层 动物分层 图乙 地形的变化 的差异 的不同 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阳光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土壤湿度 盐碱度 光照强度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二 群落的演替1 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2 演替的类型 另一个群落 缓慢 沙丘 时间短 火灾过后 3 演替过程 以祼岩上的演替为例 4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2 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 等 举一例 3 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 等 举一例 速度 方向 退耕还林 填湖造地 一 思考判断1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某种植物病毒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则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2 2014 四川高考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提示 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只能用取样器取样法 3 2014 江苏高考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 2014 山东高考 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 随后依次出现硅藻 藤壶 牡蛎等 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5 2014 大纲全国卷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 杂草 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 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提示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为共生关系 6 2013 四川高考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上的生物群落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7 2012 海南高考 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8 2013 福建高考 在退化林地上形成的自然恢复林属于初生演替 提示 退化林地上具有繁殖体及各种营养条件 应属于次生演替 二 图示识读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判断甲 乙演替的类型 提示 甲为次生演替 乙为初生演替 若条件适宜 甲 乙均可演替成森林吗 提示 可以 考点1群落的种间关系 寄主 寄生生物 不同 相同 与种间关系有关的2组易混概念1 混淆捕食与竞争 1 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 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 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2 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 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 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 如牛饮水 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 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 这属于种内斗争 2 混淆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关系简记 同斗争 异竞争 同斗争 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 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 不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 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角度1以实例辨析种间关系1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a项正确 b项错误 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 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 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 c d项错误 答案 a 2 2013 海南高考 甲 乙 丙是食性相同的 不同种的蝌蚪 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 甲 乙 丙各400只 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 一段时间后 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 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甲 丙蝌蚪存活率降低 乙存活率升高 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 a项正确 d项错误 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 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 b项正确 无捕食者时 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 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能力最弱 乙可能消失 c项正确 答案 d 角度2依托曲线考查种间关系3 如图甲 乙 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 或饲养 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丙 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 图甲 图乙 图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 捕食 竞争关系d 图丙中实验初期 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 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 熟记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曲线图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 图甲 乙 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 捕食 竞争关系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 而不是捕食关系 图丙中实验初期 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较少 故种内互助和竞争并存 随着种群x个体数量的增加 其种内斗争加剧 答案 b 4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 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 丙 一段时间后 该水池甲 乙 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 甲 乙应该为捕食关系 甲为藻类 乙为浮游动物 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 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 藻类 浮游动物 鱼 投放某种鱼的初期 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由于鱼是大量的 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 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 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 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 所以甲 乙 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 该种群肯定是藻类 即甲种群 答案 c 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 群落的结构 1 垂直结构 植物的垂直结构 a 具体表现 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b 影响因素 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如图所示 环境因素生态因素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 动物的垂直结构 主要原因是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 地形 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2 群落的演替 1 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侵入定居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 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斗争或竞争 优势物种定居并繁衍后代 劣势物种被排斥 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相对稳定阶段 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 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群落结构复杂 层次多 2 群落演替的原因 环境不断变化 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 迁徙 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的干扰 3 群落演替的结果 群落演替的两个易错点分析 1 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 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 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2 演替并不是 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是一种 优势取代 而非 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 乔木占据优势地位 但森林中仍有灌木 草本植物 苔藓等 角度1演替过程分析5 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 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 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 研究了灌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 结果如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 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 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 后期增长缓慢c 4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 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 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有关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的思维导图如下 解析 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为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群落演替过程中 叶面积指数越来越大 从灌草丛到针叶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184 74 6 65 178 09 t hm2 从针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77 52 184 74 192 78 t hm2 从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植被干物质的量增长了398 57 377 52 21 05 t hm2 因此b项正确 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之一 任何群落都具备这一结构 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有关 也与植被的种类等有关 答案 b 角度2群落的结构与种间关系的综合考查6 2014 海南高考 某池塘中 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 取食多种底栖动物 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 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由题干信息 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 可知二者具有捕食关系 又因二者都以浮游藻类为食 二者具有竞争关系 该种成年鱼取食底栖动物 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生物 由此推知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属于不同种群 其栖息的水层 取食的食物不同 因此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属于同一物种 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d 角度3群落演替与结构的综合考查7 2014 河北区一模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 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 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 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c 与草丛相比 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原因是针叶林中物种丰富度大d 在上述群落演替过程中 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属于初级消费者 解析 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 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a正确 生物种类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因此抵抗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b错误 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 与草丛相比 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复杂 给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更多 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c正确 群落演替过程中 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属于初级消费者 d正确 答案 b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方法 1 从起点上判断 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起点为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是次生演替 2 从时间速度上判断 经历的时间长 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实验18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 实验原理 1 土壤条件 不仅为植物提供 和矿质元素 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 场所 2 取样方法 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可用 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调查 3 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 水分 栖息 目测估计法 取样器 2 实验流程 1 提出问题 如不同区域土壤中 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2 制订计划 包括步骤 时间 地点 内容 方法 备注等 3 实施计划 准备 制作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取样 选取 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 并标明取样地点 时间等 采集 从 中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统计和分析 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取样器 取样地点 土壤样本 4 得出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 物种越多 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 1 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 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 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 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 多组进行统计比较 4 识别命名要准确 并进行分类 5 远离危险地带 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下图是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不要留有空隙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 避高温 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 由图可知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 避高温 趋湿的习性采集 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和空气流通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溶液中 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答案 a 2014 江苏南京一模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 林地 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注 第1层为距地表0 5cm 第2层为距地表5 10cm 第3层为距地表10 15cm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 型 解析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 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a项错误 从表中数据可知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项正确 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 c项错误 从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 d项错误 答案 b 统计调查类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分析1 调查类实验概述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 通过调查了解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获得结论 2 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步骤确定调查方法 选取对象 确定范围 制订记录表格 结果分析 3 归纳总结 1 常用的调查方法 询问法 问卷调查法 取样调查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取样器取样法 野外观察法 社会调查法 实验法等 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用询问法或问卷调查法 调查土壤中螨虫的种群密度用取样器取样法 2 选取的调查对象和范围一定要科学合理 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应在人群中调查人类红绿色盲患者人数 而不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3 根据调查目的科学制订记录表格 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的表格中 应该分别列出男性患者人数 女性患者人数 男性总数 女性总数 男性发病率 女性发病率 因为此病是伴性遗传病 男女发病率不同 4 调查结果的分析 1 调查类实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现象描述法 如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的实验结果可以用多度等级 多 较多 较少 少 等表示 数据统计法 如 调查某地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 的实验结果可以通过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计算得出的数据来表示 2 结果分析的方法 对比现象变化或数据变化 找到规律 得出结论 2015 东北师大附中检测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 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可能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解析 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也会使发病率偏高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比实际活菌数偏大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可能偏小 答案 c 2013 山东滨州一模 下列有关调查及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解析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 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选择患者家系 a正确 种群密度调查对植物常用样方法 注意事项是随机选取相同大小的样方 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 对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b错误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抽样检测计数的方法 取样之前试管要轻轻振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 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c正确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中 d正确 答案 b a基础训练 1 2015 临沂模拟 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 草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但没有垂直结构c 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数量多少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发生变化 解析 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 a错误 草地群落既具有水平结构 也有垂直结构 b错误 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少 c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中 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变化 d正确 答案 d 2 2015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 演替就不再进行 并形成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演替之初相比 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 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 顶级群落一旦形成 将永远保持原状d 热带雨林较草原 沙漠等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高 解析 顶级群落若受到强烈的干扰 其群落可能发生改变 由于热带雨林较草原 沙漠等群落的营养结构复杂 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高 答案 c 3 在自然界中 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右图表示甲 乙两种生物之间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关系最符合的是 解析 题图中 生物乙的种群数量随着生物甲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甲 乙之间为捕食关系 且生物乙捕食生物甲 各选项中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 b表示寄生关系 c中甲 乙两生物之间为竞争关系 d表示捕食关系 答案 d 4 2015 江苏省南京市三模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 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为甲 乙 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 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 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 乙 丙之间为竞争关系 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 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 由题干可知 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 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 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该树林中 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 甲 乙 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 但在竞争中 前者被后者替代 由图示可知 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 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答案 c b真题体验 1 2014 江苏高考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 a项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 b项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项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相对稳定 但并非不再变化 d项 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 因水分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的不同 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类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c 2 2013 海南高考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 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 之后两地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大浪费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组织行为与变革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绿色建材研发中心项目绿色建材市场前景与投资建议报告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设备与材料创新应用报告
- 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发展模式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3D网上购物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解析卷-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基础强化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定向攻克试题(含解析)
- 2025财税管理咨询合同范本大全专业服务保障
- 2025版幼儿园外籍教师聘用及教育服务合同
- 篮球教练培训课课件
- 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流产并发症及其护理试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自动化生产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 2026版步步高大一轮高考数学复习110练第四章 §4.4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含答案
- 培训学校上墙管理制度
- 评估业务咨询顾问协议4篇
-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介绍
- 2025年中国化学纤维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DB65╱T 3953-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商业场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