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doc_第1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doc_第2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doc_第3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doc_第4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1、古埃及的学校类型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2、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是智者。3、智者派的共同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4、古希腊教育对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是自由教育思想、多样化的教育制度。5、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军事教育)第一,斯巴达人把教育看作最重要的国家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二,建立公共的国家教育机关以教育统治阶级的青年一代;第三,整个统治阶级对于教育问题的注意;第四,注意培养勇敢、坚韧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实施体育与军事训练;第五,国家注意女子教育。6、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自由和谐教育)第一,雅典人把国家的意志与青少年的内在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了;第二,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第三,雅典重视各种教育,使人的才能、倾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7、毕达哥拉斯把数学当作世界的本源,认为数具有完全、匀称、和谐三种特性。化天心为人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8、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问题。9、苏格拉底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实践的哲学道德; (2)寻求道德的一般;(3)教人学会做人 (4) 智慧即德行;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 (7)身教胜于言教10、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11、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的运动场附近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科学,是当时哲学和科学的中心,并对中世纪和近代大学产生了影响。1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1)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端赖于教育。 2)理想国中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3)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4)理想国中重视早期教育。5)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6)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7)每个人的灵魂中有三种成分:理性部分、欲望部分、激情部分8)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13、亚里士多德是如何论述美德的? 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两类: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是过度,一是不及。美德就是适度,恰如其分,恰倒好处。 在实践德行过程中,他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4、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15、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53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给儿童的东西应是“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自由教育(亦称文雅教育)反对教育具有任何功利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只适合于自由民。任何职业、艺术、科学,凡是足以使自由民的身体、灵魂、心理不适应于实践或无法运用其德行者,都是鄙俗的,应予以拒绝。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16、在古罗马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有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塞罗论雄辩家、奥古斯丁。 17、奥古斯丁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提出了“原罪论”,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18、简述基督教教育思想与理论。 1)世界观:绝对的、完善的、超越的神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世界和万物的本源。敬畏和信仰上帝被基督教看成是人最基本的特性。缺了它们,人类就与动物无异。 2)儿童观:儿童本性罪恶,对儿童的约束和惩戒成为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特征,戒尺、棍棒是中世纪学校不可缺少的工具。儿童是上帝的造物,忽视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在,束缚了儿童健康积极的自主发展。 3)知识观:神学是最高学问 4)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 19、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分散于各地的修道院。20、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机构有修道院、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2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了解)P91 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相一致,中世纪的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等级性中世纪也有着自己在文化教育上的创造,其中很多已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22、什么是骑士教育?P84 是西欧中世纪时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23、“七艺”指的是文法、修辞、辨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4、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是弗吉里奥,弗吉里奥认为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对青少年施以通才教育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25、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世界观。26、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27、新教分为不同的教派,大的教派主要有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28、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难者是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29、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还著有泛指教育世界图解等。夸美纽斯撰写的母育学校可以说是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30、“泛智”就是一种百科全书式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思想与教育活动的核心。31、夸美纽斯论述了哪些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32、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内容 P15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四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重要内容。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33、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主要著述有新爱露伊斯社会契约论爱弥尔。34、卢梭关于人的天性理论中,与教育有密切联系的是性善和感觉论。35、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培养目标是什么?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另一方面,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教育“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36、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主要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天鹅之歌生活命运。37、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循序渐进,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口号的教育家,认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38、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主要含义所谓教育心理学化:第一,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第二,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39、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从事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裴斯泰洛齐把树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把各种关节的活动定为体育最简单的要素。40、裴斯泰洛齐虽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他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41、赫尔巴特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在长期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他明确提出把教育学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主要的教育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心理学教科书(1816)、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普通教育学纲要(1841)等。4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把它建成一门科学的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学之父”。39、赫尔巴特指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40、在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教学理论。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41、“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42、“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43、赫尔巴特“教学进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的教学和综合的教学。这三种教学方法的联系,就产生了所谓的“教学进程”。44、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明了(或清晰)、联合(或联想)、系统、方法。45、赫尔巴特教育学说被认为是“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46、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实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7、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其代表著是 教育漫话48、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1837年,在卡伊尔霍开办一所教育机构,这是第一所幼儿园。49、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思潮内容? 有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实验教育学、剀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也属于新教育的范畴。也有人把上述各种教育思潮统称为“进步运动”。 50、实验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其基本特点是: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批判旧教育注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辩的方法,重视实验,并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他们通过测量和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努力将教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5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52、美国进步教育的几种重要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帕克的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学校、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53、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培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主要著作:蒙台梭利方法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儿童的发现等。54、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显著特征。1)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胚胎期。 2)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吸收力。3)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会有各种敏感期,这种敏感期是与儿童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4)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55、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据统计,杜威的著作共计36种,论文815篇,教育论文180余篇。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今日之教育人的问题等56、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57、杜威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以其经验论为基础,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阅读、书写等形式。58、杜威的教学过程的五步法是什么? P381 包括:.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每个阶段所含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5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是苏霍姆林斯基。60、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和谐发展,意味着他有能力担当多方面的任务,而培养这种人就需要全面的教育。所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是要尽量地发展“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财富”,使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各种潜在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评述 “产婆术”P40苏格拉底法或称产婆术、问答法,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 产婆术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评价:好、不足2、试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内容。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四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重要内容。 3、试评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P199 (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培养目标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回归自然”,远离喧嚣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另一方面,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教育“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他作用不积极的,而是消极的。所以,卢梭“回归自然”的教育也是“消极的教育”。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然人”。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二)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原则 “回归自然”的教育也是“消极的教育”: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他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4、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及其意义与局限性。P3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思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主张,并努力把这些见解付诸教育实践。其共同特点是: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善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不再把儿童视为强制行为的对象;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思辨与经验结合,以及比较和测量等新方法,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合作活动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最初形态,并对20世纪欧美教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欧美教育思潮存在一些片面性、局限性或不成熟性,留下许多尚未解决的矛盾,如在儿童研究中,有着严重的生物化倾向;极端的个人主义性质,过高地估计了儿童自由、个性和创造性的意义;片面强调实用、适应,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忽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智力的发展,降低了教育质量,因为引起了传统派思想的回潮。5、试评述杜威的“什么是教育” P370 杜威的回答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的命题,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应使“代表社会活动的类型和基本形态”的活动如烹调、缝纫、手工等科目在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即生长 “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