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三年15考高考指数 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1 源远流长的见证 1 汉字 中华文明的 2 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2 博大精深的表现 1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独特性 2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3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二 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的 2 各民族文化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共性 民族特性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 含义 即 和 2 要求 1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2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其他民族文化的 成分 3 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和睦相处 借鉴 积极 交流 认同 理解 生活链接 1 连线区分 2 判断下列正误 1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3 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3 深圳大运会期间 面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我国人民投之以会心的微笑 热情的拥抱 彰显了 深圳欢迎你 的博大胸怀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4 在饮食上 中国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 在戏曲上浙江的越剧 河南的豫剧 东北的二人转等享誉全国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特征 区域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1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1 区别 侧重点不同 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表现不同 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2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原因 2 理解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 区别 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 联系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 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由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 呈现文化的 多元 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 从民族角度看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 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 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师生互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吗 拓展延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的发展轨迹和丰富成果 数千年来 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 方块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书典籍的出现 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 资料史实得以记录流传下来 2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它使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 2011 广东文综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 可以浮动的 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 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解析 选a 符合材料中 五千年历史 这一信息 符合 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 这一信息 入选 否认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材料也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排除 故选a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各民族文化 1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前者指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后者指它能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兼收并蓄指的是中华文化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是中华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吸收 借鉴 2 中华文化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而不是简单地相加和堆砌 各民族之间的特色文化在长期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拓展延伸 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的意识 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 就是中国各民族不断融合 共同发展的历史 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 向心力 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 2 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 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 早在西周时期 中华先民就具有文化心理的自我确认 到了近代 中国人更自觉地认识到 中华之名 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 而且非一血统之种名 实乃一文化之族名 3 今天 我国56个民族亲如一家 共同发展 华侨华裔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母亲血肉相依 他们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高考警示钟 高考对中华文化包容性和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考查侧重对其基本内涵和关系的准确理解 应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 认为 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是错误的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 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 又有各自的特色 融合 说法错误 2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 2 2011 海南单科 北京的 四合院 上海的 石库门 广东的 围村 陕西的 窑洞 福建的 土楼 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知识点 自然条件不能决定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不能同一 说法错误 铸造提升中华文化 材料一2011年10月29日 徐悲鸿艺术展在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开幕 60多幅徐悲鸿先生的珍贵油画 国画 素描和书法作品在美国展出 这也是丹佛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一位中国艺术家举办大型艺术展 成为海外中华文化辐射源 在全美各地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关注 近年来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贸易成为推动中国文化 走出去 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翼 材料二中国开展的一系列重大的文化外交活动 如 中法文化年 等 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正以文明 开放 包容的新形象 行进在中华文化世界展示的征途上 创造了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中华民族 一定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材料三2012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 要继续坚持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 增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 经济 文化和民意基础 积极扩大各界往来 开展文化 教育等交流 使两岸同胞联系更紧密 感情更贴近 利益更融合 1 徐悲鸿先生的珍贵书画作品在美国展出说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开展的一系列文化外交活动对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高考命题很容易以中国开展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为背景 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在设问上会定位在 是什么 或 怎么样 上 3 加强两岸文化 教育交流 有利于增强两岸同胞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凝聚力 这对于两岸和平统一有重要意义 这一点在备考中要引起重视 典例 2011 福建文综 郑和七下西洋 祈 和顺万方 共享太平之福 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 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 魏源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 指出 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 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 所有帝国的兴衰 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 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 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8分 命题人透析 参考答案 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分 2 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求同存异 建设和谐海洋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分 3 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 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3分 阅卷人点拨 1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地位 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是 a 博大精深b 地域性c 传承性d 源远流长 解析 选a 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故只有a符合题意 2 2011年10月20日 海峡两岸观音慈善文化交流会在江苏省江阴市隆重举行 会议以观音慈善文化为主题 广邀海峡两岸高僧大德参与 旨在通过建立佛教慈善联盟 扩大海峡两岸在观音文化弘扬 佛教艺术文化交流 慈善事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这说明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有利于维护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 就一定能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a b c d 解析 选b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意义重大 对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符合题意 观点错在 主导 上 不符合国情 观点错在 一定 上 说法太绝对 3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 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 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对后世影响很大 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 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 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 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中 自然界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 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 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解析 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这属于 如何反映或者体现某一知识点 类的设问 通过对材料的审读 基本可以确定材料旨在说明 中医学产生的历史比较悠久 中医学有其特色 涉及的知识点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答案 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反映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轨迹 表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2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 诊疗手段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1 下图呈现了汉字 母 的历史演变过程 这一过程启示我们 文化的形成可以脱离人类的生活 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的延续a b c d 解析 选a 材料通过汉字 母 的演变过程反映出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并且是一脉相承的 正确 文化不能脱离实践 观点错误 排除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等 观点不全面 2 千百年来 济南的城市发展 历史沿革 民风民俗等都与泉水有着最直接 最密切的关系 这成就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最终积淀成济南的泉水文化 这主要体现 a 文化的自发性和社会性b 文化的民族性和历史性c 文化的独特性和区域性d 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具有一定难度 题干主要表明特定的历史 地理等因素形成了济南富有特色的文化 a表述错误 b d材料没有体现 变式备选 近年来 随着赵本山及其徒弟走红 东北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 迎来了繁荣的春天 目前在辽宁省的城乡 各种教授二人转的学校 培训班和剧团非常红火 二人转 这种艺术形式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 源远流长b 独特性c 区域性d 民族性 解析 选c 东北的 二人转 是具有浓厚东北风情的艺术形式 所以 二人转 体现了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3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民族运动会的助推下 赛龙舟 射弩 抢花炮等原本属于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项目 已在北方大地悄然流行 而北方满族人民酷爱的珍珠球 则在西南边陲生了根 这说明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正逐步消失 体育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a b c d 解析 选c 材料中不同区域文化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也体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入选 材料未体现 错误 4 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首先应表现为各民族文化上的互相吸收 水乳交融 这一点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能准确告诉我们 这表明 a 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b 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相加形成的c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d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解析 选d a c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与题意不符 本题易错选b 对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错误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项中的 相加 说法错误 故选d 5 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 黄河文化是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长江文化是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珠江文化是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上述材料表明 a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b 文化只有地域之别 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c 文化与政治 经济是相互交融的d 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解析 选a 黄河文化 长江文化 珠江文化各有特色 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选a b项观点错误 c d不符合题意 6 材料一 好客文化 是齐文化 鲁文化共有的文化基因 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 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 已经沉淀为鲜明的 山东性格 材料二山海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菏泽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铜陵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国家能源阿拉善盟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计算机与自动化岗位
- 2025年湖南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乡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中国联通武威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铜陵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国家能源海南藏族自治州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财务审计岗位
- 国家能源湖州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超市课长考试试题及答案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 医药产业园区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方案
- 医药行业药品市场营销计划书中的销售预测与预算
-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锄》试题及答案
- 化工中级职称答辩试题
- 弹簧-锥形弹簧的计算
- 五牌一图制作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详细课件
- 喀斯特地貌(全套课件)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